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 第336章 觐见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第336章 觐见

簡繁轉換
作者:轻弹染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0 15:40:19 来源:源1

第336章觐见(第1/2页)

王黼闻言,心中警铃大作,他如何看不出蔡京的盘算。

宋代皇室“重道德轻技术”的教育传统,是培养皇子端正的三观,使其远离狂悖、暴虐、荒淫等无道行为。

具体事务则交给相应的贤才来做,这是“士大夫政治”成熟的体现,太子的培养方向是“最终裁决者”。

可作为皇帝,不能只学习文化素养啊!

农业、军事、经济、工业等领域的知识,肯定掌握的越多越好。

而宋朝过度弱化皇帝的实务能力,使得皇帝不了解许多政策,自然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政策制定者”。

例如:蔡京的泡沫经济,童贯的军事奏报,简直一骗一个准。

这种教育也削弱了皇帝面对危机时的应对能力。

王黼刚才那套漂亮话,也只能骗骗赵佶这个门外汉。

他急步出列道:“陛下!臣蒙圣恩提举应奉局已是勉力而为,若再兼漕运司,恐分身乏术,反误了陛下大事……”

蔡京轻笑打断:“呵呵,王相太过谦了,正所谓一事不烦二主,而且以王相之才,区区漕运何足挂齿?”

蔡京语气转为戏谑,“王相不是想督办江南织造吗,正好拿这个练练手。”

赵佶抚掌道:“太师所言极是,王卿既能者,自当多劳。”

“可臣恐怕……”

“陛下既然已经首肯,王相就不要推辞了。

当然,若王相实在没有精力,不如把其他职务先辞了,专职操办陛下交代的花石纲和漕运,毕竟陛下对王相可是寄予厚望的。”

王黼不得已,只得领旨。

礼部尚书白时中出班奏道:“陛下,《周礼》云‘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今秋孟祭在即,太常寺已提交祭祀仪程,备齐礼器牲牢,请陛下示下主祭人选。”

北宋祭祀分为大祭、中祭和小祭。

规模最大的,当属三年一次的“南郊祭天”,在冬至举办,皇帝亲祭,届时文武百官、禁军仪仗、宫乐舞姬等数万人参与,耗时数日。

其次是九月份的“明堂大礼”,也是每三年一次,与南郊祭交替举行。

而白时中说的“秋孟祭”,是最后一种大祭,祭祀太庙,称为“太庙时享”,因春夏秋冬每季一次,也可称为“四孟祭”。

前两种大祭,毕竟每三年才举办一次,需皇帝亲祭,至于“四孟祭”,皇帝一年主持一次即可。

赵佶道:“燕王掌宗正寺,亦通晓礼乐,就由燕王佐礼吧。”

赵俣出列,“臣、领旨。”

北宋严防宗室干政,判宗正寺通常不参与军国大事,仅限处理皇族的内部事务。

让赵俣主持祭祀的事,赵佶提前让人传了话,不然他可不会过来。

之后,又有几名官员奏报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为别的,只为在赵佶面前露一露脸。

一名小太监在赵佶耳边低声道:“官家,高衙内今日进宫了。”

“哦?”赵佶明显来了兴趣。

梁守忠在青州得了高世德的好处,回来后对他赞不绝口。

赵佶听说他拥有两只能载人的巨雕,心中不禁为之向往。

赵佶不光喜欢奇珍异宝,珍禽奇兽也在他的喜爱范畴,延福宫内就圈养着不少飞禽走兽。

赵佶满身都是艺术细菌,他的绘画题材丰富,风格细腻优雅,而且他还偏爱画鸟。

如今高世德回来了,他自然要观一观对方的大鸟了。

他轻轻摆手,打断了一位不知名官员的侃侃而谈。那官员见状,忙识趣地退回队列。

赵佶看向高俅道:“高卿,日前青州捷报频传,高世德立下不少功劳,朕听闻他已经回京了?”

高俅连忙出列,躬身道:“犬子微末之功,全赖陛下天威庇佑。

昨日他回京得见封赏敕书,当即向北叩首,涕泪俱下,感激陛下隆恩浩荡。

臣见他诚惶诚恐,今日特地带他入宫,专候朝后向陛下叩谢天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36章觐见(第2/2页)

“难得这孩子有这份忠心,高卿既然已将世德带来了,何不此刻宣他上殿?”

高俅一副激动地瑟瑟发抖的样子,“臣惶恐!”

其实,高世德谢恩这种小事,没必要在朝会上接见。

而且赵佶说话的语气、称呼都略显亲近,这在私下很正常,可现在毕竟是朝会。

所以他才会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激动模样,当然,这也是俅哥的拿手好戏。

赵佶笑着摆了摆手,太监唱道:“宣——高世德进殿——!”

……

空旷的大殿内,高世德独自闲坐,好在内侍给他奉了一壶茶,他一杯接一杯地喝着,打发无聊时间。

高俅交代,等下朝后,会带他去见赵佶,并要求他跪着谢恩。

高世德本不愿遵从,奈何俅哥吹胡子瞪眼,苦口婆心加威逼利诱,最后连大棒都拎出来了。

一名内侍急步跑来,“高衙内,陛下召您入殿。”

高世德一愣,“啊?好,请前面带路。”

……

高世德头戴三梁冠,青缨垂肩;身着紫罗袍,气宇轩昂;腰悬金束带,流光幻彩;脚踩鹿皮靴,步履生风。

高世德行走间,步伐沉稳有力。

行至御前七步,他一撩袍服前摆,双膝跪地,俯首朗声道:“臣高世德,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中骤然一静。

朝堂面圣,惯例只呼“圣躬万福”,重要庆典上则喊“万岁”。

具体流程是,礼仪官引导“山呼”。

群臣齐喊“万岁”。

礼仪官引导,“再山呼”。

群臣再次齐喊“万岁”,只喊两遍,礼毕。

至于“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样的叠称,闻所未闻。

赵佶先是一怔,继而龙颜大悦:“哈哈,好!好个‘万万岁’!”

高世德顺势双手奉上谢表:“臣蒙天恩,擢升神卫军两厢都指挥使,特此叩谢圣恩!”

一名太监忙快步走下阶梯,接过谢表,又返回呈到御案上。

赵佶点头,“嗯,世德快快起身吧。”

“谢陛下。”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可能会对形象气质佳的人产生本能的好感。

因为这类人的外表、衣着、举止仪态,都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

而赵佶更是外貌协会的活跃会员,他见高世德仪表堂堂,心中好感倍升。

“《诗经》有云:‘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接着,赵佶竟当场打开谢表,翻看了起来,百官只能默默等待。

只因高世德谢恩,赵佶竟将百官晾在了一边,显然,他的心情很不错。

蔡京瞟了一眼高世德,心中暗忖:‘这小子怎会想出这等新奇贺词?回头让蔡绩多跟他学学。’

高世德从那次春猎开始,便进入了蔡京的视线,之后的买官,寿宴,至现在。

蔡京觉得高世德不是池中之物,让蔡绩与他交好也不是坏事。

王黼心里酸溜溜道:‘呸,高家子哗众取宠!’

童贯站在武官之首,微微侧头,笑着小声道:“呵呵,高太尉,你这义子倒是有意思。”

高俅嘴角微微上扬,谦虚道:“嗨,这臭小子平时没个正形。”

高俅没有蔡京的“学识”,没有童贯的“战功”,但他却能担任殿帅十几年,巍然不动,自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他见高世德老老实实地按照吩咐叩首,心中想道:‘这混小子昨天嘴还挺硬,没想到事到临头,竟比老子还会拍马屁,嘿,后继有人了。’

高世德觉得,赵佶是驰名中外的艺术家,自然有资格受他一拜。

他这么心思单纯的人,是尊重艺术的,绝不是因为赵佶的权力。

……

【南郊祭天】

【明堂大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