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问剑 > 第四百二十章 四谛

问剑 第四百二十章 四谛

簡繁轉換
作者:黑灯夏火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4: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问剑 !

没人能预想到鉴泉会暴起杀死镇抚司副指挥使与洛阳昊天道观观主。

这就跟没人会觉得元旦大朝会上,学宫山长连玄霄突然杀死皇帝皇后、宣称自己来当虞国皇帝一样。

太过离奇诡异,难以置信。

“鉴,鉴泉大师,”

邢彭越的视线,极为艰难地从公孙长逸的尸首上挪开,声音微颤道:“你这是...”

“还没反应过来么?”

鉴泉温和笑着,

雷电囚牢随着熊拓海的死亡而缓缓消散,被困在其中的影魔,立刻贴着地面,游到了鉴泉脚下,重新化为阴影。

监牢庭院的四面围墙上满是火把,但鉴泉的影子只有一个。

“从来就没有什么释醒僧,一直是你。”

隋奕声音苦涩道:“你先用影魔陆续袭杀了黄雨三、高福运等人,制造邢州城有连环杀人桉的事实。

你知道邢州镇抚司必然会通报上级,所以你提前到了洛阳,找到公孙长逸副指挥使,编造了与释醒僧有关的消息。

由于你是见过释醒僧的最后一人,而且还是虞国禅宗的领袖,最了解禅宗功法,

公孙长逸必然会带你来到邢州,而你则借此机会,袭击杀害他。

为了让行动顺利,你还特意编造出了所谓‘释醒僧在按照六道轮回杀人’的说法,骗邢州城的李乐菱离开。

因为你知道,李乐菱身边必然暗中跟着实力高强的皇宫供奉。

会阻碍到你的计划。”

鉴泉微笑聆听,散发出的温和气质,不像是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者,更像是干完一天农活归来的慈祥老汉。

“如果事实如施主所说,”

待到隋奕说完之后,鉴泉才悠悠开口道:“贫僧为什么要袭击杀害邢州道观的观主呢?一旦这么做,必然会导致洛阳昊天道观的观主熊拓海一并到来,贫僧岂不是在给自己平添负担么?”

“...”

隋奕不禁沉默,她确实怎么也想不通鉴泉这么做的动机。

要知道他现在已经是虞国禅宗领袖,徒子徒孙无数,他所编纂的脖颈,在未来也必将成为显学。

地位,实力,名望,权势,鉴泉都已经站在了僧侣的顶点,他没有任何理由公然反叛虞国。

即便是最微小的可能,比如他是周国很久以前派到虞国的间谍密探,也不会选择在邢州这个没有战略价值的城市,做出缺少战略意义的行动——

还不如进宫行刺呢。

“贫僧不是周国、荆国之类的密探,也不是什么潜伏得极深的魔教门人,更没有受到异化物的影响操纵。”

鉴泉平和道:“贫僧白天所说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只有几处细节存在差异。

半年前,贫僧在云游四方时,遭遇了自称哈佛的释醒僧。

当时他和一个自称桫椤的女子一起,二人声称来自于此前破坏长安城郭的昭冥组织,特地来招募贫僧。”

鉴泉目光微凝,回忆道:“贫僧对于去年七夕的长安异变略有耳闻,与友人写信通讯时知晓过昭冥二字,自然提起警惕,虚与委蛇,时刻准备镇压二人。

释醒僧猜到贫僧的打算,提前拿出了一卷经书。

一卷先秦时期,由摩诃勒弃多从天竺带来的,鹿野苑札记。

其作者是一位姓名已经亡佚的最早僧加成员,他在鹿野苑聆听佛祖演教,记下心得体会与心中困惑。”

佛祖三十五岁在菩提加耶一棵毕钵罗树下,经跏趺坐,觉悟成佛,此后收受弟子,传布教化。鹿野苑便是初次演教地点。

“贫僧有幸读过许多梵文经典,甚至包括虞初陈祎大师从那烂陀寺带回来的古禅典籍。因此能辨认出,那卷札记并非伪造。

至于上面的内容,则是佛祖亲自讲解的四谛。”

鉴泉说道:“佛陀因证悟世间一切生灭规则而成佛,但因万物生灭过于深奥难解,佛特意简化,以四谛来说明生死流转与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

一为苦,二为集,三为灭,四为道。

苦谛,是人生之苦,如生老病死。因为有苦,所以无法解脱。”

集谛,是说众苦之因,能召集众苦之果,指出一切苦借因贪欲、嗔恨、愚痴三种本能。

灭谛,便是要像熄灭蜡烛一样,灭却贪、嗔、痴三毒,了除苦果,证得清净寂灭。

道谛,是彻底的悟道。不追求感官上的享受,或者通过自虐苦行寻求快乐。

而是发掘内心,寻求宁静。

一旦证得四谛,便能涅槃解脱,成为世间最快乐,最无拘无束之人。

他不为过去之苦而痛苦,不为未来之苦而纠结,只活在当下,心中充满慈悲、和善、博爱。四谛是禅宗教义之基础,所有哲思都与四谛有关。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先贤前辈为其添砖加瓦。

甚至有许多僧侣声称,已经有人征得了四谛,获得了最终的解脱。

即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鉴泉娓娓道来,声音温和平静,蕴含着坚定的力量。

若忽视他双手鲜血,与脚下两句死尸,便和禅宗**没有区别。

“但,他们都错了。”

鉴泉悠悠一叹,“苦,集,灭,道。苦为四谛之起源。只有认识众生之苦。才有后续的彻悟。

当初的佛陀,是怀着绝大的仁爱,去观察人的生老病死,方能感同身受。

而如今僧侣,不事生产,只是旁观世人劳碌,妄图通过观察他人,来体悟仁爱,了悟自身。

此举如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越是坚信,便离正道越远,离错觉越近,绝无证得四谛、涅槃成佛的可能。

像是一条搭在无边苦海上的桥梁,中间缺少了一截,哪怕距离苦海尽头仅仅只有最后数丈距离,也是迟尺天涯,无论如何都无法跨越过去。

鹿野苑札记中的内容,则补上了这缺失的道途。

即,

将自己完全代入到他人的人生之中,彻底而清晰地感受他人的痛苦、快乐,

也可以理解为,他化自在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