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我和女儿共长生 > 第四十一章: 稷下闻道,山长姓江

我和女儿共长生 第四十一章: 稷下闻道,山长姓江

簡繁轉換
作者:Oo闲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6 15:26:37 来源:源1

第四十一章:稷下闻道,山长姓江(第1/2页)

自西漠的佛国离开,江修远一行人的下一站,文风鼎盛之地——稷下。

稷下学宫,与其说是一个宗门,不如说是一座矗立在广袤平原上的巨大学城。它不设高墙,不立阵法,以“有教无类,海纳百川”为宗旨,吸引着整个东域乃至其他地域的儒道修士前来求学。这里的建筑古朴典雅,飞檐斗拱间,萦绕的并非是纯粹的灵气,而是一种混杂着书卷墨香、激昂辩论与坚定信念的独特气息——浩然正气。

江修远一行三人,缓缓行走在学宫宽阔的青石主道上。江一一正值好奇心最旺盛的年纪,一双明眸四处打量,看着那些身穿儒衫、步履从容的学子,感受着他们身上那种温润而又刚正的气质,只觉得新奇无比。

与她并行的江小白,身着飒爽劲装,容貌绝美,气质却如一柄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一头雪白的长发高高束起,行走间,腰间的长剑与剑鞘偶尔碰撞,发出清脆的鸣音。

出发前江小白就对剑道有些痴迷,在天剑山脉观摩了那位天才弟子重塑剑心的过程后,江小白对剑道产生了更痴迷的狂热。此刻,她虽身处文风浩荡的稷下学宫,目光却始终不离那些佩剑的儒修。在她眼中,这些儒修的剑不是杀伐之器,更像是一种礼器,一种精神的象征,这让她感到困惑又着迷。

“阿爹,此地的修士,气息好生奇怪。”江小白传音道,“他们体内灵力驳杂,修为普遍不高,但精神意志却异常凝聚,仿佛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团不灭的火焰。”

江修远负手而行,一身素色长衫,气息内敛得如同一位寻常的老学究。他微笑着回应:“小白,你看到的是‘文心’。儒道修士不专修灵力,他们读圣贤书,明事理,辨善恶,养胸中一口浩然正气。这股正气,上可抵御心魔,下可安邦定国,凝聚到极致,便成‘文心’。文心一成,言出法随,字字珠玑,亦是一条通天大道。”

“以文载道么……”江小白若有所思,握着剑柄的手指微微松开。

他们穿过一座巨大的牌坊,上面龙飞凤舞地刻着四个大字——“学无止境”。牌坊后,是学宫的外院,无数的讲堂星罗棋布。朗朗的读书声、激烈的辩论声此起彼伏。

“……故,君子当‘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道循环,自有其理,我辈修士,当顺天而行,不可妄自揣度,更不可试图以人力干涉天道运转,此乃大不敬!”一位老夫子的声音洪亮如钟,从一间名为“敬天堂”的讲堂中传出。

江修远驻足片刻,神念轻轻扫过,便将整个稷下学宫的课程设置了解得七七八八。他发现,这里的学问,百分之九十都集中在《春秋经义》、《礼记正解》、《论道集注》等经义伦理的范畴,旨在教导学子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如何体悟天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

然而,对于构成这个世界的基本物质,对于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的运转规律,对于万物生长的内在逻辑……这些被统称为“格物”的学问,却被归为“奇技淫巧”,备受冷落。专门教授格物学的讲堂,只有一间,且位于外院最偏僻的角落,门可罗雀。

“阿爹,他们好像不太关心我们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星空呢?”江一一仰着脸,不解地问。

“因为未知,所以敬畏。因为敬畏,所以止步。”江修远温和地解释道,“他们认为探究这些是舍本逐末,会动摇对‘天道’的信仰。但他们却忘了,圣人亦曾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不格物,又何以致知呢?”

他心中已有了计较。稷下学宫是个好地方,这里的思想氛围浓厚,是播下科学与思辨种子的绝佳土壤。他不想颠覆这里的道统,只想为这棵参天大树,嫁接上一根新的枝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一章:稷下闻道,山长姓江(第2/2页)

半日后,稷下学宫外院的教务处。

一位山羊胡子的老执事,正昏昏欲睡地打着盹。他面前的桌案上,摆着一块“招募讲师”的木牌,上面罗列了经义、策论、丹青、音律等诸多职位,唯独“格物学”与“通史”两个条目后面,用朱笔画了个圈,标注着“急缺”。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请问,此处可是招募讲手?”

老执事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一位气质儒雅、白发如霜但面容并不显老的文士站在面前。他懒洋洋地指了指木牌:“自己看,想应聘哪个?”

“在下江山长,欲应聘‘格物学’与‘通史’二科的讲师。”江修远微笑道。

“嗯?”老执事一下来了精神,仔仔细细地打量着江修远,“你确定?这两门课,枯燥无味,既不能提升修为,又无助于考取功名,学子们都不愿听,俸禄也是最低的。”

“山长不为名利,只为传道解惑。”江修远淡然道。

“好气魄!”老执事来了兴趣,“不过,稷下的讲师,不是谁都能当的。按规矩,你需当场讲一小段,我若觉得可行,便算你通过。”

“可。”

老执事清了清嗓子,摆出考官的架势:“那便先从‘通史’开始吧。你且说说,何为历史?”

江修远略一沉吟,缓缓开口:“世人读史,多见王侯将相之起落,王朝更迭之兴衰。然在山长看来,历史,更是人与天,人与地,人与人之间,在漫长时光中的一场场博弈与妥协。是气候的变迁决定了文明的南徙,是冶铁术的出现颠覆了青铜的王朝,是一次微不足道的瘟疫,埋葬了一个辉煌的帝国……”

他没有讲任何具体的史实,却从一个前所未有的宏大视角,阐述了气候、技术、地理、疾病等非人为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寥寥数语,便构建起一个波澜壮阔、立体生动的历史时空观。

老执事听得目瞪口呆,他从未听过如此新颖的史论。他感觉自己眼前不再是一个小小的教务处,而是横跨万古的时光长河。

“……至于格物,”江修远话锋一转,指着桌上的茶杯,“夫子可知,此杯中之水,为何静止时,水面总是平的?为何此木桌能浮于水,而桌上之砚台却会沉?”

老执事下意识地回答:“天道使然,万物本性如此。”

“然也,天道使然。格物,便是要探究这‘使然’背后的‘所以然’。”江修远笑道,“若能知其所以然,我等便可造出不沉之钢铁巨轮,可制出能上九天之飞鸢。此非奇技淫巧,乃是顺应天道,化天道为我用,此乃‘致知’之功。”

一番话说完,老执事已经彻底愣住了,他看着江修远,眼神里充满了震撼与敬佩。他猛地站起身,对着江修远深深一揖:“先生大才!老朽受教!这讲师之位,非您莫属!明日,您便可去‘格物堂’开讲!”

就这样,江修远,化名江山长,以其跨越两个文明的渊博学识,不费吹灰之力地成为了稷下学宫外院一位无人问津的讲师。

他带着江一一和江小白,在学宫附近寻了一处清净的院落安顿下来。江小白每日练剑,江一一则对即将开始的学宫生活充满了期待。

而江修远,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灯火璀璨的稷下学宫,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