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我和女儿共长生 > 第五十三章: 子孙之祸,盛极而衰

我和女儿共长生 第五十三章: 子孙之祸,盛极而衰

簡繁轉換
作者:Oo闲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6 15:26:37 来源:源1

第五十三章:子孙之祸,盛极而衰(第1/2页)

夏启元的国葬,是整个大夏皇朝百年盛世的终章,亦是其漫长衰落的序曲。

葬礼结束的第二日,白发帝师江修远便向新君,也就是夏启元的长子夏璟,递交了辞呈。

“帝师,万万不可!”年近七旬,已是白发苍苍的新君夏璟,在御书房内苦苦挽留,“父皇临终前再三叮嘱,大夏不可一日无帝师。您若离去,朕心不安,国本亦会动摇啊!”

夏璟是守成之君,他一生都活在父亲那耀眼的光环之下。对于父皇的丰功伟绩,他敬畏有加;对于父皇留下的制度,他奉为圭臬。同样,对于辅佐了父皇一生的帝师,他的依赖已经深入骨髓。他无法想象,没有这位定海神针般的老人,自己该如何驾驭这个庞大的帝国。

江修远看着眼前苍老的帝王,目光温和而坚定:“陛下,臣辅佐先帝,是因先帝有开创天下之雄心,亦有容纳百川之气魄。如今盛世已成,法度已立,大夏这艘巨轮,已经有了自己的航道。老臣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可是……”

“没有可是。”江修远打断了他,“陛下,雏鹰若总在老鹰的庇护下,永远学不会独自翱翔。大夏的未来,在陛下的手中,在满朝文武的手中,在天下万民的手中,而不在我一人身上。”

他将代表帝师身份的白鹿玉佩轻轻放在案上,然后行了一个标准的臣子之礼,这是百年来他第一次如此正式地行礼。

“陛下,保重。请恕臣,告退还乡。”

说完,他毅然转身,步履平稳地走出了御书房,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恋。夏璟瘫坐在龙椅上,望着那枚玉佩,失魂落魄,仿佛整个天下的重量,在这一刻才真正压在了他的肩上。

江修远、江一一和江小白,如同百年前来到天启城时一样,悄然离去。他们没有带走任何赏赐,只带走了岁月。

他们没有走远,只是在京畿之外,一个名为“杏林镇”的地方安顿了下来。江修远化名“江郎中”,开了一家小小的医馆。江一一成了他的助手,负责采药、捣药。江小白则摇身一变,成了医馆里最受欢迎的“吉祥物”,时而化作白狐在房梁上打盹,时而变成人形,用清脆的声音给前来求医的孩子们讲故事。

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师与公主,而是变成了这盛世红尘中最平凡的一份子,冷眼旁观着那个他们亲手缔造的王朝,将如何走完它自己的命运。

夏璟皇帝在位的二十年,是“启元盛世”最后的余晖。他勤勤恳恳,萧规曹随,不敢对父皇留下的制度做任何改动。然而,他没有夏启元的魄力与威望,无法震慑那些日益骄纵的勋贵和心思活络的宗门。他只能依靠“镇魔司”和父皇留下的老臣,勉力维持着朝堂的平衡。

这二十年,大夏表面上依旧繁荣,但水面之下,暗流已然汹涌。

夏璟驾崩后,他的儿子夏询即位。这位在盛世中长大的皇帝,从未见过创业的艰辛,眼中所见,皆是繁华。他认为祖父和父亲太过克制,大夏既有如此国力,就应当尽享其成。

于是,他开始大兴土木,扩建皇宫,修造更为奢华的皇家园林。为了彰显皇恩浩荡,他频繁地举行祭天大典,每一次都耗费无数。国库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空虚下去。

更糟糕的是,他开始对“镇魔司”这个悬在头顶的利剑感到厌烦。他认为这个由父祖创立的机构权力过大,威胁到了皇权。他开始有意无意地扶持外戚与宦官,以此来分化镇魔司的权力。

杏林镇的医馆里,江修远一边为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农针灸,一边听着镇上茶馆里传来的、关于朝堂的最新议论。

“听说了吗?陛下又下令,要在东海之滨修建一座‘望仙楼’,说是要祈求仙人赐福。”

“哎,这得花多少钱啊!咱们今年的税,又加了一成呢!”

江一一正在院子里晾晒草药,她听着这些议论,秀眉微蹙:“阿爹,夏询如此作为,是在动摇国本。我们……”

“我们是郎中,只医人,不医国。”江修远头也不抬地说道,“一个王朝的命运,如同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皆有定数。夏启元是它的青壮年,夏璟是它的中年,如今到了夏询,便是耽于享乐的纨绔子弟,这是规律,非人力所能扭转。”

夏询在位三十年,将启元皇帝积攒下的家底挥霍了近半。他死后,其子夏衍即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三章:子孙之祸,盛极而衰(第2/2页)

夏衍与其父恰恰相反,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他看到了父亲在位时外戚宦官专权的弊病,于是登基之后,便掀起了一场残酷的政治清洗。他重用了酷吏,设立“诏狱”,将大批他信不过的官员,包括许多“镇魔司”的老人,投入监牢。

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官员们不再敢于直言进谏,只求无过。整个帝国的官僚体系,开始变得僵化而迟钝。

对内猜忌,对外,夏衍却又好大喜功。他不满于周边一些修仙小宗门时常与大夏边境产生摩擦,不顾国库空虚,悍然发动了数次针对宗门的战争。

这些战争,规模不大,却极其耗钱。凡人的军队在面对修士时,即便有装备优势,伤亡也极为惨重。几次战役下来,虽取得了一些颜面上的胜利,却让本就空虚的国库雪上加霜,边境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曾经被夏启元巧妙建立起来的、朝堂与修仙门派之间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了。那些原本保持中立甚至亲近大夏的宗门,开始对这个喜怒无常、侵略性十足的凡人王朝,充满了警惕与敌意。

这一日,一个断了手臂的年轻士兵,被同袍架着,来到了江修远的医馆。

“江郎中,求求您,救救他!”

江修远看着那士兵手臂上残留的、微弱的法力痕迹,便知他是在与修士的战斗中受的伤。他没有多问,只是平静地为他接骨、上药、包扎。

江小白看着那士兵痛苦而年轻的脸,忍不住小声问江修远:“阿爹,他为什么要打仗啊?那些修仙的人,不是很厉害吗?”

江修远叹了口气,一边收拾药箱一边低声说道:“因为高坐在庙堂之上的君主,想要一份功绩,来证明自己不逊于先祖。于是,便有了这万里之外,一个年轻人的断臂。这,就是子孙之祸。”

夏衍之后,又历三代君主。

一个比一个平庸,一个比一个无能。

他们或沉湎于丹药美色,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或完全将国政交予奸臣佞幸,自己躲在深宫中享乐。

启元皇帝建立的、让寒门子弟得以晋升的科举制度,早已形同虚设,官职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他规划的、造福万民的水利工程,因年久失修和官员贪腐,多处淤塞,导致水患频发。他颁布的、保护万民的《大夏律》,成了权贵们肆意欺压百姓的工具。

曾经国泰民安,路不拾遗的盛世景象,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盗匪四起,民不聊生。

江修远和江一一的医馆,也从繁华的杏林镇,搬到了更偏远的乡野。因为镇上的富户,早已被苛捐杂税和乱兵刮地三尺,搬走了。留下来的,都是些食不果腹的穷苦人。

他们的小医馆,成了方圆百里内,唯一还能为穷人看病的地方。他们不收钱,只收一些山货,或者,一个故事。

江一一的心境,在这百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从最初的痛心、不解,到后来的惋惜、无奈,再到如今的平静、悲悯。她看着那些在苦难中挣扎求生的凡人,看着那些因饥饿而啼哭的孩童,她对“天道无情”四个字,有了切肤之痛的理解。

她不再去想“应不应该”,不再去问“为什么会这样”。她只是默默地跟着父亲,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抚慰那些具体的、鲜活的痛苦。每一次为一个病人包扎好伤口,每一次用一碗热粥换回一个孩子虚弱的笑容,她的道心,便在不知不觉中,被淬炼得更加坚韧、也更加慈悲。

这一天,夕阳西下,残阳如血。

江修远站在医馆门口,眺望着远方天启城的方向。那里,曾经是凡人力量与智慧的巅峰,是理想与荣耀的象征。

而现在,他能感受到的,只有一股腐朽、衰败的暮气,如同一具正在缓慢腐烂的巨人尸体。

“阿爹,大夏……是不是快要亡了?”江一一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她的声音里,已经没有了波澜。

江修远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道:“不是快要,是已经亡了。从夏启元躺进皇陵的那一刻起,它就在走向死亡。我们看到的,只是它漫长的葬礼而已。”

盛世如歌,终有曲终人散之时。

镜花水月,终究抵不过时间的洪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