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8章 工业母机1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8章 工业母机1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8章工业母机1(第1/2页)

1949年10月28日的奉天,第一场雪悄然而至。陈樾裹着棉大衣,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往机加工车间走去。转炉投产后,兵工厂的钢材质量上来了,但加工精度却成了新的瓶颈——那些从倭国人手里接收的老旧车床,精度差、效率低,加工出来的枪管十根里有三根不合格。

“陈总工早!“车间主任老张正带着工人们扫雪,见陈樾来了赶紧迎上来,“新到的毛熊图纸我们研究过了,可那台汉斯猫国老车床实在啃不动...“

陈樾点点头,哈出的白气在眼镜上结了一层霜。他摘下眼镜擦了擦:“不急,我有个新想法。“

机加工车间里,十几台车床排成一排,最年轻的也服役超过十年了。陈樾走到那台汉斯猫国造万能车床前,伸手抚摸着冰凉的导轨。系统立即开始扫描,将这台“老爷车“的结构数据存入知识库。

“主轴跳动0.15毫米,导轨磨损超过极限值...“陈樾在心里默念着系统给出的诊断结果。这样的精度,加工普通零件都勉强,更别说高精度的枪管了。

中午吃饭时,陈樾特意坐到老技工王铁锤旁边。王师傅是厂里出了名的“车床神医“,再破的机床到他手里都能起死回生。

“王师傅,要是让您设计一台新车床,您会怎么弄?“陈樾掰开窝头,往里面夹了勺咸菜。

王铁锤差点被粥呛到:“陈总工说笑了!我一个大老粗,哪懂什么设计...“

“您摸过的车床比我见过的都多。“陈樾真诚地说,“比如导轨,您觉得是三角的好还是平的好?“

“那当然是三角的!“王师傅来劲了,沾着粥在桌上画起来,“倭国人的平导轨用两年就晃悠,汉斯猫国佬的三角导轨十年都不带变的!就是加工起来费劲...“

这番谈话后,陈樾在办公室闭关三天。他根据系统知识库里鹰酱国、汉斯猫国最先进的车床设计,结合王师傅这些老技工的实战经验,融合出了一套适合夏国现有工业水平的新方案。

第三天深夜,当陈樾终于放下绘图笔时,桌上已经堆了厚厚一摞图纸。这套被他命名为“C-1型“的车床,虽然看起来朴实无华,但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三角导轨提高刚性,齿轮箱采用夏国人擅长的模数制,连润滑系统都考虑到了东北严寒的气候特点。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请进。“

推门进来的是赵厂长,手里还端着个冒着热气的饭盒:“陈总工,炊事班说你又没吃晚饭。“

陈樾这才发现已经晚上九点多了。他接过饭盒,里面是两个还热乎的韭菜馅饺子——这在物资紧缺的当时可是稀罕物。

“老赵,正好你看看这个。“陈樾顾不上吃,先把图纸推过去。

赵厂长一张张翻看,眼睛越瞪越大:“这、这是新车床?咱们能造出来?“

“用咱们新炼的钢,加上毛熊援助的轴承,完全没问题。“陈樾咬了口饺子,鲜香的汁水溢了满嘴,“精度至少能达到鹰酱国现役车床的水平。“

赵厂长的手有些发抖:“陈总工,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咱们要是能自己造高精度车床,就再也不用看毛熊脸色了!“

第二天一早,全厂技术骨干被紧急召集。当陈樾把图纸铺在会议桌上时,老技工们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这个主轴结构妙啊!“

“尾座设计得好,拆装方便!“

“齿轮箱这么改,咱们现有的设备就能加工!“

最激动的要数王铁锤,他指着图纸上的三角导轨直拍大腿:“我就说吧!三角的比平的好!陈总工您真是神了,连我想的改进法子都画上去了!“

会议开到中午,方案基本敲定。但材料科长老马提出了现实问题:“轴承怎么办?毛熊人卡着不给,咱们库存只够三台的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章工业母机1(第2/2页)

陈樾早有准备:“先用库存造两台样机。同时...“他从公文包里又掏出一叠图纸,“这是我设计的简易轴承生产线,虽然精度差些,但配合我们的热处理工艺,勉强能用。“

“我的乖乖...“老马扶了扶眼镜,“陈总工,您这脑袋是八核的吧?“

全厂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赵厂长亲自挂帅,组成三个突击队:一队负责铸造床身,二队加工精密零件,三队装配调试。陈樾则像个救火队员,哪个环节出问题就往哪跑。

铸造车间里,新炼的钢水注入砂型。王铁锤光着膀子,指挥小伙子们控制浇注速度:“慢点慢点!这可是宝贝疙瘩,得像伺候祖宗似的!“

机加工车间通宵达旦。老技工们轮班上阵,硬是用那些老旧设备加工出了高精度齿轮。最绝的是车工李大姐,她凭手感就能把丝杠加工到0.01毫米的精度——比机器量出来的还准!

1949年11月2日,第一台C-1型车床进入总装阶段。陈樾和工人们一起拧螺丝、调间隙,满手都是机油。当最后一块护板装上时,不知谁起了个头,大家突然唱起了《咱们工人有力量》,雄壮的歌声震得车间顶棚簌簌落灰。

“试机!“赵厂长一声令下,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王铁锤颤抖着手合上电闸。车床发出悦耳的嗡鸣声,主轴旋转起来,平稳得像是静止一般。陈樾亲自操作,车了一根直径50毫米的试棒。

测量结果出来时,现场鸦雀无声——圆度误差0.003毫米,表面光洁度达到V7级,完全达到鹰酱国最先进车床的水平!

“成了!“赵厂长一把抱起陈樾转了个圈,完全不顾自己已经五十多岁的年纪。王铁锤直接跪在车床前,像抚摸爱人一样抚摸着床身:“祖宗显灵啊...咱们夏国也有这么好的机床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全厂。工人们从各个车间涌来,把机加工车间围得水泄不通。有人伸手想摸新车床,被王铁锤一巴掌拍开:“洗手去!这宝贝能随便摸吗?“

当天晚上,赵厂长在办公室里写报告写到凌晨。他不仅详细记录了C-1型车床的各项参数,还把陈樾到厂后所有技术革新都列了出来——转炉炼钢、耐火材料改进、轴承生产线...每一项都足以改变一个行业的格局。

“陈总工,“赵厂长盖上公章,神情前所未有的郑重,“这份报告递上去,恐怕连北京都要震三震。你有什么要求,组织上一定会全力满足。“

陈樾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轻声道:“我只要一样东西——更多的人才。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工程师队伍,不能总靠我一个人。“

赵厂长重重点头:“你放心,我明天就向部里打报告,把全东北最好的技工学校毕业生都要来!“

夜深了,陈樾独自站在新车床前。系统已经将试车数据全部记录,并给出了37项优化建议。但此刻他想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王铁锤白天说过的一句话:“咱们夏国工人,缺的不是手艺,是好工具。“

这台朴实的灰色车床,就是夏国工业化的第一块基石。陈樾轻轻按下启动按钮,听着主轴平稳的转动声,仿佛听到了整个国家工业脉搏的跳动。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成千上万台这样的“工业母机“在全国各地运转,为新夏国孕育出更多的机械、武器,甚至是...原子弹。

车床的轰鸣声中,1949年的第一场雪越下越大,将奉天城装点成银装素裹的世界。而在兵工厂温暖的车间里,一颗工业化的种子已经破土而出,即将长成参天大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