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11章 工业母机终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11章 工业母机终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11章工业母机终(第1/2页)

1949年11月28日清晨,奉天兵工厂的食堂里飘着玉米粥的香气。陈樾坐在角落的桌子前,一边啃着窝头,一边在笔记本上勾画着什么。周围的工人们都识趣地不去打扰他——自从铣床试制成功后,这位年轻的总工程师就像上了发条似的,没日没夜地工作。

“陈总工,您又没回宿舍?“林秀兰端着饭盒走过来,看见陈樾眼下的黑眼圈,不禁皱起眉头。

陈樾头也不抬地指了指桌上的图纸:“刨床设计刚完成,待会儿要交给你们。“

“这么快?“林秀兰惊讶地瞪大眼睛。她记得前天晚上陈总工还说刨床设计才完成一半。

陈樾这才抬起头,露出一个疲惫的笑容:“趁热打铁嘛。铣床的成功证明你们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制造任务,所以我打算把刨床项目全权交给你们团队。“

“这...“林秀兰的手有些发抖,“我们能行吗?“

“当然行!“陈樾合上笔记本,“你们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地实施。遇到问题随时来找我,但我相信你们能解决大部分困难。“

吃完早饭,陈樾召集所有学员到达会议室。当他把厚厚一叠刨床图纸交到张卫国手中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同志们,“陈樾环视众人,“从今天起,刨床项目就交给你们了。我负责技术指导,但具体实施由你们自主决定。“

张卫国接过图纸,手都在发抖:“陈总工,我们...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

“不是我的信任,“陈樾纠正道,“是国家的信任。这些机床将决定我们能否造出自己的枪炮、汽车甚至飞机。“

离开会议室后,陈樾立刻钻进办公室,开始设计钻床。桌上摆满了从国外带回的技术资料和系统生成的设计方案。他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有条不紊地将先进技术“翻译“成适合当时夏国工业水平的设计。

12月3日深夜,当厂区最后一盏灯熄灭时,只有陈樾的办公室还亮着煤油灯。钻床的最后一处细节终于完成,他长舒一口气,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突然,一阵敲门声惊醒了他。

“陈总工,您果然还在!“是张卫国,他手里捧着一个饭盒,“林秀兰说您肯定没吃晚饭,让我给您送点吃的。“

陈樾这才发现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他接过饭盒,里面是两个还温热的玉米面馒头和一小碟咸菜。

“刨床进展如何?“陈樾边吃边问。

“主轴组已经完成粗加工,床身铸造也没问题,就是导轨磨削遇到点麻烦。“张卫国挠挠头,“王师傅说咱们的磨床精度不够...“

陈樾眼睛一亮:“正好!我设计的钻床已经完成了,明天开始你们分出一部分人手准备制造钻床。至于刨床导轨的问题...“他撕下一张纸,快速画了个简易工装夹具,“用这个辅助加工,精度能提高两级。“

张卫国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把图纸折好放进兜里:“陈总工,您真是太神了!这么简单的办法,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经验而已。“陈樾摆摆手,“去休息吧,明天还有得忙呢。“

12月5日,当陈樾正在完善镗床设计时,张卫国兴冲冲地闯进办公室:“陈总工,刨床试车成功了!精度比毛熊援助的还要高!“

车间里,学员们围着那台崭新的刨床欢呼雀跃。林秀兰正操作机器刨削一块钢板,切屑如丝般均匀地卷曲着落下。测量结果显示,加工平面的平整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干得漂亮!“陈樾由衷地赞叹,“接下来,钻床项目可以全面启动了。“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这次学员们更加得心应手。陈樾只需偶尔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大部分时间都能专注于镗床设计。12月8日,镗床图纸刚一下发,各小组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分工准备。

车间的角落里,老技工王铁锤带着几个年轻人正在浇铸镗床底座。铁水倒入砂型的瞬间,火花四溅,映红了每个人专注的面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章工业母机终(第2/2页)

“小心温度!“王铁锤大声指导,“要慢慢浇,不能急!“

另一边,张卫国正对照图纸检查刚加工完的镗杆。这个细长的零件要求极高的直线度,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怎么样?“林秀兰凑过来问。

张卫国擦了擦额头的汗:“差0.002毫米,应该能用。“

12月12日,钻床成功试制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厂。这台立式钻床不仅能钻能铰,还能攻丝,一机多用,让老师们傅们都啧啧称奇。

“陈总工,“赵厂长兴奋地拍着陈樾的肩膀,“部里刚来电话,说要把咱们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陈樾却已经沉浸在磨床的设计中。他深知,要加工出高精度的刀具和量具,一台好的磨床必不可少。每天深夜,他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最后一个熄灭。

12月15日,磨床图纸刚下发,镗床项目就传来捷报——主轴回转精度达到0.001毫米,完全满足精密加工要求!学员们已经形成了高效的工作模式:老技工负责铸造和粗加工,大学生们负责精密部件和总装调试,遇到难题集体攻关。

“陈总工,您看这个磨头轴承的润滑系统...“林秀兰拿着图纸来找陈樾,却发现他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绘图铅笔。她轻手轻脚地退出去,对等在外面的同伴们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让陈总工休息会儿吧,“她小声说,“这个问题咱们自己先想想办法。“

12月20日,当陈樾完成制齿机设计时,磨床的主体结构已经基本完工。这台磨床采用了创新的静压导轨技术,在当时堪称世界领先。

“陈总工,“张卫国兴奋地报告,“咱们的磨床试磨了一把车刀,寿命比原来提高了三倍!“

1950年元旦,奉天城飘起了雪花。兵工厂里却热火朝天,制齿机的制造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台能加工各种齿轮的机器结构复杂,零件数量是前面几种机床的两倍还多。

“渐开线齿轮的关键在于刀具精度...“陈樾正在指导学员们修磨齿轮滚刀。突然,厂区大喇叭响起了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这是有重要通知的信号。

“全体职工请注意!“赵厂长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我们刚刚收到消息,部里决定授予奉天兵工厂‘工业先锋‘荣誉称号!陈樾总工程师特别记大功一次!“

车间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陈樾却悄悄退到一旁,继续检查齿轮箱的装配情况。对他而言,荣誉远不如眼前这台即将完成的制齿机重要。

1月5日,一个载入夏国工业史的日子。奉天兵工厂的中央广场上,七台崭新的机床一字排开:车床、铣床、刨床、钻床、镗床、磨床、制齿机——全套“工业母机“全部国产化!

“同志们!“赵厂长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声音哽咽,“今天,我们创造了历史!从今天起,夏国有了自己的精密机床制造能力!“

台下,陈樾站在学员们中间,看着这群朝夕相处的年轻人。张卫国已经能独当一面,成为技术科的骨干;林秀兰负责的质检组建立起全套检测标准;王铁锤等老技工也掌握了先进加工技术...这支队伍,将成为夏国工业化的火种。

“下面,请陈总工程师讲话!“

陈樾走上台,望着台下数百张期待的面孔,突然不知该说什么。最终,他只说了一句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的话:

“这只是开始。我们的目标是,让夏国制造走向世界!“

掌声经久不息,在奉天城的上空回荡。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覆盖了厂区的每一个角落,却掩盖不住那七台机床散发的金属光泽。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夏国工业化的春天,正在这片黑土地上悄然来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