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149章 人才计划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149章 人才计划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149章人才计划(第1/2页)

1991年3月15日清晨,哈尔滨火车站的蒸汽机车发出悠长的鸣笛声。站台上,省外事办的二十多名工作人员早已严阵以待,他们身后停着三十辆崭新的“解放“牌大客车,车窗上贴着中俄双语的“欢迎“字样。站长办公室的电话响个不停,接线员小刘的登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到站车次:“K19次,莫斯科至四九城,载有毛熊民间交流团成员387人...“

“注意!列车进站了!“站台广播突然响起,伴随着铁轨的震动声。列车员老张用力推开绿皮车厢的窗户,寒风夹杂着西伯利亚的松木香扑面而来。他眯着眼数了数站台上的欢迎队伍,光举着鲜花的少先队员就有上百人,红领巾在晨风中像一片跳动的火焰。

“达瓦里希!“一个满脸络腮胡的毛熊大汉突然从车厢里探出头,用蹩脚的中文喊道,“厕所在哪?“老张憋着笑指了指站台尽头的指示牌,上面用醒目的箭头标注着“WC“,旁边还画了个穿裙子的小人和穿裤子的小人——这是专门为外国客人新装的标识。

站台另一端,省歌舞团的演员们已经摆好了架势。随着列车完全停稳,欢快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旋律立刻响起,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们跳起了俄罗斯民间舞,裙摆旋转出绚丽的花朵。毛熊游客们纷纷挤到车窗前,有人跟着节奏拍手,还有人掏出“泽尼特“相机拍照,闪光灯亮成一片。

“体育代表团的同志请往这边走!“外事办的小王举着扩音喇叭喊道,她崭新的的确良衬衫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三十多个身材高大的毛熊运动员拖着行李走来,冰球杆和体操垫在行李堆里格外显眼。“安排他们住体工大队招待所,“小王对助手说,“记得多准备些黑面包和红菜汤。“

突然一阵骚动从艺术团那边传来。原来是一位毛熊芭蕾舞演员的行李箱裂开了,演出服散落一地。几个兔子小姑娘立刻蹲下来帮忙,其中一个扎羊角辫的捡起一只芭蕾舞鞋,小心翼翼地抚平缎带,像捧着什么珍宝。

与此同时,四九城语言大学的留学生食堂正飘出诱人的香气。厨师长老赵擦了擦汗,往直径一米的大锅里又下了两百个饺子。“猪肉白菜馅儿的,“他对帮厨说,“再准备些酸黄瓜和红肠,听说毛熊孩子爱吃这个。“灶台上摆着一本翻烂了的《俄式菜谱》,书页上沾满了油渍。

食堂门口,机械工程系的安德烈正和同学们研究新发的饭票。这种硬纸片印着“北语留学生专用“字样,每月定额发放,但在小卖部能换到“大白兔“奶糖和“北冰洋“汽水。“看这个,“安德烈指着饭票背面的小字,“凭此票可优先购买周末电影票!“

宿舍楼下的空地上,几个毛熊学生正围着辆“永久“牌自行车研究。来自明斯克的谢尔盖试着蹬了蹬踏板,链条发出清脆的“咔嗒“声。“比我们的‘乌拉尔‘轻多了,“他赞叹道,“要是能带一辆回国...“话没说完就被管理员打断:“同学们,三点在礼堂开迎新会,别忘了带翻译耳机!“

1991年8月7日,华清大学专家楼前停着几辆挂着军牌的“红旗“轿车。物理系赵教授看了看表,又望向校门口的方向。突然,一辆面包车驶来,车门打开,白发苍苍的列别杰夫教授颤巍巍地走下来,手里紧紧攥着个旧皮箱。

“教授,一路辛苦了!“赵教授快步上前,却被老人行李箱上的标签吸引了目光——“基辅理论物理研究所,1953-1991“。列别杰夫注意到他的视线,轻声说:“最后的纪念品了,研究所上周已经关闭...“老人抬头看了看崭新的专家楼,阳光在玻璃幕墙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

301室的客厅里,列别杰夫的夫人正惊讶地摸着暖气片。“冬天室温能保持多少度?“她问前来帮忙的研究生小林。“至少二十度,“小林骄傲地说,“咱们学校自备锅炉房,二十四小时供暖。“说着拉开冰箱门,“这是给您准备的牛奶和鸡蛋,每天都会有专人补充。“

楼下实验室里,列别杰夫已经换上了白大褂。他抚摸着崭新的电子显微镜,手指在“上海光学仪器厂“的铭牌上停留了片刻。“这台分辨率是多少?“老人突然用俄语问道。正在调试设备的博士生小张立刻用流利的俄语回答:“0.1纳米,教授。我们还配了图像分析计算机。“他指了指角落里盖着防尘布的机器,那是刚从深圳运来的“长城052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9章人才计划(第2/2页)

与此同时,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材料实验室里却是一片欢腾。彼得罗夫教授举着块银灰色的合金样品,兴奋地手舞足蹈。他的兔子助手们虽然听不懂那些夹杂着乌克兰方言的俄语,但从老人发红的鼻尖和闪烁的泪光中读懂了喜悦。“快!“实验室主任老陈抓起电话,“给501厂总工办打电话,就说耐高温合金的配方成了!“

走廊上,两个穿着蓝色工装的技工正推着氧气瓶经过。“这老毛子嗓门真大,“年轻的那个嘀咕道,“我在三楼都听见了。“年长的技工神秘地压低声音:“听说这位是毛熊航天局的宝贝,能造导弹头的材料专家...“

1991年9月1日,四九城大学俄语楼前挤满了新生。来自莫斯科大学的安娜紧张地拽着裙角,她的中文名字“安雅“工整地绣在衣领上。“别怕,“系主任拍拍她的肩膀,“你的汉语比某些南方同学还标准呢!“教室里突然爆发出一阵笑声,原来是有个广东学生把“рыба“念成了“雷爸“。

而在莫斯科大学主楼的走廊上,兔子留学生王刚正盯着课程表发愁。“量子力学周三几点?“他捅了捅室友谢尔盖。大个子俄罗斯青年咧嘴一笑,露出两颗虎牙:“别担心,我帮你记笔记。“说着从书包里掏出个铁皮盒子,“尝尝,我妈做的酸奶油饼干。“

突然,广播里响起《国际歌》的旋律,这是下午课开始的信号。王刚手忙脚乱地收拾书本,却不小心带出了一张照片——家乡的全家福,背景里还能看到501农机厂的大烟囱。谢尔盖好奇地凑过来:“这是你们家的工厂?“王刚赶紧把照片塞回口袋:“只是个...生产拖拉机的普通厂子。“

这样的场景在1991年秋天的兔子毛熊高校里比比皆是。据统计,到9月底,兔子38所重点高校共接收毛熊专家5127人,其中院士级学者47人;同期来华的8033名毛熊留学生分布在127个专业,从核物理到敦煌学应有尽有。而赴毛熊的2000名兔子公费生中,有三分之一进入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顶尖学府。

教育部的机密报告显示,这些交流学者三个月内已联合发表论文139篇,完成科研攻关项目27项。最引人注目的是哈尔滨某研究所与毛熊专家合作的新型合金材料,性能参数比鹰酱同类产品高出15%,而成本仅有三分之一。

12月24日,莫斯科大学主楼前立起了高大的圣诞树。兔子留学生们正在装饰“兔子角“,红灯笼和剪纸窗花引来无数围观。物理系的李强踩着梯子挂灯笼,突然听见有人用中文说:“需要帮忙吗?“转头看见个毛熊姑娘,胸前的校徽旁别着枚“四九城大学“的纪念章。

“你是...?“

“娜塔莎,去年在北师大交换过。“姑娘笑着递上一串鞭炮,“我从四九城带回来的,今晚十二点放?“

与此同时,华清大学的新年茶话会上,列别杰夫教授正用刚学的中文致辞:“同志们...朋友们...“老人停顿了一下,突然改用俄语,“这一年,我在兔子找回了科学的春天。“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的兔子学生们举着伏特加和茅台,高喊“乌拉!“

克里姆林宫的新年贺词通过短波电台传遍世界:“毛熊人民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1992年...“在哈尔滨开往莫斯科的K19次列车上,列车员老张给一位毛熊教授倒了杯热茶。老人膝上摊开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中文词汇。

“学这么多啊?“老张好奇地问。

教授推了推眼镜:“明年要带研究生呢,得用中文讲课。“窗外,西伯利亚的雪原在月光下泛着银蓝色的光晕,就像无数个正在书写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