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26章 107火箭炮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26章 107火箭炮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26章107火箭炮(第1/2页)

1950年6月1日清晨,兵工厂技术部的灯光亮得比往常都早。陈樾腋下夹着一卷图纸,脚步匆匆地穿过晨雾弥漫的厂区。他昨晚几乎没合眼,反复修改着那份来自“前世记忆“的设计图。

“老赵!快来看好东西!“陈樾一把推开技术部会议室的门,把正在打盹的赵厂长惊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赵厂长揉着惺忪睡眼,待看清桌上摊开的图纸后,顿时睡意全无:“这...这是...“

“107毫米火箭炮。“陈樾的手指在图纸上划过,“12管联装,全重不到400公斤,可以拆开用骡马驮运,也能装在卡车上。“

技术部的专家们陆续赶到,很快就把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火炮专家老郑戴上老花镜,凑近图纸看了半晌,突然一拍大腿:“妙啊!这炮管排列方式...省了多少重量!“

“还不止呢。“陈樾翻到第二张图纸,“单管可以单独使用,用几节干电池就能发射。“

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老郑激动得胡子直抖:“这...这不就是给游击队量身定做的神器吗?“

陈樾笑而不语,又抽出一张弹体结构图。当专家们看到那个特殊的尾翼设计时,又是一阵惊叹。

“这尾翼...不用导轨?“弹药专家老李瞪大眼睛,“就这么直接打出去还能保证精度?“

“精度不敢说多高,“陈樾眨眨眼,“但8000米内覆盖一个足球场没问题。“

赵厂长突然想到什么:“等等,这炮弹...咱们能造吗?“

“这就是关键。“陈樾拍拍手,让助手抬进来一个木箱,“我昨晚让车间连夜赶制的样品。“

箱子里躺着一枚粗糙但结构完整的火箭弹。专家们像见到宝贝似的围上去,有人甚至忍不住伸手抚摸那光滑的弹体。

“弹体用冷拔钢管,装药是改进的硝铵炸药,尾翼...“陈樾拿起弹体轻轻一拧,三片尾翼“咔嗒“一声展开,“就这么简单。“

老郑捧着火箭弹,手都在发抖:“这玩意儿...成本多少?“

“不到同口径炮弹的三分之一。“陈樾比了个手势,“而且生产速度快五倍。“

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的声音。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在前线弹药消耗如流水的战场上,这种廉价又易生产的武器简直就是及时雨!

“立即立项!“赵厂长一锤定音,“老陈,需要什么你尽管说!“

陈樾早有准备,掏出一份清单:“首先得建个精密加工分厂,专门生产火箭弹的涡轮尾翼;其次要扩建装药车间...“

当天下午,兵工厂召开了紧急党委会。当陈樾展示完火箭炮的简易发射演示后(用一根钢管和模型火箭弹在厂区空地上试验),所有反对意见都烟消云散了。

“乖乖...“一位老红军出身的委员看着远处被炸得粉碎的靶标,喃喃自语,“这要是当年打游击时有这玩意...“

6月2日,建设新分厂的工程全面启动。陈樾亲自带着工人们在废弃的铸造车间里清理场地。没有起重机,就用滑轮组和人力搬运钢梁;没有混凝土,就用碎砖和石灰凑合。

“咱们先土法上马!“陈樾挽着袖子,和工人们一起夯实地基,“等设备到位再慢慢完善!“

最棘手的是精密加工设备。现有的机床根本达不到火箭弹尾翼的精度要求。6月5日,陈樾带着连夜绘制的图纸来到机械分厂。

“老马,这些设备能造吗?“陈樾摊开一叠精密机床设计图。

机械分厂马厂长推了推眼镜,仔细端详图纸,突然倒吸一口凉气:“这...这是高精度滚齿机?还有数控铣床的雏形?老陈,你从哪...“

“别管哪来的,“陈樾打断他,“就说能不能造!“

马厂长擦了擦汗:“能是能...但至少要两个月...“

“一个月!“陈樾斩钉截铁,“前线等不起!“

接下来的日子,兵工厂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疯狂运转。陈樾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在各个车间来回奔波。他亲自指导工人制作火箭弹模具,手把手教他们调配新型推进剂,甚至发明了一套“土法精度检测工具“——用千分表和自制的标准量块。

“陈总工,这尾翼的弧度总是差那么一点...“年轻技工小张急得直冒汗。

陈樾看了看零件,突然拿起一把锉刀:“看好了,这里多锉三下,这里少锉两下...“神奇的是,经他随手修整的零件,装上检测仪后居然完全合格!

“神了!“小张瞪大眼睛,“陈总工,您这手绝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章107火箭炮(第2/2页)

“熟能生巧罢了。“陈樾笑着拍拍小伙子的肩膀,“记住,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6月10日,第一台自制的高精度滚齿机终于调试成功。当第一个完美符合要求的涡轮尾翼下线时,整个车间的工人都欢呼起来。

“精度达到0.02毫米!“质检员难以置信地看着千分表,“比毛熊的机床还准!“

陈樾却没有丝毫松懈,立即转向下一个难题——火箭弹的稳定燃烧问题。在试验场,前几发试射的火箭弹不是中途熄火就是飞行不稳。

“推进剂配方还得调整。“陈樾仔细检查弹体残骸,“氧化剂比例提高5%,燃烧室衬里加厚0.5毫米...“

有人提议直接照搬毛熊的火箭弹设计,被陈樾一口回绝:“他们的技术是好,但太复杂,不适合我们快速量产的需求。我们要的是简单可靠,哪怕牺牲一点性能。“

6月15日,转机出现了。陈樾偶然发现厂里库存的一批缴获的日军铝粉,灵机一动将其加入推进剂中。

“试射准备!“随着陈樾一声令下,第一枚改进型火箭弹呼啸而出,在天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白烟轨迹,准确命中3000米外的目标区。

“成功了!“整个试验场沸腾了。陈樾却已经蹲在地上计算数据:“初速还是偏低...弹道弯曲度大了点...“

6月18日,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传来——工业部协调来了两台瑞士产的精密车床!虽然是被淘汰的旧设备,但对兔子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天助我也!“陈樾立即组织人手连夜安装调试。有了这两台“宝贝“,关键部件的产能直接翻了三倍。

6月20日,历史性的一天。兵工厂新建的火箭炮分厂正式投产。第一门量产的107火箭炮披红挂彩地驶出车间,12根炮管在阳光下闪着冷冽的光芒。

“试射!“随着赵厂长一声令下,12枚火箭弹在震耳欲聋的呼啸声中腾空而起,远处山坡上顿时腾起一片火海。

观礼的军区首长激动地拍着陈樾的肩膀:“好!太好了!这玩意儿一个排就能抵上一个炮兵连的火力!“

陈樾却拉着首长来到火箭炮旁:“首长您看,拆开运输时,四个战士就能扛走全部部件;组装只要三分钟;没有发射架时,把火箭弹架在土坡上也能打...“

首长越听眼睛越亮:“这不就是为咱们的轻步兵量身定做的吗?!“

更让人惊喜的是成本——一门107火箭炮的造价仅相当于两门迫击炮,而火力覆盖面积却是后者的十倍不止。

投产仪式后,陈樾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前线发来的地形图发呆。赵厂长推门进来时,看到他正在一张朝鲜半岛地图上标注着什么。

“老陈,又琢磨啥呢?“

“我在想...“陈樾指着地图上的山地地形,“常规炮兵在那边很难展开,但这玩意儿...“他指了指窗外的火箭炮,“一个班就能背着满山跑。“

赵厂长会意地点头:“已经安排三车间加班加点了,月底前能交付一个营的装备。“

“还不够。“陈樾摇摇头,“得简化生产工艺,让地方兵工厂也能参与生产。“

接下来的日子,陈樾又开始新一轮的技术攻关。他把107火箭炮的所有部件重新设计了一遍,目标是“能用土法生产的就不用精密机床“。

“这个连接件,改成铸铁的!“

“尾翼用冲压代替铣削!“

“发射管用无缝钢管直接加工!“

每简化一个部件,陈樾都要亲自试验确认可靠性。有人担心降低标准会影响性能,陈樾却说:“在战场上,有100门能打的炮,比有10门精密的炮管用!“

6月25日,当前线传来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时,陈樾正在车间里指导工人改良生产工艺。听到消息,他沉默了片刻,然后更加卖力地干了起来。

“再快一点!“陈樾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前线等着用呢!“

工人们发现,陈总工的眼睛里燃着一团火,那是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急切和决心。没有人知道,这个来自未来的灵魂,正在与时间赛跑,为的只是让那些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们,能多一分胜算...

当六月的最后一场雨落下时,兵工厂的火箭炮产量已经达到每天三门。陈樾站在雨中,看着又一批披着防水布的107火箭炮被装上军列。他知道,这些看似简陋的武器,将在不久后的战场上,用震耳欲聋的咆哮,向全世界宣告一个古老民族的浴火重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