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79章 泰山下水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79章 泰山下水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79章泰山下水(第1/2页)

1956年6月的大连,盛夏的阳光像熔化的铁水般倾泻在造船厂的钢板上,反射出刺眼的白光。陈樾蹲在“泰山号“巨大的龙骨旁,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滴落在手中的图纸上,晕开一片水渍。他已经三天没回宿舍了,身上的工装泛着一股汗酸味,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间夹着的香烟已经烧到了过滤嘴,他却浑然不觉。

“陈工,您不能再这样熬下去了。“年轻的助理小王踮着脚尖走过来,小心翼翼地递上一杯浓茶,茶叶几乎占了杯子的一半,“厂长说您再不去医院,他就要派民兵把您绑去了。“小王的声音里带着哭腔,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跟着陈樾才三个月,就已经见识到了什么叫工作狂。

陈樾接过茶杯,手微微发抖,滚烫的茶水溅在手背上都没感觉。“主炮基座的设计还有问题...“他喃喃自语,手指在图纸上划来划去,指甲缝里满是黑色的油污。图纸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显示这个设计已经反复推敲了十七八遍。

“陈工!“小王突然提高了嗓门,声音在空旷的船坞里回荡,“您看谁来了!“

陈樾一抬头,看见副首辅带着几位领导站在船台上,正皱眉看着他。他慌忙站起来,眼前却一阵发黑,踉跄着扶住旁边的钢架才没栽倒。这个动作让他手中的茶杯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看看你像什么样子!“副首辅快步走过来,一把扶住他,手掌传来的温度让陈樾意识到自己的手臂冰凉得吓人,“瘦得跟猴似的,眼窝都凹进去了!你看看你的脸色,跟死人有什么区别?“

陈樾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干裂的嘴唇渗出血丝:“首长,我没事,就是...“

“就是什么就是!“副首辅打断他,转身对随行人员说,“组织上决定了,从今天起给陈樾同志配一个生活秘书和三个工作秘书。小张同志负责生活起居,老李、小王和小赵负责工作安排。“副首辅的声音不容置疑,“从今天起,陈樾同志的作息时间由他们严格管理!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必须保证8小时睡眠!“

当天下午,陈樾就被“押送“到了大连海军医院。检查结果让主治医师张大夫直摇头:身高一米七五的个子,体重只有52公斤;血压90/60,血红蛋白不到10克;胃镜检查显示胃窦部有0.8厘米的溃疡面;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

“你这是拿命在工作啊!“张大夫推了推眼镜,指着X光片说,“看看你的肺部,都有早期尘肺的迹象了!造船厂的粉尘防护怎么做的?“

陈樾躺在病床上,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小声辩解:“我嫌防尘口罩憋得慌...“

“从现在开始,你必须住院一周!“张大夫啪地合上病历本,“每天除了打针吃药,就是休息!小张同志,你给我盯紧了,要是他敢偷偷工作,立刻没收纸笔!“

住院的日子对陈樾来说简直是煎熬。每天早晨六点,护士就会准时来抽血;七点,小张端着热气腾腾的早饭进来;八点到十点是输液时间;下午还要做各种理疗。最让他难受的是,病房里连一张纸都没有,想画个草图都找不到工具。

“陈工,该喝鸡汤了。“第四天中午,小张端着一个搪瓷缸子进来,盖子一打开,浓郁的香气立刻充满了病房,“厂长夫人特意熬的,放了长白山的人参呢,炖了六个小时。“

陈樾无奈地接过缸子,缸子外裹着毛巾保温:“我这不好好的嘛...“

“好什么好!“小张是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圆圆的脸上长着几颗雀斑,说话却老气横秋,“您知道您这半年瘦了多少斤吗?十五斤!您知道您的白大褂现在穿在身上像什么吗?像挂在衣架上!“

陈樾低头喝汤,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这鸡汤确实鲜美,但他满脑子还是“泰山号“主炮塔的液压系统设计问题。趁着小张出去打水的功夫,他偷偷用勺子柄在床头柜的灰尘上画起了示意图。

出院后,陈樾的生活确实规律多了。每天早上七点,小张准时敲门,手里端着热腾腾的豆浆和包子;八点整,三位工作秘书带着整理好的文件来汇报;中午十二点到一点是雷打不动的午休时间;晚上十点,不管他愿不愿意,办公室的灯都会被小张强行关掉。

但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两周。七月初的一个深夜,陈樾悄悄把三位工作秘书叫到了书房。书房里只开了一盏台灯,昏黄的灯光下,四个人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很长。

“我需要去趟北棒子。“他压低声音说,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打着摩尔斯电码的节奏。

三位秘书面面相觑。年纪最大的老李是部队转业干部,处事最为谨慎:“这得请示上级,要走正规外事程序...“

“就以考察毛熊海军援助北棒子的名义。“陈樾展开一张海图,用茶杯压住四个角,“南浦港有毛熊太平洋舰队的常驻分舰队,我需要亲眼看看他们的装备。“他的手指在南浦港的位置画了个圈,“特别是他们的雷达系统和火控系统。“

一周后,申请出人意料地迅速获批。7月10日清晨,陈樾带着一个警卫排和两位懂俄语的助手,踏上了前往北棒子的列车。站台上,小张红着眼睛往他包里塞了十几个煮鸡蛋和一瓶胃药:“一天三次,一次两片,饭前半小时吃!“

南浦港的毛熊海军基地戒备森严,高墙上拉着铁丝网,哨塔上的探照灯来回扫射。带队的毛熊海军少将瓦西里是个红脸膛的大胡子,胸前挂着一排勋章,走起路来叮当作响。他对陈樾一行人的到来显得既热情又警惕。

“欢迎夏国同志!“瓦西里用力握着陈樾的手,力道大得能让普通人龇牙咧嘴,“不过有些区域涉及军事机密...“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打量着陈樾身后的警卫排。

“我们完全理解。“陈樾微笑着回应,悄悄活动着被捏疼的手指,“主要是学习贵军在港口建设方面的经验。您知道,我们也在建设自己的海军基地。“

参观从一艘“斯维尔德洛夫“级轻型巡洋舰开始。陈樾像个好奇的学生,不停地提问:“这门152毫米主炮的射速是多少?““火控雷达的探测距离呢?““舰载防空系统能同时追踪多少个目标?“瓦西里少将一一作答,但每回答一个问题,眼神中的戒备就加深一分。

当陈樾提出想看看轮机舱时,少将明显犹豫了。“那里温度很高,而且...“

“我们夏国的造船工人不怕热。“陈樾坚持道,已经解开了领口的扣子,“我在大连造船厂经常在轮机舱一待就是一整天。“

在昏暗闷热的轮机舱里,陈樾假装研究蒸汽轮机的结构,实则启动了系统的扫描功能。蓝色的光幕在眼前展开,将整艘战舰的构造一丝不差地记录下来,从主炮塔的液压系统到轮机舱的管线布局,甚至连厕所的抽水装置都没放过。

“这个设计很独特。“陈樾指着一个压力阀对随行的毛熊工程师说,同时让系统重点扫描了附近的管线走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9章泰山下水(第2/2页)

毛熊工程师骄傲地挺起胸膛:“这是我们列宁格勒设计局的最新专利!“

接下来的三天里,陈樾以同样的方式“参观“了“快速“级驱逐舰、“里加“级护卫舰甚至一艘“威士忌“级潜艇。每次回到招待所,他都会立即将扫描到的数据整理成笔记,常常工作到凌晨。警卫排的战士轮流在门外站岗,确保没有人打扰他。

最后一晚,瓦西里少将在基地军官俱乐部设宴招待。伏特加喝到第三轮时,少将已经满脸通红,拍着陈樾的肩膀说:“陈,你是个聪明人。但你要知道,战舰不是拼积木,光看几眼是学不会的!“他打了个酒嗝,“我们毛熊用了三十年才建立起现在的海军体系!“

陈樾举杯微笑,杯中的伏特加一滴未动:“您说得对,我们还有很多要向老大哥学习。“他在桌下悄悄按下了录音笔的停止键。

回到大连后,陈樾立即召集了舰船设计团队。八月的会议室里,四台电扇开到最大档位,却驱不散三十多人聚集产生的闷热。陈樾挂出一张巨大的图纸,上面写着“泰山号武器系统设计方案“,字迹工整得像是印刷出来的。

“这是根据我们实地考察和现有技术设计的武器系统。“陈樾用教鞭敲了敲黑板,教鞭顶端的小红旗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摇晃,“包括声呐、雷达、主炮、防空武器、鱼雷、深水炸弹和火控系统七大子系统。“

老专家们传阅着草图,不时发出惊叹。“这雷达设计...用了相控阵技术?““主炮的供弹系统很独特啊,双路供弹?““防空系统居然能同时锁定12个目标!“

“问题是,“白发苍苍的武器专家刘老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充满疑虑,“这些系统我们都没造过,怎么确保能实现?特别是这个火控计算机,我们连晶体管都还依赖进口呢。“

陈樾胸有成竹地打开保险柜,取出一叠文件:“这是我和团队整理的参考资料。“实际上,这些都是系统根据扫描数据生成的图纸,只是经过了“去毛熊化“处理——所有俄文标注都被替换成了中文,部分设计参数也做了调整。

接下来的五个月,设计团队进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陈樾将大家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子系统。他自己则像蜘蛛一样坐镇中央,每天在各个小组间穿梭,协调进度,解决技术难题。设计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凌晨,警卫不得不每隔两小时就来催一次人。

十月份的一个雨夜,雷达组的张工浑身湿透地闯进陈樾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个烧焦的电路板。

“又失败了!“张工沮丧地把电路板拍在桌上,溅起几颗细小的水珠,“探测距离连设计要求的一半都达不到!已经烧了第三块板子了!“

陈樾接过电路板对着台灯仔细观察,焦黑的痕迹显示出明显的过载特征。突然,他眼前一亮:“试试用波导管代替同轴电缆。“他在纸上画了个简图,线条干净利落,“这样能减少信号损耗,还能提高功率容量。“

张工盯着草图看了半天,突然一拍脑门,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一下:“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微波传输!这样就可以避开低频干扰了!“他抓起草图就往外跑,连伞都忘了拿。

1957年元旦,当最后一个子系统的设计图纸完成时,整个团队都累得东倒西歪。有人趴在绘图板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铅笔;有人靠在墙角打鼾,眼镜歪在一边。陈樾却精神抖擞地站在会议室中央,手里举着一瓶茅台。

“同志们,我们创造了历史!“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力量,“‘泰山号‘将成为亚洲最先进的战列舰!“他用力拔开瓶塞,醇厚的酒香立刻弥漫开来,“今天,我们不醉不归!“

三月的船坞里,“泰山号“的主体建造完成,开始安装武器系统。巨大的吊车将主炮塔缓缓吊起,工人们像蚂蚁一样在舰体上忙碌。陈樾每天都泡在现场,亲自监督每一个关键部件的安装。

“主炮塔的基座要再检查一遍!水平度误差不能超过0.05度!“

“雷达天线安装前必须做防腐蚀处理!海上的盐雾可不是开玩笑的!“

“鱼雷发射管的密封测试做了吗?要加压到1.5倍工作压力!“

五月的一个晴朗早晨,“泰山号“终于迎来了下水仪式。码头边彩旗招展,军乐队奏响雄壮的《人民海军向前进》。陈樾站在观礼台上,看着这艘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巨舰缓缓滑入水中,溅起的浪花在阳光下形成一道小小的彩虹。他的眼眶有些湿润,悄悄抹了抹眼角。身后的小张递来一块手帕,他摇摇头,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海腥味的空气。

海试阶段并不顺利。七月份的一次试射中,主炮的液压系统出现故障,导致一枚训练弹卡在了炮膛里;九月份,雷达在台风天气下失灵,差点导致舰船偏离航线。陈樾带着团队一次次改进,常常连续工作36小时不休息。小张不得不动用生活秘书的特权,强行把他按在舰长室的床上睡了四个小时。

“陈工,您去睡会儿吧。“小张第五次来催时,声音里已经带着哭腔,“您这样下去会垮的!“

陈樾摇摇头,眼睛盯着示波器上跳动的波形:“等这个问题解决了再说。你去给我泡杯浓茶,越浓越好。“

十月底,所有测试数据终于达标。副首辅亲自登舰视察,看着指挥室里先进的火控系统,不禁感叹:“这比毛熊最新型的战舰还要先进啊!他们的‘斯维尔德洛夫‘级都没有这么完善的电子系统!“

陈樾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显得更深了:“我们吸收了很多国家的先进技术,再加上自己的创新。“他没说出口的是,这些“创新“大多来自系统对美苏技术的融合优化。

十二月的寒风中,大连造船厂的工人们开始了第二艘“泰山级“战列舰的建造。陈樾站在船台上,望着远处海天一色的地平线,呼出的白气在眼镜上结了一层薄霜。生活秘书小张给他披上军大衣:“陈工,回办公室吧,外面太冷了,您感冒才刚好。“

陈樾却一动不动,目光仿佛穿透了远方的海平线:“你知道吗?五年后,我们要造的就不是这种大炮巨舰了。“

“那造什么?“小张好奇地问,把热乎乎的暖手袋塞进陈樾手里。

陈樾笑而不答,只是轻轻说了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他的目光落在港口的另一侧,那里刚刚平整出一块新的船坞用地。

回到办公室,陈樾打开笔记本,开始勾画新的蓝图。窗外,渤海湾的海浪轻轻拍打着码头,仿佛在诉说着夏国海军未来的航程。在笔记本的扉页,他写下了一行字:“走向深蓝。“笔迹力透纸背,像是某种庄严的承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