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84章 国际粮道悄然打开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84章 国际粮道悄然打开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84章国际粮道悄然打开(第1/2页)

1960年7月3日,上沪外滩和平饭店。

鹰酱谷物出口协会代表詹姆斯·威尔逊站在窗前,手里端着一杯威士忌,望着黄浦江上来往的船只。他西装革履,金丝眼镜后的蓝眼睛却闪烁着不安。桌上的电报摊开着,上面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政策调整,允许对华粮食出口“。

“威尔逊先生,久等了。“

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推门而入,身后跟着两名翻译和秘书。他是夏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的副总经理林国栋,脸上挂着礼貌而不失距离的微笑。

“林先生!“威尔逊立刻换上商业笑容,伸出手,“感谢您在周日还抽空见面。“

两只手握在一起,一个热忱有力,一个克制矜持。

“听说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小麦价格跌了?“林国栋开门见山,示意秘书摊开文件。

威尔逊的笑容僵了一下:“这个...只是短期波动...“

林国栋轻轻敲了敲桌面上的报表:“从每吨120美元跌到85美元,跌幅近30%,这可不像是短期波动。“

房间里的气氛顿时微妙起来。窗外传来轮船的汽笛声,悠长而遥远。

“林先生,“威尔逊决定摊牌,“我们协会愿意以市场价向贵国提供200万吨小麦,现汇交易。“

“现汇?“林国栋笑了,“威尔逊先生,您可能不知道,我们现在更倾向于...易货贸易。“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推到威尔逊面前。里面是各种家用电器的照片和参数:电风扇、电饭锅、洗衣机...

“这些可以抵充部分货款。“林国栋的语气轻松得像在讨论买菜,“质量绝对优于毛熊货,价格只有日本产品的三分之二。“

威尔逊翻看着资料,眉头渐渐舒展。作为商人,他立刻嗅到了商机——鹰酱国市场上,这些家电绝对能卖个好价钱。

“我需要样品...“威尔逊的声音已经开始动摇。

“已经准备好了。“林国栋拍拍手,秘书立刻从门外推进来一个小推车,上面摆着几台崭新的家电,“您可以带回去测试。“

谈判持续到深夜。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份试探性协议:鹰酱国提供50万吨小麦,夏国以家电抵付30%货款。更重要的是,威尔逊答应帮忙游说其他粮商。

送走鹰酱国人后,林国栋立刻给北京发报:“第一道口子已撬开。“

一周后,天津港。

“昆仑号“货轮缓缓靠岸,巨大的船舱里装满了金灿灿的鹰酱国小麦。码头上,工人们早已准备就绪,起重机轰隆作响,传送带哗啦啦地转动。

“都检查仔细了!“质检员老马戴着口罩,从一袋小麦中抓出一把,在掌心搓了搓,“看有没有霉变、虫蛀。“

年轻的小张拿着本子记录:“第一批抽样50袋,全部合格。“

不远处,几辆卡车正在装载准备出口的电器。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包装好的电风扇、电饭锅装进木箱,再用稻草填满缝隙。

“轻拿轻放!“车间主任老王扯着嗓子喊,“这可都是换粮食的宝贝!“

一个青工好奇地问:“主任,鹰酱国人真要咱们的电饭锅啊?“

“那可不!“老王得意地说,“听说白宫厨房都用上了!“

这当然是夸张,但夏国制造的家电确实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价格实惠、质量可靠,很快赢得了口碑。

7月中旬,更多的国际粮商嗅到了商机,纷纷派人来华洽谈。上海和平饭店的房间几乎被订满,走廊里各种语言交织:

“我们阿根廷可以提供玉米...“

“加拿大小麦品质最好...“

“澳大利亚面粉蛋白质含量高...“

林国栋的团队忙得脚不沾地,每天要接待四五拨客商。谈判策略很明确:大宗粮食采购优先,能用易货贸易就不用现汇,价格必须公道。

“林总,法国代表团到了。“秘书小声提醒。

会议室里,法国小麦出口协会的杜邦先生正对着样品电风扇啧啧称奇:“这个设计太巧妙了!用这么小的电机就能产生这么大风量...“

“杜邦先生,“林国栋微笑着入座,“听说贵国今年小麦丰收?“

“是的!“杜邦眼睛一亮,“我们愿意提供100万吨,价格可以比国际市场低5%。“

“我们更希望用这个支付。“林国栋推过去一份清单,上面列着各种轻工业品:自行车、缝纫机、搪瓷制品...

杜邦扶了扶眼镜:“自行车?巴黎现在正流行东方风情...“

就这样,一船船粮食开始从世界各地运往夏国。到8月底,已经进口了800万吨,远超预期。

但林国栋知道,这还不够。国内旱情持续,秋收减产已成定局。一天深夜,他正在办公室审阅合同,电话突然响起。

“老林啊,“是外贸部长的声音,“东南亚那边有新情况,你明天飞一趟新加坡。“

第二天下午,新加坡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4章国际粮道悄然打开(第2/2页)

湿热的海风扑面而来,林国栋解开领口纽扣,跟着向导穿过繁忙的码头。这里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起重机忙碌地装卸货物,工人们喊着号子,一派繁忙景象。

“林先生,这边请。“向导把他带到一个仓库前。

推开铁门,里面堆满了麻袋,一直堆到天花板。一个皮肤黝黑的印度商人迎上来,双手合十:“纳拉扬,幸会。“

“这些是...“林国栋抓起一把袋子里漏出的米粒。

“印度香米,上等货。“纳拉扬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说,“200万吨,随时可以启运。“

林国栋心算了一下:印度虽然跟夏国关系微妙,但商人逐利,而且通过新加坡中转,政治风险小很多。

“支付方式?“他直截了当地问。

纳拉扬搓了搓手:“听说贵国的缝纫机很不错...“

三天后,协议达成:夏国用5万台缝纫机、3万辆自行车和1万块手表换取这批大米。更妙的是,纳拉扬还答应帮忙联系泰国和缅甸的粮商。

“林先生,“签完字,纳拉扬神秘地压低声音,“鹰酱国人对我们的交易很不满...但谁在乎呢?生意就是生意!“

9月初,国际粮食市场出现了戏剧性变化。看到同行们纷纷与夏国做生意,鹰酱国粮商坐不住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里,交易员们疯狂喊价,小麦价格一天之内暴跌15%。

“该死的!“威尔逊在办公室里摔了杯子,“那群印度人把市场搞乱了!“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拿起电话:“给我接夏国粮油公司的林先生...“

到9月中旬,鹰酱国对华粮食出口限制名存实亡。各大粮商争先恐后地与夏国签约,生怕错过这波行情。为了争取更多订单,他们甚至主动提出更优惠的条件:延长付款期限、降低首付比例、接受更高比例的易货贸易...

10月的一天,林国栋正在审核一份来自澳大利亚的合同,秘书匆匆进来:“林总,非洲代表团到了!“

会议室里,几位穿着民族服装的非洲官员正在好奇地摆弄一台电风扇。

“林先生,“领头的塞内加尔贸易部长开门见山,“我们有一批花生和棉花,想换些工业品。“

林国栋眼前一亮:花生可是好东西,既能榨油又能当粮食!

“我们很感兴趣...“他翻开产品目录,“您看这些怎么样?“

目录上是各种农机具:小型拖拉机、抽水机、脱粒机...正是非洲农业急需的装备。

谈判进行得出奇顺利。当天下午,双方就签了协议:10万吨花生和5万吨棉花,换取5000台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

“林先生,“塞内加尔部长握着他的手说,“希望这只是开始。我们还有很多农产品...“

就这样,夏国的“粮食换工业品“战略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到11月,连最顽固的加拿大粮商也坐不住了,主动联系要求恢复贸易。

“我们可以提供300万吨小麦,“加拿大代表搓着手说,“用家电支付...60%怎么样?“

林国栋微笑着摇头:“最多40%,另外我们可以加一些丝绸和茶叶。“

最终,这笔交易以45%的易货比例成交。签字仪式上,加拿大代表看着样品展示区的精美丝绸,忍不住感叹:“我太太一定会爱上这些...“

12月的北京,大雪纷飞。

外贸部会议室里,年度总结会正在进行。巨大的夏国地图上,密密麻麻插着小旗子,代表粮食进口的来源国:鹰酱国、枫叶国、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印度、泰国、缅甸、塞内加尔...

“同志们,“部长声音有些哽咽,“今年我们共进口粮食9200万吨,比去年增加2000万吨!“

掌声雷动,不少人红了眼眶。要知道,就在半年前,他们还面临着严酷的粮食禁运。

“特别要表扬粮油总公司的同志们,“部长看向林国栋,“‘工业品换粮食‘的策略大获成功!“

林国栋站起来,谦虚地说:“这是大家共同的功劳。特别是...“他顿了顿,“南海舰队的同志们,没有他们的实力展示,谈判不会这么顺利。“

会后,林国栋独自走在长安街上。雪花落在他的肩头,很快融化成水渍。街边的粮店里,市民们正有序地排队购买口粮,再没有年初时的紧张气氛。

“林总!“秘书追上来,递上一份电报,“新加坡又来了新报价!“

林国栋看了看,笑了:“告诉他们,过了元旦再谈。现在...“他指了指路边热气腾腾的包子铺,“先填饱肚子要紧!“

两人走进小店,要了两笼包子和两碗热粥。店里的小收音机正播放着新闻:“今年全国粮食供应总体稳定,部分地区已开始发放春节特供...“

林国栋咬了口包子,肉汁溢满口腔。这平凡的幸福,来之不易啊。窗外,雪还在下,但春天已经不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