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布衣锦绣 > 第十二章 元启三年秋

布衣锦绣 第十二章 元启三年秋

簡繁轉換
作者:启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7 03:27:19 来源:源1

第十二章元启三年秋(第1/2页)

元启三年的秋来得早,白露刚过,镇外的稻田就翻了金浪。苏微盘下的临街铺子已拾掇妥当,门板刷了层新漆,门框上挂着块木匾,是李木匠帮忙刻的“微记布坊”,字虽朴拙,却透着股踏实劲儿。她算着日子,距沈砚离镇已过了整九十日。

这日清晨,苏微正指挥李栓柱往铺子里搬染好的蓝印花布,就见镇口的货郎老张头摇着拨浪鼓跑来,脸上泛着少见的红:“苏丫头,京里来的邸报!沈大人……沈大人成了吏部尚书啦!”

苏微手里的木尺“当”地掉在地上,布卷从货架滚下来,露出里面新染的藕荷色细布——正是用柳氏批注的法子染的,色如晨露打湿的莲瓣。她弯腰捡木尺时,指尖触到布面的温度,像被秋日的阳光烫了下。

“尚书是多大的官?”李栓柱挠着头问,他正帮苏微钉货架,手里还攥着枚铁钉。

“比侍郎大。”苏微把布卷重新码好,声音比平时低了些,“管着天下官员的升迁。”她想起沈砚离镇时穿的石青常服,如今该换成绣着锦鸡的官袍了吧?元启元年他刚回京时还是从五品,不过两年就升至正二品,这升迁速度,在本朝也算罕见。

铺子里渐渐有了客人。先是卖菜的老妪来扯块蓝布做围裙,接着是杂货铺掌柜的娘子,要订十个装干货的厚布袋子。苏微忙着裁布记账,直到日头过了正午,才顾上喝口凉茶。她看着账本上的字迹——比在沈府时稳了许多,笔锋里带着股不肯弯折的韧气,这是她练了三年的结果。

傍晚收铺时,李木匠拎着块新劈的松木板来:“丫头,这是给你做的柜台面,我刨得光溜,放账本正好。”他往铺子里瞅了瞅,忽然道,“听说了吗?靖王要纳沈大人的妹妹做侧妃,这往后啊,沈大人更是皇亲国戚了。”

苏微手里的算盘珠子顿了下,算珠碰撞的脆响在空铺子里荡开。她想起沈砚的妹妹沈清,当年总爱抢她的针线笸箩,如今要成王爷侧妃了。这样的人家,怎还会记得她这个乡野布坊的掌柜?

“苏姐姐。”李栓柱抱着捆稻草进来,脸憋得通红,“方才看见沈府的马车了,在镇口的客栈停着,好像……好像是来接你的。”

苏微的心猛地沉下去,像被扔进冰水里。她走到后屋,从樟木箱底翻出那支金步摇——三个月来,她从未碰过,珍珠上蒙了层薄灰。窗外的秋阳斜斜照进来,在步摇的流苏上晃出细碎的光,像极了沈砚临走时说“八月十五来接你”的眼神。

她把步摇揣进怀里,又从柜上取了两匹最好的藕荷色布,用棉纸包好。若真是沈砚来了,这布权当谢他赠方子的谢礼,至于其他……她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依附沈家的婢女,微记布坊刚开张,她走不开。

刚走出铺子,就见沈砚站在巷口的老槐树下。他穿件绯色官袍,腰间玉带熠熠生辉,正是新官的规制。身后跟着四个侍卫,个个身姿挺拔,与这陋巷的泥墙灰瓦格格不入。他看见苏微,挥手让侍卫候着,独自走上前,官袍的下摆扫过地上的落叶,发出细碎的声响。

“铺子收拾得不错。”他的目光扫过“微记布坊”的木匾,嘴角噙着笑,“比我想象中更像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二章元启三年秋(第2/2页)

“沈大人公务繁忙,怎有空来这小镇?”苏微福身时,怀里的步摇硌得肋骨生疼。她刻意用了“沈大人”三个字,像在两人之间划了道界线。

沈砚的笑意淡了些:“母亲病了,念叨着你做的麦饼,我顺路来接你。”他顿了顿,声音压得低了些,“还有,皇上允了我的奏请,待你入府后,便以良娣之礼相待,不必行妾室之仪。”

苏微猛地抬头看他,眼里的震惊藏不住:“大人误会了,我从未想过入府。”她把怀里的布递过去,“这是用您给的方子染的,谢大人赠方之情。步摇……我原物奉还。”

金步摇从布包里滚出来,落在青石板上,珍珠撞出清脆的响。沈砚弯腰拾起时,指节泛白:“你还在怨我?怨我当年没能护住沈家,让你受了这些苦?”

“大人说笑了。”苏微后退半步,脊背挺得笔直,“我能活下来,能有这间铺子,已是侥幸。只是我如今是微记布坊的掌柜,不是沈府的苏微了。”她十九岁那年在乱葬岗护着沈明时就明白了,能靠的只有自己,“大人请回吧,麦饼我让栓柱送去客栈,就不劳大人再跑一趟了。”

沈砚望着她眼里的疏离,忽然想起元启元年那个雪夜。他在土地庙外听着她哄沈明的声音,那时她的声音还带着哭腔,如今却冷得像秋日的霜。他攥紧手里的步摇,喉间发紧:“若我说,我愿辞了这官,陪你守着这间铺子呢?”

苏微的心像被针扎了下,却很快定住:“大人是国之栋梁,不该说这等玩笑话。”她转身往铺子走,“栓柱,送沈大人。”

李栓柱从树后钻出来,挠着头想说话,却被沈砚摆手制止。他看着苏微的背影消失在布坊门后,手里的金步摇硌得手心生疼。侍卫上前低声问:“大人,要备车吗?”

“再等等。”沈砚望着那扇紧闭的木门,直到日头落进西边的山坳,才弯腰捡起地上的藕荷色布,“把这个收好。”

马车驶离落霞镇时,沈砚掀开窗帘回望。微记布坊的灯亮了,昏黄的光晕里,映着个忙碌的身影——苏微正在铺子里盘点布料,手指在账本上划过,认真得像在绣一幅重要的绣品。

他忽然明白,她要的从不是良娣之礼,也不是什么并肩而立的虚名。她要的,是自己挣来的日子,是这间亮着灯的铺子,是这份握在手里的踏实。

马车碾过满地落叶,发出沙沙的响。沈砚将那匹藕荷色布放在膝头,指尖抚过布面的兰草纹——那是她亲手绣的,针脚比当年在沈府时,稳了不知多少。

元启三年的秋夜,月凉如水。苏微关了布坊的门,站在月光里看着那块“微记布坊”的木匾,忽然笑了。她知道,往后的路或许更难,但只要这盏灯亮着,她就不怕。

而京城的沈府书房里,沈砚铺开奏折,笔尖悬在“请辞”二字上,久久未落。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卷着落下,像谁在无声地叹息。有些选择,从来都比想象中更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