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布衣锦绣 > 第二十四章 京华暗流

布衣锦绣 第二十四章 京华暗流

簡繁轉換
作者:启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7 03:27:19 来源:源1

第二十四章京华暗流(第1/2页)

元启七年七月初七,乞巧节的京城被细雨裹得发潮。苏微踩着积水冲进沈府时,青布裙已湿透,裙摆沾着运河的泥。门房见是她,也顾不上通报,只指了指内院的方向,声音发颤:“夫人……夫人刚咽气了。”

正厅的白幡在风里飘,纸钱的碎屑粘在潮湿的青砖上。沈砚跪在灵堂前,青布袍的袖口蹭着地上的烛泪,左手紧紧攥着柳氏的遗物——那支苏微当年给她绣过兰草纹的银镯子,如今已磨得发亮。他的背影比在苏州时佝偻了些,仿佛一夜之间被抽走了所有力气。

“三哥哥。”苏微走过去,在他身边跪下,膝盖撞在冰冷的砖上,疼得发麻。她想握住他的手,却被他避开,指腹触到他手背上暴起的青筋——那是极力隐忍的痕迹。

沈明跪在旁边,小肩膀一抽一抽的,眼泪把胸前的素色孝衣洇出片深色。看见苏微,孩子哽咽道:“姐姐,祖母……祖母走的时候,还念着你的藕荷色纱……”

苏微的眼泪瞬间涌出来。她想起给柳氏染寿衣时,特意留了匹藕荷色的料子,说要给老人做件轻便的夏衫,如今却成了永远送不出的念想。

夜里守灵时,沈砚始终沉默着,只有烧纸时,左手翻动纸钱的动作还算稳。苏微坐在他身边,看着火光映在他脸上,那道浅疤在阴影里忽明忽暗。她忽然想起元启五年在刑部大牢,他咳着血说“你不该来”,那时的绝望,竟与此刻有几分相似。

“母亲走得很突然。”沈砚的声音终于响起,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前日还好好的,说要教明儿绣荷包,夜里就……”他没再说下去,只是将烧尽的纸灰拢在一起,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什么。

苏微的心轻轻一沉。柳氏虽有旧疾,却一直调养得宜,怎会突然离世?她想起沈砚信里的“京中似有异动”,忽然道:“是不是……有人动了手脚?”

沈砚猛地抬头看她,眼里闪过一丝惊痛,随即又黯淡下去:“我不知道。”他低头看着纸灰,“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次日清晨,沈砚的哥哥沈墨来灵堂守孝,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他拉着沈砚到一旁说话,声音压得很低,苏微隐约听见“太医”“药方”“查不出”几个字,心揪得更紧了。

晌午时,周大人的幕僚悄悄来了,塞给苏微一张字条,上面只有三个字:“查药方。”

苏微捏着字条,指腹都在发烫。她借口给沈砚取换洗衣物,溜进柳氏的卧房。房间已被收拾过,却在梳妆台的抽屉深处,找到了个小小的药包,里面是些残留的药渣。她将药渣小心收好,又在枕头下摸到张揉皱的纸,上面是柳氏的字迹,写着“当归三钱,黄芪五钱”,却在末尾用极轻的笔写着“似有麝香”。

麝香!柳氏年事已高,怎会接触这味活血的药材?

苏微拿着药包和字条回到灵堂,沈砚正站在灵前发呆。她把东西递给他,声音压得极低:“母亲的药里,可能掺了东西。”

沈砚展开字条,指尖抖得厉害,纸角被捏得发皱。他忽然转身往外走,苏微连忙跟上,看见他直奔沈墨的书房,一脚踹开了门。

“大哥!母亲的药是怎么回事?”沈砚的声音陡然拔高,左手死死攥着那张字条,指节泛白,“太医查不出,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什么?”

沈墨坐在书桌后,脸色苍白,看见那张字条,忽然叹了口气:“是……是有人在药里加了东西。”他从袖中取出个小瓶,“这是从药渣里验出来的,是西域的奇香,少量用能安神,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四章京华暗流(第2/2页)

“是谁干的?”沈砚追问,眼里的红血丝像要渗出来。

沈墨却摇了摇头,目光复杂地看着他:“阿砚,算了吧。母亲已经走了,咱们沈家经不起再折腾了。”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是……是当年靖王的余党,他们恨你扳倒了靖王,才……”

“算了?”沈砚的声音发颤,“母亲死得不明不白,你让我算了?”他猛地将药瓶摔在地上,玻璃碎裂的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刺耳,“我就知道,回京城是错的!这里就是个吃人的地方!”

苏微扶住他颤抖的身体,才发现他的右手不知何时已握成了拳,指甲深深嵌进掌心,渗出血珠。她忽然想起元启六年在苏州,他说“京城的风终究烈了些”,原来那时他就知道,有些仇恨,是躲不掉的。

柳氏出殡那日,天降大雨,送葬的队伍在泥泞里缓缓前行。沈砚走在最前面,用左手捧着灵位,脊背挺得笔直,像株在暴雨里挣扎的青松。苏微走在他身边,悄悄握住他的右手,掌心的血珠蹭在她的手背上,温热而刺目。

下葬时,沈砚忽然跪在墓前,磕了三个响头,额头撞在湿泥里,发出沉闷的响。“娘,儿子不孝。”他的声音在雨里发飘,“没能护好您。”

苏微看着他颤抖的肩膀,忽然明白,这场葬礼埋葬的不只是柳氏,还有沈砚对京城最后的一点眷恋。

回到沈府时,周大人已在等候,手里拿着封奏折:“这是弹劾当年靖王余党的折子,已有七位御史联名,只要沈大人签字,便可呈给皇上。”

沈砚接过奏折,却没有看,只是放在桌上:“不必了。”他望着窗外的雨,声音平静得可怕,“我要带母亲的灵位回苏州,从今往后,沈家与京城再无瓜葛。”

周大人愣了愣,随即叹了口气:“也好。苏州水土养人,远离这是非之地也好。”他从袖中取出个木盒,“这是周某人的一点心意,里面是些盘缠,还有……当年沈大人在牢里用过的那支木尺,我让人找回来了。”

沈砚接过木盒,指尖抚过那熟悉的刻度,忽然想起落霞镇的李木匠,想起那个在染坊里帮他做木尺的少年。他抬头对周大人拱了拱手:“多谢。”

七月十五,中元节。沈砚带着柳氏的灵位,苏微和沈明跟在身后,踏上了回苏州的路。马车驶离京城时,苏微回头望了望那座笼罩在雨雾中的城市,忽然觉得,那些曾经让她恐惧的阴影,似乎真的被甩在了身后。

沈砚坐在对面,左手抱着灵位,右手搭在膝盖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苏微握住他的手,掌心的疤痕硌得她心疼。

“都过去了。”她轻声说。

他没有说话,只是反手握住她的手,力道很紧,像是要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马车在官道上缓缓行驶,雨打在车帘上,发出沙沙的响。苏微知道,柳氏的死像根刺,扎在沈砚心里,或许永远都拔不掉。但她会陪着他,用苏州的烟雨,用染坊的草木香,一点点抚平这道伤口。

就像当年在落霞镇,她用针脚缝补着日子,也缝补着他破碎的过往。

前路或许依旧有风雨,但只要他们握着彼此的手,就什么都不怕。

马车驶过运河大桥时,沈砚忽然开口,声音在雨里带着些微的暖意:“到了苏州,把母亲的灵位安在染坊后院的兰草旁,她说过,喜欢那里的味道。”

苏微点头,眼里的泪终于落下来,却带着释然的暖意。

嗯,回苏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