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布衣锦绣 > 第二十六章 新苗

布衣锦绣 第二十六章 新苗

簡繁轉換
作者:启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7 03:27:19 来源:源1

第二十六章新苗(第1/2页)

元启八年春分,苏州砚微染坊的染缸里,新调的茜草红正泛着透亮的光泽。沈明蹲在缸边,手里攥着根长木棍,小心翼翼地搅动着染料,鼻尖沾着点胭脂色的粉末——是方才试色时蹭上的。

“力道要匀,不然色沉会积在缸底。”苏微站在一旁,手里拿着本染材图谱,指尖点在“茜草与茜根配比”那页,“记住了?”

少年用力点头,耳尖微微发红。十二岁的沈明已抽条成半大的小伙子,眉眼间褪去了稚气,唯独看染缸时的专注,像极了沈砚。这半年来,他跟着伙计们学辨染料、记账目,连王师傅都夸他“天生吃这碗饭的”。

沈砚坐在廊下的竹椅上,左手翻着新到的货单,目光却时不时飘向染缸边的两人。他的右手比去年稳了些,虽仍握不住重笔,却能熟练地用特制的竹笔在账册上打勾。阳光透过紫藤架落在他手背上,那道因镣铐留下的疤痕,在光斑里竟显得柔和了些。

“周大人捎信,说京里新出了种西洋苏木,染出来的红比咱们用的亮三成。”沈砚扬了扬手里的货单,“让石头去码头接货时留意些。”

苏微回头看他,鬓边的白玉簪在日光下泛着柔光:“正好明儿的及冠礼快到了,染匹新红给他做件襕衫。”

沈明猛地抬头,手里的木棍差点掉进染缸:“姐姐,我还没到及冠的年纪呢!”

“提前备着总没错。”苏微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难不成要等你中了秀才,还穿这洗得发白的旧布衫?”

沈明的脸更红了,嘟囔着“才不要中秀才”,手里的搅动却更认真了。苏微看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元启元年那个雪夜,孩子蜷缩在她怀里发抖,小拳头攥着她的衣角说“姐姐别丢下我”。那时的他,怎会想到有朝一日,能站在自家染坊的染缸前,学做这门营生。

午后,李栓柱从落霞镇来,带来个沉甸甸的木箱子。“苏姐姐,这是我爹给沈大人做的。”箱子打开,里面是副新的算盘,算珠用紫檀木做的,珠杆缠着防滑的棉线,显然是为沈砚不便的右手特制的。

“李大叔有心了。”沈砚拿起算盘,左手拨弄着算珠,发出清脆的响,“替我谢他。”

李栓柱挠着头笑:“我爹说,沈大人如今是‘半个同行’了,该用副好算盘。”他凑近沈砚,压低声音,“落霞镇的老铺子,我爹一直帮您看着呢,说等您啥时候想回去,随时能开张。”

沈砚拨算盘的手顿了顿,目光望向北方,那里是落霞镇的方向。去年秋天,他本想带苏微回去看看,却因染坊接了批急单耽搁了,如今想来,竟已过了半年。

“等明儿的襕衫染好,咱们回去一趟。”沈砚忽然道,左手将算珠归位,“看看李大叔,也看看那棵老槐树。”

苏微的心轻轻一动。她知道,他不是念那间破屋,是想回去看看,当年那个在泥沼里挣扎的自己,如今已能带着家人,坦然走在阳光下。

四月初八浴佛节,苏州城的庙会格外热闹。沈砚带着沈明去逛集市,苏微留在染坊整理样布。她将新染的西洋苏木红铺开在晾布架上,那红色果然鲜亮,像极了当年沈府院墙上的石榴花。

忽然听见院外传来争执声,是沈明的声音:“这料子明明是我们砚微染坊的!你凭什么说是你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六章新苗(第2/2页)

苏微走出去,看见个穿绸缎长衫的中年男人,正拿着匹红布与沈明争执。那布的花色,分明是砚微染坊独有的兰草纹,只是针脚粗糙,显然是仿的。

“仿冒我们的花样,还敢在这里撒野?”苏微抱起胳膊,目光落在男人腰间的玉佩上——那是苏州知府衙门的制式,“王记布庄的王掌柜,欺负我们染坊没人?”

王掌柜脸色一白,随即强笑道:“苏掌柜误会了,是伙计拿错了货……”

“拿错了?”沈砚不知何时站在身后,左手按着腰间的算盘,“上个月你派人来偷学染方,被我们伙计抓住,也是‘误会’?”

王掌柜的脸彻底垮了,扑通一声跪下:“沈大人饶命!是小人糊涂,看您的染坊生意好,一时鬼迷心窍……”

沈砚没看他,只是对沈明道:“去,把周大人给的那块‘江南织造府顾问’的腰牌拿来。”

沈明飞快地取来腰牌,鎏金的牌子在日光下格外刺眼。王掌柜看见腰牌,吓得面如土色——他知道,这腰牌虽无实权,却是周大人亲授,代表着织造府的脸面。

“念在你是初犯,赔我们十匹生布,这事就算了。”沈砚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再敢有下次,就别怪我不客气。”

王掌柜连滚带爬地走了。沈明看着他的背影,忽然道:“三哥哥,咱们是不是该请几个护院?”

沈砚笑着摇头,左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最好的护院,是咱们的手艺。只要染料方子别人学不会,花样别人仿不像,就没人敢欺负到头上。”他转头对苏微道,“明日开始,教明儿调西洋苏木的方子。”

苏微有些惊讶:“这方子是咱们的底牌……”

“他是沈家的孩子,也是砚微染坊的少掌柜,该学的,都得学。”沈砚望着沈明眼里的光,那光里有倔强,有担当,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却比那时更坦荡。

夜里,沈明在灯下练习调染料,沈砚坐在一旁看着,时不时用左手指点几句。苏微端来夜宵,看见少年认真的侧脸,忽然觉得,这染坊就像棵老槐树,当年她和沈砚是在树底下挣扎的新芽,如今已能为新的枝丫遮风挡雨。

“明儿想学经商,还是想考功名?”苏微问。

少年头也不抬:“我想把咱们的染坊开到杭州去,开到扬州去,让天下人都知道,苏州砚微染坊的布,是最好的!”

沈砚忽然笑了,眼角的纹路里盛着暖意:“好志向。”他从袖中取出支小画笔,递给沈明,“用这个练勾线,染坊的花样,得有自己的骨血。”

那是他当年在牢里,用铜丝缠着笔头练习时用的笔。

元启八年的春夜,染坊的灯亮到很晚。苏微看着灯下的父子俩,一个教得认真,一个学得专注,忽然觉得,那些在京城经历的阴霾,那些失去亲人的伤痛,都已化作滋养这棵“老槐树”的养分。新的枝丫正在生长,带着他们未竟的志向,向着更广阔的天地伸展。

她拿起那匹西洋苏木红,在月光下展开,红色流淌着,像条温暖的河,映着三人的影子,也映着砚微染坊更长远的将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