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布衣锦绣 > 第三十九章 菊染霜天

布衣锦绣 第三十九章 菊染霜天

簡繁轉換
作者:启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7 03:27:19 来源:源1

第三十九章菊染霜天(第1/2页)

元启十三年霜降,苏州的晨霜落在砚微染坊的染缸沿上,结了层薄薄的白,像撒了把碎盐。苏微站在灶前,看着阿竹将晒干的野菊花倒进沸水,金黄的花瓣在水里翻滚,腾起的蒸汽带着清苦的香,呛得少年打了个喷嚏。

她今年三十岁,袖口沾了点菊汁的黄,是方才帮阿竹捞菊花时蹭上的。案上摆着沈砚新写的方子,“菊黄色”三个字写得格外用力,笔尖的墨在宣纸上洇出小小的晕,像他右肩旧伤泛出的红痕——入秋后这伤总爱闹脾气,昨夜又疼得他辗转难眠,此刻却仍在账房改染谱,说“霜降前得把‘菊黄’定下来,好赶制重阳节的寿衣”。

“苏姐姐,这菊花水要不要加明矾?”阿竹举着个陶碗,里面是澄好的菊汁,黄得像刚熔的蜜蜡。这孩子来染坊三月,调染料时已少了当初的毛躁,只是面对新色总格外谨慎,说“三爷爷说,染新色就像走新路,一步错了,满盘皆输”。

苏微接过陶碗,指尖沾了点菊汁,在指甲盖上搓了搓:“加半钱就够。”她想起元启七年柳氏的寿衣,用的是苏木红,沉郁得像化不开的夜,“重阳节的寿衣,颜色得亮些,老人家看着欢喜。”

阿竹点头应着,转身时差点撞翻旁边的靛蓝缸,被沈明一把拉住。“跟你说过多少次,染房里走路要脚跟落地。”沈明的声音带着兄长的严厉,手里却替他扶稳了陶碗,“陈伯母从杭州捎来的金英菊,说是比野菊更艳,你拿去试试。”

金英菊是杭州特产,花瓣比野菊肥厚,黄得发橙,像被秋阳吻过。阿竹捧着花跑回灶前,鼻尖几乎要凑到花瓣上,忽然道:“明儿哥,三爷爷说‘菊黄’要配‘墨灰’才好看,像画里的山水,是真的吗?”

沈明正在核重阳节的订单,闻言抬头笑了:“等你染出合格的‘菊黄’,就教你调‘墨灰’。”他的目光落在账房的方向,沈砚正用左手按着额头,指节抵着太阳穴——那是他头疼时的习惯,准是又为染谱上的批注费神了。

苏微端着刚沏好的菊花茶走进账房,看见沈砚正对着“菊黄”的试染布发呆。那布在晨光下泛着暖黄,却在边角处有些发暗,像被霜打蔫的菊瓣。“又在琢磨哪里不对?”她把茶碗放在案上,瓷碗与桌面碰撞的轻响,惊得他眨了眨眼。

“底色太沉。”沈砚的声音带着疲惫,右手不自觉地按向肩后,“野菊性子烈,得用井水湃过的苏木水打底,才能压得住那股冲劲。”他忽然抓住她的手,掌心的冷汗沾在她的腕上,“微微,我总想起母亲临终前,说想看遍江南的秋花……”

苏微的心轻轻一揪。柳氏走的那年也是霜降,院角的菊花开得正盛,她却已看不清颜色,只拉着沈砚的手说“阿砚,江南的秋,比京城暖”。那时的沈砚,右手还没如今这么抖,却攥得她指节发白,像怕抓不住最后一点暖。

“今年重阳节,咱们去寒山寺吧。”苏微替他揉着太阳穴,指尖的力道不轻不重,“寺里的菊花展,听说有百种颜色,咱们摘些回来,染成布给母亲做个靠垫,也算圆了她的念想。”

沈砚的眼眶忽然红了,反手握住她的手,力道大得像要嵌进骨里:“好。”

午后,秦掌柜来送药,看见阿竹正在染“菊黄”,忽然驻足道:“这孩子调的颜色,带着点生气。”老掌柜的目光扫过染缸里的金英菊,“当年沈大人在京城,染的‘菊黄’总带着点冷意,像秋霜打过的,如今倒暖了。”

苏微的心微微一动。秦掌柜说得没错,沈砚从前染的色,再艳也透着股疏离,像隔着层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或许是元启七年回苏州后,或许是看着沈明慢慢长大,或许是……身边有了能暖着他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九章菊染霜天(第2/2页)

阿竹听不懂这些话,只埋头搅动染料,忽然喊道:“三爷爷!苏姐姐!你们看这布!”少年捞出块试染的杭绸,在日光下展开,金黄的布面上竟泛着淡淡的银白,像撒了层月光,“是金英菊的绒毛!”

沈砚走过去,指尖抚过布面的银绒,忽然笑了:“这是天意。”他转头对苏微道,“就叫‘霜菊色’吧,比‘菊黄’多了点风骨。”

苏微望着那抹银白,忽然想起元启十三年春天,落霞镇老槐树桩上冒出的新枝,也是这样,带着点旧痕,却倔强地透着生机。原来岁月从不是把所有痕迹都磨平,是让那些伤,那些疤,都长成独有的风骨。

傍晚,李栓柱从落霞镇来,带来捆晒干的野菊花,说是“李木匠让给沈大人的,说这花泡水喝,能治头疼”。他看见染坊晾着的“霜菊色”绸缎,忽然一拍大腿:“这颜色!像极了当年柳夫人院里的菊!只是那时的菊,没这么亮堂。”

沈砚的手顿了顿,接过野菊花,指尖触到干燥的花瓣,像触到了元启七年的秋。“让李大叔保重身子。”他的声音很轻,“等染完这批‘霜菊色’,我亲自去落霞镇道谢。”

李栓柱笑着应了,又凑近低声道:“沈砚安那孩子,用您教的法子,在落霞镇染出了‘落霞红’,说是……想给您捎匹样布。”

沈砚沉默了片刻,道:“让他留着自己用吧。”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他,染布先染心,心正了,色才纯。”

苏微知道,这是他能给沈砚安的,最体面的认可。有些债不必提,有些恩不必报,能把日子过正了,就是最好的交代。

夜里,霜降得更浓了,染坊的窗棂上结了层薄冰。沈明在账房核对重阳节的订单,阿竹趴在灯下给“霜菊色”的帕子绣菊花,针脚比上次稳了许多。沈砚靠在竹椅上,苏微坐在他脚边,给他敷着艾草膏。

“明儿的亲事,定在明年开春吧。”沈砚忽然开口,声音带着药膏的暖意,“陈小姐是个好姑娘,该早点娶进门。”

沈明的耳尖瞬间红了,手里的算盘珠子哗啦作响,却没反驳。苏微笑着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用‘霜菊色’做被褥,再配点‘烟霞色’的帐子,喜庆又不张扬。”

阿竹凑趣道:“我要给明儿哥绣个兰草纹的荷包!”

沈明笑着拍了拍他的头,少年却忽然问:“三爷爷,您当年和苏姐姐定亲时,用的什么颜色?”

沈砚的脸微微发烫,苏微笑着替他答:“那时什么都没有,就一块染坏的蓝印花布,却比什么都金贵。”

沈砚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薄布传过来:“比金贵,比银亮。”

元启十三年的秋夜,染坊的灯亮到很晚。“霜菊色”的样布挂在窗前,被月光照得泛着银白,像朵永不凋谢的菊。苏微看着沈砚渐沉的睡颜,他的眉头还微微皱着,许是还在琢磨染谱的批注,右手却无意识地攥着她的衣角,像个怕迷路的孩子。

她轻轻抽出衣角,给她掖好被角,目光落在案上的染谱。“霜菊色”那页的空白处,沈砚用左手画了株傲霜的菊,旁边写着:“菊有傲骨,却向暖开,如人。”

苏微忽然觉得,元启十三年的秋天,是真的暖。暖在桂花酒的香里,暖在“霜菊色”的布上,暖在身边人攥紧的手心里,暖在那些藏在岁月褶皱里的,不肯凉下去的念想里。

窗外的霜还在下,却冻不住染坊的热气,冻不住案上的灯火,更冻不住那句没说出口的话——

有你在,再冷的霜天,也是暖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