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布衣锦绣 > 第四十九章 舟行险滩

布衣锦绣 第四十九章 舟行险滩

簡繁轉換
作者:启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7 03:27:19 来源:源1

第四十九章舟行险滩(第1/2页)

元启十四年六月,苏州到南京的运河上,一艘乌篷船正破开暑气前行。沈砚靠在舱壁上,左手按着染谱,右手搭在苏微的腕上,指腹随着船身的颠簸轻轻摩挲——那串沉香木珠子被她攥得发亮,像是浸过汗水的“烟霞色”料子。

舱外的蝉鸣聒噪得像要炸开,苏微却听见沈砚的呼吸越来越沉。他右肩的旧伤在湿热的天气里反复作痛,昨夜几乎没合眼,此刻却仍在染谱的“墨灰”页写着批注:“南京水质偏硬,调灰需加松烟一钱,方得沉郁”,字迹比往日更瘦,像被风抽过的兰草。

“再歇会儿吧,离南京还有半日水路。”苏微替他盖上薄毯,目光落在舱角的紫檀木盒上。那半块“雨过天青”就躺在里面,周大人写的“墨未干”三个字像道符咒,压得人喘不过气。她忽然想起出发前李木匠的话:“老槐树遭雷劈那年,也像这般闷,可等雨停了,新枝冒得更疯。”

沈砚没睁眼,嘴角却牵起丝笑意:“明儿第一次染‘墨灰’时,把松烟当苏木加,染出的布黑得像锅底,还嘴硬说‘这是夜的颜色’。”他的声音带着水汽,“陈小姐当时就笑,说‘等你能分清黑白,再跟我谈染布’。”

苏微的心轻轻一动。原来他什么都记着,那些染坊里的细碎日子,像被仔细收在染谱夹层的样布,哪怕过了再久,展开时仍带着草木的香。

船行至镇江渡口时,忽然被官船拦下。几个穿着漕运服饰的兵卒跳上船,为首的腰间挂着块虎符,目光在沈砚的右肩扫了又扫:“奉命搜查可疑人等。”他的手指在舱壁敲了敲,“这船看着不起眼,倒装了不少染材?”

苏微刚要开口,沈砚已坐直身子,左手将染谱推到案上:“在下砚微染坊沈砚,去南京分号督查生意。这些是给徒弟带的试染料,有苏州知府的路引。”他的声音稳得像染缸里的老浆,右手却在袖中攥紧了那个藏着密信的荷包。

兵卒翻了翻路引,忽然抓起染谱,指尖在“烟霞色”的方子上划过:“沈侍郎的弟弟,如今倒成了染匠?”他的目光淬着冷,“听说令兄当年在南京织造府,也爱摆弄这些颜色。”

沈砚的眉峰猛地一跳,右肩的旧伤像被针扎似的疼:“沈墨早已伏法,与我无关。”

“无关?”兵卒冷笑一声,将染谱扔回案上,“周大人死前,可一直念叨着‘沈’字呢。”他转身时,故意撞了沈砚的右肩,“南京城里等着看沈大人好戏的人,可不少。”

船重新开动时,苏微才发现沈砚的指缝间渗着血——他方才死死攥着案角,指甲几乎嵌进木头里。她替他包扎时,听见他低低地说:“是靖王的人。那虎符的纹样,我在京城见过。”

靖王余党。这四个字像块冰,瞬间冻住了舱里的暑气。他们果然没放过他,周大人的死,南京的查账,全是冲着沈墨的旧案来的,而他这只“漏网之鱼”,是他们收网前最想抓住的饵。

南京·砚微染坊分号

沈明正对着染缸发怔。缸里的“烟霞色”染料泛着浑浊的红,像掺了泥沙,这已是本月第三次染坏料子。陈小姐站在旁边,将沈砚的来信拍在案上:“三爷爷说南京的水要加明矾,你偏说‘陈小姐的法子太麻烦’,现在好了!”

她的眼圈泛红,不是气坏了料子,是气沈明这些日子总魂不守舍。自周大人死后,南京城里就流言四起,说“砚微染坊靠周大人贪墨发家”,连老主顾都不敢上门,账房的银子快见底了。

“我去织造府理论!”沈明猛地站起,却被陈小姐拉住。她从袖中掏出张纸条,是今早匿名送来的,上面用朱砂画着个染缸,缸底沉着朵兰草——是沈砚的记号,意思是“有内鬼”。

“现在去,等于自投罗网。”陈小姐的声音压得极低,目光扫过正在晾晒“薄荷绿”的伙计们,“三爷爷让我们稳住,定有他的道理。”她忽然看向后院,“阿竹呢?今早没见他来染房。”

阿竹此刻正蹲在织造府后墙的柳树下,手里攥着块“墨灰”样布。昨夜他去给李大人送染样,无意间听见两个幕僚说“周大人的药里,加了苏木汁提炼的东西”,还说“沈砚若敢来南京,就让他尝尝和周大人一样的滋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九章舟行险滩(第2/2页)

少年的手心全是汗,布角被攥得发皱。他想回染坊报信,却看见个熟悉的身影从织造府出来——是落霞镇的李栓柱,背着个药箱,脸上带着他从未见过的慌张。

落霞镇·老槐树

李木匠坐在槐树下,手里摩挲着沈砚安送来的“落霞红”料子,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沈砚安的小闺女趴在他膝头,手里抓着块兰草纹银锁,是阿竹临走前托人带来的,说“三爷爷让给妹妹压惊”。

“爹,您就别瞒了。”沈砚安站在旁边,声音带着哽咽,“南京来的人找过您,问三爷爷当年在落霞镇藏了什么,对不对?”他看着父亲躲闪的眼神,忽然明白了什么,“您是不是知道沈墨的事?知道当年是谁害了三爷爷?”

李木匠的咳嗽停了,眼里的光像燃尽的炭:“有些事,烂在土里比说出来好。”他从怀里摸出个布包,里面是半块烧焦的染谱,“这是当年沈墨派人烧槐木染缸时,我偷偷捡的。你三爷爷若问起,就说……我什么都不知道。”

沈砚安接过染谱,指尖触到焦黑的边缘,忽然想起阿竹信里说的“南京织造府的李大人,总打听落霞镇的染缸”。这半块染谱,难道藏着沈墨和靖王勾结的证据?

运河·乌篷船

沈砚猛地睁开眼,右肩的剧痛让他清醒过来。苏微正用银针给他放血,额角的汗滴落在他手背上,像颗冰凉的泪。“刚才做了个梦。”他喘着气说,“梦见沈墨站在染缸边,说‘这颜色太艳,得加点灰才耐看’。”

苏微的手顿了顿:“他是在提醒你?”

“是在警告我。”沈砚的目光落在舱外,南京城的轮廓已在暮色中浮现,像块巨大的“墨灰”色剪影,“他们想让我重蹈沈墨的覆辙,用染坊的名义做脏事。”他忽然抓起染谱,翻到最后一页,那里有他昨夜补的批注,“沈墨的密信残片,藏着靖王贪墨织造府库银的证据,周大人定是发现了这个,才遭了毒手。”

船靠岸时,沈明和陈小姐已在码头等候。两人的眼眶都是红的,看见沈砚发白的脸色,陈小姐忽然跪下:“三爷爷,分号的账房先生卷款跑了,还偷走了三本染谱!”

沈砚扶住她,指尖触到她颤抖的肩头:“是我让他走的。”他早料到会有内鬼,故意在账房放了假账和残缺的方子,“现在,该收网了。”

阿竹这时才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举着块“墨灰”样布:“三爷爷,李栓柱大叔在织造府!他……他给李大人送的药里,有苏木汁!”

沈砚的瞳孔骤然收缩。李栓柱是李木匠最信任的伙计,当年还帮着掩埋过沈墨的罪证。他忽然想起落霞镇的老槐树,想起那半块烧焦的染谱——原来所有的线,都系在落霞镇那口染缸里。

暮色四合时,南京城的灯笼次第亮起,像串“醉胭脂”色的珠子。沈砚站在染坊的院子里,看着晾布架上飘动的“烟霞色”,忽然对苏微道:“明儿,你带陈小姐和阿竹去寒山寺暂避。”他从袖中取出紫檀木盒,“这半块‘雨过天青’,该见见光了。”

苏微握住他的手,掌心的温度烫得人发疼:“要去一起去。”她转头对沈明道,“落霞镇的李木匠那里,得派人送个信。”

沈明点头的瞬间,染坊外忽然传来马蹄声。南京织造府的灯笼在夜色中晃动,为首的李大人披着件“烟霞色”官袍,在门口勒住缰绳,声音像淬了毒的染材:“沈大人远道而来,本官特备薄酒,为您接风。”

沈砚看着他官袍上那抹刺眼的红,忽然笑了。这颜色,像极了沈墨当年最爱的“醉胭脂”,也像极了周大人验尸格目上那道模糊的血痕。

他知道,今夜的南京城,将被染成什么样的颜色。而落霞镇的老槐树、苏州的染缸、南京的织造府,所有散落的线,都将在这场夜色里,紧紧缠成一个死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