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布衣锦绣 > 第十章 春归物换

布衣锦绣 第十章 春归物换

簡繁轉換
作者:启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7 03:27:19 来源:源1

第十章春归物换(第1/2页)

转眼已是沈砚养伤的第三十日。惊蛰刚过,镇外的柳梢抽出嫩黄的芽,檐下的燕子衔着泥归来,在梁上筑起新巢。苏微算着日子,沈明再过三个月便满八岁了,这孩子个头蹿得快,去年做的夹袄已短了半截,她正趁着空闲,用攒下的细棉布给他裁新衣裳。

沈砚的伤好得差不多了,已能在院里慢慢走动。他不再穿那件沾了血污的月白长衫,苏微给他浆洗干净的素色布袍虽简单,穿在他身上,倒也显出几分清隽。这日午后,他坐在廊下看书,阳光透过新绿的叶隙落在书页上,映得他眼下那道浅淡的疤痕若隐隐现——那是严相党羽追杀时,被暗器划伤的。

“沈公子,喝口水。”苏微端来晾好的粗茶,放在他手边的石桌上。她如今已能自然地唤他“沈公子”,不像初见时那般慌乱。

沈砚合上书,目光落在她手里的针线笸箩上。那里面放着块半大的棉布,针脚细密地锁着边,看得出是件孩童的短褂。“这是给明儿做的?”

“嗯,眼看天暖了,旧衣裳穿着小了。”苏微指尖捏着枚银针,穿线时微微蹙眉——这半年来,她夜里赶活久了,右眼总有些发花。她已十九岁,双手比在沈府时粗糙了许多,指腹的薄茧磨得发亮,却比当年更稳了。

沈砚看着她熟练地将布片对齐,忽然道:“我明日要回京城了。”

苏微穿线的手顿了顿,线团从指尖滑落,在地上滚了半圈。她很快捡起,若无其事地继续:“都准备好了?”

“嗯,母亲让人捎了信,说族里的宅子已修缮妥当,让我回去主持大局。”沈砚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算起来,我离京已有两年零七个月,许多事需得亲自料理。”

苏微低头抿线,针脚在布面上走得笔直:“也好,京里总比镇上周全。”她没抬头,自然没看见沈砚望着她时,眼底一闪而过的复杂。

这两年多里,他在京城忍辱周旋,依附于暗中与严相抗衡的靖王,从收集罪证到策反旧部,步步惊心。后背那道刀伤,便是事成前夜,被严府死士追杀时留下的。他逃到落霞镇,本是想寻个隐秘处养伤,却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苏微——这或许是那场劫难里,唯一的意外之喜。

“明儿的启蒙,不能再耽搁了。”沈砚忽然说,目光落在院中追着蝴蝶跑的沈明身上,“我已托人在京城寻了位先生,学问极好,性子也温和,带明儿去京城读书吧。”

苏微手里的针“噗”地扎在指尖,渗出颗血珠。她把手指放进嘴里吮了吮,摇头道:“多谢公子好意,只是明儿在镇上也能学。李大叔帮我找了位老秀才,每月来教他三日,足够了。”

“苏微。”沈砚的声音沉了些,“这里终究是乡野,明儿是沈家的血脉,该让他识大礼、明大义,将来才能撑起门户。”

“他现在是我的弟弟。”苏微抬起头,眼神清亮,“沈公子,沈家昭雪是天大的好事,可明儿跟着我,过得很好。”

她的语气不卑不亢,沈砚看着她眼底的执拗,忽然想起五年前那个雨夜。那时她才十四岁,抱着五岁的沈明躲在地窖里,用瘦弱的身子护着孩子,也是这样的眼神——看似温顺,实则藏着股不肯弯折的韧气。

五年了,她早已不是那个需要依附沈府的小婢女。

沈砚沉默了片刻,终是松了口:“我尊重你的意思。只是……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他从袖中取出个木盒,推到苏微面前,“里面是些银两和药材,你留着。”

苏微没碰那盒子:“沈公子的救命钱,我已经用了——那两贯钱换的炭和布,够我们过冬了。如今日子能过,这些便不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章春归物换(第2/2页)

正说着,沈明跑了回来,手里攥着朵刚开的蒲公英,扑到苏微身边:“姐姐,你看!”他仰头看见沈砚,又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块用荷叶包着的东西,“三哥哥,这个给你。”

是块烤得焦黄的红薯,还带着余温。这是今早李木匠送来的,沈明舍不得吃,一直揣在怀里。

沈砚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下,接过红薯时,指尖触到孩子温热的掌心。他剥开荷叶,咬了一口,甜糯的香气在舌尖散开,竟比京城酒楼里的点心更让人踏实。

“明儿真乖。”他摸了摸孩子的头,目光转向苏微,“我回京后,会让人常来看看你们。若有难处,便让来人捎信,万不可硬撑。”

苏微点了点头,没再推辞。这份关照,是他记挂旧情,她若再推,反倒显得生分了。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沈砚便要启程了。他没惊动旁人,只让京城派来的仆从在镇外等候。苏微起得更早,给他烙了几张白面饼,用油纸包好塞进他行囊:“路上吃,顶饿。”

沈砚接过油纸包,指尖触到她的手,比上次在河边捶衣时更暖些。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只道:“照顾好自己。”

“沈公子也是。”苏微站在门边,看着他转身走进晨雾里。他的背影比来时挺拔了许多,青色的布袍在薄雾中渐渐远去,像幅淡墨的画。

沈明揉着眼睛出来,看着空荡荡的巷口:“三哥哥走了?”

“嗯,回京城了。”苏微摸了摸他的头,转身往灶房走,“明儿,我们吃饼子。”

日子又回到了从前的模样。苏微照旧做布袋子、拼帕子,只是李木匠帮她联系的生意又多了两家——镇东的杂货铺和南头的药铺,每月能多挣两百文。她用攒下的钱,给破屋的窗户糊了层新纸,又买了只母羊,每日能挤小半碗羊奶给沈明喝。

四月初的一个傍晚,苏微刚把沈明的新夹袄缝好,巷口忽然来了辆马车,车帘掀开,跳下个穿着体面的仆役,手里捧着个黑漆木盒。

“请问是苏微姑娘吗?”仆役拱手问道,“我家公子吩咐,送些东西给您。”

苏微认得那是沈府的家仆服饰,心里微讶,接过木盒打开。里面是几匹上好的锦缎,还有个小巧的铜锁,锁上刻着“长命百岁”四个字——想来是给沈明的。最底下压着张纸条,是沈砚的字迹:“母亲问安,待夏收后,遣人来接。”

苏微把锦缎和铜锁收好,让仆役带回话:“多谢沈夫人记挂,只是我这里诸事缠身,怕是走不开。”

仆役走后,沈明拿着那只铜锁,在灯下翻来覆去地看:“姐姐,三哥哥还会来吗?”

苏微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混着晚春的花香。她想起沈砚离开时的背影,想起他说“照顾好自己”时的眼神,轻声道:“会的。等你再长大些,我们或许能去京城看他。”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夏收未至,世事已再度翻覆。靖王因拥立之功被封为摄政王,沈砚作为其心腹,官拜吏部侍郎,成了京中炙手可热的新贵。而沈家,也即将迁往那座比从前更繁华的府邸。

檐下的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消息。苏微低头拿起针线,继续给沈明做夏天的单衣。针脚穿过棉布,发出细微的声响,像在丈量着寻常日子里,那些看不见的牵绊与等待。

春天真的来了,带着万物生长的暖意,也带着些微不可察的,命运的转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