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164章 布局世界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164章 布局世界

簡繁轉換
作者:墨云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7 03:34:52 来源:源1

第164章布局世界(第1/2页)

此刻,紫禁城深处,乾清宫东暖阁内,烛火通明,映照着满案的奏章文牍。与外间朝臣们的忙碌奔波不同,刚刚颁布了诸多“仁政”与新政的少年天子朱由校,却显得格外悠闲。

书案之后,他身姿笔直地坐着,手指轻轻点在一份刚刚送抵的加急密报上,神态沉静,甚至算得上从容。案头堆积如山的章奏文书,被分门别类,整齐地码放在几个硕大的檀木文函中。

自从京城晋商的家产陆续入库以来,他便借系统之力,悄然从系统翰林院训练了数名才具学识皆为当世顶尖的中枢阁部大员,组成了专属自己的精英辅政团队。

他们或许名不见经传,或许尚未得授实职,却拥有了经世济民、刑名律法、钱粮赋税等最顶尖、最务实的政务处理能力,直接对朱由校负责,专司辅佐处理庞杂政务。

这些“系统出身的官员”们拥有令人惊骇的效率,精通各类文书格式与律例条文,能将海量的奏章依钱粮、刑名、工程、吏事等,以及紧急、重要程度迅速分级批注。

凡属常规流程、不涉重大人事国本的日常琐务,他们以其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效率,直接就能给出最优的处理建议或拟定好执行方案;偶有疑难需斟酌的,亦会附上数条明晰可行的备选提议;

唯有真正关乎国策走向、宗藩大计、或触及核心权力层面的“红头文件”,才会被郑重其事地挑选出来,单独放置于御案左手边那只带铜锁的朱漆匣内,由天子亲自裁断。

此刻,御案上几乎已空。朱由校的目光,正从容地扫过面前摊开的这份由秘书记录、梳理的“政务摘要”。

寥寥数页,笔迹工整,用词精准,提纲挈领地汇总了过去几天内朝廷各部院的重要动向、地方督抚的奏报要点、以及‘秘书团’对所有已处理事务的扼要概述和后续跟进建议。所有流程,都只待他用朱笔在最后一行做出最终的钩批确认。

阁内温暖如春,静谧无声。年轻的皇帝放下朱笔,端起手边温度恰好的参茶,轻轻抿了一口。

窗外,是京师岁暮的严寒与隐约的市井喧嚣;窗内,帝国的心脏在高效而无声地搏动着。朝堂上的纷繁忙碌,仿佛成了衬托这份掌控力的背景音。

术业有专攻,朱由校深谙此理。他将繁琐的日常政务托付给这支精干的秘书团队,得以从案牍劳形中解脱出来。

而自己则是专注于研究系统的布局和安排,以及刚刚从山西晋商处查抄、正源源不断运抵京师的巨额财富。这笔泼天的财富,如同一块巨大的、尚未雕琢的璞玉,正等待着他这位帝国掌舵人去规划、去布局。

他心中默念:“系统”

【叮】

【帝国时代:亚洲王朝系统】

宿主:朱由校

年龄:15

身份:大明帝国皇帝

时代:堡垒时代

黄金:200万

白银:5150万

人口上限:10700/60万

城镇中心:中国(1/4)--可生产农民--制造费用5两:基础单位。

建造建筑:皇家军事学院(10/10);大型兵工厂(6/6);大型村镇(10/10);大型船坞(5/10);领事馆(1/1);铸炮厂(2/5);铸币厂(5/5);

特殊建筑:翰林院(1/1);寺庙(1/1);商场(2/5);纺织厂(0/20);钢铁厂(0/3);

拥有村民:23000人

装备:山文甲一万八千领,鱼鳞甲六万五千领,镶铁棉甲十二万四千领、雁翎刀二十万把,精铁长枪三十五万根,弓三万张,箭三千一百二十万支;

燧发枪一万八千杆;刺刀三万柄;虎蹲炮×2500门;佛朗机炮×1200门;前膛野战炮×800门;红夷大炮×300门;万人敌10万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4章布局世界(第2/2页)

军队:龙骧军:步兵:17500人,骑兵:8500人,支援:9000人(3千胸甲骑兵、3千掷弹兵、60门长炮),大明帝国陆军天策军25000人;锦衣卫4762人,蒙古骑兵4531人;

物资:粮560万石、羊54000余头、鸡鸭30万余只、渔获20吨/日

看着这华丽的面板数据,朱由校心中也是豪气万丈,随着这一次从山西晋商、牵连的官员、查抄的现银陆续押送到库,他的腰包又一次前所未有的鼓了起来;

加之系统升级后,每月通过渔获、木材、粮食贸易及内务府盈利带来的稳定百万两收入,他已然拥有了布局未来的雄厚资本。

国内改革如同烹小鲜,急不得。朱由校深知,每一次急功近利都可能引发动荡,最终受苦的还是底层黎民。

他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稳步推进国内初级改革,同时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而系统赋予的额外三座城镇中心,便是他撬动世界的支点。

要知道新的城镇中心也是可以建造一定数量的村镇和兵营进行训练的,这就是天然的后勤基地,更是未来帝国力量投射的核心节点。只要将三个城镇中心发展起来,他就可以以一己之力征伐诸国,重建大明天朝的宗藩体系。

看着5150万余额的白银,他心中也是开始衡量,首先将空余的三座城镇中心训练出来,但是具体的部署位置确实让他犯了难;

目光落在巨大的大明疆域图上最西边的哈密卫,“嘉靖六年‘封疆之狱’,桂萼、张璁之流鼠目寸光,致使哈密卫沦丧,我大明西陲门户洞开,河西走廊暴露于吐鲁番铁蹄之下,煌煌丝绸之路就此断绝!”朱由校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此地乃帝国西出之咽喉!夺回中亚故土,震慑青藏诸部,非以此为根基不可!在此设立城镇中心,将为王师西征提供源源不断的粮秣补给,重铸汉唐西域都护之荣光;毕竟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固有领土。”

至于东南地区就定在厦门,“厦门,天赐良港!水深港阔,可泊巨舰,扼守台海之咽喉,控驭南洋之门户!以此为基,向东可抚台湾、琉球,向南可通吕宋、马六甲,乃连接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海上锁钥’!”

掌控‘闽南—台湾—吕宋’贸易圈,以丝绸、瓷器换取滚滚白银。未来,大明舰队将以此为母港,扬帆远航,重掌马六甲,经略爪哇,构建‘据点—航线—贸易’三位一体之大明海洋帝国!再现三宝太监下西洋之盛景,令日月所照,皆为明帆!”

西南地区则选择位于云南的腾冲卫,此地位于高黎贡山以西,东接保山(滇西军政中心),西临缅甸克钦邦,向南经陇川、瑞丽通往缅甸八莫,向北连接西藏察隅,是“中国—缅甸—印度”三角地带的陆路枢纽。

从腾冲由此西进,可直抵缅甸腹心,掌控伊洛瓦底江航运命脉;南下,可慑服中南半岛诸邦;北上,可固我藏南疆土;在此设点,既可弹压西南土司,又能为未来经略西南亚大陆奠定基石。”

至此,一幅清晰的帝国战略蓝图在朱由校心中成型:以京师为核心,坐镇中枢;以嘉峪关为西进堡垒,经略中亚,收复故土,拱卫河西;以厦门为海上利剑,开拓南洋,贯通海贸,建立海上霸权;以腾冲卫为西南锁钥,震慑土司,连通缅印,进取南亚大陆。

“一主三辅,经略四方!”朱由校的目光扫过地图上这四处关键节点,胸中激荡着前所未有的雄心壮志。

这泼天的财富,这强大的系统,这精干的班底,都将化作他手中最锋利的刻刀,在这幅名为“天下”的巨幅画卷上,刻下属于大明、属于他朱由校的——不朽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