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153章 荡涤积弊,重塑税基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153章 荡涤积弊,重塑税基

簡繁轉換
作者:墨云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7 03:34:52 来源:源1

第153章荡涤积弊,重塑税基(第1/2页)

他走到文华殿悬挂的舆图前,指向北方:“北直隶,天子脚下,政令通达;山西、陕西,九边重地,军管森严,且近年灾荒频仍,流民稍多,士绅优免之例稍弱,再加上此次晋商走私之威。

此三省,可为试行之首选!待此三省理顺,再推及他省,方为稳妥。”

方从哲微微颔首,目光却转向一直沉默侍立在一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顾昭——这位深得帝心、以刚直冷峻著称的“帝党”核心人物。

“顾御史,”方从哲语气带着一丝征询,“你乃陛下股肱,深悉圣意。对此事,不知有何高见?”

顾昭闻言,上前一步,身姿挺拔如松,声音平静:

“元辅、诸位大人。王部堂‘分步推行’之策,老成持重,自无不可。”

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如电:

“然,下官以为,优免之弊,其毒最深、其害最烈、其根最固者,非在边陲,恰在腹心!”

他手指舆图,点在南北两京:

“两京,南北直隶!”

“此地,乃我大明财赋重地,冠盖云集之所!国朝二百余年,优免特权于此盘根错节,最为泛滥!官绅勾结,田产诡寄,投献成风,税基侵蚀尤甚!天下免税之田,此地独占几成?诸位大人心知肚明。”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炬:

“自洪武开科取士以来,南北直隶,文风鼎盛,科举中试者,十之六七出于此!”

“举人、进士、翰林、部堂阁老……天下官员,半出两京!”

“这些科举入仕者,其家族、宗亲、门生故吏,世代盘踞于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凭借功名官身,广占田亩,收纳投献,将朝廷赐予个人的优免特权,演变成家族逃避国税的护身符!”

“更有甚者,致仕官员、未仕举人、生员监生,数量之巨,冠绝天下!其名下挂靠、诡寄、投献之田产,何止万顷?”

“科举功名与优免特权,在此地已互为表里,盘根错节,织成一张吞噬国税的巨网!此乃优免之弊的症结所在。”

顾昭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决断:

“陛下既以五年为期,行雷霆手段,何不先难后易,直捣黄龙?”

“若能以铁腕肃清两京直隶之优免积弊,将此地隐匿田亩尽数归册纳粮,则如同斩断蛇之七寸!其震慑之力,必将传遍天下!”

“届时,其余各省,目睹两京巨室尚且俯首,地方豪强、州县士绅,谁还敢螳臂当车,负隅顽抗?推行新政,自然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此乃,破其一点,震慑全局之策!亦是向天下昭示陛下革新之志,绝无回旋余地!”

顾昭的话,如同重锤敲在众人心上。殿内再次陷入沉默,但这一次,沉默中却带着一种被点破要害的恍然与凝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3章荡涤积弊,重塑税基(第2/2页)

孙承宗沉吟片刻,缓缓点头:“顾御史所言……鞭辟入里!两京直隶,确为优免泛滥之核心。若能在此地破局,其示范与震慑之效,确非他处可比。

只是……此地水深浪急,阻力之大,恐也远超他省。”

王在晋也面露思索:“顾大人此策,虽险……却奇!若能成功,确可收一劳永逸之效。”

方从哲的目光在舆图上的两京与王在晋提议的北方三省之间逡巡片刻,最终缓缓吐出一口气,看向顾昭:

“顾御史之策,深合陛下破旧立新、雷厉风行之意。两京直隶,乃帝国心腹,积弊最深,若能在此地一举功成,则天下震动,余者不足虑也。”

他又看向王在晋:“王部堂择地试行之议,亦为老成谋国,可作补充。或可……以两京直隶为主,辅以山西、陕西等边省为翼,齐头并进?如此,既显朝廷决心,亦不失稳妥。”

顾昭微微颔首:“元辅统筹全局,思虑周全。下官以为可行。无论何处,督察院身为天子耳目风宪,必将恪尽职守,严加监察!

凡有阳奉阴违、推诿阻挠、贪墨渎职者,无论品级高低,无论背景深浅,一经查实,必依律严惩,绝不姑息!务使新政推行,不留死角,不遗后患!”

孙承宗、王在晋等人对视一眼,虽仍有忧虑,但也知顾昭所言代表了皇帝的意志,且其策略确有雷霆万钧之势。最终,几位重臣缓缓点头。

“既如此,”方从哲沉声道,“我等便依此议,拟定细则,奏请陛下圣裁。优免废除,当以两京直隶为攻坚之地,山西、陕西等省同步推行,五年为期,务求荡涤积弊,重塑税基!”

殿内,关于这场触及帝国根基的改革的初步方略,终于在凝重与权衡中,达成了共识。然而,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随着内阁依议拟定的诏书加盖玉玺,明发天下,整个帝国的心脏——京城,瞬间被投入了沸腾的油锅!

震动!前所未有的震动!

然而,纵然朝堂之上暗流汹涌,愤懑与不甘在宗室藩邸、士绅门第中积聚,却罕见有人敢如往昔般公然伏阙死谏,以邀直名。

皇帝那句霸道无比的话语,早已在诏书下达前,就悄然在朝堂之中传开了:

“朕拥雄兵二十万,重炮万门,重骑三万!若尔等执意阻挠新政,朕不介意将这天下,再彻底地犁一遍!”

这句话如同无形的枷锁,扼住了许多试图以“死谏”、“清议”邀名者的咽喉。那字里行间透出的铁血杀伐之气,让无数人脊背发凉,心生畏惧。

往日死谏,都是妄图以直邀名,养望幸进,但是绝对不是想不开自寻死路;一时之间,朝堂之上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权衡与隐忍的观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