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29章 拨云见日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29章 拨云见日

簡繁轉換
作者:墨云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7 03:34:52 来源:源1

第29章拨云见日(第1/2页)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国有良臣,邦乃安定。前张居正,昔以首辅之职,振理庶务,厘定财赋,正纪纲,实为国朝中兴之臣。然流言蔽日,谤讟盈耳,遂至身后蒙不白之污。朕今亲阅旧牍,钦察旧事,张居正公所施政令,皆有益于社稷,岂容谗言污蔽?今特赦其冤,昭告天地,复其官爵,庙堂有光。尚祈在天之灵,俯佑斯国。钦此。

又,朕惟官员考成,关系国是,前考成法拘泥死板,亦或流于文牍,不能尽知吏治之良窳。今特颁布《大明官员考核制度》,期以公正平允,励精图治,昭示天下,咸使百官知所勉力。其制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辽东重地,危急在旦夕。朕惟辽事倚赖良将干吏,特擢兵部左侍郎熊廷弼为辽东经略,总理军政,赐尚方宝剑,许便宜行事。前辽东巡抚周应春,历守险要,抚恤士民,功劳卓著,特旨夺情,晋兵部左侍郎,专理辽东民政后勤。遇战守分歧,则“经略主决,巡抚协办”,期以协同一致,克靖边疆。

右佥都御史袁可立,历有干绩,今升右都御史兼登莱巡抚,统筹辽东后勤,悉心调度,务资边防。原蓟镇东路副总兵沈有容,升任登莱总兵,整顿水师,缉查海上走私,毋容疏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意念忠贤,益图治平。兹补朝堂空阙,命首辅方从哲加文华殿大学士,李邦华入阁加武英殿大学士,另以周嘉谟进阁加东阁大学士,三阁并立,以拱中枢。又擢原太仆寺卿毕自严为户部尚书,李长庚为户部左侍郎......”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邦治有道,必先上下相通,京官历练地方,实可广见闻而通民瘼。自古庙堂之臣,久居案牍,未尝践履田野,虽谋国计而不谙民情,非治国之长策也。今特制《大明京官外放历练条例》,以昭示天下,庶几上下齐心,政令畅达。........”

随着一道道圣旨的颁布,一潭死水的大明朝堂瞬间燃起来了。

《新考成法》、皇帝的一系列人事任命、《大明京官外放历练条例》,这三件事任何一件放在什么时候能让朝廷震上三震,更不要说,三管齐下了。

一时之间,朝堂上泾渭分明。对于毕自严、李长庚、洪承畴、杨应聘、王之寀、张鹤鸣等一干新晋官员,不是在苦寒边塞滚过泥,就是在繁剧州县耗过心血,多年郁郁不得志,如今竟得天子拔于微末。只觉得一股压抑已久的热血直冲天灵盖,人人眼中精光四射,只觉得陛下圣明!

而另一侧,则是一片愁云惨雾。那些往日里靠攀附钻营、吟风弄月混迹官场的蠹虫们,此刻脸色煞白如纸,额头冷汗涔涔而下,他们已经习惯了高谈阔论,要真让他们做些什么,他们又无计可施!

至于昔日叱咤风云、舌绽莲花的东林党人?更是被这股风暴席卷得七零八落。偌大朝堂,放眼望去,除了杨涟、**星等寥寥几人,竟再无他们的立足之地!

《新考成法》像一把冰冷的尺子,横亘在所有人面前:晋升?看功绩!只看功绩!陛下这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他喜欢的是能犁出荒地、能剿灭流寇、能填满国库的实干之臣!

而以前那种靠着慷慨激昂指点江山、靠“骂皇帝”搏直名的清谈之辈?呵,别说晋升无望,再叽叽歪歪,一个“诽谤新政”、“扰乱国事”的大帽子扣下来,等着抄家下诏狱吧!东林?已经成了昨日黄花!

当然也有一些翰林学士们,和年轻的新晋进士们暗暗琢磨,申请外调一方,想要做出些政绩来。要知道万历皇帝期间虽然没怎么任命官员,但是往届的科举可是正常举行的,这些人数目可不少,一直等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看到授官的曙光,自然是踊跃报名。

一时之间,没等那些个熬资历的“老部堂”们组织上奏反对,无数翰林、有能力的人申请外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9章拨云见日(第2/2页)

“什么?反对外调?你要抗旨不尊?拿下,着锦衣卫核查有无罪责,轻则罢官,重则抄家入狱”

“什么?能不能把你从陕西调到江苏?不可能,你不去有的是人去,再啰嗦就只能去云南,贵州任职了”

内阁值房里,方从哲捏着一份通政司汇总的奏章目录,指尖竟有些微颤。他抬头看向李邦华和周嘉谟,三人眼中皆是难以置信的惊涛骇浪。

他们预想中的惊涛骇浪呢?

预想中的群臣汹汹、死谏跪宫、甚或士林清议沸反盈天呢?

没有!通通没有!

“这…这怎么会……”周嘉谟捻着胡须,失声低语,眼前的景象彻底颠覆了他数十年宦海沉浮的经验。奏章如雪花般飞入通政司,但那并非预想中万箭齐发的弹劾,而是——

密密麻麻,几乎淹没了其他所有声音的,全是请缨外放的奏折!

《翰林院编修某某请调任河南某府通判疏》、《都察院见习御史某某自请赴两淮盐场效命折》、《礼部主客司主事某某乞往陕西边陲历练禀》……内容虽五花八门,核心却惊人一致:恳请陛下按《外放历练条例》,派臣往地方实务!

偶尔夹杂其间的几封言辞激烈的《论新法苛酷有违祖制疏》、《请陛下收回京官外放成命折》,刚冒个尖,瞬间就被这请调浪潮狠狠拍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内阁的三人震惊的发现,他们想像中的朝堂上下都反对的局面没有发生,偶尔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是马上就被上奏申请外调的奏折给埋没了,一时之间,好像有一股无形却沛然莫御的大势,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朝堂,替朱由校搅碎了所有抵抗者,大明的朝堂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重组和新生。

“疯了…都疯了吗?”李邦华喃喃道,却难掩眼底的一丝被震撼点燃的激悦。他拿起几份请调疏细看,那字里行间并非完全的无畏,却也饱含着一种被压抑太久后终于看到一丝向上缝隙的搏命渴望,“不,不是疯了…”

方从哲长长吐出一口气,眼中精光闪烁,终于窥见其中关窍:

“其一,朝廷悬缺待补多年,实乃百年罕见!多少进士释褐后淹留选馆、观政司务动辄三五年甚至十余年,空耗才情,望穿秋水!《外放条例》一出,等于是陛下开了无数‘实缺’大门!翰林清贵?眼下能先去富庶江南当个六品通判、捞个考绩起点,都是通天捷径!他们焉能不趋之若鹜?”

他拿起一份笔迹略显苍劲的奏折:

“其二,看这封,那个一个被压了十五年的都水司老主事,精于河工,却因不善钻营一直屈居下僚。此番陛下点名洪承畴、孙传庭这等地方能吏入中枢、掌大权,何尝不是一道照亮所有在泥泞地方挣扎的干吏的曙光?他们被‘清流’们压制得太久太深了!如今《新考成法》唯‘实绩’论英雄,这就是他们的翻身仗!”

周嘉谟接话,语气沉重又带着一丝残酷的快意:

“其三,陛下之前借着杨、左旧案及贪腐风波的雷霆手段,杀的杀、抄的抄、流放的流放、冷落的冷落…,剩下的这些,有几个不是噤若寒蝉?敢于直接对陛下新政亮爪子的硬骨头,十去七八了!威慑之下,谁敢真正螳臂当车?”

李邦华高兴的猛地一拍桌面:“正是此理!缺额需补、实才求用、异声缄默!陛下这三策联动,环环相扣,竟将万历年积淤数十年的官场死结,一举捅开了!这股‘求外放、谋实绩’的潮涌已成燎原之火,岂是区区口舌可灭?”

“哈哈哈哈!当真是拨云见日!”

内阁值房的雕花窗棂间,忽地漏出一声畅快淋漓的长笑。

那笑声初时含着几分压抑的震颤,如破冰的春溪,继而陡然扬起,震得檐下铜铃嗡嗡作响——就像是积年沉疴终于得见天光的解脱,是霜雪压枝的老梅乍逢春风的狂喜,更是目睹大厦将倾之际忽现擎天巨柱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