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50章 强明竟不如两宋?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50章 强明竟不如两宋?

簡繁轉換
作者:墨云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7 03:34:52 来源:源1

第50章强明竟不如两宋?(第1/2页)

而盐税本应国家税收之支柱。”毕自严神情愈发痛惜,“然盐引壅塞,盐课百病丛生!”

“臣曾经大概估计过,若我大明子民,按一亿口计,人日食盐四、五钱不为过(约合现代15-18克)。一年下来,全国需盐约十八亿斤(明代斤,约600克)之巨。”

“两淮、两浙诸大盐场,产能本可足用。按现今每斤盐官方价(‘工本’给灶户 商人成本 官方正课)约合银两分计,此一项若能顺畅,国家盐课正项收入每年至少应收三百六十万两白银!此尚不计商人运销之利,朝廷亦可分润。”

“然现实如何?”毕自严语气陡然拔高,充满悲愤,“其一,宗室、权贵奏讨盐引成风!如福王殿下就藩河南,得请大量‘长芦盐引’,实则为批条子免税走私!商人只需孝敬王府少许财物,便可凭此引避开沿途重重税卡,逃避巨额盐课正项!”

“其二,盐场管理之弊已入膏肓!运司官吏盘剥灶户(制盐户),灶户困苦逃亡,产量锐减;盐课大使、盐丁上下其手,官盐产出不足、质量低劣,私盐必大行其道。”

“其三,盐引壅塞,积年旧引未销,新引商人又领不到,持引商人往往十年不得行盐!官盐不济,私盐泛滥,官府盐课收入十收其一二尚属不易!今年至今,全国盐课实收,竟……竟不足五十万两!”

此言一出,暖阁内落针可闻。朱由校也没想到,要知道大明可是三十税一,就这么低的税率,竟然还有人要逃税,简直是贪心不足。

十八亿斤盐的需求,三百六十万两的理论税收,到手不足五十万?这是何等触目惊心的窟窿!

“至于商税……”毕自严的声音已近枯哑,“更是凋敝已极!祖宗定商税原三十取一,然自正德、嘉靖后,士大夫清议汹汹,言‘天子不重利’,遂多方裁撤税关、蠲免商税!商贾视为‘杂课’,朝廷亦视为‘小钱’!”

“臣请举例:南京乃天下货物辐辏之地,秦淮两岸商铺鳞次栉比。然国初所设多个税关,至万历年间只余一二。”

“一豪商从苏杭贩丝绸千匹至南京,按三十取一,本应收银三四十两。但实际过钞关一次,因胥吏层层刁难勒索,商人所费‘常例’人情远超正税数十倍。商人无奈,或绕道规避税卡,或贿赂胥吏,所缴正税,实十不足一。更有官绅之家,直接操纵商行、牙行,倚仗免税特权,大行包揽居奇之能事,商税衙门形同虚设。”

“再看运河。临清钞关乃北地咽喉,国初年收商税达白银十万两。如今商船过闸,需奉送‘常例’、‘陋规’如过江之鲫。商人苦不堪言,转而贿赂漕帮,将货物搭在漕粮船上,伪装成官物运输,漕运靡费甚巨,商税却点滴不归朝廷。户部所记临清钞关商税,去年仅收……一万三千两!”

随着毕自严一条条抽丝剥茧,将那如山的积弊和触目惊心的税收流失数据呈在御前,朱由校的面色由最初的阴沉,转为铁青。

暖阁内炭火熊熊,却驱不散那刺骨的寒意。

“陛下!痛切之处,尤在与两宋相较!”

《宋会要辑稿·盐货》中记载,两宋盐法虽有弊,然其‘盐课专卖之利,半于田赋’,元丰年间(宋神宗),天下盐课竟达二千二百万贯!”

“彼时铜钱白银比价虽时有波动,然一贯钱大抵合一两白银。宋人岁入盐课二千余万两银啊陛下!而我大明”

他手指颤抖:“纵是万历初年太仓充盈之时,盐课也从未破三百万两!”他惨笑一声:“今年却连五十万两都收不上!这是何等悬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0章强明竟不如两宋?(第2/2页)

“至于商税,两宋之收更是丰盈,《文献通考》有载:北宋仁宗嘉佑年间(1056—1063),天下课利(主要即商税)岁入一千九百七十五万余贯!

南宋偏安一隅,仅临安(杭州)一府城北税务,岁入竟达百万贯之巨!”他指着户部账簿:“而我朝,永乐全盛之世,全国商税总计也不过百万两有余。隆万以降,逐年递减,去岁……”他艰难吐出数字:“三十五万七千两!连仁宗时北宋的零头都不足!”

“此非国力盛衰之别,实为国策歧路!”毕自严声音已近嘶哑,官袍下的脊背因激动而震颤:“宋室不耻言利,无‘天子不与小民争利’之清谈!其鼓励通商,设市舶司于泉州、广州、明州(宁波),岁入巨万!其城关征‘住税’(交易税)、水道征‘过税’(流通税),制度严密,执行较力!虽有胥吏扰民,然大弊未生!”

他猛地抬头直视皇帝,目光如炬:“而在我朝,陛下,商税竟被视为‘末技小利’,士大夫耻言征税,视税吏如贱隶!税关或被裁撤,或被官绅视为私产!”

“官员征税不力,考课不查;胥吏征收,则唯以敲骨吸髓为能事,正税十不存一,民怨沸腾!更有官绅、太监、豪强把持市镇关津,明夺暗抢,不纳一文税赋!

我大明江南市镇、运河沿岸,富庶繁华远迈汴京临安,商贾云集、百货辐辏之景象,不下《清明上河图》!然,这泼天的富贵、流淌的银钱,朝廷竟沾手不得?竟涓滴不入太仓?此非天灾,实乃**!”

随着毕自严将宋明两朝这触目惊心的盐税、商税收入差距**裸地摆在御案上,并将根源直指制度优劣与国策导向,暖阁内的空气仿佛被彻底抽干!

那熊熊燃烧的炭火也失去了温度,只有毕自严嘶哑的声音,如同历史审判的丧钟,在这小小暖阁中回荡!

宋朝能靠商税盐利支撑巨额的军费、养兵百万、供养庞大的官僚体系、甚至在丢失半壁江山后还能苦苦支撑,而大明,坐拥远超南宋的人口、疆域和(至少是潜藏的)更繁荣的商业流通,其财政汲取能力却衰败至斯!这是何等的失败!何等的讽刺!

那三百万两的库存,九边如海的欠饷,西南平叛的缺额……在这一刻都找到了最根本的答案——不是国家贫弱,而是国家无力收取自己应得的财富!巨额的财富,在皇亲国戚、权贵士绅、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截留中,在制度性梗阻的泥潭里,化作了泡影!

徐光启同样被这跨越时空的对比深深震撼。作为一个通晓西学、深知火器军备耗资巨大的实学家,他更明白一个孱弱得几乎枯竭的国库,根本无法支撑起他那锻造“铸炮强军”的梦想。无论是西山铸炮,还是重建海运,甚至只是维持辽东残局……都需要金山银海的支撑!

徐光启也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也未曾仔细盘算比较过,竟不知道国朝财富匮乏如此,听着毕自严由浅入深的介绍,不由也是一阵沉默。

暖阁内陷入死寂,只有炉中炭火偶尔爆出的噼啪声。

“藩禁之害、投献之风、土地兼并、盐税糜烂、商税凋零……”这几项病症,每一项都重若千钧,每一件对如今的朝廷来说,都是深入骨髓的恶疾,是蛀空泰山的蚁穴,是悬在国运之上的……五把刮骨钢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