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181章 退也是一种智慧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181章 退也是一种智慧

簡繁轉換
作者:墨云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7 03:34:52 来源:源1

第181章退也是一种智慧(第1/2页)

腊月下旬·紫禁城

腊月的寒风,裹挟着年关将近的喧嚣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迫感,掠过紫禁城层层叠叠的琉璃瓦顶。

对于端坐于帝国权力之巅的朱由校而言,这份喧嚣非但未能冲淡政务的繁重,反而随着年关的临近,愈发显得案牍如山。

尽管他励精图治,手腕雷霆,更拥有系统秘书团的高效辅佐,将日常庶务梳理得井井有条,但有些责任,终究是九五之尊无法假手于人的。

尤其是这岁末年初之际,象征着王朝法统与孝道传承的礼仪大典。

腊月二十三日,天色未明。整个紫禁城笼罩在黎明前最深沉的寂静中,唯有太庙方向,灯火通明,庄严肃穆。

朱由校身着十二章衮冕,玄衣纁裳,在礼官和内侍的簇拥下,步履沉稳地走向太庙。

寒风拂过他年轻却已显沉稳的面庞,冕旒垂下的玉珠微微晃动,发出细碎而清越的声响。

他的目光沉静如水,望向那供奉着大明列祖列宗神位的巍峨殿宇,心中却泛不起一丝波澜。

他心中清楚,自己这皇位,可不是靠大明列祖列宗的保佑、也不是靠这些个文臣的效忠,更不是在场勋贵的鼎力支持,而是靠他自己、靠系统那五千横扫皇宫的铁甲禁卫。

父皇泰昌皇帝朱常洛,登基不足一月便龙驭宾天,留下一个仓促继位的少年天子和一个略显尴尬的年号。

为了厘清法统,朝臣们议定:今年八月之前,仍称万历四十八年;八月至年底,则为泰昌元年;待年关一过,方是他的时代——天启元年。

此刻,站在这象征着帝国血脉源流的太庙前,朱由校心中百感交集。

他不仅是在祭祀那些画像或牌位上的先祖,更是在确认自己继承的这份沉重而辉煌的基业,是在向天下昭示:他,朱由校,是大明法统的延续者!

祫祭的仪式极其繁复庄重。斋戒、盥洗、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饮福受胙、撤馔、送神、望燎……每一步骤,都需皇帝亲力亲为,在礼官洪亮而悠长的唱赞声中,一丝不苟地完成。

朱由校神情肃穆,动作沉稳。他亲手将醇香的美酒献于列祖列宗的神位前,聆听礼官诵读那颂扬先祖功业、祈求国泰民安的祝文。

当最后一缕青烟在燎炉中散去,宣告着祫祭礼成时,天色已然大亮。

祫祭的余韵尚未散去,一份由内阁呈上的奏疏便摆在了朱由校的案头。

奏疏中,几位阁老联名奏请,循旧例于腊月二十八日举行“岁暮大朝会”,请陛下御临奉天门,接受在京文武百官、勋戚宗室的新年朝贺。

朱由校拿起奏疏,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他提起朱笔,在那奏疏上龙飞凤舞地批下几个大字:

“诸卿辛劳一年,年关将至,骨肉团聚之乐,朕岂忍夺之?朝会免了,各自归家,共享天伦!”

批完,他将奏疏丢给一旁的刘若愚:“发回内阁,照此办理。”

年节赏赐随即颁下,内阁阁臣、勋贵重臣、边镇督帅、皆得厚赏。还有御笔亲书的“福”字,更是恩荣的象征。

紫禁城内,内侍们捧着赏赐穿梭如织,为凛冽寒冬添了几分暖意。

随着最后一份年节赏赐送出宫门,腊月也快走到了尽头。紫禁城内,各处宫门已贴上了崭新的门神和春联,悬挂起喜庆的宫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驱邪的爆竹)和食物的香气。

-----------------

腊月二十八,细雪纷飞中,骆思恭勒马驻足,停在了皇城西南角那座熟悉的建筑前——北镇抚司衙门。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心头微震。衙门已然焕然一新,朱漆大门锃亮,门前守卫的锦衣卫校尉,身着崭新的铠甲,腰挎绣春刀,身姿挺拔如松,眼神锐利如鹰,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精悍之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81章退也是一种智慧(第2/2页)

与他离京时那种暮气沉沉、盘根错节的氛围截然不同。

他翻身下马,带着几名同样风尘仆仆的亲随校尉,刚踏上台阶,准备进入这曾经是他权力中心的所在。

“站住!”一声冷冽的呵斥响起。门前守卫的校尉,手按刀柄,目光如电般扫过他们,带着毫不掩饰的警惕,

“锦衣卫衙门重地,闲人免进!速速退去!”

骆思恭的亲随校尉一愣,随即勃然大怒,上前一步喝道:“瞎了你们的狗眼!看看这是谁?这是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骆大人!”

那守卫校尉闻言,脸上并无半分惶恐,反而目光更加锐利,上下打量着骆思恭,声音依旧冰冷:“我等职责所在,只认令牌,不认人!无论何人,无令擅闯,皆视为闲人!”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忠诚,“况且,我等锦衣卫只效忠皇爷,也只需识得大明皇帝陛下!”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让骆思恭的亲随一时语塞,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骆思恭本人却并未动怒,只是眼神深处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他沉默片刻,伸手从怀中缓缓掏出一面沉甸甸的令牌——那象征着锦衣卫指挥使身份的牙牌。

守卫校尉仔细查验了令牌上的刻字和纹样,又核对了骆思恭的容貌,确认无误后,这才侧身让开,抱拳行礼,动作标准却毫无温度:“指挥使大人,请!”

骆思恭收起令牌,一言不发地迈步走进衙门。

院内,同样是陌生的面孔。曾经那些熟悉的下属、心腹,似乎都已不见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年轻、干练、神情肃穆的面孔,他们步履匆匆,眼神专注,整个衙门运转得如同精密的机器,却弥漫着一种与他格格不入的疏离感。

他默默走向自己曾经的签押房,脚步略显沉重。坐在那张宽大的紫檀木椅上,指尖拂过冰冷的桌面,骆思恭心中百感交集。

辽东数月,风霜砥砺,他确实设计诛杀了汉奸、带回了一些关于建虏动向、边镇防务的重要密报,算是一份功劳。

但这功劳,真的足以洗刷陛下心中对他“亲近文臣”的恶感吗?骆思恭心中毫无把握。

他想起自己的儿子骆养性,陛下登基后,竟破格擢用,将西南土司那等棘手又重要的差事交给了他。这分明是陛下在故意栽培;

只要儿子在西南干出成绩,一个指挥佥事(正四品)的职位几乎是板上钉钉。陛下这是在用骆养性告诉他骆思恭:要懂得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再想想陛下登基这短短数月,雷霆手段:整饬晋商、查抄巨资、清洗厂卫、严惩贪腐……哪一次不是杀伐果断,人头滚滚?

那“血流成海”的景象,骆思恭虽未亲见,却也听闻其惨烈。陛下对不忠、对结党、对阳奉阴违的容忍度,几乎为零。

自己这个曾经的指挥使,根基在旧人,关系在文臣,如今衙门上下皆是新人,效忠的唯有陛下一人。即便有辽东之功,在陛下眼中,恐怕也只是一个“可用但需警惕”的旧人罢了。

强行恋栈,不仅难以重获信任,更可能成为陛下眼中需要拔除的“旧势力”钉子,甚至……连累刚刚被陛下看重的儿子!

一个念头,在骆思恭心中逐渐清晰、坚定:急流勇退!与其在陛下猜忌的目光下战战兢兢,不如主动请辞,将这指挥使的位置干干净净地让出来。

这样,既全了君臣之义,也为儿子在陛下面前留一份情面,为骆家留一条更安稳、更光明的后路。这或许,是保全自身、荫蔽子孙最好的选择了。

他望着窗外飘落的细雪,眼神渐渐平静下来。一个关乎家族未来的决定,已然在他心中落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