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122章 重启‘传奉官’之制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122章 重启‘传奉官’之制

簡繁轉換
作者:墨云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7 03:34:52 来源:源1

第122章重启‘传奉官’之制(第1/2页)

朱由校微微颔首,不容任何人再有异议,继续下令:“方正化!”

方正化一步跨出:“奴婢在!”

“着你为钦差协理大臣,带东厂精干人手,随钦差一同启程,清查山西及宣大等地镇守太监衙门!凡涉案者,即刻缉拿!专司缉捕要犯、搜查密证、查封产业、追缴赃款、查抄府邸等机密事宜!”

“持朕手谕,往南海子,命龙骧军游击将军常少杰点步军两千,精骑一千!一人双马,着甲携械,为钦差队伍及办案人员护驾清场!”

他目光如冰刃,“凡有持械聚众阻拦办案者、冲击钦差仪仗者、煽动军士哗变者、意图劫夺囚犯或毁坏证据者,无论军民士绅,勿需奏请,就地格杀勿论!遇有衙门公然抗法,则一并拿下!”

王命璿听着这杀气腾腾的指令,心中彻底明了,皇帝这是将自己这个都察院首脑推至台前,以“清流领袖”之身,总摄名义,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而真正执行雷霆抓捕、血腥镇压、抄家灭族的,则是皇帝绝对信任的锦衣卫和太监。自己这钦差,更多是“持正守中”的象征。

“另!”朱由校声音转冷,“传旨许显纯,令他调动锦衣卫一切力量,务必在行动中,将涉案晋商往来草原、走私军需之秘密渠道、详尽舆图、核心向导,尽数掌控在手!”

此乃事关朝廷后续方略之绝密要件,不容有失!若有泄露,”他目光扫过方正化和王命璿,“唯你三人是问!”

“臣、奴婢明白!必竭尽全力,万死不辞!”王命璿和方正化齐声应诺,心中均是一凛。

朱由校最后看向一直待命、气息沉凝的锦衣卫指挥同知张天纵,声音斩钉截铁:“张天纵!”

“末将在!”张天纵轰然跪倒,甲叶铿锵。

“着你坐镇京城,总督京畿及天津卫缉捕事!”朱由校目光如电,

“晋商在京产业、货栈、钱庄、暗桩,及其在天津卫之码头、仓库、海路走私关联,尽在掌握!”

“严密监控所有在京晋商核心人物、管事、账房,及其天津卫之关联人员、船主、把头。”

“查封晋商在京所有商铺、货栈、钱庄、暗宅;查封其在天津卫所有码头仓库、涉私船只;查抄其在京钱庄银两!人、财、物,尽数封存!”

“重点搜查其账房、密室,务必搜出其在京行贿官员之账簿、密信,及其与天津海路走私之铁证!若遇抵抗或煽动,立斩!确保京畿、天津,波澜不惊!”

张天纵眼中精光爆射,抱拳沉声,杀气凛然:“末将领旨,请陛下放心!晋商在京畿、天津之爪牙暗桩,末将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只待命令,必以雷霆之势,将其连根拔起;人、财、证,定无一疏漏,若有差池,末将提头来见!”

“好!”朱由校猛地一拍御案,声震殿宇,“内阁即刻拟旨,山西的天,该亮了!”

“臣等遵旨!”阶下众臣齐声应道,声音带着劫后余生般的复杂与沉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2章重启‘传奉官’之制(第2/2页)

殿内肃杀之气稍缓,但空气中弥漫的压抑感并未散去。他们知道,在皇帝如此强势的姿态和如山铁证面前,山西的结局已无悬念。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遵从旨意,尽力弥补“失察”之过,以期在后续的清算中,能稍稍挽回一点颜面。

然而,朱由校并未宣布散朝。他端坐御座之上,目光深邃,仿佛在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短暂的沉寂后,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山西巨蠹,盘踞数十年,侵蚀国本,荼毒黎庶。其罪滔天,固当严惩。然,此案亦暴露出我朝选官、任官、察官之制,存有积弊!”

此言一出,刚刚松弛些许的神经瞬间再次绷紧!众臣心中警铃大作,皇帝这是要借题发挥,直指根本了。

朱由校目光扫过吏部尚书和几位堂官,语气转冷:“吏部选官,本当为国举贤。然山西巡抚吴仁度、巡按御史、乃至诸多府州县官,或贪墨,或庸碌,或与奸商沆瀣一气,竟能稳坐高位多年。

都察院风宪之司,监察百官,却对此等蠹虫视若无睹!此非制度之弊乎?非用人失察乎?”

被点名的吏部堂官和都察院官员脸色瞬间一变,却不敢辩驳。毕竟山西案就是铁证,此时任何辩解都苍白无力。

朱由校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为涤荡官场积弊,广纳贤才,以应时艰,朕意已决——重启‘传奉官’之制!”

“轰——!”

仿佛一道惊雷在殿中炸响!所有文臣,包括首辅方从哲在内,无不骇然变色!

“传奉官”!

这三个字如同魔咒,瞬间勾起了文官集团最深的恐惧和厌恶。这是宪宗皇帝为了对付他们专门设立的,可以绕过吏部铨选和内阁票拟,直接由中旨任命官员。

它破坏了“廷推”、“部选”的祖制,给了宦官、幸臣、甚至市井之徒躐等进身的机会,一直被视为败坏吏治、紊乱朝纲的祸源。自嘉靖以降,此制已被视为禁忌,几近废除!

“陛下!万万不可!”吏部左侍郎顾秉谦再也按捺不住,出列跪倒,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传奉官’之制,乃一大弊政,坏祖宗成法,开幸进之门,易使宵小得志,贤良退避!长此以往,吏治崩坏,国将不国,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臣附议!”

“陛下三思啊!”

“祖宗之法不可轻废!”

数名官员紧随顾秉谦之后,纷纷跪倒,悲愤的劝谏声此起彼伏,在殿中回荡。这已非寻常政见之争,而是触及了他们安身立命的核心利益!

十年寒窗,皓首穷经,方得金榜题名,宦海浮沉,方至今日之位。凭什么那些仅凭帝王一己好恶、甚至可能是宦官引荐的“幸进之徒”,就能与他们这些“正途”出身的官员平起平坐,甚至分庭抗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