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開始前,主刀常規用鑷子捏下患者的腹部皮膚,患者如果沒有喊疼證明麻醉初步到位,可以下刀子了。
為什麽叫做只是初步到位,因為每個人對手術的各種反應包括痛覺是有差別的。譬如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有可能在於病人個體對麻藥吸收代謝的差異性。有的病人對藥物代謝快有的病人對藥物代謝慢。由於藥物代謝快慢的個體差異是沒法在術前做準確評估的,只能在術中視情況而定。
主刀醫生下刀前捏下皮膚確定的不疼並不能確保術中患者會有疼痛發生。只有麻醉醫生的術中持續不斷的監護能保證患者在術中的安全度和舒適度。
現在的麻醉醫生為了安全起見,一般會從盡可能安全的劑量開始麻醉,這個初始劑量以少為基準,再在硬膜外麻醉穿刺點留條外置的管子,方便有需要的時候追加藥量。
手術進行中,主刀切開腹壁,和其它手術一樣,先做探查,探查子宮極其附近以及周圍的器官。探查完後,用鹽水紗布墊腸管,放入拉鉤。耿同學的活來了,努力拉開兩邊腹壁,給其他手術醫生暴露術野。
由於腫瘤體積大把子宮撐得很大,在腹腔內進行手術比較困難,會用鉗子提拉把子宮托出腹腔外來操作。無論怎樣,如此大的腫瘤和子宮,肯定要不停地牽拉,而且必須牽拉的力量很大,否則無法暴露整個患病器官。
手術進行到這個時候,病人的呻吟聲出現了。
聽到病人叫疼時,耿永哲和張書平吃一大驚,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想麻藥上都上了,麻醉醫生在這裡,怎麽可能讓患者喊疼。更叫他們驚訝的是,坐在患者頭部附近的周醫生低著頭不知道在忙什麽,對患者疼痛的叫聲是仿佛沒有聽見似的。一時間,所有人快以為周醫生兩隻耳朵突然聾了。手術間裡所有人聽得見這個聲音有所反應,只有周醫生好像沒感覺。
作為主刀的杜海威,不需多言,必定是整張臉黑起來了。一個手術醫生在做手術的時候聽見患者叫,心情可想而知會如何的焦躁焦慮。
“周醫生。”杜海威凝重的聲音出來。
第一聲,周醫生仿佛一樣是聽不見的。直到手術室護士走過去提醒周醫生,周醫生抬頭,答道:“沒事,我給她加了藥的。”他說話的口氣十分淡然處之,是對患者現有的狀況乾坤在握的樣子。
像周醫生這樣的麻醉醫生是有資格和杜海威叫板。論年資,兩人差不多。從專業上講,麻醉學上的造就杜海威哪怕是外科教授都肯定不如周醫生專業。周醫生在手術的麻醉中有百分百的控制權,杜海威是不可能指揮一個麻醉的。專業不一樣,外科醫生更不可能越俎代庖去指摘麻醉醫生的錯誤。
周醫生的硬氣回復,是有自己的專業底氣。
只是病人喊疼,你叫個外科醫生如何把手術做下去?
謝謝親們的支持!!!晚安親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