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读书无用?我言出法随你跪什么? > 第368章 赵云缨的困境

读书无用?我言出法随你跪什么? 第368章 赵云缨的困境

簡繁轉換
作者:余老九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0-16 04:09:31 来源:源1

第368章赵云缨的困境(第1/2页)

飞舟横渡,仅仅两天时间李仲明便远渡万里来到了北齐东南之地。

但李仲明并未第一时间前往云州府边境与镇南王汇合,反而是改变方向,先去了趟扬州府。

因为先生说扬州府龙泉书院的赵师妹正好也需要一场历练。

赵师妹是修行浩然太极功的传人,这是一门专属于文道修行者的武道功法。

初期进展极慢,直到如今,赵师妹依然未曾踏出七品阻隔,跻身六品之境。

算算时间,赵师妹修行这门拳法至少也有四五年了。

在陆承安门下,她无疑是修为最低的一位。

李仲明回想起临别之前先生与他聊天时所说。

先生说按照浩然太极功的特性,四五年无法晋升六品完全属于合理范围之内的事。

而且这还是赵云缨参与了修订宗学,拥有一份文道气运的加持,所以才更快一些。

若是其他人,比如京都书院的二代弟子苏铭,练这门功法快一年了,连九品都未曾进入。

所以赵云缨的进展算是很快的了。

可事实虽然如此,但赵云缨自己却并不这么想。

她知道,她的那些师兄师姐们一个个都是世间罕见的绝世天才。

特别是陆宁师姐,那么小,竟已是上三品修为。

相比之下她实在是太普通了。

如果十年之约时她还是这个样子,赵云缨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去赴约。

因为这份压力,赵云缨心境出了问题。

练功也渐渐出现差错,为了求快,开始走上岔路。

照这么下去,后果必定会不堪设想。

所以离开前先生专门交代过,让他带赵师妹一同出征。

赵师妹修的是文脉武道,不仅要读书,也需要武者必不可少的生死历练。

而战场,便是最好的生死历练之所。

龙泉镇外,李仲明驾驭飞舟降落,并未惊动任何人。

入了镇子,询问一番便找到了龙泉书院所在地。

赵云缨和陈钦笃二人并未透露过自己在京都宗学府修订宗学的身份。

宁都府刺史虽然知道这件事,但却也不敢随意向其他人透露。

所以龙泉书院的学子虽然越来越多,但其中规矩和授课方式依然未变。

当初跟随陆承安读书的除了赵云缨和陈钦笃之外还有三个人。

如今这三个人也成为了龙泉书院的夫子,一边自己继续读书准备应对再过一年就要开启的科举考试,一边开堂授课,为新入学的学子启蒙。

赵云缨以及陈钦笃则主要为一些有一定基础的学子上课。

李仲明赶到的时候,正是清晨。

陆陆续续的学子背着书箱赶来,到了门口相互见礼。

李仲明也跟在这些学子之中往里面走去。

没成想到了门口却被拦了下来。

对方也算是客气,先是见礼,然后才问道:

“这位公子似乎并非我龙泉书院的学子,公子可是来求学的?若是求学还请公子过了除夕元宵之后再来。”

李仲明笑了笑,拱手还礼,本想禀明身份,但转念一想又道:

“在下也是一名儒学弟子,就问龙泉书院盛名,今日特来求教,不知可否让在下做个旁听?”

“在下保证,绝不扰乱课堂。”

守门的学子闻言有些犹豫,实在是李仲明身上的气质让他有些拿捏不定。

只好回道:

“公子稍待,容我前去问过夫子再说。”

李仲明点了点头道:

“应该的。”

没等多久,守门的学子又走了回来,拱手道:

“不知公子想旁听哪部分讲课?”

这句询问既有尊重李仲明旁听的意思,也有考究他的味道。

若是李仲明甚至都说不出书院的讲课内容,那就绝对不是正宗的儒学弟子。

李仲明想了想,回道:

“就蒙学明经科吧。”

闻言守门学子点了点头引路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68章赵云缨的困境(第2/2页)

“公子请随我来。”

随后便将李仲明带到了一间东边最宽敞的课室里,在最后面一个空位安顿好了他。

李仲明安心坐下,等待着上课。

随着学子陆陆续续到来,课室里渐渐坐满。

大多都是十多岁的少年,偶尔有一两个青年人。

大家都发现了李仲明这个陌生人,但却都没有多嘴说什么,只当李仲明是新来的学子。

没等多久,上课的夫子便走进了课室。

先是课前的师生问礼,然后才是正式课业开始。

李仲明发现,讲台上那位夫子竟然也是一位文道修士。

而且看其身上的浩然正气,虽然只有八品,但却极为纯正正宗。

只一眼便看出,这是得了先生陆承安的亲传。

只不过或许是因为资质的缘故,又或者是心境的问题。

这位夫子所得的传承似乎并不全。

李仲明心中了然,暗道:

“这位应该就是先生说过的龙泉书院三位记名弟子之一了...”

当龙泉书院夫子刚开始讲课没多久,李仲明便微微一笑。

这位师弟的讲课方式他太熟悉了。

几乎完全就是照搬了先生陆承安的路数。

就连说话的神态和语气都几乎一样。

只是先生毕竟是先生,对于经义的理解和剖析远非这位记名弟子能比。

所以他模仿的再像也只是形似而已,还远远达不到掌握先生的精髓。

不过世间凡人,能似其形便已是人间绝顶,也已经很不错了。

等这一堂课结束后,李仲明有意提点这位记名师弟,于是便在见礼之后走上前叫住他,问道:

“敢问夫子,若有孝悌之人因亲亲相隐而行犯上之事,何如?”

授课夫子闻言一怔,看向李仲明的眼神都变了。

李仲明这一个问题里便涉及到儒学两个出处。

一个是‘其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另一个则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若两者出现在同一件事上,并且彼此冲突,又该如何?

夫子原本想以经义中的原话回答,可转念一想,似乎并不能充分解释和说服。

苦思冥想,竟无以为对。

原本已经离开的学子听到对话,也好奇地往这边看。

李仲明笑而不语,想看看这位记名师弟如何应对。

“二师兄,你就别为难王师弟了。”

就在这位夫子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赵云缨忽然走了出来。

姓王的夫子一脸惊讶的看向李仲明。

“二...二师兄?”

李仲明笑了笑,轻轻拍了拍王夫子的手臂道:

“王师弟是吧?我是李仲明,算是你的师兄。”

赵云缨笑着走了过来,介绍道:

“王师弟,这位是从京都书院来的李仲明,是先生的二弟子。”

王夫子恍然大悟,他还在想究竟是谁能问出如此深意的问题,原来竟是先生的入室弟子。

王夫子连忙拜道:

“原来是李师兄当面,师弟失礼了。”

李仲明笑道:

“你别介意,方才听了你一堂课,虽然讲的还算稳妥,但部分经义还是稍显浅显,不够深刻。所以为兄才用这个问题提醒你。”

王夫子连忙道:

“不敢,师兄愿意提点我那是王晨的荣幸。”

李仲明点了点头道:

“方才那个问题你好好琢磨,将来有机会入京,再来说与我探讨。”

王夫子拱手称是,心中也多了几分期待。

赵云缨随后便问道:

“二师兄怎么忽然来龙泉书院了,快里面请,钦笃去了趟县里,应该也快回来了。”

李仲明一边跟着赵云缨往里面走,一边笑道:

“这次是专门为了你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