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我的转生不对劲 > 第160章 【第七世死亡】

我的转生不对劲 第160章 【第七世死亡】

簡繁轉換
作者:一斤树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9 04:52:49 来源:源1

三日后,散修百岛。

陈贯停步于高空边缘,遥望着下方海面上的岛屿。

这片区域大约有方圆三十万里。

说是百岛,实则五百都有。

但其中一些岛屿不是天然形成,而是在很早以前,有许多修士...

海风卷着咸腥的气息拂过礁石,浪花在远处炸成白沫。那座孤岛早已沉入深海,归墟海眼的漩涡也已闭合,仿佛从未开启。可就在海底最幽暗的缝隙之间,一缕微光仍在缓缓流动,如同血脉般蜿蜒于岩层之下,悄无声息地渗入大地经络。

阿烬没有回来。

渔夫站在岸边,望着那一片恢复平静的海域,手中锈剑轻轻垂地。三个月来,他每日都来此守望,哪怕明知那人不会再踏浪归来。亡魂舰队早已解散,那些曾被命册抹去名字的魂灵,如今散落人间,在田间、在市井、在山野中悄然重生??他们不再背负编号,也不再恐惧黄昏,只是安静地活着,像风吹草动般自然。

“你说他会回来吗?”玄鸢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蒙面轻纱随风微扬,骨笛挂在腰间,已然不再鸣响。

渔夫摇头:“他若能回,早就回来了。归墟不是去路,是归途。进去的人,要么成为新的碑,要么彻底消散。”

玄鸢沉默片刻,低声道:“可这世间……已经变了。”

的确变了。

曾经高悬天际的命盘尽数崩解,执事们或老死、或疯癫、或隐匿山林,再无人能操控他人命运。西域大漠上,昔日囚塔废墟中竟长出一片桃林,春来花开如血,牧民称之为“醒魂林”;北境雪原融水成河,村落沿溪而建,孩童戏水时总说看见水中游着银鳞鱼,形似断剑;南疆祭坛前香火断绝,取而代之的是无数少年手持玉片残片,跪拜的却不再是神明,而是彼此眼中不肯低头的光。

而那十七道逆命碑,虽已化作飞鸟远去,但每当夜深人静,总有旅人声称听见空中传来低语??像是诵念,又像是叹息,内容不尽相同,唯有一句反复回荡:

>**“信我者,不永亡。”**

少年背篓行走在村庄之间,肩上的竹篓里装着草药与干粮,眉心烙印时隐时现。他不再说话太多,只是默默帮人采药、修屋、教孩童识字。有人问他从何处来,他只答:“走过很长的路。”问起阿烬,他便停下脚步,望向东方大海,良久才道:“他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继续走着。”

这一日,村外来了个瞎眼老乞丐,拄着一根乌木杖,衣衫褴褛却气质清冷。他坐在村口石墩上,喃喃自语:“命炉虽毁,《命册》虽灭,可‘命种’未死……它只是换了宿主。”

少年背篓听见这话,猛然转身:“你说什么?”

老乞丐抬头,空洞的眼眶对着他,嘴角浮现一丝苦笑:“你以为终结了轮回?不,轮回只是脱去了枷锁,开始自行演化。而‘命种’,本就不属于任何组织、任何制度……它是这个世界的本能,是众生对秩序的渴望。”

“你是谁?”少年背篓手按背后断剑。

“我是最后一个记得‘初律’的人。”老乞丐轻咳两声,“也是当年参与炼制林九尸身的执事之一。但我背叛了净命盟??因为我看到了真相:命种不会因《命册》毁灭而消失,它会寻找新的容器,新的信仰中心。而现在……它正在苏醒。”

“在哪?”

“在人心。”老乞丐沙哑道,“当人们不再相信自己能掌控命运时,就会本能地寻求新的主宰。也许是一个英雄,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一座新碑……只要有人愿意跪下,命种就会复活。”

少年背篓浑身一震。

他忽然想起阿烬最后离开前的眼神??不是决绝,不是悲壮,而是深深的忧虑。那时他还以为那是对未知的敬畏,现在才明白,那是预知未来的沉重。

“所以……一切还会重演?”他声音发颤。

“除非有人持续点燃那盏灯。”老乞丐缓缓起身,“银灯熄了,但火种还在。只要还有人记得‘不信’的意义,只要还有人敢于质疑既定之路,命种就无法完全复辟。你见过火焰花吗?它只开在死过一次的土地上。你们这些人,就是这片大地的新根。”

说完,老乞丐转身离去,身影渐渐融入晨雾,唯有那根乌木杖留在原地,插在泥土中,竟一夜之间生出嫩芽。

少年背篓怔立许久,终是默默拾起竹篓,继续前行。

而在东海深处,归墟海眼闭合之处,一道微弱的波动悄然泛起。

阿烬并未死去。

他在时空夹缝中漂流了整整九十天,意识如浮尘般散落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他曾看见自己成为帝王,镇压万民;也曾看见自己化作狂魔,焚尽城池;还曾看见自己放弃一切,归隐山林,终老于一间茅屋。每一个选择都衍生出一条世界线,每一条线都在质问他:**你究竟为何而战?**

直到某一刻,他在虚无中听见了一声啼哭。

那是一个婴儿的哭声,纯净、原始、毫无污染。紧接着,无数声音响起??母亲的呢喃、农夫的吆喝、匠人的锤击、孩子的欢笑、恋人的私语……这些平凡的声音汇聚成河,冲刷着他几乎碎裂的灵魂。

“我不是为了拯救谁而生。”他在黑暗中睁眼,“我是为了守护这样的声音而活。”

刹那间,光破混沌。

他发现自己仍站在那座孤岛上,石碑静静矗立,玉片嵌入碑心,银灯残芯静静躺着,仿佛时间从未流逝。可他知道,外界已过去三月。

碑面依旧空白,但当他伸手触碰,指尖竟流出鲜血。血滴落在碑上,迅速被吸收,随即,整座石碑开始发出低沉的嗡鸣。一道全新的文字缓缓浮现,非金非石,似由亿万细小符文组成:

>**“命不可书,信不可夺,人不可奴。”**

与此同时,阿烬胸口的玉片忽然震颤,一道虚影从中剥离??那是他的影像,却又不同于他自己。那影子独立而出,双目清明,低声说道:“你将回归人间,而我将留下,成为新的守碑人。从此以后,归墟不再封闭,也不再开放。它将成为一面镜子,映照所有前来者的内心。”

“你是什么?”阿烬问。

“我是你的信念所化。”影子微笑,“是你不愿屈服的证明。你可以叫我……‘初信’。”

阿烬点头,没有犹豫。他知道,有些事必须有人留下,就像当年林九牺牲自己埋下火种,如今他也必须留下一部分灵魂,以防命种再度复苏。

他最后看了一眼石碑,转身走向岛屿边缘。海面依旧漆黑,但他心中已有方向。

“若世间仍有光,便由后来者亲手点燃。”他轻声道。

下一瞬,海浪翻涌,一道银色光桥自深渊升起,直通海面。阿烬踏上光桥,身影逐渐淡去,最终消失在波涛之上。

七日后,渔夫正在修补渔网,忽觉海风骤变,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熟悉的气息??那是白焰燃烧后的余温,带着淡淡的檀香。

他猛地抬头,只见远处海平线上,一人踏浪而来。

白衣染尘,眉心烙印如火,背负断剑,掌心微光跳动。

“阿烬!”渔夫扔下渔网奔去。

玄鸢闻声而出,年轻人与少年背篓也从村中赶来。五人重聚海滩,无人多言,只是相视一笑。

“你回来了。”玄鸢说。

“我回来了。”阿烬点头,“但事情还没完。”

众人肃然。

“命种还在。”阿烬望向远方,“它换了形态,藏在人们的依赖与盲从中。也许有一天,他们会造出新的《命册》,立起新的命宫,供奉新的神明。但只要我们还在,只要还有人记得银灯的温度,就永远不会真正失败。”

年轻人握紧玉片:“那我们就一直走下去。”

“好。”阿烬微笑,“这一次,不为推翻谁,只为照亮谁。”

自此,五人再度启程。

他们不再有明确目标,而是游走四方,倾听民间疾苦,揭穿谎言,唤醒麻木之心。他们在荒村讲授“不信之道”,在废城重建自治之约,在学堂写下第一本无命盘教材??《人书》。书中第一章写道:

>“人生而无命,唯志所趋。你不需问前路如何,只需决定此刻往哪走。”

十年后,大陆各地兴起“信坊”,百姓自发聚集,讨论何为公正、何为自由。火焰花不再仅生于战场遗迹,而是在学堂门口、市集中央、甚至官员府邸前盛开。传说只要诚心发问,便能在花影中看到一丝启示。

而那块完整的玉片,已被阿烬交予少年背篓保管。他说:“我不再是唯一的持玉者。你们每一个人,都是。”

又五年,南海爆发海啸,巨浪滔天,百城告急。危难之际,竟有数十名青年挺身而出,手持玉片残片,合力引动信之力,在海上筑起一道光墙,硬生生将洪流分流。事后人们发现,那些青年彼此素不相识,却在同一夜梦见了一盏银灯。

此役之后,“持玉者”不再特指某一人,而成了一种象征??凡是敢于反抗宿命、守护他人之人,皆可称之。

百年流转。

阿烬的名字渐渐成为传说,有人说他飞升成神,有人说他化作风雨,还有人说他仍在世间行走,只是换了模样。唯有每年春分之夜,东海之滨总会浮现一道银色光桥,持续一炷香时间。若有心者踏上去,据说能听见石碑低语:

>**“你还相信自己吗?”**

回答“是”的人,归来后眼神清澈,终身不惧黑暗;

回答“否”的人,则沉入海底,再无音讯。

而在某个偏远山村的小学堂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正给孩子们讲课。他眉心有一道淡淡疤痕,像断剑形状。

孩童举手问:“老师,真的有阿烬这个人吗?”

老人笑着点头:“有啊。”

“那他现在在哪?”

老人望向窗外摇曳的火焰花,轻声道:

“在每一个不肯低头的人心里。”

课后,他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粉笔灰簌簌落下:

>**“信我者,不永亡。”**

窗外春风拂过,花瓣纷飞,仿佛千万人在无声回应。

而在更深的地底,归墟海眼最核心处,那座孤岛上的石碑忽然微微震动。碑面原本只有三行字,此刻,第四行缓缓浮现,墨迹如血:

>**“终有一日,我会再次睁开眼睛。”**

风止,云凝,天地寂静。

唯有海潮不知疲倦地拍打着虚空的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