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砚心 > 第七章 起笔

砚心 第七章 起笔

簡繁轉換
作者:挥剑斩楼兰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20 14:51:44 来源:源1

第七章起笔(第1/2页)

金光漫过栎阳镇时,影魅的尖啸还没散尽,村民们早缩到了墙根后。张屠户举着的扁担僵在半空,看着那些黑烟钻进地缝,喉结滚了滚,没敢再骂。

云层破开的刹那,仙鹤的唳鸣压过了一切。白衣修士落地时,广袖扫过的风带着清冽的草木气,玉簪上的流光晃得人睁不开眼。他甚至没看那些地缝,只屈指轻弹,一道莹白弧线掠过镇中心——裂开的地面像被无形的手抚平,连最后一丝震动都消弭了。

“地脉已平。”他声音不高,却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楚,“只是……根基有耗,恐生变数。”

村民们松了口气,又提了心。有人往东南山坳挪脚,有人死死盯着自家屋门,没人说话,也没人看魏珩。

云鹤子的视线最终落在魏珩身上。他没靠近,只隔了丈许远,声音低得像风:“你体内那物件,倒成了气候。”

魏珩一怔。砚台早已融入体内,那瞬间的灼痛后,便再无踪迹——既摸不到形状,也觉不出重量,只在呼吸间,能感受到一股温润的气脉跟着流转,仿佛他的四肢百骸里,本就藏着这样一块砚台。

“感觉不到它在哪了?”云鹤子似笑非笑,“这才是真正的‘融’。你天生灵根残缺,本与修行无缘,”他指尖虚点魏珩心口,“但这第二丹田不同,它替你补了那处缺。”

魏珩攥紧拳,指节泛白。他不懂什么灵根、丹田,只知道此刻的自己,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又空落落的,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它能助你修行。”云鹤子收回手,转身走向仙鹤,“去试试吧。只是记住——变数不止在地脉里。”

仙鹤没入云层后,镇子里静了半晌,张屠户第一个动了,扛着锄头往自家猪圈走:“管他娘的,先把猪喂了。”王婆拉着孙子往屋里缩,关门时嘟囔:“仙人说没事,总比那小子靠谱。”

三日后,天刚蒙蒙亮时,雨就下来了。不是什么瓢泼大雨,是那种细得像丝线的雨,沾在脸上凉丝丝的,打湿了领口也不觉得。

魏珩背着那只旧竹篓,站在镇口的老槐树下。竹篓里窸窸窣窣响——底层垫着那卷磨得发亮的草席,角上补了三块补丁;中间塞着那把掉了漆的锡壶,是自己和陈先生用了好多年的,壶嘴还缺了个小口;最上面压着半块干硬的麦饼,和昨天李清沅来塞给他的咸菜罐。都是些能用,却又不值当带走的东西,他却一件件叠得整齐。

雨丝落在槐树叶上,沙沙响。他抬头望了望,树杈间还挂着半块破旧的木牌,是当年陈先生写上“破庙”二字挂上去的,风吹日晒得只剩个模糊的轮廓。他忽然想起,小时候陈先生教他写“雨”字,说竖钩要像这槐树的主干,稳稳扎在土里,四点要像此刻的雨,轻轻巧巧,却能润透地。

那时候他总写不好,笔尖在泥地上蹭出歪歪扭扭的印子,陈先生就蹲在旁边笑,用树枝重新划:“急什么?字要慢慢写,路要慢慢走。”

空气里有股潮湿的土腥气,混着远处灶房飘来的柴火味——是有人在做早饭了。他知道,张屠户该在猪圈里骂骂咧咧,王婆该在门口晒咸菜,李清沅该在井边打水……这些声音和味道,像一张网,缠了他十几年。

雨渐渐密了些,打湿了竹篓的带子,凉意顺着肩膀往骨头里钻。他吸了吸鼻子,转身踏出第一步。

脚刚落地,就听见身后传来“哐当”一声——是张屠户家的猪圈门没关紧,被风吹得撞在墙上。他没回头,只是把竹篓背得更稳了些。

走过那道塌了一半的镇门时,雨丝斜斜地打在脸上,像谁用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脸颊。他忽然想起陈先生临终前,眼神浑浊却抓着他的手不放,嘴唇动了半天,没说出一个字。那时候他不懂,现在胸腔里那股温润的气脉轻轻跳了跳,像在替他应了声。

路两旁的田埂泛着青黑色,刚翻过的泥土被雨一泡,软得能陷进半个脚掌。他走得很慢,竹篓里的锡壶偶尔撞在草席上,发出闷闷的声响,像在数着步数。

雨还在下,不大,却把天洗得发灰。身后的栎阳镇慢慢缩成个模糊的影子,老槐树的枝桠在雨雾里若隐若现,像个没说完的句点。

他摸了摸心口,那股气脉随着脚步轻轻起伏。走吧,他想。走慢些,也好。

魏珩的身影彻底消失在雨幕尽头时,镇口的老槐树下,雨丝突然诡异地凝滞了一瞬。

没人看见,树根部那几个孩童打闹时没在意的黑点儿,正顺着树皮上的纹路慢慢爬——不是水流的方向,是逆着向上,像无数条细弱的黑线,悄无声息地缠上最粗的那根枝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章起笔(第2/2页)

黑雾在雨里晕开极淡的影子,比夜色更沉,比墨汁更稠。

一阵风从树洞里钻出来,带着股腐朽的气息,掠过地面时,竟在湿泥上扫出一道歪歪扭扭的笔画,像“一”,又像未写完的“字”。

紧接着,一道声音响了。不高,却像直接钻进了地底深处,带着某种被压抑了太久的黏滞感,在空无一人的镇口轻轻回荡:

“……字,还没写完呢。”

雨还在下,打在槐树叶上,沙沙响,像谁在低头写字。而那道刚扫出的笔画旁,又慢慢渗出了新的墨痕。

雨丝斜斜地织着,把前路泡成一片模糊的灰。魏珩走出约莫半里地,脚下的泥路渐渐硬实起来,竹篓里的锡壶不再磕碰草席,只剩雨打在竹篾上的沙沙声。

他忽然停住了。

背后的栎阳镇像块被水泡软的墨锭,轮廓在雨雾里晕开,老槐树的枝桠是那最浓的一笔。他喉头动了动,没回头,却先把竹篓卸在路边,沾着泥的手在衣襟上蹭了蹭——其实蹭不蹭都一样,早就被雨打湿了。

然后,他缓缓转过身。

镇口空无一人,只有雨丝在风里打着旋。张屠户家的烟囱还在冒烟,王婆的菜地隐约有个弯腰的影子,破庙的断墙在雨里像道疤……这些东西他看了十几年,从前只觉得是糊口的地方,此刻却像被砚台磨过的墨,浓得化不开。

他对着那片模糊的影子,“咚”地跪下。

膝盖砸在硬泥地上,溅起的泥水混着雨珠打在裤腿上。他没管,腰杆挺得笔直,又“咚”地磕下去——这一下用了力,额头撞在地上的声响,竟盖过了雨声。

“第一头,谢镇子里的土。”他在心里默默说。不管是埋着陈先生的那抔,还是养着庄稼的这方,终究让他活了下来。

第三声响头磕下去时,额头已经发麻。雨顺着发梢往下滴,滴在地上,和泥水融在一起。

“第二头,谢……谢那些没赶我走的日子。”他想不起具体是谁,或许是张屠户某次多给的猪下水,或许是李清沅爹曾递过的半块饼,又或许,只是没人真的把他扔进地缝里。这些零碎的东西,像陈先生教他写的笔画,看着散,拼起来却是他十几年的日子。

“第三头……”他顿了顿,额头贴着冰凉的地面,能感觉到泥土里藏着的潮气,“我魏珩,走了。”

没说什么时候回来,也没说要做什么。可胸腔里那股温润的气脉突然热起来,像砚台里刚磨好的墨,顺着血管往四肢漫。他想起云鹤子说的“第二丹田”,想起陈先生写“人”字时总说“要站得稳”,想起影魅钻地缝时那股子凶戾——原来这世道,真的有比饿肚子更可怕的东西。

他慢慢站起身,额头的红印被雨水冲得淡了,却像刻进了骨里。拍了拍膝盖上的泥,重新背起竹篓时,脚步比刚才沉了些。

“以后啊……”他望着前路,雨雾里仿佛能看见陈先生用树枝划地的样子,“要做个能护住自己的人。”

不是说说而已。他摸了摸心口,那股气脉轻轻跳了跳,像在应和。若是再遇着影魅那样的邪祟,他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只能躲,得敢站出来,哪怕手里只有根树枝——就像陈先生教他写“勇”字时,那最后一笔总是用力戳进泥里。

“还要……”他顿了顿,想起云鹤子说的“修行”,想起那融入骨血的砚台,“得弄明白,这字里藏着的到底是什么。”

陈先生写了一辈子字,到死没说清;砚台融进了他的身子,总该不是平白无故。他不懂什么灵根、丹田,只知道以后的路,得带着这些问号走。

雨还在下,却好像小了些。他最后望了眼那片模糊的镇子,转身大步往前迈,竹篓里的锡壶偶尔晃一下,发出清脆的响,像在替他数着步数。

他没看见,在他转身的刹那,镇口老槐树下,那道攀着树干的黑雾突然顿了顿,仿佛被什么惊动。而他磕过响头的那片泥地上,三滴混着雨水的血珠正慢慢渗进土里,在看不见的深处,与一缕极淡的金光轻轻碰了一下。

暗处的声音又响了,比刚才更沉,像从地脉深处钻出来的:“……这字,才算起了笔啊。”

雨声里,魏珩的身影渐渐远了,只有那道被踩实的泥路,在雨里静静躺着,一头连着他磕过的响头,一头通向看不见的远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