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1023章 孟家下定决心

红楼之平阳赋 第1023章 孟家下定决心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京城,

荣国府前院,

王熙凤领着平儿,带上来旺还有几个小厮,去了前院门房,查看支出的账册,几位管事,低眉垂首立在那,大气都不敢喘,桌子一旁,就是平儿提前点的油灯,桌上,一本本账册可不少,

王熙凤穿着一身素服,头戴着金步摇,一身浅色罗裙,还披上披风,把那一身曼妙的身材遮掩,尤其是面目,也不知怎么,光彩照人,伸手翻看了几页,都是按照她的要求写的,满意的点了点头,

“话说来,你们几个在我手底下做事也是老人了,府里府外管着账册,一来二去,都说用熟不用生,我也就没打算换人,如今看来,也是好的,”

瞧着二奶奶满意,几位管事顿时呼出一口气,立刻打了欠,钱华更是陪着笑脸,

“二奶奶说的好,老人用起来才顺手,二奶奶吩咐的,奴才们可都记在心里,万不敢有一丝过错,如今前院修建,几处偏殿,倒是先修了起来,主殿那边,宋大匠说,还需要准备几日方可动工,”

这里面几人,也只有钱华敢说,要不是上一次老太太开恩,管事的位子,早就给去了,

“哦,还是钱管事利落,既如此,你说说,为何还要晚几日动工,我瞧着后面几处偏殿,都已经盖了屋子,速度可不慢啊,”

合上账本,里面记的账册,分文不差,若是这样算下来,一天就是百两纹银入账,天上掉下来的银子,不拿白不拿,可算是缓解了自己缺银子的情况,也不知贾芸那小子,从关外回来了没有,

“回奶奶的话,宋大匠说,有些木料还需要打理晾晒,还要涂上桐油,实在是麻烦,另一个就是地基有些不实,还需要敲打,所以就先不动工,把人手分到那几处院子修建,也没几天,”

钱华如今在前头掌管前院开支用度,里外过手的银子,也瞧得眼热,知道二奶奶可是拿了不少好处,但自己没了那个心思,不提二奶奶的狠辣,好歹也给下人们分润一些,虽然少,但总比没有的强,

听了钱华的话,王熙凤总算是明白前院的进度,这几日光在梨园屋子里和贾琏胡闹了,也没顾得了前院的事,要不是今日贾琏旧部前来叨扰,去了府外赴宴,还不一定出来看看。

可刚一出来,就瞧见最后面的那个院子,已经建的七七八八了,端是漂亮,果然是宫里的匠户,

“行了,都说各司其职,个人管个人那一摊子事,多了的,可不能胡乱伸手,只要是进出的银子,都要一一记上,买的东西,也都要过一眼,每日里吃饭的伙计,也要下去数一数,人数有多少,夜里面吃饭的人,留宿不走的,也要登记,事事用心。”

现在也不比以往,有了宁国府的前车之鉴,防一手也是应该的,自己手下那些护院,也没闲着,夜里就出来守着院子,不论何人都不得进出,少的许多麻烦,

“奶奶说的是,奴才们可不敢懈怠,每日白天三顿饭食,一顿约有五百人,夜里一次,约有一百五十人吃食,若是多了人,也是记在花名册上,不敢少一人,”

钱华站在最前头,躬着身回话,话说投向二奶奶之后,虽然银钱少了,但权势可多了不少,手下孝敬也有不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也少了许多心事在里面,府上的事,都是小事,采买的事,那么多年下来,闭着眼也都能完成了,

倒是王熙凤有些诧异,一顿就有五百人用膳,怎会那么多人,夜里也是,一百五十人,不是只留下八十人帮工吗,哪里多出来这么多人,

“人怎么那么多,一顿就有五百之数,干活的人,也没那么多吧?”

既然敢写在账册上,说明是对了数的,不怕查,可人数这么多,哪里来的,

钱华反而也有些打愣,二奶奶不知道,也不敢多话,解释道;

“奶奶,人数这还是说少了,后面有一页,每日用饭,需要多备上至少二十人以上的饭食,干活的伙计,白日里有三百五十人,加上府上前院,中院的小厮,一并从后厨那边挪到此处用膳,奴才不敢擅自做主,一并登记在册,还有,”

钱华话音小了许多,另外拿出单独的一个账本,放在桌上,

“奶奶,东院那边如今也没几个人了,除了尤夫人院子里开了小灶,剩下的人也没有开火,所以东府伺候的人,也一并过来打个牙祭,

这个名册是单独算的,银钱也是单独记账,剩下的人,无非是胡同里那些帮衬的后生,三三两两,如贾芹他们,也来此吃上几顿,夜里面帮工八十人,加上奶奶身边的护院,还有不少值夜小厮管事,百五十人不多,”

一五一十回答,那些过来打牙祭的人,钱华并未阻拦,学堂里的人,也算是三三两两来此吃了不少次,记账就成,这般解说,倒是让王熙凤多一丝好奇,东府那边,竟然也过来吃食,大嫂子现在就开始省银子,找个机会,寻大嫂子说些事,也不知吃一些什么才能有效。

思绪一想,就远了一些,并未再说话,周围一旦安静下来,气氛就显得沉闷,钱华有些不自然,不知自己说了哪些话,惹得奶奶不痛快,稍微瞄了一眼,犹豫的时候,却见二奶奶把账册合上,把东府那个账册扔给来旺收着,

“此处的事,钱管事有心了,这本账册我先拿着,若是东府还有人来此用膳,你一并记着,既然后厨那边让小厮们一起,府上的银子也就要少给了,你采买的肉菜,如何拨付,也一并算一算,其他的事倒是没有,回了。”

撂下一句话,王熙凤挥了挥手,就在意中人簇拥下,准备去荣庆堂,身后的管事赶紧应声;

“恭送二奶奶。”

并着那些小厮一起,颇为有气势,就连随着身后的来旺,现在也有了局促,

就在一众人往内院走的时候,身后的来旺,倒是赶紧快走了两步,

“奶奶,东府那边,蓉哥儿摔了腿,并未南行,之后托付贾蔷代为南下,蓉哥儿府上付了银钱,坐的侯爷商会客船南下,已经走了几日,奴才送货的时候,那边的管事才告知,小的不敢耽搁,今个才想起来回话,还请奶奶恕罪。”

之前提起这个话,什么时候动身,倒是自己给忘了,今个一早,这才想起来,可贾蔷已经走了好几日,眼看着就快到江南了,

“去就去了,别人不问,你也别在府上嚷嚷,都是宁国府一脉,谁去都一样,料理了后事,这就往回赶,也没人会特意问这些。”

王熙凤的心思怎会在这些事上,既然老太君都想要瞒着,她也不会提起,人都留在金陵了,谁会想着,

“是,奶奶,奴才心里明白,还有,红楼的俞管事,清晨的时候,送了拜帖,说是寻个时间去孟府瞧瞧,有了信之后,再来府上和奶奶报信,余掌柜留了话,说若是孟家同意,这婚事是先定,还是后定,若是不同意,这事如何说。”

来旺脑门子见汗,那位余掌柜可是京城有名的大媒人,既然开了口,里面的事说的也明白,可来旺怎敢胡言,宝二爷的婚事,哪个下人敢嚼舌头,

已经走到中庭院落的王熙凤,脚下一缓,想起上一次寻余掌柜的事,因为红楼才子佳人太多,以至于没见到正主,虽说有了话交代,这心底,总归是有些忐忑,既然余掌柜回了话,怕是要登门的,

既然登门,那么总归是能谈个结果,孟家若是同意,想来老太太也是高兴的,可若是不同意,于两家的名声可不好,想了想,回道;

“不急,先见过老太太再说,”

“是,奴才多嘴了,”

一众人旁若无人,入了角门,朝着内堂走去,

而府外,

京城北城聚德坊,

孟府就在聚德坊西首的位子,孟历下了朝之后,急匆匆往回赶,入了府,就朝着夫人的屋子走去,

进了屋,就寻见夫人和爱女坐在炕上绣着女红,如今天色逐渐暗淡,屋里的光影也有些模糊,宽慰了一句,

“夫人,月云,天色暗淡,女红也不急于一时,”

这一声宽慰,也让母女二人抬起头,孟夫人放下女红,有些诧异问道;

“老爷今个怎么下朝那么早,可是休沐了,”

不提衙门的事还好,这一说,反而让孟历脸色难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叹口气,

“哪有那么好的事,衙门现在也不清净,江南那边,早之前递上了折子,如今又递上折子,关键在于所述之事句句在理,都察院这边,只能把折子往上递,但若是处理不好,就怕引起朝堂震动,”

想着想着,不光自己头疼,就连衙门里几位大人,更是满脸愁容,江南那边的事,都是上面的人去角力,就连洛云侯也参与进去,上的折子,最多的就是那个徐长文,关键还是冯兄女婿,怎好直言,

孟夫人有些奇怪,老爷这些反应,可不寻常,

“老爷,衙门的事,再难,不也是有几位大人做主,你也不必劳心,再说了,什么折子,能让你那么忧虑,”

放下女红之后,也拉着女儿,把手里的活放下,而后起身下了炕,端起茶壶,给老爷奉上一碗茶水,陪坐在身边,穿着明黄色的罗裙,虽然年过半百,但以为小家碧玉的温润,却依旧在身上,

“都像夫人说的那般,就好了啊,可惜,是江南那边闹腾的,而且还有冯兄的姑爷也在其中,状告上官,他也敢做,哎,”

一想起折子里写的,言辞过于大胆,对上官毫无敬意,显然是官场大忌,

“冯兄的女婿,就是那位新科案首,这不是才刚去江南,最多也就是知县的位子,怎会闹出这些,这才多长时间。”

孟夫人有些不信,一个小小知县,就算闹,也不会把折子递上京城,而且没有府衙这些人的暗手,折子走不出江南地界,这些话也未避开孟月云,官宦人家的小姐,总归是要明白的,

“谁说不是呢,可惜,句句在理,人证物证俱在,没理由不查,而且不止他一人,新任监察使苏崇也上了折子,还有南大人那位案首知县徐东,也跟着凑热闹,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不知冯兄知不知道,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新科案首,得势之后,也拿捏不定啊,”

说到最后,眼神反而看向女儿,或许,还真的不能找那些新科新贵,若是野心极大,闹出这般乱子,谁能收拾,或许还是自己想的那般,寻个勋贵之家子弟,做个大娘子多好,

想到门房递的拜帖,顺手掏了出来,放在桌上,孟夫人有些好奇,打眼瞧了一下,竟然是红楼余掌柜的,脸上一喜,问道;

“老爷,这是余掌柜的,”

“嗯,刚来的时候,门房递上的拜帖,说是明日余掌柜登门,只因为衙门的事心烦,未曾细看,想来是荣国府那边,等不及了。”

一边说,一边把目光放在自己女儿身上,什么都好,就是时运不济,好在那位珍老爷死在江南了。

孟夫人手上也不慢,拿过拜帖细看,秀气的字体,还真是余掌柜写的,这样看来,荣国府那边算是成了,老爷这边,余光看向自己郎君,显然也没有不同意,这算是成了大半,转头向着自己女儿问道;

“月云,你是怎么想的,那荣国府的贾宝玉,可还入得了你的眼,”

问的直白,

孟月云脸色一红,回想当日所见,那位宝二爷还真是富家子弟,心算是善的,但外面听说的,也有许多不好的传言,

“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可惜这一次,没有取得功名,还说荣国府那边,都是那位二奶奶掌家,”

言语里有些忧虑,这些日子没少打听,各种话音都有,也让母女俩有些拿捏不定,孟历点点头,放下茶碗,道;

“你说的这些不算事,爵位传嫡不传庶,立长不立幼,那位王家媳妇,自然是管家,可一分家,就轮不到她了,存周兄为人正直,长子病逝,留下遗孤,但已经划了族谱,去了宁国府一脉,

所以,嫡脉只有贾宝玉一人,日后就是你掌家,至于功名,贾宝玉去了国子监补录生,来日方长,他的姐姐,毕竟是宫里的娘娘啊,”

最后一句,孟历重重叹了一口气,能打听的,他早就打听清楚了,和存周兄又是好友,有些事直接问,贾政也会如实告知,原本不过是勋贵之家,现在成了皇亲国戚,又是贵妃,一步登天也不为过,这个婚事,高攀了。

此刻孟月云的心也有些乱了,脸色羞红,轻轻点点头,没有才的,未必会比那些有才的差,年岁上也刚好,

见到女儿点头,孟历夫妻二人,这才松口气,婚事算是定下来了。

京南东北渭河边,

朝廷大军已然立好了营寨,四下篝火爆燃,照着河边宛如天上的繁星,如同白昼,四下的官兵,围坐在河岸上吃食,好些营将还跳起了剑舞,喧闹声一片,

这番景象,让四位门主瞧得大开眼界,原来军营是这番模样,到了时间,早有亲兵传令,宴请四位门主,四人不敢怠慢,在各自帐篷内换了身衣物,就一同去了中央大帐,

虎啸门门主秦浩,一身黄色武服,干净利落,身上没有装饰,铁掌帮帮主宋文山也是这般打扮,只有凌云阁阁主唐卫风,则是一身儒服,头戴方巾,若不知道是江湖门主,还以为是一个读书人,倒是最后一位玄冰宫的宫主,一身俏丽淡黄色罗裙,头上插着玉簪,脸上抹了腮红,让其余三人瞧得有些心惊,还真是变了大模样,

这样去赴宴,另有心思。

忽然,

三人心中有数,不自觉的快走几步,和方门主拉开一点距离,有时候,不说最为妥当,

帐内,

张瑾瑜懒散的坐在主位上等着,晋王周鼎则是东首老位置,也不知是不是后来又眯了一会,睡得安稳,精神好了许多,

“殿下,这几日身子可好些了?”

眼见着从帘子后面,夏雨又端过来一碗汤药,晋王不得已,苦着脸喝了下去,嘴角的药渣残留,看得张瑾瑜嘴里发苦,这哪是人喝的,浓稠如汁液,什么药能熬成这个样子,一天还要喝三回,

“咳咳,好多了,”

没来得及回答,赶紧端起蜜水灌了几口,这才稳了稳心神,就在二人还想说些话的时候,兰月儿则是从西边帘子内,也端来一个药碗,虽然没有晋王殿下的浓稠,但黑乎乎一片,还是显得苦涩,疑惑间,兰月儿把药碗放在桌上,

“郎君,道家秘药熬好了,尝尝,”

张瑾瑜脸色一黑,然后一红,这才想起自己生吃人参的事,没想到这才几日,就把汤药熬制出来,应该花了许多心思在里面,端起碗,一饮而尽,还没尝出味,就听到一声通传;

“报,侯爷,四位门主,已经在帐外等候!”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