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四百七十五章 事情都赶巧了

红楼之平阳赋 第四百七十五章 事情都赶巧了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第475章事情都赶巧了

街口的云桥之上,

张瑾瑜也不着急走,接过商贩递过来的油纸包,放在马匹的囊布内,放好后,看着一脸为难的老妇人,觉得颇有意思,什么话还不能说,就问道,

“那您老,是准备要去哪里?”

“这,贵人,不瞒您说,老妇人从乡下来,本想去那个宁荣街,好似是国公府,找个旧识的世交,攀攀亲,寻个缘分。”

刘姥姥本不想说,可是见贵人问了,又不敢隐瞒,只能模棱两可回了句话。

哪知道张瑾瑜忽然抬头,瞪大眼睛看去,这么巧,荣国府,板儿,此人又姓刘,不就是那个什么刘姥姥的吗。

这就进城来了,好似就是这个民妇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真是无意间善心,接了天大的恩情。

看样子,好像还没找到路,这是应该刚进城,本就想去荣国府的张瑾瑜,把念头一转,问道,

“这么说来,您就是刘姥姥了?身边的可是板儿,王家连宗的后人。”

听到侯爷这么问,刘姥姥也是惊讶,侯爷怎么知道,难道是认识,心里有些喜悦,忙道,

“回贵人,确实如此,可是祖上出了变故,搬出了城去了乡下,之后少了走动,今个遇到了难处,家中米粮不丰,又遇上米铺粮价上涨,老妇没了法子,厚着老脸进城攀亲。”

说的实在,张瑾瑜也知道京城都在抢粮,此时买粮食还真不是容易的事,看着一老一小的身影,对着身后的亲兵说道,

“来人啊,去商会那边,给老人家的家中,送几石粮食过去,本侯说的。”

身后亲兵立刻领命,

“是,侯爷,卑职这就去安排。”

刘姥姥看此千恩万谢,

“谢谢贵人活命之恩,谢谢大老爷了。”

“对了,你再安排一辆马车过来,送他们去荣国府。”

“是,侯爷,”

刘姥姥见此,也不知如何谢,只说道,贵人万福。

张瑾瑜也没耽搁时辰,就打马离去,过了云桥,沈中新在马车内心生感慨,说道,

“侯爷果然仁义,就是素未谋面之人,也能出手相助,沈某以前倒是有些惭愧。”

“你啊,不必要惭愧,本侯能救一个两个,再多也成,可是汇聚成千万百姓,就力不从心了,早些那数十万的流民,本侯更是束手无策,关外要是没有朝廷支持,却也是安置不下那么多人,你身为户部侍郎,掌管天下官仓,那可是活命无数人的功德,所以此事,本侯本不想插手,可是也不能见,白白因为那些贪官污吏,蒙受不白之冤。”

张瑾瑜看着车内面色憔悴的沈侍郎,为此奔波数日,还拿那些贪官无计可施,也是怜悯。

只有沈中新面含感激之色,

“谢侯爷仗义执言,沈子钰铭记在心,必不敢忘,只是京仓失火之事,下官才疏学浅,毫无头绪,无从查起。”

“啊哈哈,你就是迂腐。”

张瑾瑜笑了一声,还真不在意此事,贪官污吏之所以被称为贪官,自然是贪的银子,银子从哪里来,权力身上找啊,这样一想此事就容易了。

“沈大人,你想一想,今日去京仓并不是去查案,是本侯证实一下,那些官仓的守卫官员到底是不是贪了,如果真是贪了,那么这些人早就串通一气,本侯下狠手也就没了愧疚之心,要是没有那就是有人被冤枉的,而且有人从中作梗,所以处理办法不一样,至于说认不认,沈侍郎,你说皇上会在意吗,想必,你老师,在意的事,如何补上亏空啊。”

“啊,这!”

这边刘姥姥带着板儿,等了一会,就有一个商会的伙计赶着马车过来,亲兵骑着马说道,

“老人家,你只管坐着马车过去,就是回去也可坐着,粮食就在马车里了,到了地不要管伙计,自会走的。”

刘姥姥千恩万谢,然后抱着板儿上了马车,亲兵见此一夹马腹,追赶侯爷去了。

张瑾瑜到了荣国府,没有耽搁,让府上门房管事赶紧过来,把买的东西捎带给林黛玉,

“你把这些东西,送到林小姐的院里,可明白。”

“是,侯爷,小的明白,”

“快去。”

“是,侯爷,小的这就去。”

管事点头哈腰答应着,就差点跪了下去。

见到人走后,张瑾瑜没有停留,然后带着人继续奔着京仓而去,至于此间的事没再过问。

走了没多久,刘姥姥的车架到了,让伙计等在此处,然后捎带着板儿下了马车。

离着荣国府不远,还有着一小段距离,就牵着板儿的手走了过去。

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的轿马,排在外面一溜墙的位子,显然是高门大户,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小心翼翼的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凳上,说东谈西呢,虽不认识,也知道是门房的管事之人。

刘姥姥只得走几步上前,蹭上来问:

“太爷们纳福!”

众人打量了她一会,一看就是乡下来的,而且明白还是穷亲戚登门了,另一个门房管事便问是哪里来的。

刘姥姥见人说了话,这就成,说话就好,陪笑道:

“老妇人是乡下来的,祖上和王家是族亲,今个我来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哪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

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都不相信,王家可是京城权贵,都是贵门,哪里有这么个穷亲戚,怕是不信,所以没有搭理,又说了一会话,管事见人还没走。

半日方说道:

“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

门房也有不少管事退下的老人,其中有一老年人,看着几个小厮,有些责备;

“你们几个,心眼怎么如此,人家来了,必然有事,不要误她的事,何苦耍她。”

因向刘姥姥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

“别等了,你找的那周大爷已往南边去了,也有了自己的宅院,他在国公府后一带住着,其娘子应该在家,你要真找他,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

刘姥姥听了,真真的道了声谢谢。

谢过老人之后,遂携了板儿,开始往荣国府院墙,绕到后门上,见到了一个宽大的巷子,人来人往,想来就是此处了。

看了巷子里面,也是热闹,原来大人们都去了里面好似搬运什么,每个人扛着布袋,喜笑颜开,这是发粮食呢,不愧是是国公府,照顾族人,每发完一车粮食,就离开一辆,不断有大车从巷子离去,再看巷子口,

只见门前歇着些生意担子,也有卖吃的,也有卖玩耍对象的,还有几个搭着窝棚的茶水铺子,都是羡慕的往巷子里看去,外面围着三二十个小孩子,闹哄哄的在那里厮闹。

刘姥姥见着四下没多少人,想来大人都去领粮食了,这多好啊,看着周围小孩,便拉住一个年龄大一些,玩闹的孩子问道:

“哎,我问哥儿一声,荣国府可有个周大娘住在此处?”

也不知谁家的孩子也不怕生,见了人,回道:

“你问的是哪个周大娘?我们这里周大娘可多着呢,都是国公府上的人,年纪大的也有,不知是哪一个行当上的?”

刘姥姥听了也是有些懵,这么多,想了一下,题名道姓问道:

“那倒是没别人,我问的是太太的陪房周瑞。”

“这个容易,就在后街,你跟我来。”

小孩说着,跳蹿蹿的引着刘姥姥进了后街,转了一个晚弯,至一院墙边,指与刘姥姥说道:

“到了,这就是周管家的院子。”

又喊了一声:

“周大妈,有个老奶奶来寻你,我给带了来了。”

说完也不再搭理,一蹦一跳的就跑了,刘姥姥本还想把糖葫芦分给他一些呢,作为谢意,哪知道还没拿出来,小哥就走了,本想追上去,此时身后的门房打开,就见到周管家的婆娘走了出来,看着来人面生又熟悉的样子,问道,

“您是哪位?”

刘姥姥一拍手,喊了一声,

“你可好啊,周嫂子!”

周瑞家的婆娘仔细看了又看,认了半日,方才想起是谁了,笑道: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刘姥姥呀!你说说,那么些年,我都忘了您的模样了,快来家中坐罢。”

周瑞家的婆娘并没有拒绝刘姥姥,让着人进了屋,刘姥姥推门跟着进去了,一壁走,一壁笑,

“哎,你是贵人多忘事,如今进了高门大户,哪里还记得我们呢。”

“看您说的,您来还能不认嘛。”

说着话,就来至房中。

周瑞家的娘子,就命雇的小丫头倒上茶来,拿了些糕点端上来,让板儿吃着,看着孩子,还特意问了几句孩子的话,反正是不着边的闲话说了一通。

看着刘姥姥没有要走的意思,周家娘子知道必定有了难处,

“刘姥姥,敢问,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

刘姥姥见到周家娘子终于问起此事,也不隐瞒,便说道,

“今个来,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多少年了,想着王家族长的恩惠,特来谢意。”

周瑞家的娘子听了,再看刘姥姥的样子,便已猜着几分来意。

此事也好说,只因昔年她丈夫周瑞和人相争,买田地一事斗了气,其中多得狗儿父亲和那小子暗地里出了力气,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必然是有事的,心中难却其意不忍拒绝,二则也要显弄自己体面,府上也算是说话算数的。

心下有了计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