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五百五十章 卢阁老的心思

红楼之平阳赋 第五百五十章 卢阁老的心思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第550章卢阁老的心思

长乐宫,

本以为能就此休息的太上皇,看到是北静王水溶启奏,心中疑惑,坐在那看了过来。

北静王水溶往前走了一步,挺身而出,让张瑾瑜极为意外,因为北静王给他的印象就是无利不起早,很少能见到北静王水溶能亲自下场的时候,又偷偷看了一眼太上皇,靠在那龙榻壁影上闭目养神,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在休息,

武皇瞧了一眼北静王水溶,

问道,

“北静王有何事要说。”

水溶拱手一拜,行了一礼,回道,

“启奏陛下,臣今日来宫,路上听到有百姓传言,声称宁国府上有一位道士,自称可以吸阳气炼丹,今日正午时分,在宁国府门外施法,又逢此大变,引得百姓恐慌,此人故弄玄虚,欺骗勋贵,而且引起京城百姓非议,使得京城内谣言四起,此事还需请奏陛下,让皇城司接手此案,抓捕妖道,还宁国府一个清白。”

“是啊,陛下,如此妖言惑众的妖道,竟然敢在京城行骗,实在是大逆不道,请陛下严查。”

东王穆莳更是紧接着附和,二人的话就像是水面上的涟漪,一圈圈的扩散出去,卢太后和老太妃更是看了过来,躺在龙榻上的太上皇眼皮子也动了一下。

张瑾瑜更是没想到,二王竟然那么积极,率先要严查此事,这是替宁国府贾珍抱怨不成。

本以为应该是那些言官上书,怎么反而是二王领头,不过想来也是,二人话中所述,皆是那妖道行骗,宁国府受欺骗,好像一点事都没有,不愧是两位王爷,“说得好!”。

武皇周世宏闻言也是诧异,竟然是他们二人先说出口,深邃的目光盯着二人看了一会,皇城司接手也好,点头同意,

“你二人说的不无道理,此事,朕也有所耳闻,先让洛云侯派兵围着,既然北静王先说此事,那确实要严查,戴权,你立刻派皇城司的人去宁国府把那妖道抓进诏狱,先关起来等候三司会审,此事务必查清,至于宁国府,禁足贾珍,无诏不得出府。”

“是,陛下。”

就在二王松口气时候,武皇又说道,

“洛云侯,此中也是无事,你带兵回去吧,另外协助皇城司抓捕妖道,此人不管真的还是假的,必然不会坐以待毙,小心为上,至于贾珍禁足的事也交给皇城司近卫,把的兵撤了。”

“是,陛下,臣领旨。”

张瑾瑜赶紧接旨,早就想离开这了,好处没有,事情一大堆,看样子陛下是想做一些文章,三司会审,那些文官,必然会整出幺蛾子,贾珍恐怕躲不过去,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只能看勋贵们还有老太君的手段了。

接了旨意,转身就离开,丝毫不拖泥带水,让众人看得惊讶,但是北静王心中有些担心,让洛云侯去查宁国府,这不是冤家路窄吗,还想再说,却被武皇出言打断。

“太上皇需要休息,都回去吧。”

“是,陛下。”

诸王无奈,只得告退。

等人走后,殿内只有太后,老太妃还在此,太上皇周圣卓忽然睁开眼睛,说道,

“皇帝,朝廷还需要勋贵们的力量,切记。”

说完就闭上眼睛。

周世宏闻言,刚迈出的的脚步顿时定了一下,回道,

“儿臣知道了,”

说完就领着皇后一起出了长乐宫,只有老太妃和太后若有所思,看样子太上皇也做了推让。

京城,

卢文山卢阁老的府邸,

“老师,老师,学生有要事汇报。”

卢文山刚刚回到府邸,在前厅还未坐稳,就有一人大喊大叫的跑进了院子,没有规矩的样子,引得堂内众人都是直皱眉,就是卢阁老也有些不免有了不快的神色,做事还是如此毛毛糙糙。

今日里在养心殿,要不是自己为陛下掉了眼泪,说的那些话,自己以后可就真的无缘内阁首辅之位了,李首辅兢兢业业十数载,并无过错,但此事必然是要有人承担的,可是除了首辅之外,谁还有能力承担。

如果李首辅真的要走,那也不成,毕竟首辅之位下一任还未定,如今的关头又不合适,想来陛下也是注意到了,才不同意李首辅的请辞,思索之际,听到了院中的叫喊声,这么没规矩,

“出去看看是谁?”

“是,老爷。”

身边的管家赶紧打开门走出去,哪知道来人直接冲了进来,差点撞倒了管家,然后兴冲冲的跑了进来,只是见到堂内,吏部的官员还有不少翰林院的人在此坐着,严从赶紧收了脚步,对着周围的人行了一礼,

“学生严从,给各位大人请安,给老师请安!”

看着额头冒汗的严从,卢文山又给管家使了眼色,后者立刻关门而出,堂内只留下心腹之人,

“严从,何事如此慌张,也没有个安稳气,如何能成事。”

说话虽有埋怨,可是维护之意昭然若揭,其他人怎么能听不出来,左手坐着的吏部侍郎杨卓,则是出言,安慰道,

“阁老,您这话就不对了,严从虽然慌张,但是进了堂内之后,已然能重整仪态,心里很是沉稳,日后必成器。”

“是啊,阁老,想来严从也是跑了很多路,你看额头都出汗了,必有要事。”

员外郎兰仁定也开了口,一说到要事,众人也是疑惑,何事如此着急。

卢文山好像也想起此事,问道,

“严从,何事那么急!”

严从拱手而拜,回道,

“老师,各位大人,学生在京城外刚刚听到了一些传言,说是京城天地异变另有隐情!学生听了实在是骇然,所以失态了。”

“什么,另有隐情?能有什么隐情,你说说。”

卢文山不解,此事还能有何隐情,冤案,还是什么大事,如何能有此威力。

“不会吧,天地异象,此乃人力不可为,如何能有隐情,”

“就是啊,难不成还有人施了法术不成!”

吏部郎中谢子安,更是不解问道。

“回老师,各位大人,还真是这样,据传,是宁国府的一位仙师,在宁国府正门施法,收了阳气和气运,收阳气的时候,天正好黑了。

收气运的时候,正好也是地龙翻身的时候,而且围观百姓亲眼所见,学生怕是谣言,还特意去核实了一番,确有此事,宁国府还被洛云侯的兵封锁着,

此事太过匪夷所思,因为那个所谓仙师早就进了宁国府,说是炼丹修道,如何能有此法力,不过在京城已然是传遍了,还有不少百姓在那上香祈福呢。”

严从虽然不理解,更不相信,可是人人都这样说,总不会假的吧。

堂内之人听了满脸不信,可是见到严从所言不像是说的假话,主事冯千,起身小声说道,

“阁老,诸位大人,此事下官也听说了,就是在今日正午的时候,宁荣街那边可是围了不少百姓,亲眼目睹,还说给宁国府镇压邪气,因为门口那两座石狮子底下有污秽之物需要镇压,把门口石狮子都给推倒了。”

“对,确有此事,宁国府门前两个石狮子还没立起来了,学生过去的时候就是一左一右倒在地上,底座还有夹层。”

严从赶紧附言,刚刚此事忘记说了。

厅内之人看着二人说的真切,可是什么仙师有此法力,怎么以前从未听过,卢阁老听了更是不信,应该是巧合罢了,历朝历代,哪有什么“仙师,”不过是一些方士行骗之举,要是真有,还轮得到宁国府,糊弄鬼呢,

可是转奶念一想,此事,若是真有其事,那么就是一个机会,文官的机会,既能给勋贵添堵,还能给文官喘息一口气,最好是三司会审,上报朝会,李首辅也就不需要请辞了,

“阁老。真的会有如此法力的方士吗?”

谢子安一脸的纠结,然后小声问道。

“谢大人,都是一些江湖行骗的把事,如何是真的,有此法力还能被洛云侯的兵围在府上。”

杨卓叹息了一口气,那么拙劣的表现如何能信。

“杨大人所言甚是,老夫猜的不错的话,这个所谓的仙师可能早就跑了,根本不在宁国府,不过不要紧,京城城门还未开门,跑也跑不远,真要有本事,何不飞到宫内,直接面见陛下封为国师岂不是更好,杨卓,此事是个机会。”

说着话,卢阁老眼神深邃,意味深长,堂内之人都是若有所思,严从看到老师的表情,说到机会,难道是借题发挥?

“阁老,您的意思是,就依此事做题,为难宁国府,可那是国公府啊,而且是贾家,贾家虽然不出风采,可是牵扯甚广,到时候恐怕不好收场,要是再有人捣乱,如何论处。”

“啊哈哈,问得好,老朽的意思很明白,就事论事,宁国府如此行事,把朝廷放在何处,此乃祸乱天下之举,实在是大逆不道,自然是要三司会审,查个水落石出,至于捣乱,顾一臣也不是傻子,出了这么大的事,必有人担责,李首辅请辞不成,你说怎么办?”

一声冷笑,卢阁老一番言语让堂内之人不禁打了一个哆嗦,还是阁老厉害,此事应该怎么办,同时,堂内之人的目光移到了严从身上,让严从有些不知所措,茫然的看向老师,

“严从,你可明白。”

忽然听到老师发问,严从还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的问道,

“老师何意,学生不明白,”

“孺子不可教也!”

卢文山有些恨铁不成钢,刚刚还是很精明,怎么一会就变了有些痴傻了,

“你身为言官,当有监察百官和百姓的天下事,如此大事,你既然知道,为何不参宁国府一本,呈给内阁,上奏陛下,为百姓为朝廷,还一个朗朗乾坤,”

好似醍醐灌顶一般,严从涨红着脸,猛然惊醒,

“老师,学生知道怎么做了,必然狠狠参上宁国府一本,妄为大武勋贵,竟然有祸国殃民之举,实在是大逆不道,学生回去就写。”

“哎,哪里要回去,就在书房写,今日就呈给内阁,本阁老要亲自呈阅给陛下,不对,严从,你可有胆子去敲登闻鼓。”

卢文山说话间忽然改了口,更让人心中一惊,登闻鼓,乃是前朝设立的,主要是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

只是后来,前朝的大鼓直接被官家收了起来,从此名存实亡,之后我朝立国之后,又把此鼓拿了出来,还特意立下规矩有击登闻鼓以闻於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

更是有御使衙门的御使负责此鼓,元丰元年,新皇登基之后,更是把登闻鼓置於午门外,一御史日监之,非大及机密重情不得击,击即引奏。

百官上朝,三司会审,上达天听,当然,无故击登闻鼓者,核查属实之后,处以极刑,所以,历年来都无人敢随意敲击此鼓,此刻,如此大事。

竟然被卢阁老在今日提出,更是让学生严从去敲响登闻鼓,实属不可置信。

这可是震惊朝野的大事,如何能如此草率,就在众人震惊之余,严从好像是受到激励一般,他自己也知道,新皇登基之后,至此八年间无人敢敲此鼓,如若自己敲了,必然会名留青史,甚至是传唱天下,如何不能让人热血沸腾,重重的点了点头,

“敢,老师。”

严从激动地应了声,然后也不等他人在此,直接回身跑了出去,去了书房写奏折去了。

堂内其他人都是震惊的看着这一切,心头不免忐忑和激动,卢阁老还是那个运筹帷幄的座师,如何不让人敬佩,可是登闻鼓,那不是那么好敲的啊。

“阁老,如此大事,是不是需要从长计议,这登闻鼓要是敲了,百官上朝,议此大事,可是京城还有宫内,可是刚刚经历了,”

杨卓张了张口,更是无所适从,此话无法说,谢子安听了更是心中害怕,阁老所作之事,总是大手笔,

“是啊,阁老,鼓一响,可就没有退路了,登闻鼓一响,百官上朝,上达天听,御使必然过问,受理此案呈报内阁,到时候百官哗然,天下瞩目,那我等文官就不能退了,勋贵那群滚刀肉必然不会让步,阁老该如何是好?”

其他人毅然点头称是,此事是应该好好商议一番,要不然没了后路,赤膊上阵后果难料。

“好,说得好,可是诸位,你们想了没有,如果宁国府不出来,那今日之事,必然要有人负责,除了李首辅还有谁,必然会罢官,可是首辅之位何人可坐?”

“自然是阁老坐上啊。”

“对啊。”

“哼,糊涂,那顾一臣必然反对,我们文官虽然南北相争,但不是在这个时候,所以李首辅还不能走,那只能因此事来保住首辅,顾一臣必然知道,一定会配合,所以此事做也要做,不做也要做,这机会太难得了,虽然凶险,可是未必不是名传天下的机会啊。”

卢文山喃喃的诉说着,更像是安慰自己,让严从去冒险,也是一步险棋,今日的事,太上皇不知醒过来没有,陛下,恐怕也身心俱疲,可是,只有此法才能救文官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