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七百七十九章 商议安抚之策

红楼之平阳赋 第七百七十九章 商议安抚之策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荣国府前院,

满满当当来了不少人,

就连一向不对付的族老,贾代修和贾代儒,各自在两个年轻人搀扶下,寻路走了进来。

此时的院内,

荣国府的女眷,还有小厮婆子,都已经帮着主子换了孝服,

老太君自己也已经换了诰命的大装,邢夫人跟在身后第一位,也是一身诰命袍服,其余人则是一身孝服披在身上,就连二太太也不例外,毕竟是二房的夫人,又没有诰命在身,自然是站在后面,只是细细瞧见,脸色阴沉,明显有不豫之色,反而是大太太邢夫人,站在前头,红光满面,

院子里,

是两位族老带着的偏房子弟的媳妇,丫头,等在院子里,至于年轻的后生,则是留在外面候着,

走到了近前,

贾代修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了过来,问道;

“老太君,敬哥儿他,就这么真的走了?”

满脸的不可置信,怎么说走就走了,他贾敬,不是一直待在城外玄真观修道的吗,如何回来送了性命。

贾母眼眶一红,内里的事,如何能说,只能点了点头,捡一些紧要的话,说出来,

“敬哥儿死的冤枉啊,早晨时候,想进宫为贾珍父子求求情,保住性命,走的时候还好好的,

谁知,现在却落得这样下场,尸身还在午门前登闻鼓下面,老身等不及,给您二老说一声,最起码把敬哥儿的尸身接回来安葬,不能暴尸在外,老身也想要个说法,好端端的人,怎么就死了。”

话说的极为沉重,也是说给众多族人听的,两位族老连连点头,贾家何曾受过这些屈辱,

“老太君说的是,先把敬哥的尸身带回来,不能留在外面,还要给老亲说一声,看看如何办,内里的事,还需要老太君斟酌,”

此时的贾代儒也没有之前攀咬的面目,都知道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贾家天恩不在,那贾家以后的福分,可就真的没了,贾瑞还能不能出来,谁也不知道,要是荣国府恩惠还在,顺天府自然也就会把人放了,所以,这一次,他带来的人也不少,

“好,既然如此,老身也不等了,两位族老在府上坐镇,其余人,上街,把贾环和贾棕叫过来挑棍,披麻戴孝!”

“是,老太太。”

身边伺候的婆子,早就把躲在后面的贾环和贾棕拽了过来,二人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挪着步子走在了最前头,只有赵姨娘,眼神里闪过不安,还想上前说话,但是被探春,眼疾手快的拦着,

几步话的距离,只见院内的人开始往前走去,

荣国府的大门,也随之被打开,一群人披麻戴孝,哭嚎之声传的甚远,上了街头,一路就朝着皇宫午门而来,

这动静,瞬间传了出去,从宁荣街开始扩散,整个京城的目光,就聚焦于此,贾母一脸沉重,有着鸳鸯和琥珀搀扶,竟然也徒步领头走在最前面,身后婆子媳妇跟着一大堆,在其后,长长的队伍排着老远,孝布幡子,纸钱是一路撒着,

围观的百姓也不怕出事。竟然也跟着吊在队伍后面,这一路走来,人是越来越多,

而在醉仙楼盯着的柳尘,瞧见这边的动静,刚巧领兵碰个对脸。

宁荣街西边街口,

转角处,

柳尘带着皇城司的兵,准备撤回醉仙楼休整,这几日,他们虽然排兵布阵,严防死守,但是正主是一个人没抓到,

今日收兵,

皆是因为之前埋伏抓到的人,顺藤摸瓜,逮捕了不少势力的暗探,也算是将功补过,

快要路过宁荣街的时候,却瞧见竟有一队长长的哭丧队伍,从宁荣街出来,

大老远的就瞧见了,眼见着人群,先一步过了街口,

柳尘扬起手,一队人马就停了下来,自古都是给死人让路,让其走的快一些,

前面的送葬队伍,走的并不快,人群中的哭喊声,也和其他人一般,哭的断断续续的,一路上,立起的白帆,倒是不少。

因为这几天的疲惫,柳尘虽走在前面,但心中还想着太平教的事,虽然这些日子多番布置,可惜,连个太平教鬼影子都没摸到,实在是费解,哪有心思瞧着送葬的队伍。

过了好一会,也不知是不是队伍太长,这才走了一半,眼见跟随队伍里的年长者,从箩筐中拿出纸钱,疯狂的往外撒去,一阵风吹过,倒是有些阴嗖嗖的。

忽然,身边的副千户谷玄机突然开口,

“大人,卑职感觉有些不对啊,怎么送葬的队伍那么长不说,却没瞧见棺材在何处?”

之所以有疑问,就是因为之前,按照民俗,前头的人哭,后面跟着棺材,最后才跟着哭灵的人,只是队伍走了大半,棺材板都没看见,这不就晓得不同寻常。

谷玄机的话,引起了柳尘的注意,仔细看去,确实如此,在看向队伍里面,女眷小厮偏多,这是哪个府上的丧事,

“去,派个人过去问问,是谁给府上送殡。”

“是,大人,卑职亲自过去看看。”

瞧见了队伍里有蹊跷,谷玄机来了兴趣,带着几人就顺着队伍来的方向,往回寻找,刚进了宁荣街,就瞧见前头有异状,

多走几步,就发现荣国府门前,挂起的白布,门外还有下人,在分发孝服,这事?

带着疑惑,谷玄机来到了街边卖茶的摊主问询,

“店家,问你个事,荣国府给谁办的丧事?”

摊主一见是军爷,也不敢怠慢,

“这位军爷,好像是给宁国府那边办的,具体给谁,小老儿是不知。”

谷玄机皱着眉,给宁国府办的丧事,贾珍父子关在昭狱内,没听说死了,怎么回事,觉得有些不对劲,立刻带着人折返,

回到了街角处,小跑了几步,急忙带着人回到柳尘身边,

“大人,打听了一番,是宁荣街上,荣国府出人办的丧事,但是卑职问了对面的摊主,竟然说是给宁国府办的,卑职有些不明白?”

谷玄机还没反应过来,要是给宁国府办的丧事,会是谁呢。

听到谷玄机的话,柳尘首先想到的就是宁国府主家的人,想想又不对,贾珍父子昨日还在牢里看见过,并无大碍,

这样算下来,难不成是宁国府的夫人不成了,毕竟被夺了诰命身份,想不开也是真的。

瞧着远去的队伍,突然看见后面,跟着不少贾家偏房子弟,去的方向也不对,

那不是去宫里面的路吗!

养心殿,

御书房内,

武皇阴沉着脸,想着宁国府的案子,没想到棋差一着,竟然没算到贾敬会有这般举动,御史那个废物,连人都拦不住,闹出的事,又该如何收场,

首辅李大人,此时也坐卧不宁,心中猜测,宁国府的事,因严从而起,严从又是卢文山的人,顾一臣又在那推波助澜,说不定就是他们二人的意思,

就在君臣二人各自胡乱猜疑的时候,

门外,

伺候的云公公躬着身走了进来,跪拜在地,

“启禀陛下,皇城司北镇抚司柳尘,派人送来消息,说是荣国府出了送葬的队伍,已经朝着皇宫这边来了。”

原来,这个消息,就是柳尘感觉不对劲之后,亲自带人打探消息,才知道是宁国府的贾敬死在了午门前,看着送葬一般的队伍,这才知道事情麻烦,先一步把消息送到宫里,

“呵呵,贾家的反应也不慢啊,这么快人就来了,他们想干什么,逼宫不成。”

武皇怒意未消,气愤之余,以心底也有些难堪,事情到了如此的地步,怎么收场,再瞧了一眼坐在堂下的李首辅,或许有些事,还需要他来稳定朝局。

另外就是,皇弟忠顺亲王前些日子来宫里的夜话,说宁国府之事宜早不宜晚,需要严惩不贷,现在想来,觉得有些不对,忠顺王挺着急的啊。

“陛下,贾家哪有胆子行逼宫之事,无非是想要个说法,出出气罢了,老奴觉得,这一闹,最为重要的是稳住勋贵那边才是,”

没想到,首辅李重厚还没说话,立在书案一侧的戴权,却先开了口,说话间,手上的拂尘,万千白丝微微颤动,

“是啊,先稳住朝堂才是,勋贵那些老货,什么事都有他们的,李首辅,你说说怎么办?人都快到宫门外了。”

武皇周世宏也有些无奈,颇有些后悔,动作还是太着急了。

“陛下,戴公公所言极是,贾敬不管怎么说,都是死在午门外,怎么也要给朝臣,还有贾家有个交代,让贾家的人闹一闹也好,出出气顺顺心,剩下的无非是安抚之策。”

首辅李大人摸着白花花的胡须,苍老的脸上,闪过一丝怀念,贾家的贾敬一去,算真是没了一个顶梁柱,剩下的人,都是混吃等死的主,想太上皇的时候,贾敬何其有才华,跟着前太子,倚仗心腹人物,可惜,一步错,步步错,空有一身才华,落得自尽午门的下场。

听见李首辅的话语,武皇点点头,也没了刚刚的焦躁,只是想到最后的安抚,犹自犹豫不决,

“闹闹无妨,朕方能理解老太君的委屈,只是最后该如何安抚?”

这个度量如何把握,才是武皇头疼的,虽说定下了贾珍父子极刑,那也不过是试探之意,如今这个情形,想从轻也不能从了,

李首辅哎呦一声,换了个位子挪了下身子,好坐的舒服些,

“陛下,有些事,恕老臣多言,此事,陛下操之过急,虽不知谁撺掇的陛下,想来也应该没有意识到,贾家还有血性之人,要知道,武勋立命的根本就是爵位,万不可轻动,想要安抚,还需要从宁国府入手,就是不知贾珍父子,陛下可有处置?”

首辅大人不急不缓,吐字清晰的把事情说了出来,尤为重要的是,点出了背后之人,行事不密,以至于出了差错,

“咳咳,朕倒是没想把贾珍父子于死地,毕竟是宁国府的主家,祖上有功于朝廷,无论如何也落不到一个死字,”

武皇尴尬的咳嗽了一声,略作掩饰,倒也说了真话,当时还想着,等荣国府史老太君,进了后宫,求见老太妃,最好等长乐宫太上皇那边传了话,再传下恩旨,把宁国府贾珍父子的罪责再减轻一些,一来是试探贾家的恩惠,二来是瞧瞧长乐宫太上皇的反应,哪知道,现如今,一个目的都没达成,还弄出了烂摊子。

从心底,武皇这才有了心思,身边须有几个心腹臣子,用以行刀之用,可惜李首辅年纪大了,到时是他的儿子李潮生,颇有奋进的心思,

“既然陛下早有此意,那就应该照此办理,贾珍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流放罢了,其子贾蓉,夺了袭爵身份,留置一命,贬为庶民放回去,

至于贾敬,刚烈直臣,还请陛下厚葬,如若还需要人留个借口,此事皆因御史钟大人的过失,导致于此,理应查办。”

李崇厚抬起头,声音洪亮,斩钉截铁的言语一出,让屋内其余二人尽皆侧目,戴权微微一笑,倒是理解首辅大人的用意,合该御史钟大人顶罪,贾敬好端端一个人,怎么被你几句话一说,人就没了,换成谁,也都有疑惑,

“是啊,陛下,首辅大人的话在理,老奴还在想着,是不是因为御史钟大人,说了不该说的话,让贾敬,一时间恼怒,气愤之下,戳坏了登闻鼓,自知犯下大错,没想开,就撞向了石台,这才有了严重的后果,不然,钟大人但凡拦着,也不会如此。”

此罪,罪在御史钟玉谷身上,要不是他不懂得圣意,何至于此。

御案后的武皇,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含元殿,

也不知过了多久,在殿门前晒着太阳的张瑾瑜,还有三位王爷,迷迷糊糊打了个盹,

晌午临近,

院子里忙活着一群人,

亲兵则是在院子东边,埋锅造反,把带来的菜品,还有部分羊肉,混入其中,炖一锅菜,侯府带着庖厨,领着几人守在锅边照看。

殿门前走廊下面,传来一声呼唤;

“侯爷,侯爷,”

张瑾瑜身子一动,惊醒过来,瞧了下四周,见到是宁边在身边轻声呼唤,问道;

“出了何事?”

“侯爷,午膳做好了,您和三位殿下可以用膳了,”

宁边指了指东边,

亲兵早已经收拾完毕,火堆的火都灭了大半,留下些灰烬保温之用,

“嗯,把三位殿下的饭菜也端过来,另外,通知襄阳侯等人,轮换着吃一些热食,也就剩一天,该吃的该喝的,用一用。”

张瑾瑜出声吩咐道,毕竟要连夜阅卷,一日的时间,那带来七日的饭菜,可吃不完啊。

“是,侯爷,末将明白,几口大锅都给用上了。”

“那就好。”

随着宁边带人离去,亲兵入了殿内通传,

第一个跑出来的是襄阳侯柏广居,刚出了殿门,也不客气,转个弯来到走廊内,拉开一张椅子就坐下,

“还是侯爷懂得过日子,众人皆在屋内监考,唯独侯爷在此品茶享受,啧啧。”

襄阳侯柏广居,摇摇头啧啧出声,羡慕的表情溢于言表,

倒是让张瑾瑜也不好在装睡,

睁开眼坐起身子,拿过茶壶和茶碗,给襄阳侯倒了一碗茶水,推了过去,

“柏兄可是言语错了,看似是享受,未必不是无奈,刚开始的时候,要柏兄陪着三位殿下,怎么到头来,柏兄就没了人影,那马车睡得可舒服?”

张瑾瑜也摇了摇头,叹口气,让柏广居脸色微红,倒是自己的过错,

“侯爷提这个做什么,为兄不过是发发牢骚,借个地,吃个饭而已,三位殿下还睡着,侯爷不给送回去,”

转移话题,襄阳侯使了眼色,看向还趴在桌上熟睡的三位王爷,

瞧着三个麻烦事,

张瑾瑜苦笑了一番,看在眼前,总比乱跑的好,

“等下吃饭,在叫醒他们,孰轻孰重,柏兄应当知道。”

“那倒是。”

话音刚落,

宁边就带着人,端了炖菜和馒头走了过来,把饭菜放在桌上,

递上了碗筷,瞧着襄阳侯也在,问道;

“侯爷,可是要叫醒三位殿下?”

“等一会,本侯和柏兄先吃完再说。”

“是,侯爷。”

二人也不客气,拿着筷子就吃了起来,

期间,

襄阳侯问道;

“侯爷,之前你可听见传来的鼓声?”

“嗯,听到了,从南边传来,还有大号声,不像是禁军操练的事,储年大人还说,是登闻鼓被人敲了。”

张瑾瑜并不在意这些,谁敲谁不敲,都是文官那些人招惹的,想来言官大部分的人,都在含元殿监考,再出问题,可就不是他们的事了。

却不知这一番话,让襄阳侯脸色一沉,手上夹菜的筷子也停了下来,

“侯爷既然听到声音,可有什么想法?”

张瑾瑜不解,瞧着柏兄的的样子,难不成另有隐情,想了想,这些日子,朝中一切平稳,倒也没有听到什么传言,

“柏兄可是知道些什么,据我所知,敲登闻鼓者必须身有官职,言官的人都在里面,你说,谁能惹事?”

算是反问一番,

襄阳侯柏广居把嘴中食物咽下去,心中隐隐约约有了猜测,可是困在考场,没有信息传来,无法判定准确,朝堂这边,还算风平浪静,并未生了事端,

刑部留的案子,也只有宁国府那边留置的案子,虽说在顺天府审了一遍,也不知文官那边应当如何,不会是,宁国府的案子,被刑部的人给结了案,陛下那里,已经下了旨意吧。

有了这个猜想,襄阳侯顿时脸色大变,失声道;

“侯爷,出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