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八百二十七章 队伍启程进京

红楼之平阳赋 第八百二十七章 队伍启程进京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京城外驿站内,

驿馆的二楼上,

郑王府的人和汉王府人,静静肃立在内,内堂中央,一桌酒席几乎是纹丝未动,

两位世子静静坐在那,脸上若有所思,只有王府两位军师,各自攀谈,尤是听闻,今日就动身,两位世子满脸不解,这么着急不说,宁国府那边,为何他们要去。

徐朗才更是没想明白,关内藩王一直和四王八公,井水不犯河水,尤其是京城各国公府,都是以礼相待,如今宁国府他们要是牵扯进去,就算是祭奠的小事,勋贵那边,或者是朝堂上,定要起波澜,

“师兄,怎么又扯到宁国府去了,贾敬死不死与我等何干,还要用王府名义去吊唁,不说别人,京城勋贵要是看见,还不知怎么想呢,师兄怕是,怕是”

徐良才越说越小声,脑中灵光一闪,如果他们几个王府的人去了,京城的勋贵必然知道,那宫里怎会不知,宫里要是知道,太上皇不也是知道吗,现如今,贾家的事,谁人不知,

虽然证据确凿,贾敬也死了,可是祖上留下的恩惠还在,太上皇那里,还记挂着,此时,他们关内王府这边所做的,打着为太上皇尽孝的名义,顺带着上供的队伍,筹备太上皇的寿宴,就是为了各位王爷能回京城,只要太上皇点头答应,此事就成了,

所以,

他们这些人做的这一切,瞒不住的,而且每一步,都落在太上皇的眼里,去宁国府祭奠,那就是顾念旧情,师兄走了一步好棋。

赞道,

“师兄就是师兄,师弟真心佩服,一步步测算无疑,我等一动,四王那边必然会去的,京城的目光,就会聚集在宁国府身上,贾家原本就是八公之首,这样一来,我等来京的事,谁人不知,就算忠顺亲王想要有些动作,也不好做了,等几位王府的人都到齐,熬过这段时间,下个月,朝廷就会传召,准备太上皇的寿宴,机会就来了。”

听到徐军师解释,两位世子才恍然大悟,郑王世子还好说,只有汉王世子一脸的凝重,不愧是范先生,鬼才之称,有此人在一天,郑王府就会安稳一天,那,如果他不在了,郑王府也就不足为虑,心底渐渐起了杀念,可惜,此人神出鬼没,毫无踪迹!

“老师,既然如此,为何今日进城,有可靠消息,宫家和郎家的车队,明日晌午的时候才能到,并且北王府和东王府,已经在码头卸货,预计准备的贡品,也需要明日才能安排妥当,此时进城,太过仓促了。”

汉王世子周兴山有些不情愿,王府的人手,还未到齐,现在匆忙进京城,许些事不稳妥。

话音刚落,

对面正襟危坐的郑王世子,忽然一笑,摇了摇头,

“世兄,是太仓促了,咱们仓促,对方也才仓促,不说别的,明日里除了宁国府的事,还有一事,不知师兄知不知道,”

周正白卖了关子,眼神微眯,想看看汉王府的能力,北王府和东望府准备进贡的东西,也不是什么机密的事,瞒不了京城的眼线,可是有些事,先知后觉,可是有说道的。

周兴山闻言,也把头抬了起来,整个关内藩王当中,实力最强的就是郑王,既然问起,那京城必然还有事,难不成是,

“哈哈,哎呀,都说你周正白为人坦荡,今日看来,传言就是传言,京城的事,瞒着谁,都瞒不了你我两家,不知贤弟说的可是两位姑姑回京的事,为兄得知,明日晌午的时候,对,午时三刻,两位姑姑各自在府上宴请,不乏京城以往的亲朋故旧。”

周兴山面色古怪,也只有两位姑姑敢这样下帖子,这般设宴,午时三刻,那不是刽子手砍头的时辰吗,看样子来者不善,想把人拒之门外。

见到周兴山如实回答,周正白也不再卖关子,承认道;

“世兄所言极是,两位姑姑久不在京城,突然回来,还选这么个时辰,宴请诸多老旧勋贵,还在同一时刻,去哪个府上,不去哪个府上,恐怕够那些人头疼的,既然明日里有此事,咱们还怎么去趟那个浑水。”

“这”

周兴山也明白过来,但被周正白压上一头,心中怎会服气,

就在此时,

楼梯入口处,忽然响起了鼓掌声,

众人一顿,转头看去,只见其余王府的世子,走了上来,周业文领头拍了拍手,赞道;

“不愧是师兄高见,明日有明日的事,今日的事,今日了,我等不去凑那个热闹,想来两位姑姑也不会怪罪,正好,院内的马车也未松缰绳,事不迟疑,现在就进京,如何。”

刚刚两位世子的话,被他们三人在楼下听个正着,显然京城的有些事,他们并不知道,尤其是知道那两位姑姑回京城,以后必然会有风波,午时三刻宴请客人,也亏两位姑姑能想起来,

正巧,

驿站内的兵丁都还未卸甲,只有三位王府的军师带着侍卫,先一步进城去安排了,有着这些功夫,谁还想住在这破破烂烂的地方?

都是忠顺王的眼线,说个话都不能大声。

周正白和周兴山,见到是三位世兄来此,皆是起身抱拳,客气一番,二人相互对视一眼,人到齐了就好,

“哈哈,说得好,既然如此,那就动吧,两位先生,你们看如何?”

周正白拱手一拜,问询还坐在那,大吃大喝的二人,眼瞧着二人毫不顾忌形象,旁若无人的,一人一手撕扯着鸡腿,另一只手举着酒杯对饮。

一盅酒一饮而尽,满脸的迷醉,又狠狠咬了一口手上的鸡腿肉,这才满足的放下,油腻的双手,也不嫌弃,直接在衣衫上擦了又擦,这才起身,徐良才摇了摇头;

“是啊,该走了,可惜了这一桌子好酒好菜,师兄,你说是吧。”

“啊哈哈,无非是口腹之欲,京城多的是,既然走,那也要走的风光,把旗帜兵甲都亮出来,他西王府有铁骑精锐,南王府有藤甲铁兵,关内藩王如何没有精锐,也该让天下人瞧瞧了。”

范文海故作喝醉的样子,嘀咕了一句,也不理几位世子,晃晃悠悠的下去了,徐良才也是一般摸样,随之下楼,可是留下的几位世子,眼里精光一闪,

相互对视一眼,各自会意,哪个王府没有精锐甲士,同时对着楼梯方向一拜,领着人匆匆下了楼梯。

随之而来的就是,驿站内,兵甲碰撞的声音,以及战马嘶鸣声音,随后,一队队车架,一排排披甲之士,就从驿站离开,往京城南城门而去,一路上走着官道,气势逼人,

京城南城门之上,

南城兵马司同知付诚,站在城头望去,只见长长大队人马,往京城而来,心中疑惑,哪里来的兵马,着眼一看,兵甲齐全,旗帜鲜明,就是离得太远,看不清,

“韩将军,外面的队伍,从哪里来的?”

南城门守将韩令听到大人问道,赶紧抬头望去,只见来的队伍,身穿重甲,行军整齐,安稳无声,显然是精锐甲士,看方向,好像是从驿站来的,难不成是藩王进京的队伍,但也太多了,

“回大人,人来的方向,是南城驿站的位子,属下清晨听说,各藩王上供的队伍,已经到了驿站休息,为何现在这个是时辰进京,末将不知。”

藩王进贡的队伍,是他们,付元诚心中一惊,想起何指挥史的交代,大约明后日,藩王队伍就要进京了,还要自己率军警戒,为了稳妥起见,今日才带兵走个过场,没想到,这个时候,人就来了,

来的不是时候啊。

想了想,既然人来了,也不能不让进城,毕竟鸿胪寺那边,早就安排好了,也罢,早来早完事,

“韩令,吹号角,高放,整军,清理城门,”

“是,大人,末将尊令,”

随着二人回答,高放随即下城楼整军,清理城门百姓,而韩将军,则是指挥众多兵士,全部上城墙警戒,顺便吩咐号兵,吹响号角,

“呜呜!呜呜!呜呜!”

凄凉的号角声一响起,传遍了京城。刚刚离开三山居的张瑾瑜,在街口买了一个酥肉烧饼正啃着,还在埋怨卢文山故作玄虚,什么三山居,连个像样的菜都没有,还不如手上的酥肉好吃,

一阵号角声传来,

张瑾瑜瞬间反应竖起耳朵,听着声音的方向,看样子是来自南城门,有意思,现在这个时候,能让城门守将吹号角的,也只有那些藩王的队伍了,看样子,是进京了,那么快!

“侯爷,应该是藩王的队伍进京城了,就不知谁先到的,此次上供的队伍,关内藩王一个没落下,并且属下打听到,四位异姓王,也是各自准备上供的东西,如何准备的,就不得而知了,”

张瑾瑜心下一惊,四位异姓王也要来京城送礼,不就是水溶他们吗,好好在京城待着,送礼送的,转念一想,俗话说礼轻情意重,送的东西不看多少,比肩送就成了,人家在外地的两个王爷送东西上供,如果他们二王不送,这心里面惦记着,怕是不好,

“不患寡而患不均,送礼也是一般,”

落得这个猜测的话音,也不知宁边怎么想的,忽然开口问道;

“侯爷,既然他们都送了,那侯爷还送不送,毕竟关外那边,太上皇”

看了看四周,宁边不再多言,但张瑾瑜脸色一黑,说的什么话,不就是册封关外的时候,太上皇出言给自己上了品级吗,这也算有恩了,送送也无妨的,就是不知道,什么名字送啊!

毕竟关外给关内的印象就是穷苦之地,可架不住地方大啊,这样一想,心底竟然落了一件糟心事,

“娘的,你竟会给本侯找事,商会那边,不是还有关外许多货物吗,鹿茸,老山参,还有一批上等的药材,现在就派人过去整理,拿出四箱来,还有那个什么珊瑚树,金枝玉叶,在备上六箱子,全给擦干净,还有,最短的时间内,准备两个万民伞,两箱稻谷,”

“呃,侯爷,那些东西好准备,但是侯爷,一共十箱,宫里面一人一半才五箱,是不是太寒暄了,”

宁边不明所以,送这些东西,不是太少了吧,而且都是不值钱的玩意,那些藩王世家,恐怕到时候,都是奇珍宝玉,争先恐后的送过去,毕竟侯爷那时候,得了一些宝物,万一有人在此事上嚼舌头,侯爷不是有些难堪。

张瑾瑜见到宁边变得愚钝许多,怎么就想不明白呢,送的东西再珍贵,对比宫里面的密库,那就是真的不值得一提,尤其是前朝时候,宫里好东西大多数落在周家手里,加上各地的供奉,什么宝贝没见过,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稀奇,拿着手拍了一下宁边肩头,

“你啊,怎么犯蠢呢,关外苦寒,没有东西吃就是好的,不还是准备了两个万民伞,还有两箱关外的稻谷吗,有大用。”

俗话说,财力不够,东西来凑,什么东西一凑上,东西多了,面子上就好看一些,

“侯爷,一把伞不难准备,可是万民签名倒是麻烦一些,短时间,怕是凑不齐,”

宁边为难的就是此事,一把伞好弄,弄得大一些,但是名字如何签?

张瑾瑜听了也觉得懵,说的也对啊,古人识字率不高,只有那些读书人还有学堂的学子会写,普通百姓,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出来,但是造假,

“你让军营里的书吏,先写上几个,随便潦草一画,再让营中那些弟兄们辛苦下,盘算写上自己名字,不会的,找书吏安排,当然,所有人多发一个月饷银,书吏则是加发两个月的,务必办好此事,人家送,咱们也不能光看着。”

“是,侯爷,末将明白。”

“行了,走,去南城看看。”

张瑾瑜一行人,拉了手里的缰绳,骑着马调转马头,直奔南城而去。

此时,南城门外,

付元诚已经率领兵马司的三千重甲兵列阵在外,这些都是指挥史何大人特意借自己一用,涨涨兵马司的脸面,仅仅三千人,就把兵马司的衙门的银子,花了个七七八八,实在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大人,还有不到五里距离,领头的旗帜,是郑王府的兵马,紧跟着的是汉王府的兵马,看样子是一起来的。”

韩令骑在马上,站起身往南边跳跃看去,只见为首的骑兵,高举着郑王府的旗帜,骑着高头大马,身披重甲,能有如此财势的,只有郑王府为首。

“嗯,那就对了,郑王一直势强,封地紧靠中原,兵精粮足,不可小视啊。”

付元诚微微叹口气,也不知何时,京城就成了多事之秋的地方,以往,在兵马司可是最舒服的衙门,现在,每每公务缠身忙到半夜。

各路节度使,也不知道是不是攀比,纷纷派人回京打个前站,也不安生,兵马司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顺天府那边,徐家庆那个老狐狸,滑不溜秋,能躲则躲,可是兵马司有着巡视全城治安的职责,避无可避,此事多番汇报给何大人,但何大人竟然上了兵部折子,凑了三千重甲军,有何用,还不是他们五个同知顶在最前面。

“大人说的极是,不过藩王毕竟还有限制,安阳重镇还挡在西南要道口,不下安阳,谁都进不来,如果不能短时间拿下安阳,京营援军就到了,”

韩令则是不这么认为,藩王再厉害,仅限于封地,兵不过三万,封地不过半郡之地,就算真的起兵造反,三万人如何能成事,仅仅是安阳就有府军四万余,短时间无法攻克,那就麻烦了,

付元诚听到韩将军的话,觉得也对,区区三万兵马,还不一定比得上兵马司的人,成不了大事,怎么会想这些!

也就说话的功夫,南行而来的车队,眼看就要到了近前,一里远的距离,付元诚一挥手道;

“按计划行事。”

“是,大人。”

韩令抱拳应道,

随后开始指挥兵马司的士兵,顺着城外官道,以三千重甲军阻拦,四千兵马司的士兵分作两翼,兵甲器具,气势丝毫不弱,

付元诚看着这一切,满意的点了点头,也不枉兵马司衙门上下,花了这么大的心血,不由得出声赞道;

“好,”

京城南城门下的动静,显然被四周的百姓围观,越聚越多,有的竟然还席地而坐,准备看着热闹,

南行而来的队伍,自然是瞧见这一切,几位世子也没有躲在马车里,全部穿着轻甲,骑着马走在队伍最前面,望着京城那边的动静,看着拦路的兵士,气势恢宏,这不是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吗。

郑王府世子周正白脸色一沉,只见城门下,竟有七千之众阻拦,俗话说好狗不挡道,官道上拦着,人数还和他们相等,显然是有备而来,

“诸位,朝廷那边得到的消息真快,咱们前脚刚走,后脚就有兵马在前面拦着,你看看前面这些兵马是何处的,人数上估摸着有七千之数,不多不少,合着和咱们的人数相等,啧啧,”

郑王世子一番解说,几位世子的脸又难看了几分,只有陈王世子抬头观察,城头上也有不少兵丁,看着旗帜,嗯?怎会是兵马司的人,不对吧,兵马司何曾有了重甲军,会不会是禁军那些人装扮的,

“诸位,城头上的旗帜,还是兵马司的人,但是官道上,有着三千重甲军,兵马司哪有这些,会不会是禁军装扮的。”

这一问,引得其余几位世子,赶紧抬头看去,果然如此,周业文皱了皱眉,摇摇头;

“还真不是,早些日子,就在京城青楼,听个兵马司衙门小校闲谈,说兵马司组建了三千重甲军,整个指挥史衙门,成了练兵的地发,而且衙门的府库银子,几乎全花在他们身上,此人说的话的时候,骂骂咧咧,不像是说假话。”

周业文的一番说辞,让几人心下一沉,连个兵马司都有重甲军,这京城,想到京营的安湖大营,还有禁军精锐,心底一凉,朝廷还是朝廷,

各自无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