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八百三十三章 各自有着打算

红楼之平阳赋 第八百三十三章 各自有着打算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3。】,

吴州城下,

夕阳如血,余晖洒在破败的战旗上,旗上的龙纹已被干涸的鲜血和泥土覆盖。

不少士兵有气无力的打着木桩,安营扎寨,乌黑蒙尘的铁甲,早已经没有往日的辉煌,大部分步卒或依靠着破损的战车,或坐卧在结了水的草地上,目光空洞,仿佛还未回神,

驻扎的营帐,如同散落的骨架,被风稍微一吹,便发出瑟瑟的响声,显然,大军士气全无。

气氛有些凝重,秦云江哆嗦着嘴,劝道;

“将军,吕知府所言极是,休整几日,等弟兄们恢复了士气,再做打算,从此地,到京城,六百里加急,来回需要六日的光景,如何安排,朝廷自有定论。”

秦云江此时也没了害怕之意,丢失林岳府本就是大罪,合着兵败出逃,罪加一等,如何发配,就等着朝廷的旨意了,

顾平沉默良久,看着周围的一切,眼神有些没落,叹道;

“也罢,知府大人当如实上报朝廷,本将带罪之身,倒也不怕这些,只是待得这些日子,还请吕知府多费心了,”

语气沉重,抱拳拜道,难得的是,吴州知府吕大人,和同知邢大人,忽而展颜一笑,齐齐回了礼,

“将军莫要失望,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京南那地方,将军能领军逃出来,也是开了天恩,吴州虽然没什么钱财,可是粮食管够,此地尽是平原,靠近山脉,往来客商倒是不喜欢走此地,可是南边有个小湖,良田也是有的,”

吕知府心中大定,有这些兵马留下,真有追兵前来,没了补给,走那么远,饿也饿的没力气了,

站在一旁的邢大人,也是满脸堆笑,附和道;

“将军,吴州税收只收粮食,不收银子,算是供给通州之用,所以府库银钱没有,多的是粮食,够大军所需,将军宽心休息几日,今夜,我等必然向朝廷禀告。”

邢大人明白知府大人的考虑,粮食在此地不值钱,所以,银子不给,粮食管饱,兵还需要留下来,城中那些府军欺压百姓尚可,真要遇到如狼似虎,名震天下的太平教乱民,还真的不一定能挡住。

毕竟朝廷邸报已然提及京南民乱,席卷四周,朝廷兵马与之相持,本以为是夸大其词,可见到京南将军几万人马,都灰溜溜跑了,那林山郡城全境,岂不是任贼军驰骋,朝廷,根本无力镇压,大逆不道的想法瞬间而过,赶紧给压了下去,

顾平点点头,此时间去安阳,必然会引起朝廷震动,自己率军突围,虽然历经艰险,可是在那些朝臣文官眼中,未必不是畏战而逃,虽有首辅大人恩情所在,但大人早已经不理朝政多年,自己犯下大错,也让首辅大人为难,不如留在此地,稳住阵脚,趁机再杀回去,或许可以出其不意。

“好,既然知府大人挽留,本将不再推辞,在此休整,等候朝廷旨意。”

“哈哈,好,既然将军答应,那再好也不为过,季将军,咱们也不能没了礼数,你让弟兄们辛苦些,给将军和其部下,把锅灶埋起来生火,多做些一些热饭,附近农户不是还有些家禽等物,也一并买来,算是给将军接风洗尘,”

吕知府言辞婉转,看样子,顾将军明显心不在此,不如送一些恩惠,算是敬意。

果真,

顾平和秦云江也不是不知好歹之人,抱拳拜谢。

“多谢两位大人费心。”

“好说,顾将军暂且安歇,如有需要,尽管跟季将军说,我等二人回衙门写折子了,”

此间事情已经谈完。

双方不再浪费时间,各自告辞离去。

知府大人上了马车之后,先是入了城门,车内,

吕知府摸了摸胡须,看向身边的邢大人,吩咐道;

“邢思,这几日务必要小心些,不光留意外面动静,还要注意山路上是否有追兵,此事来的蹊跷,老夫心底,有些慌乱。”

许是过惯了安稳的日子,这一下子遇上了大事,难免心中有些忐忑不安,邢大人感同身受,一抱拳,点点头道;

“是,大人,下官记着,就是不知大人的折子,如何写?”

“嗯!只能如实写,朝廷就算下旨,也是这些将军的事,和咱们无关,不过看太平教的路数,有点像当年白莲教一般,席卷京南之后,下一步是哪里?”

吕知府眼里有着问询,看向同知邢大人,眼中也有些惊惧,当年打进中原,折戟大梁城下,会不会这一次,吸取教训,换个地方打,那时候,中原必乱,这官也做不安稳,不过只要朝廷出兵,那些乱民不得不迎战,不然一哄而散,迟早会被剿灭。

“大人,莫要胡思乱想,就算太平教路数不一样,那也需要首先解决朝廷大军,邸报上说,京营大军未动情况下,已经有十几万大军南下,许些宵小之辈,还不是手到擒来。”

“那倒也是,是本官失态了。”

二人定了定神,又恢复了往日的气势,回了府,安排上奏的折子。

城门外,

眼见着吴州知府几位大人一走,几位将军仍然站在原地不动,

等车走远之后,

秦云江动了动嘴问道;

“将军,暂且宽心,有了粮草补给,休整几日,弟兄们士气就会回来,末将担心的是郡城,如若失陷,我等罪责难逃,但毕竟尚有补救的时候,如果朝廷援军吃了败仗,那我等就进退两难了。”

听着此话,顾平眼神一冷,京营那些老爷兵,能有几分战力还不好说,碰到那群疯子,还不知怎样呢,

“迅速扎营休息,而后,让一部人马,带足粮草,按照原路返回,盯着京南动静,我们不等坐以待毙,就算京营溃败,也只是一时的挫折,洛云侯在京城,朝廷再败的情况下,下一次,定然会是洛云侯领兵,那时候,我等机会就来了,只能以军功抵罪。”

“那朝廷的旨意到了,又当如何?”

秦云江面色一紧,知道顾将军的想法,可是他们怎敢违抗朝廷旨意,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错失了战机,你我二人才是罪责难逃,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顾平脸色冷峻,此战要不是背腹受敌,又无补给粮草,如何能败。

还有身后,跟着那么多的人,太累赘了。

身后不远处,跟随着不少林岳府富户官家,都在远处地方,跟着安营扎寨,一同逃出来的知府李成,同知卢人,还有通判杨罗,也在地上铺上桌子椅子,就此研墨,开始书写上奏折子,只见李知府,满脸菜色,拿着毛笔的手,都打着哆嗦,颤颤巍巍的,把前后半月的实情一一写出来,反正是罪责难逃,能写的,不能写的,都写了。

“大人,如此写,那不就是坐实了我等失城失地的罪责了吗?”

“哼,杨大人,此事都已经跑到吴州地界了,咱们再不上折子请罪,等他们把折子递上去,那咱们才真的毫无出路,只能实情以报,看看朝廷从轻发落,要知道,没跑出来的,几乎生死未卜。”

同知卢仁唉声叹气,到了吴州,算是有了生的希望,可是官还能不能做,就不得而知了,眼见着李大人把折子写好,签了名字,也一把接了毛笔,把自己名字签上。

通判杨罗见此,不得已,也拿过毛笔,写下名字,

“两位大人说的极是,只是下一步,应当如何?是留在此地等消息,还是直接进京?”

杨罗也不知是不是吓昏了头,不知如何是好,

写完折子的李大人,把折子拿在手里,复又查看一遍,无误后,就吩咐身边亲信,带上几人骑马,就直奔京城而去,

“自然是留下来等着,朝廷有朝廷的想法,我等如何敢离开,林山郡那些贼子,竟然敢投敌,顾将军不也是栽在他们手里,如今想法就是拉他们下水,折子上,本官可是什么都写了。”

李成阴沉着脸,想到路上,秦将军和顾将军领兵西去,自己曾问过此事,谁能想到,斥候回来说,林山郡的布政使于大人,竟然投敌了,虽然心中不信,可是陈州城上的太平教旗子,绝不会看错,那老贼,天天把仁义道德挂在嘴上,没想到,也是个吃里扒外的主。

越想越气,一秒记住【。3。】,

“诸位,既然折子已经送去了,就等候发落吧,能活着,就算万幸,”“哎,大人,确如你所说,能活着就是万幸,只是下官不明白,布政使于大人,怎么说也是封疆大吏,如何能投敌,还是太平教的人,下官想不明白,”

杨罗始终不相信于大人能投敌,两朝元老,一朝清名不要了?

只有卢仁皱着眉,细细思索,忽然觉得,此间的事定有蹊跷,太平教不过是乱匪,如何能说动于大人的,或许是另有原由;

“大人,杨兄,下官猜测,会不会是于大人的金蝉脱壳,表面上是投于太平教,实际上底下另有其人,林山郡按照顾将军所言,府军还有三万,招募青壮也有四万人,这些人马足以守城,而于大人转头就投向太平教,说不通啊。”

言语有些拉长,让他们二人闻言,若有所思,要是另有其人,会是谁呢,关内藩王不成!

这样一想,原本还想能不能劝劝顾将军杀回去,现在看来,是没希望了,真要有藩王插手其中,还不闹得天翻地覆。

想到此,几人相顾无言!

而京城西城,

张瑾瑜也没有回府,去了安湖大营绕了一圈,浪费了不少时间,更多的是有些想不明白,几位藩王世子,怎么想的,今晚要是有宴席,那就是说有人给他们,办的接风宴,鸿胪寺接风洗尘,那就是忠顺王安排的,想想也没安好心,不过去去也无妨,毕竟还是要会一会的,

想着既然叫了自己,也必然还叫了其他人,那襄阳侯定然是要来的,至于其他人,他也想不到了,毕竟勋贵里面,认识的人虽多,但是不熟悉,交情更是谈不上,所以这些人有什么动向,自己还真的不知道,更多的是好奇,这些藩王世子,能把谁请来,

也就是这个时候,西城的位置,云山脚下就到了,身后的宁边问道;

“侯爷,地方快到了,鸿胪寺驻地,在西边山头上建的,”

张瑾瑜闻言,抬起头望去,果然,在西边第二個山峰上,有一个缓坡,殿宇很多,建的气派,

定然是花了大价钱的,既然能建在那,显然是有说法的,想想出了京城就藩的王爷,在京城的宅院早已经收归内务府,没个落脚地,想必,太上皇那会早就想到这些,留有余地。

鸿胪寺,好地方啊,好像记得那个鸿胪寺卿是谁来着?

“宁边,那个鸿胪寺卿是谁来着?可记得!”

“回侯爷,末将记得,鸿胪寺卿乃是孙伯延,李首辅的门生,算得上是大公子的师兄。”

宁边跟在身后,小心的回着话,更多的是提醒,原因就在于,侯爷,和杨家闹得不愉快,又分属大公子的人,现如今侯爷和大公子也有利益在里面,所以,侯爷此去需要注意分寸,

张瑾瑜也算听出来,宁边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就是注意一些,更多的是给首辅大人和大公子面子,俗话说得好,打狗也需要看主人,眼见自己也是有门生的人了,穿了鞋就需要多注意,不过,好像有些不对劲,

“本侯知道此人,鸿胪寺卿孙伯延,他儿子,不就是和薛蟠打架的,那几位公子其中之一吗,”

冤家路窄,把人家儿子考取功名的机会弄掉了,换成谁,谁不急。

“侯爷,就是孙家公子,恩科时候,不是被侯爷您,给赶回家了吗。”

宁边也有些无语,怎么那么巧,这都能都遇上,

现在人都到了云山脚下,哪里还能再折返回去。

“行了,既然人都到了,那就过去吧,也不知忠顺王弄了什么好菜,款待那些王孙世子。”

感慨一番,就翻身上马,带着人就过去了,话说,堂堂鸿胪寺卿,也不一定在那里!

而在北城居坊,

襄阳侯府府上,

此时的襄阳侯还在内堂休息,熬了几夜,精神疲惫,身子骨是差了许多,回到府上,用过膳,沐浴之后,就回了屋子,睡了大半宿,到如今,还是半躺在床榻上,

也就是此时,

襄阳侯府府夫人田湘兰,带着丫鬟,端了上好的参汤,走了进来,

见到自家夫君半躺在床榻上,睁着眼,也不知道想些什么事,面色一笑,柔美的面容闪过喜色,头上的金钗,也随之摇摆,

也不知怎么,自从郎君从宫里回来,就显得心不在焉,难不成遇到了心事,招了招手,把身后的丫鬟叫进来,拿过食盒,

“下去吧。”

“是夫人!”

把丫鬟撵走之后,随手把食盒,放在桌上,打开盖子,端出参汤,盛了一小碗,捧在手里,靠近床榻前,柔声说道;

“郎君,妾身给你熬了参汤,喝一些,补补身子,这一天,也没出去透透气,”

襄阳侯柏广居把手撑在床头,起身披了衣物,靠在床头壁影上,叹息了一口气;

“劳烦夫人了。”

“郎君哪里的话,夫妻本一体,何曾劳烦之说,只是郎君如今面目,有些郁结之气,神色疲惫,可是有了难处,不如说出来,让妾身听听。”

襄阳侯府夫人田湘兰,把碗端起来,用勺子搅了搅,就递了过去,柏广居伸手接过来,放在唇边,品了品,一口就吞下,入口醇香,参汤温润,显然是上好的山参,

惊讶问道;

“这人参拿来的,入口即化,味道醇美。”

田湘兰神色一动,悄声回道;

“还能从哪里来的,自然是洛云侯私下送的,也就是关外,有这些好东西,送来不少,妾身也奢侈一回,给郎君炖上半只。”

“都是稀罕玩意,你还用了半只,关外在不缺,也值不少银子。”

此刻,

柏广居有些埋怨,他哪里需要补这些,无非是劳累过度,身子有些疲惫,休息几日就好了。

看着郎君还逞能,田夫人只得点点头,只是手上也不慢,又给盛了一碗参汤递过去。

也就在夫妻二人说着话的时候,

帘子外面,

传来门房管事的话音,

“老爷,夫人,门口有人送来一个请柬,说是请老爷去赴宴的。”

赴宴,赴什么宴!

柏广居刚把碗里的参汤喝完,心底还有些低估,恩科放榜,鹿鸣宴也是主考官陪着,自己没有去凑那个热闹,如今还有人请,会是谁呢。

“可有说是何人请的?”

“回侯爷,来人说是各藩王世子的接风宴,在鸿胪寺,郑王府世子邀请的,奴才一听,有些不对味,多嘴问了一句,还请了谁,来人说,除了老爷,还有洛云侯,锦乡侯,川宁候,其他人并未叫。”

管事赶紧回话,生怕说错了一个字,

可就是这番摸样,让柏广居眼神一凝,居然只请了几位侯府的人,四王八公的人,是一个没请,接风宴,谁举办的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