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974章 诸位大人妙计

红楼之平阳赋 第974章 诸位大人妙计

簡繁轉換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9 来源:源1

第974章诸位大人妙计

京南,

朝廷大营内一片喧闹,太阳西沉,暮色来临,营内各处已经点燃篝火,而对应的郡城城墙上,亦然如此,明火见亮。

此刻,

洛云侯大帐内,

张瑾瑜指了指桌上的地形图,让宁边挂了起来,

“诸位,郡城城防,已经被胡将军大致画了出来,北城,西城,重兵云集,东城和南城,则是相对少一些,所以,本侯决定分兵攻打,至于攻城之法,诸位还有什么好法子,可以议一议,至于床弩,共有二十座,全部对半分在北城和西城,本侯决定以大盾防护,护送弓弩手抵近射击,如何?”

这是张瑾瑜想起女真人用的法子,那时候女真人所用不过是木盾,很有效果,如今换成铁盾,应该不比木盾差。

帐内众将脸色大喜,侯爷终于下决心攻城了,只有段文元一脸疑惑开口问询,

“侯爷,您不是说要多休整几日吗,等北静王和东平王的消息,为何如今改了口,”

不会是北静王那边传来不好的消息吧,还没等洛云侯开口,宣武将军凌元涛大嗓门就嚷嚷起来,

“段将军,打不打是侯爷决断,北静王爷在西河郡,离得那么远,就算是传来消息,那也是几日之后,到时候,热菜都冷了,还怎么吃,”

“是啊,打下郡城,咱们直接南下,端了太平教老巢,让那个什么楚教主,跪在地上乞降。”

宣威将军李宗保也是豪气起身,如今已经攒下不少军功,要是再立下几个大功,就够给自己爵位提一提了,

这一番话说完,帐内就喧闹起来,晋王彷佛也受到众将士气的激励,心中的担忧慢慢散去,

张瑾瑜笑了笑,伸手拍了拍桌子,瞬间,帐内安静下来,

“诸位,说的都有理,本侯之所以改变,就是因为卫州和林岳府,斥候来报,直通林岳府的落叶谷,已经被贼军扎营拦截,路不通,唯有向东攻下卫州,南下绕行方可,本侯决定打掉贼军兵甲铸造地,至于白莲教,还需要伺机而动。”

至于怎么伺机而动,还需要看白莲教如何行事,总不能自己吃肉,两位王爷连口汤也喝不到,至于两教之人谁更厉害,在张瑾瑜心中并无差距,无非都是邪教出身,用的都是一样的套路。

“侯爷,既如此,攻城无非是那几样,只要侯爷下令,末将愿为先锋,”

杨仕雄一直冷着脸,今日一开口,气势凌厉,见了血之后,能有这么大改变,杨仕雄不愧是京营第一战将,

“好,既如此,本侯就不耽搁了,明日卯时就要埋锅造饭,卯时一过,各部集结人马攻城,而今夜,就分兵扎营,围困林山郡城,不可使一人漏网,”

张瑾瑜眼中寒光一闪,心中倒是想了许多,俗话说打一个,拉一个,或者说养一个,而另一个打的还不能打死,就是不知那些太平军贼子所言,岭南三郡已经都陷落了,这样一来,就算京南平乱之后,还无法彻底剿灭,毕竟南边山峦众多,瘴气弥漫,还真的不是兵多就能解决的,

只能以林岳府为屏障,压制岭南三郡,至于朝廷真的想剿灭,那只有另派他人去了,他可不想参与,所以,收复京南后,再拿顾平所部调用林岳府和林州一线驻守,这样有个缓冲区域,就可和朝廷交差了,

所以止步林岳府就是终点,定下心思,扫视一眼众人,拿出令箭放在桌上,

“明日,东城门由定北将军胡守成领步军五万,骑兵一万攻打东城门,”

“喏,末将接令,”

胡守成起身一抱拳,大声应道,上前几步接了令箭。

“南城门由定西将军段文元,领步军八万,骑兵一万攻打南城门,伺机而动,”

“末将接令,”

段文元起身一抱拳,上前接令,毫不拖泥带水。

“好,定南将军殷仁昌,领步军八万,骑兵一万,威慑北城门,想法减少伤亡,”

张瑾瑜拿着令箭,多嘱咐一句,北城门最为坚固,守军众多,或许伤亡最大,需要压住本阵气势才成,之所以选他,就是因为上次一战,此人指挥若定,稳得住阵脚,

听到侯爷嘱咐,殷将军脸色凝重,点点头应道;

“末将遵令,”

“好,剩下的人,由宣武将军凌元涛留守大营五万,其余的随本侯打东城门,接令后,即刻点军动身扎营,不可懈怠,”

“是,侯爷,”

众将起身应声,只有一人,凌元涛脸色着急,怎么偏偏把他留下,刚想开口,身子一激动,左臂缠着的锦布嘞了一下,伤口瞬间疼了许多,这才在心底哀叹一声,不再言语,

随后,

众将脸色凝重,又带着兴奋神情离开大帐,各自回去集结兵马,不一会,整个大营就传出来擂鼓和集结号角声,

几十万兵甲行动,遮天蔽日,率先集结好人马的则是胡守成,派亲兵给侯爷通报一声之后,立刻带兵率先出营,沿着北城门外,耀武扬威的走过,引得城上守将常浩,不断的捶鼓聚兵,做防守布置,可闹了好一会,眼睁睁看着大军路过,向东而去。

“舵主,不对啊,朝廷的兵白天不动,眼看就要入夜了,却偏偏出营了,瞧着奇怪,”

一位香主站在城头前往外看去,密密麻麻的人影闪动,少说也有几万兵甲,难不成还要夜战,这可是兵家大忌啊,

常浩拧着眉,仔细盯着外面官兵,看了一会,还真的看出来一些头绪,士兵的外侧,跟随着大量的辎重,显然是要扎营的,这东边,猛然惊醒,是去东城门的,

“立刻向左护法禀告,说朝廷大军分兵了,有近十万兵马去了东边,带了大量辎重,应该是冲着东城门去的,”

“是,舵主,属下这就去传令,”

与此同时,南城门外,

同样是擂鼓聚将,

南城门守将乃是左护法心腹大将,舵主赵泽,站在城垛后面,朝着外面望去,朝廷的兵马已经开始警戒扎营了,以高看低处,灯火通明,兵甲连绵不绝,脸上有些凝重,虽然意识到朝廷定会下决心攻下林山郡,可真的见到如此多官兵,怎能不震撼,

“来人,禀报左护法,朝廷分兵十万余,已在南城门外扎营,应该是准备分兵攻城,望左护法早做打算,”

“是,舵主。”

身后一名亲卫领命而去,但凝重的气氛始终不曾散去,林山郡城虽然坚固,但是城池极大,好在楚教主留下不少人马,就看朝廷如何打了,

西城门外,

大营之中,

张瑾瑜并未在大帐内休息,反而带着宁边等人,站在辕门口送行,直到最后走的殷将军率军出营过后,这才眺望一眼不远处西城门上,火光冲天,隐约可看到人影攒动,

“侯爷,可有不妥之处?”

宁边顺着侯爷目光看过去,也发现西城门上的动静,随口一问,

“没什么不妥,就是这一番动作,也不知是哪个倒霉蛋,被太平教楚教主留下来守城,今夜怕是睡不好了,四下围攻,插翅难逃。”

“侯爷,想来能留下来的,也不是酒囊饭袋之色,那位楚教主可不简单啊。”

宁边收回目光,不管何人,必死的局面,何人会心甘情愿留下,地位低了不好掌兵,地位高了,如何甘心,能留下来的,定然不好相与,

“嗯,你说的倒是对,能留下来打阻击的,都是不要命的,明日就看看守军有何成色,若是一战而定,不必动用那些霹雳车了,若是不能,从长计议,”

“是,侯爷,”

张瑾瑜心底,其实已经把那位田主事,在心底打上红色加粗的记号,此人是大才,留在朝廷有些吃亏,不如在自己手下,发光发热,

“回头,你去把田主事叫出来,寻一个清净的帐篷,本侯宴请他。”

“是,侯爷,末将明白。”

宁边瞬间明白侯爷的意思,这是想招揽此人,遂给身边几个亲卫使了眼色,后者点点头,悄然离去.

江南金陵城内,

此刻天已经暮霭沉沉,夕阳的余辉分外妖娆,也让平静的江南,有了那一丝祥瑞的气氛,只是城中百姓行色匆匆,脸上还带着一丝忧虑,

承平已久的江南,如今也算祸事连连,加之白莲教在运河西岸闹得厉害,南来北往的客商,货主,更是多加了一份小心在里面,

江南春酒楼,

已然点燃了烛火,

杨公公今日做东,领着织造局的沈万和,已经在西苑花厅中,摆上一桌上好的酒席,宴请监察使苏崇苏大人,算得上是接风宴,就连巡阅使景大人也来此作陪,加上知府衙门三人,基本上都来齐了,

正堂花厅在东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在春风里也添了几分凝重,

酒楼内,

一桌上好的江南珍馐摆在众人面前,

杨公公坐在主位上,衣着乃是上好蜀锦做的暗纹蟒袍,腰间束着一条明黄色玉带,脸上带着似有似无的笑意,那笑容仿佛是浮在水面上的薄冰,一触即碎,眼神里却透着一如既往的锐利,扫视众人,

“来来,诸位大人难得一聚,杂家甚少来江南,能见到各位大人,尤其是苏大人也能来此,多是幸事,诸位,干一杯。”

“杨公公请,”

“请,”

众人应了一声,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杨公公身侧左手边,就是刚到金陵的监察使苏崇,右边则是巡阅使景大人,其余众人依次陪坐,喝完酒,杨公公又开口道;

“诸位,来尝一尝江南特产,都是京城吃不到的,苏大人,请着。”

“谢杨公公。”

苏崇点点头,伸出手,拿着筷子夹了一只镜湖的金螃蟹,慢慢剥着吃,见此,杨公公笑了笑,

“哎呀,还是苏大人会吃,这金螃蟹,杂家到了江南,就爱这一口,苏大人也喜欢,这叫什么来着,”

猛地一说出口,还忘了词了,景存亮则是拿着筷子,给杨公公夹上一个,道;

“英雄所见略同,杨公公,您也请着,要说这金螃蟹,可是金陵一绝,镜湖水养之,分为春秋两季,春日里的金螃蟹透着一个鲜字,而秋螃蟹,透出一个肥美,今日吃春螃蟹,等秋日,再换一口,”

似有话中有话,现在日子还没挨过去,又想着秋日,

“好,说得好,人活在世,无非就是满足口腹之欲,苏某刚来金陵,第一口,就吃上鲜味了,”

苏崇吃完一个螃蟹,虽然味道鲜美,但是春蟹瘦弱,难有肉食入口,实在是美中不足,

“哎呀,苏大人如此年轻,就身居高位,令人羡慕,杂家就喜欢青年才俊,如今江南地界,可是咱们大武朝最繁华之地,谁知道,新北大堤出了那么大事,如今虽然堵上缺口,可是淹了那么多良田,时间拖得越久,就越是麻烦,诸位都在此,苏大人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事,做的怎么样了,”

也不怪杨公公着急,苏州织造局那边,已经组装了织机,不少百姓也动用府兵强制种桑,虽然有了效果,但总体差强人意,所以缺口甚大,金陵四个县,税田有十五万亩,只要一步到位,就能填补空缺,可惜,现在一直没有动静,眼神一凝,又看了众人一眼,

苏崇并未说话,此间的事还未理清,如何插言,只有景存亮放下筷子,接了话,说道;

“公公放心,此番苏大人之策,已经给了衙门主官探讨,贾大人,你们知府衙门是怎么商议的?”

贾雨村理了理官袍,好似早有准备,起身拱手而拜,

“禀景大人,扬公公,赈灾的事,千头万绪,好在沈大人给的粮食多一些,能用一个月之久,至于各县县令的想法,下官也问了一番,他们都以淳阳县县令的主意为最,说是以官府作保,每亩良田换十石粮食,还需雇佣百姓耕作即可,就可买下田亩,双方皆有利可图,下官见有了法子,也就应了下来。”

话说的在理,可听在众位大人耳中,却有些心不在焉,现在江南一石粮食,就值十两银子,如今一百两一亩,那些士绅勋贵之家,岂能愿意,

杨公公眯着眼不说话,景大人和苏大人也闭口不言,只有末座的沈万和沈大人,眉头拧成一个川字,如此方法,金陵城那些士绅勋贵必然不买账,定然不会去买,这样一来,岂不是耽误春种了,一身紫色官袍微微一动,看似温文尔雅,此刻也难掩饰焦虑之色,

“知府大人,此事商议的并无不妥,但是价格有些高了,要是以往,别说十石粮食,就是五十石粮食都能拿出来,现如今江南受灾,粮价居高不下,这该考虑一下,想来金陵城里,没有几家去登记吧。”

好像是提点,关键的就是价格,四个县衙出的告示他也看了,事是好事,可惜,别人不买账啊,

“景大人说的是,却没有几个人去登记,下官也说了这些事,可是那淳阳县还有永安县的两位知县,竟然给下官呈递折子,杨公公,景大人,您看看,说的是一家之用的口粮,算到秋收,还能有些结余,最低也要这些,毕竟要指望他们当佣户呢,有理有据,下官也不好说什么。”

贾雨村一脸为难,把徐长文写的折子,原封不动的放在桌上,一时间让桌上的众人沉默不语,杨公公脸色是越来越难看,

“贾大人,这样说来,改田为桑的事,就不成了?”

“杨公公息怒,这些还能商议,但若是被世家武勋的人买去,把税田换了性质,不还是收不上来税吗,”

贾雨村并不着急,现在江南税田就剩下那么多,朝廷的税还指望这些,谁敢真的出手,到时候朝廷税赋不够,哪个官员都跑不了。

“这倒也是,那不知贾大人有何应对,”

杨公公想想,话说的也对,要是连这些都收不上税赋,指望其他的更不行了,

“回公公,还是如徐县令所言,官府作保,此番卖田,税赋朝廷占四成,佣户占剩下三成,只有买主自留最后三成,契约而成,这样,既不能少了官府税赋,又能保证佣户活下去,一举三得。”

说到此处,贾雨村眼里精光一闪,此番前来的两位徐县令,实乃大才,可惜,江南权贵势力纷杂,有些人甚至是一两银子都不想出,方法虽好,却无人问津啊,

几乎是幽幽一叹,

桌上众人脸色各异,能想出这法子的人也是奇才,杨公公思索片刻,把目光看向景存亮,示意可不可行,

景大人见此苦笑一声,好事是好事,可无人答应,再好的政策,也是小二夸口罢了。

“贾知府,苏大人,你们二人觉得如何?”

贾雨村拱手一拜,不再言语,只有苏崇放下碗筷,拿过锦布净手,

“只要有好的政策,为何不去做,至于有没有人领情,就看他们造化,实在不成,下官自会呈递京城,这田,官府来收,当然若是有人收了最好,”

语不惊人死不休,苏崇更是胆大,竟然让官府来收田,闻所未闻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