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1979:孩子她妈是天仙妈 > 第53章 火车上的剧本

1979:孩子她妈是天仙妈 第53章 火车上的剧本

簡繁轉換
作者:部步高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21 15:34:15 来源:源1

第53章火车上的剧本(第1/2页)

“你要去多久?”

现在的国庆节只有一天假,不像后世有七天,所以当晚回到家后,刘筱莉就开始给陈浮生收拾起了这次要出门的行李。

“不清楚,但是过年肯定会回来的。”

刘筱莉想了想现在到过年还有多少时间,然后开始叮嘱道:

“每周都要给我和女儿写信。”

“好。”

“下次演戏的话不要太拼了,也不要和人起争执,一定要注意安全。”

“好。”

“按时吃饭,吃好一点,不要像上次一样回来瘦他个十几斤了。”

“好。”

“到你了。”

“在家照顾好自己和女儿。”

“嗯。”

“多在信里和我分享一下女儿的成长事迹,最好买台相机多给她拍点照片,相机的话去友谊商店买,我还有好几千的外汇券,还是那句话,过期不用就作废了,而且钱只会越来越不值钱,所以也别不舍得花钱。”

“嗯。”

“我不在身边,多替我关心一下爸妈的身体,毕竟他们年纪也大了。”

“嗯,还有吗?”

“还有就是你请的长假是不是要到了?”

“嗯。”

“那你还要去上班吗?要不……”

“你又想劝我辞了?”

“你想去上也行,主要看你自己的选择。”陈浮生因为自己比较忙,所以其实是倾向于让媳妇把重心放在家庭上,但是同样也尊重她的决定。

“这个事我在考虑考虑吧,回头信里和你说。”

“行,反正老婆你怎么做,我都支持你。”

陈浮生接着道:“现在事情谈完了,我们来聊点夫妻间的话题。”

“等……等一下,你行李都还没收拾好。”

“明天收拾也是一样。”

“呜呜……关灯。”

……

翌日,陈浮生在火车站辞别家人后,坐上了前往京城的列车。

而他从离开家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想家了。

为了抑制这种思念,他也只能开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上车前,陈浮生其实就买了一些打发时间的读物。

这会儿正好可以拿出来读一读。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奖电影《斗牛》在昨日(国庆节)上映,浮生同志的演技‘震撼’观众》

《为什么《斗牛》的海外版权可以买到100万美元?看完电影你就知道了》

《《庐山恋》仅仅上映一周,其火爆程度已经超过了上半年的《小花》》

《我国第一部有吻戏的电影——《庐山恋》》

《原来《庐山恋》的女主角周筠在戏里竟然换了43套衣服》

《《庐山恋》上映之后,受到了很多人民群众喜爱的同时,也收到了不少同志的质疑》

《……》

看完这些报纸,老实说,作为一个电影人,陈浮生对于《庐山恋》的好评也好,批评也罢,在昨天和媳妇看电影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所以此时他一点儿都不意外。

他只可惜的是,这些读物太短了,而他这一趟火车要坐超过三十个小时,终究解不了闷。

虽然他买的是卧铺,但是这会儿刚上车,也没有丝毫的困意。

想了想,陈浮生干脆掏出纸笔,构思起了下一部电影。

因为他脑海里还是《庐山恋》的信息,所以第一个冒出来的是同样在八十年年代很火的一部电影,叫《牧马人》。

后来短视频出来以后,出自这部电影里的那句‘老许,你要老婆不要?’还火过一段时间。

不过很快陈浮生就把这部电影给否了。

否了的原因不是因为担心和《牧马人》撞档期,事实上这部电影都还没立项呢。

因为它的原著小说《灵与肉》都才在上个月首次发表在宁夏的《朔方》文学杂志上。

也就是说,如果陈浮生想截胡的话,随时都可以将版权买过来,自己来改编成电影。

之所以他不那么做,原因是他现在加入的是电影创汇工作小组,他的工作重点是用电影为国家创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3章火车上的剧本(第2/2页)

而不只是拍一部像《庐山恋》这种,在国内爆火,也只能在国内爆火的电影。

嗯,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毕竟他们的工作小组都才刚刚成立,当然要做出成绩出来。

也许因为《庐山恋》和《牧马人》都是青春爱情电影,受此影响,陈浮生的脑海里接着想起了老谋子的那部《山楂树之恋》。

《山楂树之恋》讲述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故事,陈浮生甚至可以拿来直接用。

不过这类电影还是同样的问题,走不出去,在国际上也很难拿奖,只能在国内取得不错的成绩。

所以,陈浮生跟着pass。

“哎,1980年还是太保守了,好多电影都不能拍,听说八十年代后期电影尺度很大……”

陈浮生想着想着,开起了小差。

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就在他开小差的时候,脑海里却是突然灵光一现,有了一点想法。

“好像《调音师》可以啊。”

《调音师》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法国奥利维耶·特雷内执导的一部14分钟的短片,讲述了天才钢琴家阿德里安在伯恩斯坦大赛上失利,之后伪装成盲人钢琴调音师,借此获得更多同情和消费,还能满足他的窥探**。一次,他到一户人家调试钢琴,却目睹了一起杀人案,被迫在继续装盲和暴露身份之间挣扎的故事。

第二个版本是印度导演斯里兰姆·拉格万翻拍的同名长篇电影,也因为是长篇,印度版本的《调音师》在细节上要完善许多。

陈浮生之所以想改编这部电影,首先是它的故事同时符合东西方人的口味,简而言之也就是大家都看得懂,且都喜欢。

满足这一点基本要求之后,本身这部电影又是一部文艺片和商业片相结合的大成作品,这意味着陈浮生将之翻拍出来之后,既可以送去冲奖,还能让它扛票房。

相当于上了一道双保险。

还有最后一个是私人原因,那就是陈浮生觉得自己可以挑战一下男主角。

基于这三点,陈浮生没有再犹豫,正式提笔,在手里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调音师》。

不过写完这三个字后,陈浮生就咬起了笔帽:

“这电影该怎么改编才好呢?”

想了一会儿,陈浮生眼前一亮:

“有了。”

“这个故事放在现在的背景来说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如果我将它放在民国的话,好像就刚好合适。”

继续思考了大约十来分钟之后,陈浮生构思出了时代背景,再次下笔:

——1930年代末的上海,这是一个表面繁华奢靡,实则暗流汹涌,各方势力角力,社会矛盾尖锐,人命如草芥的时代。

人物设定:

男主角:陈默:27岁,曾是才华横溢的音乐学院高材生,因目睹恩师在**风波中被镇压,挚友在革命的战火当中粉身碎骨,生性怯懦的他深受刺激,对现实失望透顶,于是他选择装盲。一方面,他认为装盲可以逃避过去的阴影和可能的迫害,另一方面,他相信‘失明’能够让他变得更加专注音乐,获得更纯粹的艺术体验和灵感。

一段时间后,陈默发现装盲还能给他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便利,如降低他人警惕,获得同情,窥探他人的秘密等……

……

因为陈浮生是改编,这相当于有一个大纲就在他面前摆着,所以他的灵感源源不断。

而他也因此再次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当他终于把民国版本的《调音师》剧本弄好的下一秒,他的耳边刚好传来了火车即将到达下一站时车上的广播声。

“尊敬的乘客朋友们,前方即将到达燕京站,请要下车的旅客提前整理好行李,准备下车……”

陈浮生听第一遍广播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听完第二次广播,他才确定自己马上就要到了。

“我擦,时间过得这么快吗?”

“哎呦,我的腰好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