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四合院:小人物的种田人生 > 第一卷 第4章 包饺子

四合院:小人物的种田人生 第一卷 第4章 包饺子

簡繁轉換
作者:往后皆是晴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1 15:34:28 来源:源1

第一卷第4章包饺子(第1/2页)

进了前院,打了招呼,就各自回家,不同的野菜料理的方法不同,趁着野菜正新鲜,抓紧时间料理出来。

林志刚进屋把背篓和布口袋放在桌子上,坐了一会儿,起身倒了一碗水喝。

把布口袋里的榆钱倒在2个木盆里装着,在把背篓里的荠菜倒在簸箕里晾着,一会儿处理。

进入空间,把特意挖的荠菜,马齿苋和蒲公英拿一部分,种在麦田边田坎上。

出了空间,坐在桌子旁,拿个盆开始处理荠菜,枯叶、烂叶摘掉,泥土抖干净,把根切掉放在一旁,处理好的荠菜放盆里。

正处理着,林母回来了,手上正拿着一斤猪肉,肥瘦相间,进屋把肉放在柜子里锁住。

“这荠菜嫩得很,配着猪肉,包饺子,鲜得很。志刚,你今天去挖野菜啦。还有这么多榆钱。”林母看着这么多野菜高兴地说,心里已经想到好几种吃法。

“妈,今天我和院里的几位大妈一起去的,今天活动一下,出出汗,身体没什么不舒服的。妈,这榆钱蒸些来吃吧,你看这些野菜怎么处理?”林志刚看着桌上的榆钱说。

“好,你下午把荠菜摘好,我下班回来,咱们包荠菜饺子吃。这榆钱不好保存,一会儿你给院里的每一家抓一把,剩下的你放在桌子,我回来处理。对了,后院聋老太太那,等我饺子熟了,再端一份过去。”

林母说完,就出门上班了。

林志刚起身,从前院开始,每家都拿点榆钱,送完后,回家继续理荠菜。

傍晚了,工人们都下班了,院子里热闹起来了,各家的饭菜香传出来,空气里有一股特别的清香。

林父回来的时候,林母在桌子上揉面团,林志刚正在调馅。

“哟,今晚上吃荠菜饺子呀,家里还有白面啊,还摘了榆钱啊。”林父看着屋里的菜说。

“这白面是上次特意留了半斤,这饺子加点玉米面一样好吃。这包了饺子,没有了。其余的面粉上个月全部拿来做炒面,捐了。”林母一边揉面一边回答。

炒面是由70%的小麦粉和30%的高粱粉组成,也可以用玉米粉或大米粉代替,每百斤炒面还必须添加0.5斤食盐。

为了在第二次战役发起之前向志愿军大量供应炒面,全国各地的党政军民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赶制炒面运动。群众纷纷在家自制炒面,捐赠给部队,仅1951年东北地区即供应炒面405万斤。

炒面自身所含水分极少,食用时如果缺水则很难下咽,长期食用容易导致夜盲症。“一捧炒面一捧雪”几乎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战斗精神的写照。

林卫国沉默了一会儿,转身拿些榆钱,淘洗干净,在厨房里做蒸榆钱。

过了二十分钟,蒸榆钱好了。往锅里加点水,一会煮饺子。过了半个小时,水开了,饺子也包好了,下锅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4章包饺子(第2/2页)

“志刚,这碗给后院老太太端过去,回来吃饺子。”林母说着把碗递给林志刚。

“好的,妈,马上去。”

林志刚点了点头,端着饺子到后院聋老太太家,敲了敲门。

“老太太,睡了没?我是志刚,我给您端饺子来。”林志刚在门外喊。

门开了,一个满头白发的瘦瘦小小的老太太站在门边,笑眯眯地说:“志刚来啦,好孩子快进来。人年纪大了,睡不着,我在理中午你送过来的榆钱。”

林志刚把饺子放在屋里桌上,老太太给倒了碗水。林志刚把老太太扶着坐下,老太太握了握林志刚的手:‘‘志刚,来喝点水歇歇。哎,我这老婆子命好,在这把年纪还能吃到这白面饺子。”

林志刚喝着水,这水真甜,放糖了。坐了一会儿,跟老太太说:“老太太这会儿饺子热乎又不烫,赶紧吃吧。我就先回去了,改天来看您。‘‘

“好,好,好,快回去吧,你家里还等着你吃饭。”

老太太慈祥地看着林志刚的背影。

林志刚回到家,嘴里吃着饺子,心里直呼,真好吃,太香了。

吃完饭,林志刚收拾碗筷,林父林母在收拾榆钱,刚才留了一点肉,做成榆钱酱,能吃很久。做完,放柜子里盖好,各自回屋休息。

中院,易中海看着桌上的菜,荠菜炒鸡蛋,一碟榆钱,一碟咸菜,一盘野菜玉米饼。

“玉兰,今天这么丰盛啊”。

“今天和前院老阎家的,对面贾大嫂,还有志刚那孩子,一起去挖野菜。志刚那孩子发现一片荠菜,特意告诉我们在哪里,那榆钱也是那孩子拿的。志刚那孩子品性好,人又大方,如果是我的孩子,该多好啊。”

张玉兰一边说,一边去厨房拿着碗筷。

易中海吃着饼子,笑了笑,点了点头,沉默着。是啊,我如果有孩子,年龄应该和志刚差不多大。

林志刚,这孩子,你说易中海心中没惦记过,那是假的。即使心里再有想法,易中海也没表现出来过。

毕竟林志刚他爹,可不是吃素的。他爹身手好,又上过战场立过功,保卫科又是合法持枪。两个大儿子去当兵了,只剩这个小儿子在身边,谁敢动他儿子,他就敢拼命。

这院里的年轻人中,有林志刚珠玉在前,其他人始终差点意思。还是再看看吧。

至于院外的孩子,不论是收养还是收徒,一般不轻易下决定。

一来不是知根知底,来历清不清白,家庭复不复杂。这时候的北京鱼龙混杂,三教九流,人员特别复杂,再加上外来人员特别多,还有很多特务,间谍,汉奸,隐藏在暗处。

二来不知品性,万一是个白眼狼,一切都完了。

三来不住一个院里,等他年纪大了,始终不方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