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044军议(一)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044军议(一)

簡繁轉換
作者:夏天就是要吃西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2 15:44:28 来源:源1

044军议(一)(第1/2页)

如今已是二月,往常这个时节,正是农忙的时候。

但去年年底多了一个闰月,所以关中地区的春耕早在正月就已经结束了。

安西将军府得以大肆征发民夫,而不用担心影响生产。

曹操在给《孙子兵法》做注释时就曾写到,每十名步兵就得配备三名后勤人员,每十名骑兵则需要配备五名后勤人员。

刘义真麾下有六万五千将士,其中,沈田子有三千五百名步卒,一千五百名骑卒,需要民夫一千八百人。

傅弘之与他相当,也是三千五百名步卒、一千五百名骑卒的配置,同样需要民夫一千八百人。

王镇恶有三万步骑,其中步卒二万,骑卒一万,需要民夫一万一千人。

飞骑军五千人皆为骑卒,需要民夫二千五百人。

至于段宏的义从军二万将士,其中步卒一万七,骑卒三千,需要民夫六千六百人。

也就是说,刘义真在战时,至少需要征发二万三千七百人给士兵们洗衣、做饭、喂马,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至于运粮的民夫则另算。

所以说,《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

好在如今是农闲,又有一条渭河可以走水路运粮。

此战,刘义真总计征发四万民夫,加上参战的将士,说一句十万大军并不为过。

长安城外,又起了一座大营,被沈田子、傅弘之、段宏的营寨拱卫,用以安置渭南各郡、各县的民夫。

又一次清点完存粮,王修找到刘义真,苦着脸道:“府主,我军存粮恐怕支应不了太久。”

此前他和刘义真说,如果赫连勃勃迟迟不来,军府的存粮难以支撑数月,但这并非战时情况。

刘义真对此心知肚明,自己现有的粮草确实撑不了太久,虽然刘裕已经收到了他索要钱粮的家书,但要把这批钱粮转运到关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黄河是东晋与北魏的疆界,李德彰走水路报捷还行,要想通过黄河往关中转运钱粮,那完全是不把北岸的魏军当人看。

所以刘义真才会安排刘乞经由武关南下。

“长史放心,我当速胜。”刘义真信誓旦旦道。

然而王修脸色大变:“下吏虽然不通军务,但也听说过急胜为下的说法,还请府主切勿急躁。”

‘急胜为下’出自《尉缭子》的《兵教下》篇,强调在战争中不可急于追求胜利,认为急于求胜会导致战略失误,将帅应该注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刘义真摇头道:“长史放心,赫连勃勃名声在外,我又怎会轻敌,只是我军难以与其持久消耗,我当主动创造战机,而非一味固守,等着赫连勃勃渡河。”

他当然明白急胜为下的道理,但刘义真也有苦衷,安定距离长安有上千里的距离,且不说山路难行,就算夏军日行五十里,也需要走上二十多天。

刘义真认为,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赫连勃勃应该是不敢让骑兵先行了,肯定是步骑并进。

如果让他在渭南等上二十多天,而赫连勃勃又不急于渡河,自己岂不是要被他耗死。

倒不如趁着夏军还没有南下,率先渡过渭水,伺机与赫连勃勃决战。

否则,夏军一旦抵达渭水北岸,晋军再想渡河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044军议(一)(第2/2页)

王修听明白了刘义真的意思,他更担心了,赶忙提醒道:“府主,此事还需要与王司马商议。”

“理当如此。”刘义真确实有了一个初步的作战计划,但一人计短,三人计长,他不仅会询问王镇恶的意见,也会找沈田子、傅弘之、段宏等人商议。

王修闻言,才算放下了心。

他就怕刘义真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自恃聪明才智,听不进将吏们的意见。

......

两天后,即二月初三,渭北各家纷纷送来消息,确定了赫连勃勃的行军路线,夏军七万步骑沿着泾河南下,如今还没有出岭北。

所谓岭北,即陇山以东,桥山以西,关中西北部的大片高原山地,连通秦凉、朔方与关中,一直以来都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后秦开国皇帝姚苌即位后,便制定了先取岭北,再图关中的战略。

赫连勃勃叛秦以后,后秦便是倚仗岭北地势之险,抵御胡夏的入侵,直至后秦灭亡,赫连勃勃全取岭北,致使渭北再无屏障。

于刘义真而言,如果不能收回岭北,他就不能算是安定了关中。

当天夜里,王镇恶被紧急召回长安。

如今长安已被封锁,许进不许出,当然,此举只是为了防范细作传递城中情报,胡夏使团在城内遇袭一事,至今都被刘义真封锁了消息。

但如王镇恶、沈田子等刘义真的心腹自然不受这一禁令的约束。

明光殿内,诸将齐至,就连长史王修、别驾杜骥也出席了这场军议。

刘义真不指望两个文士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把他们叫来,尤其是让杜骥旁听,主要还是为了展示信任,让他彻底融入自己的小圈子。

“诸位,我欲北渡,与夏虏决战于渭北。”

刘义真刚道出自己的计划,就遭到了沈田子的反对:“府主,渭水虽非天险,但也是一道屏障,何苦弃之。”

差不多半个月前,赫连璝还可以涉水而过,如今却不成了,入春以后,气候越发暖和,上游冰雪消融,此时已是春汛,夏军要想过河,要么坐船,要么搭设浮桥。

赫连勃勃可没那么多船只,搭设浮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给了晋军据河而守的机会。

傅弘之附和道:“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倘若作战失利,将士争相过河,必定死伤惨重,还请府主三思。”

刘义真并不恼,军议这种事情,重点在于议,众人各抒己见,如果听不得反对的声音,还开什么军议,直接一言堂好了。

杜骥此时也站了起来,拱手道:“府主若是忧心粮秣不足,下吏愿作说客,游说士族进献谷粮。”

早在军议之前,王修担心刘义真急于速战,就与杜骥说过此事。

粮食不可能凭空变出来,要么抢百姓的口粮,要么向士族伸手。

但刘义真既然要夺嫡,想要有个好名声,就不可能放纵军士劫掠治下的百姓,在杜骥看来,只剩下求助士族这条路。

然而刘义真坚持己见:“我欲北渡,非止粮秣不足。”

(感谢玉天轲献出的100部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