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051渡河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051渡河

簡繁轉換
作者:夏天就是要吃西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2 15:44:28 来源:源1

051渡河(第1/2页)

刘义真并不知道赫连璝对他抱有的殷切期望。

他可不是赫连璝肚子里的蛔虫,自然也不清楚赫连璝此时的处境。

如今的赫连璝,称得上是狗急跳墙,但刘义真还是按部就班的实施着自己的既定战略,将这一战的胜负寄托在渭北士族袭扰夏军后方,迫使夏军自乱阵脚之上。

明日就要渡河,刘义真不在桂阳公府,夜宿飞骑军营寨。

东晋的军制分为五级,即:军、幢、队、什、伍。

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二百人为一队,幢的人数并不固定,有多有少,但以三幢为一军,约三千人,军以上无固定编制,由朝廷临时任命‘都督’或者‘统军’。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队伍都会按照这个编制组建,譬如飞骑军便有足足五千人,被刘义真分成了左右二军,各二千五百人。

飞骑军左军第一幢第三队的二十名什长垂头丧气地走出队主的营帐,他们刚刚接到通知,队主在抽生死签时,抽到了死签。

也就是说,他们这一队的二百人,都将作为探路哨骑,在明日天亮后,率先过河搜寻敌军踪迹,防止夏军连夜奔袭,提前埋伏在了北岸。

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如果夏军真有设伏,他们必定有去无回,所以叫做死签。

但又必须有人做这件事,所以才会设下生死签,飞骑军共计二十五队,二十五分之一的概率,谁抽中,算谁倒霉,而左军的第一幢第三队就是这个倒霉蛋。

很不巧,夫蒙何素就是第三队的一名什长,他找到另一队的好友,苦笑道:“队主抽中了死签,我如果没有回来,烦请你转告阿兄,让他尽早成家,生个娃儿,也不枉我给侄儿留了一份前程。”

好友听他这么说,为之惆怅不已,劝说道:“依我看,你还是去见何渊一面,自己亲口跟他说,也能与他道别,不要留下遗憾。”

夫蒙何渊已经跟着王镇恶回了长安,营地距离飞骑军不远。

夫蒙何素摇摇头:“就算我把抽中死签的事告诉阿兄,他也爱莫能助,只是徒增阿兄的烦恼罢了,唉!这件事情就拜托给你了。”

“知道了,何素,你可一定要活着回来。”

“承你吉言。”

......

飞骑军的优点、缺点都很明显。

优点在于他们是主动投军,作战积极性高,有骑射功底,单打独斗的话,具备不俗的战斗力。

缺点则是成军时间短,欠缺实战经验,心理素质不稳定,在大军团会战时,面对敌军的冲锋,可能会临阵慌乱,反倒搅乱本方的阵型,同时,他们的协同作战能力也很差。

不过,所谓的协同作战能力差,也只是就大规模作战而言。

如果是以什、伍为单位,一什也就十个人,在一起相处了这么多天,多少也培养出一些默契了。

而哨骑、斥候之间的战斗,通常就是小规模的碰撞。

所以刘义真扬长避短,不把飞骑军作为一个整体投入到战场,而是化整为零,让他们充当哨骑,与夏军的斥候捉对厮杀。

也许夏军的斥候更精锐,但飞骑军足有五千人,架不住他们人多,不会在斥候战中落入明显的下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051渡河(第2/2页)

当然,刘义真以飞骑军为哨骑、斥候,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至今没有替飞骑军物色到一名合适的都督、统军。

不是说随便把一个人放到飞骑军都督的位置上,他就能替刘义真带起这五千骑兵。

刘义真敢把二万义从军交给段宏,是因为段宏在南燕时,曾为徐州刺史,镇守南疆,有过单独领兵的经验。

至于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三人,到时候都会有自己的作战任务,无暇兼顾飞骑军这支新军,带着他们上阵,还得担心飞骑军遇事惊慌,冲乱自己的精锐阵型。

因此,飞骑军要想派上用场,只能暂时充作哨骑、斥候。

反正以什、伍为单位的小规模碰撞,也无需由都督、统军指挥。

前段时间他们的训练,也都以斥候战为主,由傅弘之军中的老斥候教导他们一些注意事项与经验之谈。

次日,东方初露曙光,透过了云层缝隙,照耀着渭水两岸。

历经一夜的忐忑不安后,二百骑兵踏过浮桥,抵达北岸。

多少带着点倒霉蛋属性的队主大声喝道:“眼睛都给我放亮点,千万别漏了夏贼。”

众人应诺,随即队主大手一挥,二百骑以什为单位,向着各个方向搜索。

夫蒙何素手不离弓,谨慎观察着四周的情况。

连同骑弓一起被他抓在手里的并非普通箭矢,而是响箭,一种会发出声音的箭矢。

毕竟,探路哨骑的任务不是厮杀,发现敌人行迹的第一时间就得抢先示警。

这样的搜索一直持续到了天色大亮,确认了三十里内没有夏军藏匿后,提心吊胆的众人喜不自胜,赶忙把消息传回南岸。

正午时分,得知了消息后,刘义真终于下令渡河。

打头阵的是沈田子,其次是傅弘之。

他们的部队最能打,只要二人能在北岸站稳脚跟,摆下步阵,就算有夏军凭空冒出来,也可以抵御住对方的攻势,为后续部队争取渡河时间。

直到黄昏时,六万五千步骑以及随行的四万民夫,总计十万五千人,运着粮草、甲仗陆续渡过了渭水,在北岸安营。

刘义真回头看了一眼渭南,心道:再回来时,我需得是货真价实的关中之主。

如今的刘义真,与其说是关中之主,其实不如称他渭南之主更恰当,与胡夏的这一战,就将决定谁能控制渭北,进而全取关中。

刘义真目前并不清楚杜骥的情况。

杜骥不可能分人向刘义真汇报进展,如果归途让人截获消息,后果不堪设想。

但刘义真信任杜骥的能力,也清楚渭北士族的苛求,相信他们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刘义真为了争取渭北士族的支持,可谓是诚意满满,甚至都放弃了渭水防线,主动北上,就是为了解决渭北士族的后顾之忧。

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在瞻前顾后,也活该他们就此没落。

哪有一点风险都不想担,还想着重振家声的。

(感谢玉天轲献出的200部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