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 12 木耳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12 木耳

簡繁轉換
作者:柠檬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24 15:38:16 来源:源1

12木耳(第1/2页)

对这位连小孩子都欺负的王爷爷,严雪过后可是听说了不少。

他家住得离刘家不远,有时候刘老爷子打的猎物较多,还会分给他们家一些,所以刘大牛媳妇才会找了他帮忙。

但这位显然不只是光吃东西不办事,关键时刻还反坑你一把,也是比较少见了。

而且刘大牛媳妇听了事情的经过,虽然生气,也不好真上门和一个长辈计较。没想到长辈却先和她计较上了,一回去就大骂刘春彩和严雪不是人,盯着抢他的生意,真实上演什么叫恶人先告状。

事情传到刘家人耳朵里,差点没把刘大牛媳妇气死,后来在外面碰上王家人,都没个好脸色。

此刻两人在小火车上碰到,对方这显然是又去镇上卖东西,严雪保持着脸上的微笑不动声色。

王老头也认出了严雪,冷哼一声,坐下来将背筐放到脚边的时候,差点没给地上砸出个坑。

结果刚放完,乘务员就来了,“年底人多,东西能放架子上放架子上,能放座底下放座底下。”一眼就看到了老头儿的背筐。

王老头只能将背筐拿起来放到了架子上,乘务员又指地上的麻袋,“这俩是谁的?也收一下。”

这么重的东西可没法往上放,严雪直接将麻袋放倒,塞进了座位底下。

乘务员没再说什么,提醒着注意个人财物走了,王老头的目光却落在了那两个麻袋上,“你这是松子?”

严雪只是笑,“您放心,不抢您的生意。”

“你也得有那本事。”老头儿一哼,臭着脸不吱声了。

年底果然人多,小火车才行过两站,就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车厢里不时传来家禽的叽喳,堪比一个迷你小市场。

严雪下车的时候,费了不少劲才把两个麻袋搬到爬犁上,拖着到了车门口,向下搬又成了问题。

乘务员见状,赶紧帮她提了一个。

严雪道过谢,刚要回头拿第二个,王老头已经跟个年轻人一起,将东西拎了下来,“能不能快点儿?这都等着下车呢,你堵这别人咋走?”

语气很不好,下来将麻袋摔上爬犁,就背着背筐走了。

这么一来,倒弄得那年轻人有点尴尬,严雪朝对方笑笑,“多谢。”等人一走就把爬犁拖到角落,仔细检查了一遍。

她可不信王老头会有那么好心,就算嫌她太慢耽误时间,以那位的风格也未必会伸手,站在车上大声催促骂骂咧咧才更像他的风格。

果然被她查出问题来了,王老头和年轻人拎下来那个麻袋,有一个角破了道口子。

口子大概一寸长,破口处整齐,像是被什么割出来的。这要是她没检查,就这么拖着走,里面的松子肯定会撒出来,因为口子不大撒得不快,一时半会儿还很难发现。

这还当她真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了?

严雪差点被气笑。

上辈子她混市场的时候,那才真是什么不入流的手段都见过,将麻袋破了口子那一角打上结,如常去了收购站。

收购站门前便有牌子,写了收什么,都多少钱收。严雪看了下,发现最值钱的是各种皮货,和人参、鹿茸、熊胆、天麻这类药材。

松子便宜很多,每斤三毛五。但凡是都架不住个多,两袋子卖下来,她还是净赚四十几块。

这都赶上祁放一个月工资了,还只是她一人的份儿,难怪李树武为了搞副业那么赶工,最终害了郭长安。

严雪将钱收好,又将倒空的麻袋折好绑在爬犁上,转身去了供销社。

这回她果断给自己买了双棉乌拉,然后才是做衣服和行李要用的布和棉花。

像毛巾、脸盆、暖瓶这类林场商店就能买到的,她直接跳过,剩下的算了算,还是狠狠心花二百五十块买了两块手表。

现在流行的“三转一响”,缝纫机她不会用,自行车林场用不着,收音机白天没有电。看时间的话小座钟倒是便宜,几十块就够了,但她和“祁放”要是都出去工作,在家的时间有限,还是手表更实用。

手表贴身收着,其他东西装进麻袋绑在爬犁上,严雪又朝小市场走去,看有没有什么能买来办酒席的。

刚进去,她便和王老头碰上了。只不过老头儿这回卖的不是冻蘑,而是黑木耳。

对方摊位前站着个男青年,二十出头的年纪,中等个子,身上也穿着林场肥肥大大的蓝灰色制服。长得还不错,就是眼睛有点小,还是个肿眼泡,严重拉低了颜值,看着也有些憨。

男青年蹲在那研究了半天,也没研究出个名堂,竟然问王老头送人买这个行不行。

这一看就是林场新招没几年的,什么都不懂,老油子还用出来买木耳,自己就能想办法弄到。

老头儿立马热情地拿起秤,“送人买这个就对了,我这都是最好的春耳,肉厚实,泡了还出数。不像那些伏耳秋耳,一大把也泡不出来多少,自己吃都不合适。”

不等对方说到底要不要买便称了半秤,“你看这些够不够?一斤六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2木耳(第2/2页)

那男青年显然不是个善言辞的,竟然没想过还能拒绝,纠结半天也只说出一句:“一斤就行。”

“一斤哪够?送人买太少了也不好看不是。”

王老头根本没听,拿了报纸就要给他包,刚准备倒,一只素白的小手伸过来,在倾斜的秤口抓了一把。

顺着对方的动作,入眼的是一个熟悉的娇小身影。

严雪拨着手里的木耳,笑盈盈地问:“你说这是春耳?”表情揶揄,像是在说我看你挺会编啊。

王老头心里当即一沉,想想又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那小伙子一个林场职工都不会挑木耳,她一个外地来的小丫头能懂啥?还不是发现麻袋破了,故意来找他茬?

这他可不怕,她又没有证据,能空口白牙说是他弄的,他也能说是她诬赖。

老头儿斜眼睨过去,“这不是春耳,难道是秋耳?”

说着把秤往严雪手下一送,让严雪放回来,“要买就等会儿,不买拉倒。这别人称好的,你伸手就抓。”

“我没事儿,你可以先给这位女同志称。”那男青年脾气好得很,一点没发现两人间的暗涌。

严雪也就没把手里那把木耳放回去,而是似模似样打量起来,“我怎么看着就不像春耳呢?”

“你来找茬的是吧?”王老头一把将秤摔回了袋子里。

老头儿这一声不小,附近立马有人看了过来。因为他是老人家,怀疑的视线更是纷纷落在了两个年轻人身上。

那男青年显然不习惯这种注视,压低声音打圆场,“有话好好说,好好说。”

“是我不好好说吗?是她搁这儿找茬!”一有人打圆场,王老头声音更大了,“咋了?看我老头子好欺负是吧?”

“可能这位女同志不太懂……”

男青年还试图帮严雪解释,严雪脸上却似笑非笑,“我不过是问一嘴,你急什么?难不成我说对了?”

“少他妈放屁!”老头儿开始飙脏话了。

严雪也不打断,任由他口沫横飞发泄完,才笑容一敛,“春耳是入伏前生长的木耳,朵大,肉厚,色泽灰黑,吸水膨胀率大。不像伏耳肉薄,秋耳朵小,吸水膨胀率低,我没说错吧?”

王老头没想到她还真懂,一下子被噎住,半晌才强撑着道:“那又怎么样?”

“那您应该也知道,三种木耳里面春耳质量最好,都是采大留小,让未成熟的耳芽继续生长,只有伏耳和秋耳会大耳小耳一起采。”

别的严雪不一定知道,但她上辈子又要赚钱又要照看她爸,时间有限只能开了个网店,卖的就是蜂蜜、木耳、人参这些山货。

因为更熟悉,她才找了姑姥姥帮她找对象,才不远千里跑到这寒冷的关外来。

严雪看向老头儿,见对方有话要说又紧接着道:“我就当您懒得再去一次,大的小的一起采了,您这木耳颜色也太黑了点。”

她将手心摊开,掌心几朵木耳大小不一,颜色深黑,按照她刚才所说来分辨,的确不像是春耳。

别说刚刚差点就买了的男青年,附近围观的都有人不顾王老头难看的脸色,假装要买抓起一把细看。

严雪将手里的木耳放回去,“看颜色不像是春耳,看大小又不像是秋耳,您这是品质最差的伏耳吧?把伏耳当成春耳高价卖,我可不敢买。”

说完也不管周围人的反应,拉起爬犁便走。

麻袋那事她的确没有证据,但她也不是非得就此和对方讨一个说法,谁叫对方上赶着往她手里送小辫子呢。

围观那些人也不是她喊来的,会不会遭人议论,又会不会影响生意,自然也不关她的事。

严雪眼睛尖,已经看到不远处有人在卖野猪肉,赶紧加快脚步挤了进去。

要论香,野猪肯定比不上家猪,尤其是瘦肉,肉质特别粗糙。

但这东西不用肉票,还不限量,卖得也不贵,肥肉更是能拿回去榨油。严雪一问才六毛钱一斤,一口气买了二十多斤放在爬犁上。

剩下就没什么了,严雪逛到下午,就回森铁车站准备坐小火车回去。

上车的时候,她不禁想起那天单秋芳送她,来找人那小姑娘穿的冰鞋,又想到了刘春彩。

事后她问过“齐放”,听说刘家孩子之所以不去滑冰,是因为刘春彩之前还有个二哥,就是滑冰时掉进冰窟窿里没的。

主支Ii那边打水的冰窟窿多,又不像钓鱼凿得小,弄不好很容易掉进去。如单秋芳家大强那样被及时救上来还好,刘春彩二哥因为救得不及时,捞上来不到半天就没了,刘家当然不敢再让孩子去滑冰。

别说刘家,这事一出,各家看孩子都比之前紧了。冰窟窿附近,还有春天河要开化的时候,都不叫孩子去河里滑冰放爬犁。

不过想滑冰,也不是一定得到冰面上去……

反正回去还得一个多小时,严雪拿出昨天写购物清单的本子,按在腿上开始勾画,没注意有人路过这边时犹豫了下,最终在她身旁的过道里站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