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 第 59 章 调研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第 59 章 调研

簡繁轉換
作者:提笔圈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7 03:42:58 来源:源1

第59章调研(第1/2页)

清晨六点半,天光熹微,深秋的寒意已悄然弥漫。李毅飞独自踏入静寂无声的镇政府大院,皮鞋踩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发出清晰而孤独的回响。

他特意提前一个半小时到岗,不是为了表现勤勉,而是为了在无人窥探的静谧中,完成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彻底搜查自己的办公室。

钥匙插入锁孔,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在空旷的走廊里格外刺耳。推开门,一股混合着陈旧木质家具、尘螨和廉价空气清新剂的复杂气味扑面而来。

他没有开灯,借着窗外逐渐明亮的天光,如同一个经验老道的特工,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的黑色仪器——这是从中纪委带出来的高灵敏度射频信号与针孔摄像头探测器。

他的动作精准而冷静,沿着墙壁、天花板、办公桌底部、沙发缝隙、电话机内部,甚至窗台的花盆底座和墙上的挂画背面,一寸寸地扫描过去。

仪器屏幕上的波纹平静如水,直到扫到那个笨重的铁皮文件柜背面靠墙的角落时,突然亮起一个微弱的红点,并发出几乎不可闻的“嘀嘀”蜂鸣。

李毅飞眼神骤然锐利如鹰。他蹲下身,手指在柜子背板与墙壁的夹缝中仔细摸索,很快触碰到一个指甲盖大小、冰凉坚硬的异物。

他小心翼翼地将其剥离出来——一枚纽扣形状的微型窃听器,做工粗糙,显然是市面上能买到的廉价货色。

“果然沉不住气。”李毅飞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没有立即拆除这个拙劣的监听设备。

他将其轻轻放回原处,仿佛从未动过。接着,他继续扫描,在窗台那盆半死不活的绿萝根部,又发现了另一个同样型号的窃听器。

看来,王成贵或者说他背后的人,是铁了心要掌控他这位新书记的一举一动,连这点耐心和成本都舍不得投入。

李毅飞不动声色地坐回办公桌后,翻开一本崭新的笔记本,故意提高音量,如同自言自语般清晰地说道:“看来得多向卫书记汇报工作,争取县里对多港镇的支持…”同时,他的笔尖在纸上快速而无声地写下真实的记录。

八点整,镇政府大院开始苏醒,脚步声、说话声、自行车铃声混杂在一起。李毅飞拨通了内线电话,声音平稳:“吴主任,来我办公室一下。”

不到五分钟,吴婷便推门而入。她今天似乎刻意打扮过,一身剪裁合体的米白色西装套裙,衬得身材玲珑有致,长发微卷披肩,脸上妆容精致,身上散发着浓郁的香水味,试图用职业化的妩媚掩盖昨日的狼狈。

她走到办公桌前,身体微微前倾,露出恰到好处的微笑,声音带着刻意训练的软糯:“书记,您找我?有什么指示?”那双丹凤眼波光流转,试图捕捉李毅飞的反应。

李毅飞的目光甚至没有在她精心修饰的脸上停留一秒,径直落在桌面上摊开的镇域地图和一份手写的调研计划上。

他头也不抬,手指敲了敲计划表,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吴主任,这几天安排一下,陪我下村调研。从最北边的刘庄开始。”

“下…下村调研?”吴婷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错愕和难以掩饰的抗拒。

虽然已是深秋,但秋老虎的余威尚存,下乡意味着尘土飞扬的土路、难以预料的天气、农家院落的蚊虫、甚至可能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

这对习惯了办公室吹空调、酒桌上推杯换盏、靠脸蛋和交际手腕在镇上混得风生水起的“吴主任”来说,无异于一场酷刑。她脑子里飞快地转着借口:文件要整理、会议要筹备、上级检查要准备…

然而,她刚张了张嘴,还没发出声音,李毅飞的目光终于抬了起来。

那目光平静无波,却像两潭深不见底的寒水,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穿透力和上位者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将她所有的小心思冻结在喉咙里。

吴婷心头猛地一跳,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她突然清晰地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轻的书记,绝非王成贵口中那个可以随意拿捏的“镀金娃娃”。

昨天酒桌上的横扫千军,今日这冰冷的目光,都昭示着这是一个真正的狠角色。

“没…没问题,书记!”吴婷几乎是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声音也失去了那份刻意为之的娇媚,变得干涩而正式,“我…我这就去安排车辆和行程!”她不敢再多看一眼,匆匆转身离开,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带着一丝仓惶。

半个小时后,一辆漆面斑驳、车窗玻璃都裂了道细纹的老旧桑塔纳停在院中。司机老张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年人,对着李毅飞憨厚地笑了笑。

吴婷站在车旁,怀里抱着一个崭新的文件袋,脚上那双早上还锃亮的高跟鞋已经沾上了灰尘,脸上的表情混杂着不情愿和一丝认命。

李毅飞扫了一眼这辆堪称“古董”的公务车,又瞥见吴婷那与乡间土路格格不入的装扮,心中了然。

这是王成贵授意的下马威之二——用破车和娇气的办公室主任,来消磨他的热情,让他知难而退。

“走吧。”李毅飞没有任何表示,拉开车门,动作干脆利落地坐了进去。车子发动,发出沉闷的喘息,颠簸着驶出了镇政府大门,汇入通往乡村的坑洼道路。

车子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公路上艰难前行,每一次颠簸都让车身发出痛苦的呻吟。黄色的尘土如同烟雾般从无法完全关闭的车窗缝隙里钻进来,很快在车内弥漫开来。

吴婷皱着眉,用一块带着浓烈香水味的手帕紧紧捂住口鼻,不时发出压抑的咳嗽声,精心打理的发丝也沾上了灰尘。

她偷偷瞄了一眼旁边的李毅飞,却发现他正专注地望着窗外,眉头紧锁,仿佛对车内的窘境浑然不觉。

窗外的景象让李毅飞的心不断下沉。本该是稻谷金黄、丰收在望的季节,可沿途的田地却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萧瑟。

不少地块稻谷稀疏枯黄,显然是疏于管理或病虫害严重;更多的田地则完全荒芜,杂草丛生,一片死寂。这与记忆中多港镇沃野千里的景象相去甚远。

“张师傅,这些地…怎么回事?”李毅飞忍不住开口询问。

司机老张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唉,李书记,您是本地人,应该也清楚。年轻力壮的都跑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些老胳膊老腿和带孩子的婆娘,哪还种得动这么多地?

再加上这几年种子、化肥、农药一个劲儿地涨,粮食价钱却像秤砣一样往下掉,忙活一年,刨去成本,能剩下几个钱?好些人算算账,干脆就不种了,荒着也比赔钱强啊!”

李毅飞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收紧。车子继续向北行驶,渐渐能望见远处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的运河。

刘庄村就坐落在运河的一个大拐弯处,本应是依水而兴、得天独厚的位置。然而,当车子驶近村口时,映入眼帘的景象却让李毅飞的心揪得更紧。

村口歪歪扭扭地竖着一块水泥碑,上面“刘庄村”三个红漆大字早已斑驳脱落大半,模糊不清。

几条瘦骨嶙峋的土狗懒洋洋地趴在路边的土堆上,见到汽车驶来,只是懒懒地抬了下眼皮,连象征性的吠叫都欠奉。

村委会是两间低矮破旧的瓦房,墙皮大片剥落,露出里面的土坯,房顶的瓦片残缺不全,门口挂着一块用铁丝勉强固定的木牌,字迹也模糊了。

听到汽车声,村支书刘老大一路小跑着迎了出来。这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皮肤黝黑粗糙如同树皮,穿着一件洗得发白、肩头还打着补丁的蓝布褂子,脚上一双沾满新鲜泥巴的旧胶鞋,裤腿挽到小腿肚。

他脸上堆着憨厚甚至有些局促的笑容,双手在衣襟上局促地搓着:“李书记!欢迎欢迎!快,里面请!”

他的眼神里,除了对上级领导本能的敬畏,还掺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麻木和疏离——这些年下来“视察”的领导他见多了,不是走马观花摆拍几张照片,就是吃喝一顿拍拍屁股走人,从未给这个穷村子带来过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李毅飞跟着刘老大走进昏暗潮湿的村委会办公室。屋内光线很差,仅有的两扇小窗户玻璃也蒙着厚厚的灰尘。

几张掉了漆、瘸了腿的桌椅随意摆放着。墙上贴着几张早已泛黄卷边的政策宣传画。唯一的现代化设备是一台老掉牙的黑色拨盘电话机,看样子比李毅飞的年纪还大。

“老刘,坐。别忙活了。”李毅飞阻止了刘老大要去找暖瓶倒水的动作,自己拉过一张吱呀作响的木凳坐下,“跟我说说村里的实情。现在常住人口有多少?主要靠什么收入?”

刘老大搓了搓粗糙的大手,叹了口气,也拉过一张凳子坐下,声音低沉:“李书记,不怕您笑话。

咱们村户籍本上有586口人,可您看看,现在留在村里的,满打满算不到200人!全是像我这样的老家伙,还有一群上学的娃和他妈。

年轻力壮的,都跑南边打工去了,一年到头也就过年回来几天。”他伸出三根手指,苦笑道,“去年全村算下来,人均收入不到3000块!就这,还是靠地里那点看天吃饭的收成,加上外面娃寄回来的仨瓜俩枣撑着。难啊!”

李毅飞默默听着,目光扫过屋内简陋到极致的陈设,落在刘老大那双布满老茧和裂口的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9章调研(第2/2页)

“我看咱们村靠着运河,位置不错。村里就没琢磨琢磨,搞点水产养殖或者利用水路做点文章?总比靠天吃饭强吧?”

“想过!咋没想过啊!”刘老大眼睛猛地一亮,像是被点燃的火星,但随即又迅速黯淡下去,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前年,我们几个村干部壮着胆子跑去县里找水产局。

人家倒是派了技术员来看了一眼。技术员说,咱们这河段水质还行,适合养鱼养虾。可是…”他重重叹了口气,“要搞养殖,得先修个像样的小码头吧?得买网箱、鱼苗、饲料吧?还得有技术指导吧?技术员给我们粗粗一算,少说也得先投进去二三十万!

李书记,您说,咱们村账上,连一万块钱都拿不出来啊!我们舔着脸去镇里申请补助,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他话说到这里,突然像是被掐住了脖子,警惕地看了一眼站在门口、同样被这简陋环境震惊得有些不适的吴婷,生生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只剩下满脸的苦涩和无奈。

李毅飞的心沉了下去,他明白了。他站起身:“老刘,带我去村里转转,看看乡亲们吧。”

走在坑洼不平的村道上,眼前的景象比办公室里的诉说更加触目惊心。不少房屋墙体开裂,裂缝能塞进手指;

屋顶的瓦片七零八落,有的地方甚至用塑料布和稻草勉强覆盖着。刘老大指着一栋墙体严重倾斜、仿佛随时会倒塌的土坯房,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和悲凉:“这是刘老汉家,老两口都快八十了,身体都不好。

他们儿子前年在城里工地干活,从架子上摔下来,腿断了,干不了重活,现在在城里捡破烂。

儿媳妇带着小孙子在县城租了个小房子,一边照顾男人一边打点零工,哪还顾得上家里?村里年年给他们申请危房改造补助,材料递上去一摞一摞的,可…”

“补助款一直没下来?”李毅飞的声音冷得像冰。

刘老大的笑容比哭还难看,他指着不远处另一栋用几根木头勉强支撑着的破屋:“年年申请,年年都石沉大海,问就是‘还在走程序’,‘资金紧张’。

去年夏天那场大暴雨您还记得吧?后村老王家的房子,轰隆一声就塌了半边!万幸是白天,老两口在隔壁邻居家串门,才没被砸死在里面!

就那样,镇里才像挤牙膏似的拨了五千块钱,说是‘应急’!五千块啊,够干啥?买点砖头糊弄着垒了垒,现在那房子比刘老汉家好不到哪去!”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李毅飞蹲下身,在路边的泥泞里,捡起半张被雨水浸泡得字迹模糊、边缘破烂的纸片。

他仔细辨认,隐约可见“多港镇XX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申请审批表”的抬头,以及几个模糊不清的名字和红手印。

他不动声色地将这张承载着村民绝望期盼的残破纸片,小心地折好,放进了贴身的衣袋里。这不仅是证据,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中午时分,刘老大极力挽留吃饭,甚至偷偷吩咐老伴去村里唯一的小卖部赊点肉回来。

李毅飞看着老人从贴身衣兜里掏出卷成一团、用橡皮筋扎着的零钱,那皱巴巴的纸币和硬币,像针一样刺痛了他的眼睛。

“老刘,心意领了。我们回镇上还有事,饭就不吃了。”他坚决地婉拒,临走前,趁刘老大不注意,将自己钱包里仅有的五百元现金,悄悄压在了那个布满茶垢的搪瓷茶杯底下。那杯他喝过的白开水,此刻仿佛有千斤重。

接下来的三天,李毅飞的身影出现在多港镇剩下的八个行政村。景象大同小异——凋敝的村庄、荒芜的田地、破败的房屋、留守的老人和儿童眼中茫然而缺乏希望的目光。

唯一稍显“富裕”的东沟村,是因为有个私人老板开的砖窑厂,村里不少人在那里打工。但代价是巨大的,村子上空常年笼罩着灰黄色的烟尘,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不少村民都有咳嗽、胸闷的毛病。

李毅飞走进一户人家,看到桌上摆着治疗支气管炎的廉价药瓶,心情更加沉重。

吴婷的态度,在这几天的泥泞跋涉中,悄然发生着连她自己都未曾预料的变化。第一天,她还在抱怨腰酸背痛,嫌晒嫌脏,不停地补妆。

第二天,她默默换下了高跟鞋和精致的套裙,穿上了一双轻便的运动鞋和耐脏的深色裤装,虽然依旧皱着眉头,但抱怨少了。

当她在张家村看到李毅飞二话不说,撸起袖子爬上屋顶,帮一位孤寡老人更换漏雨的瓦片,弄得满身泥灰时;

当她在李家洼看到李毅飞蹲在村头的老槐树下,耐心地给几个留守儿童讲解作业,声音温和得像邻家大哥时;

当她看到李毅飞每到一处,都坚决拒绝村里的招待,甚至自己掏钱给特困户留下一点心意时…她眼中原本的轻视和抵触,如同被雨水冲刷的尘土,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惊讶、触动,以及一丝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敬佩。

第四天傍晚,在从最后一个村子返回镇政府的颠簸车程中,疲惫不堪的吴婷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飞逝的萧瑟田野,沉默了许久。

车子驶过一个颠簸的大坑,剧烈摇晃了一下,将她的思绪拉回。她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转过头,看向旁边同样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的李毅飞,声音很轻,带着一丝犹豫和不易察觉的紧张:

“李书记…那些…那些补助金的事…”她欲言又止,手指下意识地绞着衣角。

李毅飞敏锐地捕捉到她语气中的异常,缓缓转过头,目光平静却极具穿透力:“吴主任,你…知道些什么?”

吴婷接触到他的目光,心头又是一跳,仿佛被看穿了心思。她咬了咬下唇,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像耳语:“我…我只是在财务那边帮忙的时候,偶然…偶然听人提起过…财政所那边,每年…每年都会从上面拨下来的各种村级补助金里…截留一部分…”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也似乎在观察李毅飞的反应,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事…王镇长…他…他应该是知道的…”说完这句话,她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立刻扭过头,紧张地看着窗外,不敢再看李毅飞。

李毅飞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冰冷,车厢内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度。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愤怒如同岩浆在他胸腔里翻涌,几乎要喷薄而出!截留!那是老百姓的救命钱!是危房改造的保命钱!是那些孤苦老人和留守儿童唯一的指望!这帮蛀虫!

但他强行压下了这股滔天怒火,声音低沉而克制,听不出任何波澜:“哦?有证据吗?或者…知道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吗?”

吴婷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她飞快地摇摇头,声音带着恐慌:“没…没有证据!我…我真的只是听说!具体的账目…都在李所长手里攥着呢!他…他是王镇长的心腹…”她再次强调自己只是“听说”,迅速关上了话匣子,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李毅飞没有再追问,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暮色。吴婷的退缩在他意料之中,但她的开口,已经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这至少证实了他最坏的猜测,也指明了第一个需要拔除的毒瘤——财政所!李胖子!

回到那间被监听、象征着权力也象征着陷阱的办公室,李毅飞反锁了门。

他没有开灯,在黑暗中,他点燃了一支烟,微弱的火星在黑暗中明灭。然后,他打开台灯,从贴身的衣袋里,小心翼翼地拿出这几天收集的“战利品”

——那半张残破的补助金申请表、几张按着鲜红手印却石沉大海的申请复印件、他用手机偷拍下的数十张触目惊心的危房照片、还有笔记本上记录的各个村支书无奈而愤怒的口述。

他将这些沉重的证据一一摊开在桌面上,如同展开一幅多港镇苦难的画卷。

最后,他铺开了那张全镇地图,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每一个他走访过的村庄上做了醒目的标记,并在旁边写下了他初步的、基于现实的构想:

刘庄:联合水产部门专家论证,争取专项资金扶持,建立小型生态水产养殖基地,利用运河尝试发展短途特色水运。

东沟村:强硬关停污染严重砖窑厂,引入环保技术或转型生态农业,协调县卫生部门对村民进行体检和健康干预。

张家村:挖掘恢复传统手工编织,联系电商平台或文旅公司,打造特色手工艺品品牌。

李家村:整合资源,建立村级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其他村落:因地制宜,引导发展特色种植、小型家庭农场、农产品初级加工等。

然而,所有这些构想,都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城堡。

它们的前提,是必须彻底清除盘踞在镇政府内部,尤其是财政所这条关键血管上的蛀虫!是必须夺回被他们贪婪吞噬的、本属于老百姓的每一分钱!

李毅飞的目光最后死死锁定了地图上“镇政府”的位置,眼神锐利如刀,燃烧着无声却足以焚毁一切的怒火。

李毅飞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办公室的寂静中,只有他自己的呼吸声,和那两个隐藏在角落的窃听器,无声地记录着这片黑暗中的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