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 第 40 章 校长室的心声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第 40 章 校长室的心声

簡繁轉換
作者:提笔圈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7 03:42:58 来源:源1

第40章校长室的心声(第1/2页)

2008年12月末,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京城的古老屋檐,空气中弥漫着辞旧迎新的气息。

距离2009年的曙光仅剩寥寥数日,对于燕京大学的学生李毅飞而言,这一年绝非寻常。

它不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更是他个人轨迹上的一座丰碑——一个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和高度铸就的、闪烁着智慧与成就光芒的丰碑。

*在燕园这片学术沃土上,李毅飞的名字早已超越了“优秀学生”的范畴,成为了一个传奇。

他的学业生涯,用“辉煌”二字形容都显得苍白。旁人需要耗费数年甚至更久才能精通的领域,在他身上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如同一个永不满足的知识饕餮,不仅按部就班地完成了经济学、法学、医学这三个跨度极大的主修和辅修课程,更是在教授们惊愕的目光中,将培养方案内乃至方案外他能接触到的几乎所有相关高阶课程,尽数“扫荡”完毕。这不是囫囵吞枣,而是真正的融会贯通。

路国才教授,这位以严谨著称的经济学泰斗,提起李毅飞时,眼神里是藏不住的满意和一丝难得的轻松。

“毅飞这孩子,理论功底扎实得不像话,模型推导、实证分析,一点就透,甚至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他交上来的作业和论文,常常让我觉得不是在批改,而是在学习。”

路教授私下曾感慨,教这样的学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省心——他几乎不需要额外的督促,就能达到并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

夏叶俞教授对李毅飞的赞赏则带着一种“发现瑰宝”的兴奋。李毅飞在医学领域展现出的悟性和动手能力,让这位见惯了天才的医学大咖也为之侧目。

更让夏教授得意的是,他曾在一次重要的学术交流后,特意将李毅飞引荐给了医学院的院长。

“老院长,您看看这孩子!才多大年纪,对临床病理的分析、对前沿生物技术的理解,那份敏锐和深度,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夏教授的语气里充满了“显摆”的自豪,而院长审视的目光从最初的审视到后来的凝重与赞许,也印证了李毅飞的非同凡响。

法学院的宗教授提起李毅飞,更是连连摆手,表示“无话可说”——因为赞誉之词早已用尽。

“他对大学精神的理解,对法治本质的洞察,远远超出了他这个年龄段该有的认知水平。法条在他眼里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社会运行的脉络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宗教授不止一次在教研室感叹,“他对法理、宪政、国际法的见解之深刻,逻辑之严密,思想之成熟,已经足以与潜心研究数十年的老一辈学者进行深度对话了。”

这种评价,自然也传到了法学院陈院长的耳中,使得李毅飞这个名字,在法学院高层心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李毅飞的光芒,并不仅限于象牙塔内。他上交给国家的两篇文章,以及一项关于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发明,给国家挽回了多少损失。

这些都属于机密,但其价值和影响,作为燕京大学掌舵人的校长和党委书记,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的分量。

在一次例行的校级高层会议上,当议题涉及到跨学科人才培养和杰出学生发展时,经济学院的伊院长和法学院的陈院长,不约而同地、反复地提到了“李毅飞”这个名字。

他们详细汇报了李毅飞在各学科内的卓越表现和惊人潜力。校长和书记端坐主位,听着下属院长的汇报,表面平静,内心却波澜起伏。

他们交换了一个只有彼此才懂的眼神——那里面包含了了然、欣慰,以及一丝沉重的责任感。

因为他们深知,关于这个学生,他们掌握着更多未曾公开的信息:来自中央核心圈层几位大佬的亲自垂询,以及由24人组成的国家最高决策层对李毅飞表现出的持续关注。

若非出于对这位年轻天才最严格的保护性考虑,他的名字和他的贡献,或许早已成为举国皆知的楷模。

这份沉甸甸的“保密”,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级别的认可和期许。

会议结束,人群散去。伊院长和陈院长正欲离开,却被校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礼貌地拦下:“伊院长、陈院长,请留步,校长和书记请二位到办公室一叙。”

两位院长心中微微诧异。校长和书记是封疆大吏级别的重量级人物,日理万机,同时召见两位院长的情况并不多见。

他们带着一丝疑惑,跟随工作人员走进了那间象征着学校最高权力的办公室。

办公室内,校长和书记已然在座。看到两位院长进来,书记温和地示意他们坐下,校长则开门见山:“老陈,老伊,今天特意留你们下来,是想深入探讨一下关于毅飞同学的后续培养和发展问题。

你们二位是他的院系领导,对他的情况最了解。他的贡献和潜力,我们心里都有数。

现在,我和书记最关心的是他的学业进度和能力评估。以他目前展现出的水平,我们考虑,是否有可能支持他申请本硕博连读,甚至争取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学位?这需要你们专业的判断。”

伊院长闻言,立刻回应,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请两位领导放心!单就经济学领域而言,李毅飞的理论素养、研究能力以及对复杂经济现象的剖析深度,早已远超普通博士生的水准。

他的天赋……简直令人叹为观止。”说到这里,伊院长似乎想起了什么,脸上浮现出一种混合着惊叹与不可思议的神情,“说起来,有件事一直让我印象深刻。早些时候,毅飞曾给我看过他的一些……股票操作记录。当时看完,我真是愣了半天。”

“哦?”书记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老伊,别卖关子,快说说。到底是什么样的操作,能让你这位见惯大风大浪的老经济专家都感到惊讶?”

校长和陈院长也投来好奇的目光。伊院长深吸一口气,仿佛在回忆那个震撼的场景:“两位领导,事情是这样的。

毅飞跟我提起,他最初接触股市,是在初三毕业那年。他的家庭背景很普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

他进入股市的启动资金,只有区区5000元人民币!这笔钱,还是他中考夺得全市第一名后,学校奖励的。”

办公室内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三位听众都屏住了呼吸,预感到接下来会听到一个超出常理的故事。

“就是靠着这5000元本金,”伊院长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讲述传奇般的郑重,“李毅飞在接下来的短短三年时间里——也就是从他初三毕业到高三毕业、进入大学前的这段时间——通过股市操作,将资金规模……滚雪球般地做到了过亿!”

“什么?!”陈院长第一个失声惊呼。

“三年?五千到上亿?”书记的眉头紧紧锁起,满脸的难以置信。

校长虽然没有出声,但眼神中的震惊之色丝毫不亚于他人,他放在扶手上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这简直像是天方夜谭!三年,近万倍的收益?这需要何等逆天的市场洞察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心理素质?在波诡云谲、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里,这近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沉默在偌大的办公室里弥漫,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风声。

良久,校长低沉而严肃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他看向伊院长,问出了一个关键至极的问题:“老伊,那你知不知道,李毅飞同学现在……他的股票账户里,具体有多少资金?”

这个问题,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刚刚平复的湖面,再次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再次凝固了。伊院长、陈院长、书记,连同提问的校长自己,都陷入了更深的思索和震惊的余波中。

他们互相看着,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好奇、难以置信,甚至还有一丝对未知巨大数字的本能敬畏。

伊院长沉吟片刻,小心翼翼地提议:“这个……具体的实时数字,恐怕只有毅飞本人最清楚。要不……我们把他请过来,当面问问?”

这个提议虽然有些突兀,但在此刻,似乎是解开谜团最直接的方式。

校长和书记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断。书记微微颔首:“也好。那就麻烦老伊联系一下,请李毅飞同学现在过来一趟。注意语气,别吓着孩子。

接到伊院长亲自打来的电话时,李毅飞正在图书馆查阅资料。

听到院长召唤,他有些意外;而当听到是去校长办公室时,一丝紧张感悄然爬上心头。

虽然他心智远超同龄人,但面对学校最高层的两位领导,且是在这种单独召见的情形下,难免有些忐忑。

他迅速整理了一下书本,怀着几分疑惑和谨慎,走向了那座庄严肃穆的行政楼。

“咚咚咚。”李毅飞轻轻敲响了校长办公室厚重的木门。

“请进。”里面传来校长沉稳的声音。

李毅飞推门而入,一眼便看到沙发上端坐的四位重量级人物——校长、书记、伊院长、陈院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章校长室的心声(第2/2页)

他立刻微微躬身,恭敬地问候:“校长好!书记好!伊院长好!陈院长好!”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清朗,也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毅飞同学来了,快请坐,别紧张。”书记微笑着指了指伊院长旁边的沙发空位,态度和蔼,试图缓解他的局促。

李毅飞依言坐下,腰背挺直,只坐了半个沙发,姿态恭敬而端正。他能感觉到四道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带着探究和期待。

书记作为开场,温和地问道:“毅飞同学,刚才我们听伊院长聊起你在经济学方面天赋异禀,尤其是在金融投资实践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我们几个老家伙都很好奇,想了解一下你目前在股市投资方面的具体情况。方便跟我们说说吗?”

李毅飞心里“咯噔”一下,瞬间明白了这次召见的缘由。他暗自有些哭笑不得:“这几位大佬,日理万机,怎么突然对我的股票账户感兴趣了?”

但面上丝毫不显,保持着谦逊谨慎的态度,斟酌着回答:“谢谢领导关心。这个……确实是在学习之余尝试做了一些投资,算是……小有收获吧。”

这个“小有收获”的回答,让在座的四位阅历丰富的大佬都有些忍俊不禁,又颇感无奈。

这小子,是真以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还是故意在低调?

伊院长忍不住了,带着长辈的亲切和师长的直接,点破道:“行了,你小子!就别在我们面前藏着掖着了。

你以前给我看的那些记录,我们都知道了。在座的都是关心你发展的师长领导,你就实话实说,把你的真实情况,特别是现在的资金规模,详细说说。让大家也看看咱们燕京大学培养出的经济奇才到底有多厉害!”

话已至此,李毅飞知道再谦虚就显得虚伪了。

他定了定神,迎着四位领导殷切而严肃的目光,清晰地、如实地回答道:“各位领导、老师,既然伊院长都这么说了,那我如实汇报。

截止到今天收盘,我个人在A股、港股以及部分海外市场的证券账户内,持有的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总市值,经过初步估算,大约在350亿左右。”

他略作停顿,补充道,“除此之外,个人名下在国内有一套位于海淀区的别墅,一座位于二环内正在进行最后修缮收尾的四合院,一辆代步用的宝马轿车,市值大约200万。另外,银行活期和短期理财中,还有大约3000万左右的流动资金备用。”

“多少?!”

“三……三百五十亿?!”

“嘶——”

李毅飞的话音刚落,办公室内的温度仿佛骤然下降了几度!校长、书记、伊院长、陈院长,四位在各自领域都堪称泰山北斗的人物,此刻齐刷刷地倒吸了一口冷气!

巨大的震惊让他们瞬间失语,脸上写满了极度的不可思议,仿佛听到了世界上最荒诞不经的神话。

350亿!人民币!

这是一个在2008年足以让任何人头晕目眩的天文数字!要知道,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一万多元。

这笔财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在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已经站在了财富金字塔的最顶端!股神?这个称号似乎都显得不够分量了!

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办公室,时间仿佛凝固了。只有墙上挂钟的秒针在“滴答、滴答”地走着,提醒着人们现实的流逝。

校长首先从巨大的冲击中找回一丝理智,他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和确认:“毅飞同学,你……你确定这个数字?没有计算错误?或者……有其他解释?”

他的语气并非质疑人品,而是这事实本身太过超越常理,让人本能地需要反复确认。

李毅飞理解领导们的难以置信。他没有多言,直接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动作利落地登录了几个不同的证券交易平台和资产管理后台。

他没有展示具体的操作记录,而是直接调出了几个关键账户的总资产概览页面,并将屏幕转向四位领导。

“各位领导请看,这是主要几个账户的实时总资产估值汇总,数据由交易系统和托管银行提供。”李毅飞平静地说道。

四颗头颅立刻凑近了屏幕。那屏幕上显示的一长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以及后面跟着的清晰无误的货币单位“CNY”,像一道强烈的电流,瞬间击穿了所有残存的怀疑。

他们看到了不同市场、不同账户下那累积起来足以撼动人心的天文数字。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亲眼所见带来的视觉和心理冲击,远比听闻更加震撼!

“这……”

“老天爷……”

“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

办公室里再次响起压抑不住的惊叹声。四位领导的目光在屏幕和李毅飞年轻而平静的脸庞之间反复游移。

最终,所有的震惊都化为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眼前这个学生,不仅拥有着顶尖的学术智慧,更具备着一种近乎点石成金的、神乎其技的经济实践能力!他就是一个行走的金融奇迹!

书记缓缓坐直身体,深深地看了李毅飞一眼,那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震撼、欣赏、期许,还有一丝对这份巨大能量如何引导的慎重。

他打破了沉默,问出了一个关乎未来的核心问题:“毅飞,你……拥有如此惊人的财富和超乎常人的能力,你对未来,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和想法吗?”

问题回归到人生选择。李毅飞的神情变得格外认真和庄重。他早已深思熟虑过这个问题。

“各位领导、老师,”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带着超越年龄的沉稳,“这个问题,我确实反复思考过很多次。

对我来说,在燕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各领域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生活中,也幸运地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财富。

然而,我时常在想,如果拥有了这些知识和财富,仅仅是为了个人去创办一家公司,追求更大的商业成功和更多的利润,那是否……辜负了国家对我的培养,也辜负了母校燕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传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四位凝神倾听的领导,继续道:“现在,这些财富对我个人和家庭而言,已经远远超出了‘够用’的范畴,几辈子也消耗不完。

物质上的丰裕,不应该成为人生的终点。我时常感念于国家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感念于学校提供的顶尖平台和师长们的悉心栽培。

因此,我觉得自己肩负着一种责任——一种应该运用所学所能,回馈国家和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全体人民早日实现共同富裕、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责任。”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清晰地吐出了自己的志向:“基于这样的思考,我的理想和规划是:考取中央选调生,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从基层做起,投身于国家治理和公共服务事业之中。

我希望能用自己所学为国家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话音落下,办公室里再次陷入安静。但这次不再是震惊的沉默,而是被一种深沉的感动和由衷的赞许所取代。

校长、书记、伊院长、陈院长,四位阅历深厚的领导者,此刻看向李毅飞的目光,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欣慰和激赏。

他们从他的话语中,听到的不是少年得志的轻狂,而是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在拥有如此巨额财富后,依然选择投身清苦且责任重大的公共服务,这份赤子之心,尤为珍贵。他的选择,完美契合了国家对于栋梁之才的期望。

几位领导再次默契地交换了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肯定的光芒。

校长缓缓点头,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极其满意的笑容:“好!说得好!毅飞同学,你的志向和格局,让我们深感欣慰,也深受鼓舞!”

书记紧接着补充道,语气郑重而充满期许:“立意高远,心系家国!这正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青年才俊的模样!中央选调生的道路,非常适合你!以你的学识、能力和这份赤诚之心,完全有资格,学校也必将全力支持你的申请和推荐!”

书记的目光充满信任和鼓励:“还有两年时间,你要继续稳扎稳打,在法学、医学以及其他你感兴趣的领域也要深入钻研,融会贯通。

知识面越广,根基越深,未来能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我们希望,两年后,能在你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现场,亲自见证你学术生涯的又一个巅峰时刻!”

李毅飞站起身,面向四位师长领导,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的脸上洋溢着坚定和自信的光芒:“请各位领导、老师放心!我在此郑重承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定当更加刻苦努力,不断巩固、拓展、深化所学知识,绝不会有丝毫懈怠!我会时刻铭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校训,为自己的梦想,为不负学校的培养,为能早日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全力以赴,奋斗不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