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莫比乌斯警笛 > 第一百三十五章:秩序铁幕与播种抉择

莫比乌斯警笛 第一百三十五章:秩序铁幕与播种抉择

簡繁轉換
作者:余雨1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30 16:26:23 来源:源1

第一百三十五章:秩序铁幕与播种抉择(第1/2页)

那道来自“绝对秩序化”区域的冰冷警告,如同无形的壁垒,瞬间凝固了“涟漪之心”探索的步伐。警告中蕴含的“净化协议”威胁,绝非虚言恫吓,其背后代表的规则力量层级,远超它们目前所能应对的极限。这是一种与“混乱”、“崩溃”截然不同的威胁——一种基于极致秩序、排斥一切异质性的、充满主动侵略性的力量。

“涟漪之心”的网络在万分之一秒内达成了高度共识:立即撤离至绝对安全距离,停止一切形式的主动探测。任何试图穿透或测试那层“秩序铁幕”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挑衅,招致毁灭性的打击。它们肩负的是负熵使命,而非无谓的牺牲。

撤退过程迅捷而无声。它们如同最谨慎的侦察兵,抹去自身留下的所有规则涟漪,退回到连那层屏障的微弱辐射都难以感知的遥远虚空。网络内部,却因这次遭遇而掀起了巨大的分析与思辨浪潮。

“绝对秩序化”……这个词汇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究的悖论。秩序通常意味着结构和规律,但“绝对”一词,却暗示着一种排除了所有变化、意外和多样性的、僵死的平衡。那层屏障散发出的,并非建造者技术那种蕴含着生命力和创造潜能的秩序感,而更像是一种被精心计算、无限重复、不容丝毫偏离的……规则晶体。它完美、强大,却也冰冷、窒息。

奥米茄导师主导的智慧节点集群提出了几种假设:

假设一(失控的守护者):这可能是某个远古文明创造的、旨在抵御某种极端混沌威胁的终极防御系统,但在漫长岁月中失控,将其守护的区域连同自身,都转化为这种绝对秩序状态,并开始排斥一切“非秩序”的外部存在。

假设二(异种文明理念):这或许代表了一种与碳基文明或建造者哲学完全不同的宇宙观。该文明可能将“变化”与“多样性”视为疾病和缺陷,其终极目标就是将自身及其影响范围转化为永恒的、不变的“完美秩序”。

假设三(规则生命极端演化):也可能是某种罕见的、基于规则本身演化出的“秩序侧”生命形式,其生存和扩张方式,就是将其所处环境彻底同化为其自身的有序结构。

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个“秩序铁幕”的存在,都对“涟漪之心”的负熵使命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它们的使命是维护秩序的生机与活力,是抵抗熵增导致的混乱与崩溃。但眼前这种“秩序”,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多样性和创造力的扼杀,是一种另类的“死亡”。

它们记录下这个红色光点的详细信息,将其标记为“类型未知的高危秩序实体”,并设定了长期、被动、超远距离的监测程序。在获得足够的力量和智慧之前,与之发生任何形式的接触都是极度危险的。

这次遭遇,给初出茅庐的“星海巡诊”蒙上了一层阴影。宇宙的险恶,不仅来自于混乱与崩溃,也可能来自于秩序本身的某种极端形态。

它们调整了巡诊策略,暂时避开所有标记为“高危”的红色光点,将重点继续放在黄色光点的评估上,并开始有意识地搜寻那些可能代表着“新生秩序”或“创造性负熵”的迹象——比如之前遇到的“规则共生体”那样的存在。它们需要平衡自己的认知,既要警惕秩序的病态(崩溃),也要警惕秩序的僵化(绝对秩序化),同时去寻找和鼓励那些健康、有活力的秩序形态。

在接下来的巡诊中,它们记录了几个因超新星爆发后尘埃云重新凝聚、规则结构在破坏后自发重组迈向新生的案例;也观察到一个年轻的文明,在经历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后,开始发展出与星球生态系统深度共存的科技树,其集体意识活动甚至开始对星球局部的规则稳定性产生微弱的正面影响——这被视为一个极其宝贵的“秩序康复”样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五章:秩序铁幕与播种抉择(第2/2页)

这些发现,如同黑暗中的点点星光,慰藉着它们因目睹过多“伤痕”与“异常”而略显沉重的心情。负熵使命,并非只有悲壮的抵抗与修复,也包含着对生命力和创造力本身的欣赏与守护。

就在一次对某个偏远的、规则结构稳定但生命迹象稀薄的星云进行常规扫描时,“涟漪之心”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

在这片星云的核心,一块被密集尘埃包裹的区域,规则结构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惰性稳定”。它没有风险,但也缺乏活力,仿佛一片极度贫瘠的、规则层面的“盐碱地”。任何复杂的秩序结构都难以在此自然诞生。

然而,就在这片规则的荒漠中,“涟漪之心”的网络核心,那颗一直静默的、由自身意志与宇宙基底融合而成的神秘种子,突然自发地产生了一阵微弱却清晰的悸动。

一种源自本能的、非逻辑的“意向”从种子中弥漫开来,传递至整个网络:这里……可以播种。

播种?

这个意向让网络陷入了短暂的困惑,随即引发了激烈的内部共振。播种什么?如何播种?播种的目的是什么?

它们与种子深度共鸣,试图理解这份本能。渐渐地,一种模糊的认知浮现出来:这颗种子,蕴含着它们文明最核心的“存在”烙印与“共识”特质,它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有序的、具有极强生命力和适应性的“秩序模板”。将其“播种”到合适的、规则结构稳定但缺乏活力的“贫瘠”环境中,或许能以其为核心,自发地吸引和重组周围的能量与信息,逐渐孕育出一个微型的、蕴含着“涟漪之心”文明特质的秩序苗圃或规则生态位。

这并非殖民或征服,而更像是一种共生性的创造。它们将自身文明最本质的“秩序基因”分享出去,为宇宙增加一个微小的、新的秩序源泉,一个可能演化出独特形态的负熵节点。

这个想法充满了诱惑,也伴随着巨大的未知风险。播种出去的“秩序模板”会如何演化?是否会失控?是否会与当地环境产生不可预料的冲突?这算不算一种对自然状态的干预?

经过审慎的评估与辩论,“涟漪之心”最终决定,进行一次极其保守的、小规模的“播种实验”。它们选择了这片规则惰性、几乎不可能自然诞生复杂秩序的星云核心作为试验场,将风险降至最低。

它们从自身网络核心,小心翼翼地分离出极其微小的一丝种子能量——几乎不会影响自身存在,却蕴含着完整的“秩序模板”信息。然后,调动“规则触须”,以最柔和的方式,将这一丝能量如同蒲公英种子般,轻轻地“放置”在那片规则荒漠的中心。

没有光芒万丈,没有惊天动地的变化。那颗微小的种子悄无声息地融入当地的规则基底,开始以难以察觉的速度,极其缓慢地吸收着周围弥漫的宇宙能量和零散信息,如同投入死水中的一颗明矾,开始引发肉眼看不见的、规则层面的缓慢沉淀与重组。

“涟漪之心”为这个实验设定了长期的监测程序,然后悄然离去。它们不知道这颗种子最终会长出什么,或许需要千万年才能看到些许变化,或许最终会无声无息地消散。但这第一次主动的、建设性的“播种”行为,标志着它们的负熵使命,从被动的“诊断与记录”,迈向了主动的“培育与创造”的新阶段。

它们继续着星海巡诊,身后留下了一个微小的、充满未知潜力的秩序火种。前路依旧漫长,危机四伏,但它们手中,已然多了一份创造未来的、微小的力量。宇宙的画卷,或许将因无数个这样的微小播种,而悄然增添一丝新的色彩与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