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647章 我爱朝献,朝献爱我吗?

朕就是万历帝 第647章 我爱朝献,朝献爱我吗?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2-17 20:53: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647章我爱朝献,朝献爱我吗?

西苑大光明殿外,朝鲜国主李昖显得很紧张。

他身穿织金蟒袍,腰系玉腰带,头戴八粱冠,加笼巾貂蝉。手持象牙笏,昂首挺胸,顾盼自雄,得意非凡。

在身后是沈义谦和郑仁弘,中穿青领缘白纱中单,外罩青缘赤罗裳,赤罗蔽膝。

头戴三品五梁冠,腰系赤白二色绢大革带,佩玉和黄丶绿丶赤丶紫织成的云鹤花锦绶,白袜黑履。

三人都戴着耳暖。

在殿外等候之馀,三人轻声交谈着。

「你们两人,终于能穿上天朝朝服,可喜可贺啊。」李昖看着两人,意味深长地说道。

沈义谦和郑仁弘早就是铁杆明粉,他们名为朝鲜高官,实际上灵魂已经成为大明人,实实在在的精神大明人。

他们在朝鲜朝野四下公开宣称朝鲜最好的结果,就是成为大明第二十一个承宣布政司。

是的,现在大明除了顺天和应天两府,下分直隶丶辽宁丶山东丶山西丶河南丶陕西丶甘肃丶四川丶贵州丶云南丶湖北丶湖南丶江西丶安徽丶江苏丶浙江丶福建丶广东丶广西丶静海二十个承宣布政司。

其中静海就是安南旧地,取自前唐静海军节度使。

灭了安南,还要取名安南,这不是找不自在吗?

那为何不用交趾?

交趾最初叫交址。

《礼记》称「南方曰蛮,雕题交址」。雕题是纹脸,交趾是足相向,交址是指其俗男女同川而浴。

反正都不是好话,都有贬低之意。

既然收为一家人,就不能再取这样的名字,不利于安定团结。于是内阁在史书里翻了翻,呈上三个名字请朱翊钧圣裁。

日南丶象林丶静海,朱翊钧斟酌了一番,最后定了静海,其它两个名字留到后面用。

还有一个吉林承宣布政司,挂在辽宁布政司名下,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大家都默认它隶属于辽宁布政司。

沈义谦和郑仁弘的言行遭到了朝鲜朝堂上「忠良正义」之士的强烈抨击,大骂他们背祖弃宗,激烈冲突,几次在李昖上演全武行。

郑仁弘左眼角还有淡淡的乌青色,那是上月在朝鲜朝堂上被人打了黑拳的结果。

正是在朝鲜朝堂上已「无立足之地」,沈义谦和郑仁弘才自告奋勇地陪着李昖来京师朝拜。

李昖看着两人得意洋洋的样子,知道他俩已经卖了一个好价格,心里有点担心自己,到底能卖个什麽价格?

有风闻说天子会封自己一个国公,世袭罔替,然后在京师赐宅院府邸,以及大批钱粮。

自此远离朝鲜那个是非地和汉城那个火山口,在繁华安定的京师居住下去,荣华富贵,世代相传。

朝鲜三千里江山怎麽办?

干我屁事!

我稀里糊涂被人拥上朝鲜国主的位置,完全就是一傀儡,每天就是给王大妃磕头请安尽孝道,在朝堂上说是是是,扮演明君。

好日子还没过上几天,戊辰之变如漫山遍野的大火,席卷而来,差点把自己活活烧死。

然后就再也没有荣华富贵,只剩下颠沛流离,朝不保夕了。一直乱了近两年,直到大明粑粑出手,朝鲜戊辰之变才算平息下去。

自己原本还有一番心思,卧薪尝胆之后要发奋图强,学着大明天子的榜样,再造新朝鲜。可是观国政使司把人口清点目录呈给自己一看,差点吓尿。

嘉靖二十二年,朝鲜国做过一次人口点检,官方人口为四百二十万人,不做统计的奴隶和隐户估计在六百万左右,合计一千万人口。二十多年过去,只多不少。

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戊辰之变,现在朝鲜人口男女老少只剩下五百六十七万,足足少了一半。

再清点两班名录丶历代进士名录丶儒学入学名录,这些曾经叱咤风云,执掌朝鲜命运的上万菁华,现在只剩下三百来人,还天天在朝堂上跟野狗一样互相撕咬。

不知道什麽时候,他们就会成为统计目录里的一个数字。

自己不想成为其中的一个数字!

天上掉下来的国主位置,自己根本没有靠它捞到什麽好处,卖个好价钱也不错。

要我爱朝献?

我爱朝献,朝献爱我吗?

三人各怀心思的站在大光明殿外,等候朝拜引导官带他们入殿。

「李君,沈先生丶郑先生,」引导官张四维走了过来,他一身朱罗朝服,头戴五梁冠,拱手问候,脸上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凤磐公!」李昖丶沈义谦和郑仁弘三人连忙回礼。

这位可是天朝名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翰林院掌院学士!

天下文翰华士之首,居然做自己的朝拜引导官,李昖觉得特别有面子。

「皇上马上就到,三位准备好了吗?」

「好叫凤磐公知道,礼部和鸿胪寺官员,已经教诲过我等几遍,绝不敢有误。」

「好,朝拜过天子,李君就可以安心在京师暂住下来,好好欣赏京华风采。」

「天朝风采,是我等仰慕已久,这次能遍览通观,实在是李某之万幸。」

寒嘘了几句,身穿斗牛服丶头戴钢叉帽,手持拂尘的祁言走了出来,给张四维使了个眼色。

「李君,沈先生丶郑先生,我们准备好。」

张四维一边说着,一边整理起身上的衣冠。

李昖三人有样学样。

四人整理好后,张四维站在最前面,昂首挺胸。李昖站在第二位,满怀期望。沈义谦和郑仁弘并列第三位,欣慰欢喜。

四人顺着台阶走到殿前门外,正色肃声。

祁言走到殿门里,朗声禀报:「启禀皇帝陛下,朝献国国主李昖,及右议政沈义谦丶左赞成郑仁弘,在殿外候旨。」

「宣!」

朱翊钧朗声说了一声。

有唱赞内侍弘声唱道:「皇帝有旨,宣朝献君臣!」

声音在殿内回响,震得人耳朵嗡嗡响。

张四维回头看了一眼,带着李昖三人,低着头走进殿里。

李昖三人走到殿中就停住,双手持象牙笏,低着头肃立。

张四维一直走到丹墀前,跪拜行礼,扬声道:「奉诏,引朝献君臣入朝觐见!」

「见!」朱翊钧朗声应了一声。

「遵旨!」张四维起身,站到一边,双手持笏,双袖合笼,肃穆地喊道:「奉诏,朝献君臣觐见!」

李昖在前面,沈义谦丶郑仁弘二人并立其后,成三角形一直走到丹墀前,刚才张四维跪拜的地方,掀起前襟,跪倒在地。

「外臣朝献国主李昖,右议政沈义谦/左赞成郑仁弘觐见大明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四维及时喊道:「起!」

李昖丶沈义谦丶郑仁弘三人起身肃立。

「拜!」

李昖三人手合拢高举,附身手按地屈膝,两手相迭齐按地,头稽首至双手。

「起!」

李昖三人以两手齐按右膝起身。

「拜!」

李昖三人在张四维喊声中行四次稽首拜。

「拜—叩首!」

第五次跪下后,张四维又加了一句。

李昖三人两手分开按地,头叩至地。

「起!」

至此,朝拜觐见天子的五拜三叩首之礼完成了。

李昖三人站立不动,旁边的张四维扬声念了起来,念的是朝献国君臣朝拜觐见的上表。

「天子事圆穹,君临万国。

声教既通于南夏,田畴屡庆于西成。黎民乂安,边鄙不耸礼严钦翼之容,乐被雍和之奏。苍璧既奠,紫烟其升。乾象粹清,灵心嘉向荐芬馨而祗肃,奉宝绶而尊崇。

外藩官师,趋丹阙而献贡,伏彤墀而赞圣体兹御赐之恩,式霈如春之泽。」

李昖三人听得如痴如醉,心里的小人在摇头晃脑。

不愧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他捉刀写的朝拜上表,凤彩鸾章,才藻艳逸。朝献外藩小国寡民,如何写得出这般文采斐然的文章来?

等张四维念完,朱翊钧答道:「尔等躬心,朕已知悉。李昖。」

「外臣在!」李昖上前半步答道。

「你难得来一趟天朝京师,就好好住段时间。转眼就要过年了,正旦有大朝会,你以外藩身份一并参朝。

等开了春,朕叫人陪着你们,到处去看看。烟花三月下扬州,届时你们可以去江南看看,看看那里的山水,听听那里的歌赋。」

李昖欣喜地答道:「谢皇上圣恩。臣等仰慕天朝文明许久,尤其是江南之地,更是向往之极。『少年游荡足行乐,江南日日长春风。』

皇上能恩准臣等去江南一游,臣感激零涕。」

「哈哈,你们再如何想去江南,也要等到明年春天。这段时间,安安心心在京师待着。京师里也很有多好去处。卢沟桥,南苑,西山。」

朱翊钧指了指站在旁边一直不做声的群臣,「今儿作陪的有顺天府少尹潘应龙,京师是他的地盘,等有了空,让他带着你们四处转转。

你们这次在京师里要住得久,先把住所安顿下来。跟着潘少尹在京师五城转悠时,顺便看看空置的宅院,看到中意的就跟潘少尹说一声,收拾好了住进去。

到了京师,就当是回了自己家一样。」

李昖丶沈义谦丶郑仁弘三人心领神会,连忙恭声谢道:「臣谢过皇上圣恩。」

接下来就是在大光明殿左殿赐宴,款待客人李昖三人。

作陪的除了张四维丶潘应龙,还有礼部尚书潘晟丶鸿胪寺正卿曾省吾等五人。

赐宴都是分餐制,李昖坐在左上首第一位,张四维坐在他下首位作陪。礼部尚书潘晟坐在他对面,右上首第一位,下面是曾省吾。

沈义谦丶郑仁弘分别坐在左边第三位和右边第三位,潘应龙和鸿胪寺左少卿王篆分别作陪。

每人前面一张小案,摆着三个菜,两荤一素。一个汤,一碗米饭,还有两小碟小菜。

还摆了一个酒杯,由专伺的小内侍端着酒壶,一一满上。

赐宴桌子上是不会摆酒壶。

你想怎么喝就怎么喝是不行的。万一喝醉了,御前失态,治你的罪是小事,扰了皇上的兴致是大事。

所以酒壶在小内侍手里拿着,按照赐宴进展倒酒。

据说小内侍的酒壶别有乾坤,万一有的人酒量很差,一杯脸红,两杯胆壮,三杯成仙。小内侍察觉到不对,倒出来的就不是宫廷玉液酒,而是凉白开。

朱翊钧右手虚抬,示意了一下,站在他旁边的冯保大声喊道:「赐酒!」

站在后面的小内侍连忙给众人酒杯满上。

众人举起酒杯,齐声道:「臣谢赐酒!」

朱翊钧举起酒杯,与众人同饮。他随意,你们必须一口乾。

赐了三杯酒,便开始吃饭。

旁边乐队开始奏乐。

鸣钟食鼎,奏乐吃饭,这是周礼传下的礼仪。

别的时候可以不讲礼仪,接见外藩君臣时就必须讲一讲,要彰显天朝礼仪之邦。

「饭饱酒足」,饭菜碗碟撤走,换上乾净的长案,小内侍们又摆上笔墨纸砚。

李昖丶沈义谦丶郑仁弘三人面面相觑,表示有点慌,什麽意思?

天朝礼仪太多,我们学不过来。

张四维轻声对李昖解释了两句,原来按照惯例,文采盎然的文官大臣要就此景此情,挥毫写下诗词,歌功颂德,以做纪念,写得好还会刊行天下。

写诗?

天朝上国果真是礼仪之邦,文明故里,赐个宴还要写诗。

潘晟的制诗:「维时属遘屯,畎亩足自适。进退与道俱,玉德怀贞白。皇天鉴昭晰,宝命所由锡。笃生太祖圣,配天立人极。」

张四维的制诗:「世宗嘉天下,继统安济靖。圣文既炳焕,神武尤赫奕。贤才尽登用,秉德各修职。庶邦承覆载,贡献来九译。」

两人制诗写得最好,赢得在场众人的一致赞赏,包括李昖丶沈义谦丶郑仁弘,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朱翊钧钦点了这两首诗,叫收入国史馆,再叫《皇明朝报》刊行。

一场外藩朝拜大明天子的礼仪,完全结束。

潘晟丶张四维等人送李昖丶沈义谦丶郑仁弘三人出西苑。

一行人说说笑笑,极为融洽,李昖三人向张四维表示,希望有幸到翰林院参观请教。

张四维表示非常欢迎,虚左以待。

一行人出到南华门,张四维目光一扫,敏锐地看到在门外不远处,那群等候的随从佐官里,站着沈一贯。

两人目光在空中一交织,互相心里有了数。

张四维和潘晟等人一起,送李昖三人坐上马车,待他们远去,大家拱着手,说着话,三三两两便散开了。

候在那里的随从和佐官们,连忙向他们的老爷和主官们迎了上去,很快就围成了一个个小圈子,大家陆续上了各自的马车,逐一散去。

张四维和沈一贯钻进马车里,马车刚一启动,沈一贯就迫不及待地说道:「凤磐公,学生打听到一件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