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125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朕就是万历帝 第125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2-17 20:53:08 来源:源1

第125章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海运!

众人脸色有些凝重。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但凡历任过地方,接触过纳粮完税,跟漕运打过交道的官员,都知道这条南北两千里的河,牵扯着多少地方,多少人的利益。

朱翊钧扫了一眼众人的神情,看在眼里,不急不缓地开口。

「海运,前元就有,反倒到了我大明,自永乐年间开始弃用,全部改用漕运。但是自宣德年间,朝中时常有议,改漕运为海运,但每次都因反对的人太多,继续沿用漕运。

本殿查过户部架阁库,翻阅到弘治年间,户部上奏,陈述漕运和海运的优劣。比如有份奏章说」

朱翊钧向后一伸右手,一直站在角落当隐形人的冯保,马上往前走几步,把一迭抄件递到他手里。

朱翊钧抖了抖抄件,开始读起来:「一艘千料海船,需一百人操作,能运一千石粮食。

一艘千料海船的造价,可造百料河船二十艘,每艘船只需船工二十人,合计可运两千石粮食。还不怕海浪颠覆。

两相对比,漕运优于海运。」

朱翊钧笑着摇了摇头,继续往下念:「还有成化年间,户部某主事,煞有其事地折算过,海船一千一百艘,每年运粮八十万石到京,损耗可有三十万石。

笑话,这个损耗哪里来了?莫非海船专门往台风巨浪里钻!

而运河有河船一千三百艘,一次运粮二十万石,每年运三次,可运六十万石,然后没有损耗。

漕运怎麽可能没有损耗!

本殿翻阅户部文档,自成化八年起,定制每年漕运粮食四百万石,其馀的不论,自正德年间开始,每年损耗的粮食在四十万到八十万石之间。」

朱翊钧冷笑道:「这些人不愧是饱读经书的读书人,文字游戏玩得炉火纯青。

海运,自大明立朝以来,从未成过气候,也就是从来没有大规模解运过,那每年运粮八十万石,损耗可达三十万石,是这麽算出来的?我看啊,完全是某些人臆想出来的。

而运河漕运,每年四十到八十万石的损耗,白纸黑字,登记在户部文档里,他们却是视而不见啊。

先把结论定下来,再挖空心思找论据。甚至为了论证漕运比海运优,真是连脸都不要了。」

众人静静地听着。

朱翊钧把前面几张抄件丢到桌子上,继续说道。

「漕运的成本何止这些!首先,漕运需要船,每年需要多少船?

大明立朝以来,从永乐年间开始运河漕运,所使用各类船只多达14000多艘。到天顺年以后,规定漕船定额为11770艘,漕运官军为12万名,以后援为定例。

户部架阁库文档可查到,淮安清江浦船坞一艘漕船的打造成本为105两银子,如每年需要替换2000艘漕船来算的话,每年造船成本约为21万两白银。

这还是明面上的,每年各地临时徵用为漕运服役的百姓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上百万啊,又损耗了多少钱粮民力?」

郑洛丶萧大亨等人听着朱翊钧算「经济帐」,很是好奇。

大明朝治政,从来没有这麽算过,也没有算得这麽详细。

李贽却十分激动。

这才是真正地为国理财啊!

每一文丶每一毫都算得清清楚楚,才能把占用的民力,算得明明白白。

国家财政度支稀里糊涂,吃大亏的是老百姓。

「漕运就只有这些成本吗?不够的。还有一项大头,那就是每年定期疏浚运河河道,以及治理黄河和淮河。

黄河难治,淮河更难治。

本殿查阅过户部丶工部架阁库,我大明需要每年耗费六十到一百万两银子用于治河和疏通运河河道。要是遇到大洪灾,那就是个无底洞。还有两千里运河,数以百计的闸口,水渠等设施,每年需要保养,又是一笔费用.」

朱翊钧把手里的抄件放到桌子上,开始脱稿发言。

「本殿让统筹局会计处初步算了一下,漕运每年的成本费用。

更换漕船的造船成本,每年二十一万两银子。

治河以及疏浚河道费用八十万两银子。

维护两千里运河各项设施,官吏粮饷,每年支出钱粮一百六十万两银子。

十二万漕运卫所军士,每位运军需要支付月粮三石,每年钱粮需要支出二百六十万两银子。

这些都是大头,其它看不到的,以及太细的,我们暂时不管。

可光这些明帐上就支出了多少钱粮?每年需要支出五百二十万两银子的钱粮,才能维持这条运河正常运作。

五百二十万两银子的钱粮啊!」

朱翊钧的帐算得众人坐立不安。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

五百二十万两银子的钱粮,比九边粮饷还要多,又是一个无底洞。

朱翊钧拍了拍桌子上的抄件,「好了,我们算了运河支出,现在算算它带来的好处。按照定制,漕运每年需要往京师运四百万石粮食,还有其它丝绸丶棉布丶茶叶等各种生活物资,不计其数。

说实话,价值几何,本殿也算不出来,但是整条运河对于北方,以及九边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可问题在于,漕运积弊重重,效率低下。湖广丶南直隶淮南淮北以及江东的粮食,转运到运河,再行北上。有的远至千里,路途遥远,耗费巨大。

治国施政,如何体恤民力?

本殿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效率。漕运费用成本,都是摊在百姓们头上,我们把效率提高了,百姓们的负担,就极大地减轻了。」

这时,身为朱翊钧心腹的徐渭及时感叹一句,「殿下,漕运积弊,大家有目共睹,可是想改,何其难啊。」

众人纷纷点头。

「没错。每年维持漕运的五百二十万两银子的钱粮里,有多少人在里面分润?」

「此前漕运先是支运法,后来是兑运法,现在改成长运法。

长运法最简单,各地百姓都不用去卫所送粮了,收割了之后就地放在田地里,专门负责漕运的漕军士兵直接去找百姓们收粮就可以。」

「可是其中又能上下其手,淋尖踢斛,折损漂没,又是一大批额外收入,上下分润。」

在座的都是干练能臣,对于地方上的陋习,都很清楚。

李贽开口道:「我朝天顺年间,朝廷规定漕船可以顺带一些地方土特产到京城或者在沿河地区贩卖,『附载土宜,免徵税钞』。

免税量以重量来核算,弘治年间免税货物为每艘船十石重的,正德年间涨到三十石。臣以为,这也是一大利益关节所在。」

朱翊钧扫了一眼李贽,又看了看其他人,赞许地点点头。

自己的班底都是能拿得出手的,要是在座的都是那些只会嘴炮的清贵名士们,自己非得愁死不可。

「没错,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啊!这庞大利益纠葛,想改是改不了的。但是本殿为何还是想一力推行海运?

诸位先生能体谅到我的苦心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