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412章 孤决定!

朕就是万历帝 第412章 孤决定!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2-17 20:53: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12章孤决定!

自成国公朱希忠丶英国公张溶等人退出督理处,专职戎政府五军都督军职后,督理处只剩下镇远侯顾寰丶兵部尚书曹邦辅和刘焘丶兵部侍郎徐渭,以及兰溪伯马芳。

称呼从协理戎政改成平章军事。

为了防备俺答汗有可能犯边,马芳被调去大同,现在督理处平章军事只剩下顾寰丶曹邦辅丶刘焘和徐渭四人。

有好事者称他们为右相,以区别内阁的那几位「左相」。

四人平日都在西苑南华门里的督理处值房里办公,很快就赶到了勤政堂。

「诸公,山西和陕西的塘报,你们都看过了吧。」

镇远侯顾寰在督理处身份最为尊贵,但他的主职是管着京营以及京畿卫戍。分管全局的是兵部尚书曹邦辅,督理处也隐隐以他为首。

「回殿下的话,臣等都看过。」

「俺答汗正在聚集兵马,准备在大同以北跟我大明叫板。怎麽应对?俺答汗不是图们汗,他雄才伟略,蒙古右翼实力又远胜左翼,很难对付。

山西也不是辽东。孤能一时舍弃辽东,山西山河却是一寸也不敢有失。」

朱翊钧双手笼在袖子里,在堂里来回地踱步。

分坐在座椅上的四人也在冥思苦想。

「殿下,臣觉得俺答汗应该不会真的与我大明开战。」曹邦辅答道,「但是局势变化不定,臣担心的是形势步步变化,最后俺答汗骑虎难下,不得不与我大明开战,最后两败俱伤。」

「有此可能。俺答汗身为蒙古右翼三万户诸部大汗,需要顾虑很多,权衡利弊之下,有时候他身不由己,不得不做出违心之举。

国战,有时候就是这麽打起来的。大明和蒙古,终有一战,这一点我们知,俺答汗等人也知。」

朱翊钧的让四人默然一会,刘焘开口道:「殿下,既然如此,为何不给局势降降火,来个釜底抽薪?」

朱翊钧不动声色地问道:「你说交出切尽等人?」

「殿下,不可!」顾寰和徐渭异口同声地说道。

徐渭做了个手势,请顾寰先说。

「殿下,交出切尽等人,有损我大明威严,失信与漠南诸部。」

顾寰的话让朱翊钧赞许地点了点头,目光转向徐渭。

「殿下,俺答汗在靖边以北的白城子击败切尽所部。当时他拥有两三万重兵,一举攻破靖边城,还是有机会抓回切尽。

但是他不敢。

臣猜测,一是绥延一带贫瘠多山壑,骑兵很容易陷于其中。其次是他率王帐精锐离开大板升,一旦事变,我大明大同重兵可挥师北上,端了他的老巢。

到那时他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威严扫地。」

徐渭看了一眼朱翊钧的神情,继续说道:「臣猜测他当机立断,发金牌召集诸部兵马于云丰一带,虎视大同山西,就是想让我大明威信扫地。」

曹邦辅三人眉头微皱,但是都没有出声,静静地听着。

「殿下,臣觉得切尽在鄂尔多斯虽有威望,是俺答汗收拢鄂尔多斯部的隐患之一,却不是心腹大患。」

朱翊钧点点头,「大明的心腹大患是蒙古,蒙古的心腹大患是大明。俺答汗愿意与我大明议和,不是他愿意与我们大明和平相处。

而是他深知,现在的蒙古四分五裂,实力大不如从前。跟我大明对战数十年,也被封锁了数十年,打不动了。且议和后开边互市带来的好处,远大于与我大明对峙开战。」

他转头看了看徐渭,「文长先生,请继续。」

「殿下英明。殿下刚才所言,渊谋神断。

俺答汗心中也深知这些,他权衡利弊,意欲陈兵大同关外,逼迫我大明交出切尽等人。进而让我大明威信扫地。自此漠南诸部,很难再会信任我大明。」

是啊,俺答汗陈兵一逼迫,大明就交人,那我们还怎麽敢偏向你大明。

偏向大明,肯定会得罪俺答汗。甘冒风险给你们做走狗,最后你们连底都兜不住,连我们家小性命都保不住,谁敢跟你们混?

漠南诸部大小首领心里都会有杆秤。

蒙古六翼诸部为何滑跪得这麽干净利索?

就是图们汗纵容兄弟亲族如黑石炭等人,对各部巧取豪夺。

各部大小首领觉得自己身家和性命都保不住,对图们汗离心离德,等到他在辽东吃了大败仗,大家马上调头,换个靠山来保住自己的身家和性命。

切尽等人投奔大明,你被迫交人,不能保住人家性命,以后谁敢再归降投奔你?

俺答汗就是要用这样的手段,狠狠地打大明的脸,让大明的威信在漠南扫地,进而稳住局势,从容收拾右翼三万户。

朱翊钧缓缓说道:「文长先生所言极是。但问题在于,俺答汗陈兵大同以北,威胁我大明,谁也说不清对峙到最后,会不会骑虎难下,假戏真做?」

曹邦辅捋着胡须点头说道:「是啊,俺答汗此时发难,却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甘宁丶陕西丶山西诸边骑兵,悉数抽调去了东线。现在云集在海西丶黑山东西两翼以及胪驹河,远水解不了近渴。

一旦俺答汗大兵南下,我们只能固守城池,坐视北虏骑兵驰骋山西等地,抄掠地方,危害百姓。」

刘焘叹了口气附和道:「对,对付骑兵最好的就是骑兵。现在大同等边镇,守城有馀,机动不足。面对飘忽不定的北虏骑兵,束手无措。

届时山西糜烂,百姓受苦。」

徐渭补充道:「俺答汗善于用兵,山西大同千里边关,总会被他寻到间隙,破边入关。届时他会攻我们所必救,来回调动,再伺机伏击我们的步军。

大同边军主力一旦有损,太原等城难保,后果不堪设想。」

顾寰看了朱翊钧一眼,说道:「谁能想到,局势发展得如此迅速,如此出乎人意料。此前还跟我们诚心议和的俺答汗,转眼就冷眼相对,说翻脸就要翻脸。」

大家默然不做声。

这消息传出去,那些最会抓把柄丶寻过错的文官清流们肯定会嚷嚷,你们督理处是怎麽襄理戎政的,怎麽把骑兵抽调一空,不管不顾,露出这麽大的空挡?

现在好了,被俺答汗抓住弱点,酿成大错,看你们怎麽收场。

你们要是还有一点羞耻心,赶紧请辞回乡,把戎政大事交给内阁,交给诸位达贤廷议商定吧!

众人忍不住在心里暗自揣测,要是酿成大错,需要人担责,谁会是倒霉蛋呢?

徐渭开口辩解道:「西和东攻,此军略再英明不过。且这几年步步为营,先后克复了滦河丶建州丶海西等地。

今年初春,图们汗自作孽,察哈尔部主力损失殆尽,我军能一举荡平蒙古左翼。天赐良机,我们当然要把握。

抽调诸边精锐骑兵支援辽东,去年调了一批,今年初春又调了一批,为了是彻底打垮察哈尔部和图们汗,尽收蒙古左翼。

依臣看,还是明军积弊上百年,早就烂到根子上。殿下殚精竭力,又起用汝贞公丶戚丰宁等能臣名将,革新除弊,勉强编练出三十多万精锐之师。

这三十多万兵马,要防守从甘肃到辽东这万里边关,杯水车薪。其中大明与漠南交恶多年,青海等产马地也落于虏手。

大明军马稀缺,只能东买一点,西买一点,勉强凑出两三万骑兵,却羸弱不堪大用。

好容易与俺答汗议和,太仆寺收得大量军马,编练骑兵。可惜才短短几年,又能编练出多少骑兵来?捉襟见肘啊!所以督理处才行此险招.」

朱翊钧摆摆手,打断徐渭的话,开口道:「军略是孤定的,责任也在孤。归根结底还是孤急于求成。一见到有机会,想毕其功于一役。

我军兵力不足,尤其是骑兵不盛是问题之一,但孤的犯险冒进也是大问题。孤一心只想着用阴谋诡计缠住俺答汗的手脚,让他在西线老实,却低估了他的手段丶眼光和魄力。

孤会写份自我批评的令旨,明发给督理处丶戎政府丶六部五寺两院以及地方和九边诸边镇。孤要引以为戒,你们以后也要勇于上谏,规劝孤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朱翊钧的话让众人一惊。

太子殿下这等于是下「罪己诏」啊。

大家心里不由感慨万千,难怪先皇嘉靖帝时常说太子殿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要是嘉靖帝犯这样的错误,他无论如何都不会主动承认的,只会甩锅给臣下。

但太子殿下勇敢地承认。

他这一承认,等于把最大的责任全扛过去,事后那些文官就算找茬,也没法去攻讦和指责督理处丶戎政府和陕西山西大同辽东等边镇。

这才是一代明君的担当啊。

朱翊钧神情坚毅,继续说道:」不过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俺答汗的威胁,孤决定,神威军甲寅丶丙寅丶戊寅丶庚寅丶壬寅丶乙卯六个步兵团,全部调往大同,由大同镇总兵马芳指挥。」

曹邦辅一愣,连忙说道:「殿下,神威军六个步兵团一调走,京营兵马就去掉了一半,京畿兵力空虚。」

「督理处廷寄滦河,调戚继光回驻密云后卫(古北口),北眺滦河,南顾京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