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675章 都在努力上进

朕就是万历帝 第675章 都在努力上进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6 10:03:0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675章都在努力上进

话一出口,张四维从下意识中恢复过来,自己先忍不住笑了。

「游七,对,还有一个游七。张相写信给老夫,托我捞人。可是不疑啊,当下这个情况,我们尽人事就好了。」

沈一贯担忧地说道:「凤磐公,学生担心,张相会不会怪罪我们?」

张四维不在意地说道:「怪罪我们什麽?没有打着他的旗号把游七捞出来?

我们都是闲杂官员,无权无势,下面的人谁认我们?想从鱼鹰手里捞人,老夫的分量不够啊。

必须打着他张相的旗号,可是他愿意让我打出旗号吗?」

沈一贯想了想,迟疑地答道:「张相只是在信里叮嘱老师,看看游七涉案情况。」

张四维高深莫测地笑了。

沈一贯还是有些担心:「老师,张相虽然没有明说,但他信里却是有那麽些意思。我们不尽力,学生担心啊。」

为了给老师争通政使这个位置,他沈一贯是鞍前马后,百般唆使挑拨栾永芳。

现在事情告一段落,东南系却开始报复起来,先从张相身边的游七开始下手。

沈一贯觉得事端起源在自己这边,现在却没有帮张居正把游七把人捞出来,张相肯定会记恨自己。

被内阁总理记恨上。

沈一贯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战。

我没做什麽啊,怎麽就怪到我头上了?我只不过是想帮老师再进一步,这也有错吗?

看到沈一贯脸上变幻不定的神情,张四维笑了笑,「不疑,你怕什麽?张太岳的相威压下来,最先砸到的也是老夫,你怕什麽?」

沈一贯讪讪一笑。

你们做大佬的当然不怕,我们这些小喽罗却怕被殃及池鱼。

张四维看着窗外,突然感叹道:「王子荐好本事,湖广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当年我们嘉靖三十二年同科,看来要出第二位国相了。」

沈一贯一愣,不敢置信地问道:「老师,你是说王督宪他?」

「皇上是少年天子,还有百年春秋。张太岳在内阁总理这个位置上,不可能做一辈子。他比老夫还要大一岁,身体也不如老夫硬朗。

胡梅林丶谭子理丶张太岳丶赵大洲,都老了,能跟随皇上奠定万历朝的基础,已经十分难得了。

新朝新气象,现在还多一个新时代。一切都要新。新的一来,老的就要去了。不疑,你要把握住。」

沈一贯迟疑地问道:「老师,学生应该怎麽把握?」

「不疑,你出自宁波,属于江南一脉。可惜三大案后,江南一脉一蹶不振。江南终究成了他人的江南,不疑,你要另谋出路。」

「学生还请老师指点。」

「山河四省,不疑知道是那四省吗?」

「直隶丶山东丶山西丶河南。」

「对,山河四省,以前最富庶的是我们山西。有解池的盐,有大同西口的商路,晋商甲山河。

皇上在给我们大臣开会时,说过一句话,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而今老夫是深有体会。晋商富甲北方,于是从国朝开始,出了不少进士。日积月累,结成了晋党,而后山河四省官员,大多数都成了晋党。

倒查庚戌之变,晋商被一扫而空,没有经济基础,这几年山西科试是一蹶不振。

虽然太原有了煤铁实业,却成就了数十万产业劳工,以及十几家厂矿公司,隐隐成了开滦的联营附属,山西成了直隶的跟班。

山河四省的气运,转去了开滦天津,转去了直隶。以后没有晋党,只有山河党,或者是直隶党。」

沈一贯很疑惑。

老师跟自己说这些干什麽?

受什麽刺激了?

晋党丶山河党和什麽直隶党。

文官不结党,就跟狗不吃屎丶狼不吃肉一样。老师突然提到这三个党,难道又有新的结党?

晋党自从倒查庚戌之变,高拱倒台等「修剪」后,确实已经支离破碎。

虽然朝堂上还有老师,老师的舅舅丶刑部尚书王崇古,户部尚书王国光等晋籍官员在,但他们不是依附新党,就是成了楚党爪牙,跟晋党毫无关系。

还提它干什麽?

山河党,可以理解,可直隶党是个什麽鬼?

有这麽一个党吗?

突然沈一贯想到,王一鹗是直隶广平府曲周县人。

他惊得心头一颤。

王一鹗要自立山头,还要拉老师入伙?

马车颠簸,沈一贯的思绪也翻滚不已。

过了许久,他才迟疑地问道。

「老师,王督宪欲自立门户,是不是急了些?」

张四维看着沈一贯笑了,「不疑,你能看出这点,老夫深感欣慰。没错,官员想上位,除了要得皇上器重外,还必须有自己的羽翼。

有了羽翼,才能借着皇上的清风,扶摇直上。党羽党羽,就是这麽个意思。严嵩丶徐阶丶高拱丶胡宗宪丶张居正,能身居高位,哪一位不是羽翼丰满,展翅万里?

怎麽,你觉得王鱼鹰不够格吗?」

沈一贯连连摇头,「老师,王督宪不够格,天下谁够格?」

张四维捋着胡须,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高新郑丶徐少湖才倒下多久,新一轮党争又悄然开始了。

不疑啊,这官场就是一个斗鸡场,不斗,你就老老实实地待在文庙里,跟那些神像为伍。看着光鲜,实际上全是泥塑,经不起风雨啊。」

沈一贯也转头看着窗外,「老师,学生知道了。」

「不疑,新时代,斗鸡场有了新的规矩。老夫总结了一下,第一必须在地方历练过,县丶府丶省,如果能做到抚台,尚书正卿就有可能;如果能做到督宪,可能入阁。

第二就是政绩,现在皇上最看重的就是政绩。」

「政绩?」

「对,政绩!不疑,我们现在去武昌,就是奔着政绩去的。」

沈一贯精神一振,「老师,有什麽吩咐请只管说,学生年轻,有精力,有冲劲。」

张四维哈哈大笑,「好,年轻好,年轻就是本钱!」

王一鹗离开沙镇,在嘉鱼县赤壁山对岸上船,逆长江而上,过临湘入城陵矶,穿过洞庭湖东部,在营田入湘江,过湘阴,风尘仆仆赶到长沙城。

赶到长沙城,他就直奔布政司衙门,找到了布政使胡僖。

见到满身风霜的王一鹗,胡僖吓了一跳。

「督宪,出了什麽事?」

「什麽出了什麽事?」

「督宪风尘仆仆而来,难道不是出了什麽急事?」

「不是。本督匆匆而来,一是岳麓书院和邺侯书院合并,改为省级公学大学一事。」

「督宪,内阁设大学一事,只给了南边四个名额,上海财大气粗,在吕公公的牵头下,自发捐助,成立了东南大学,硬多挤出了一个名额。

我们湖南可没有他们那份财力。再说内阁在武昌设立一所大学,覆盖湖广江西,实属难得了,我们湖南再想成立一所,恐怕是难于登天。」

「老胡,你给我说说,什麽叫难于登天?难于登天,在本督看来,都是给自己找的托词藉口。」

无错版本在读!首发本小说。

胡僖跟王一鹗打交道多了,熟悉这位顶头上司的脾性,早就没有刚开始的畏手畏脚,不客气地反问道:「大学,内阁只安排了九个名额,南北两京占去两个。西安丶济南丶太原丶滦州占去四个。

然后苏州丶武昌丶成都又占去三个名额。上海钱多人猛,硬生生多砸出一个名额。现在南昌没有,广州没有,开封没有,安庆没有,连杭州都没有,凭什麽让我们湖南又挤进去一个?」

王一鹗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咕咚咕咚喝了几口。

胡僖继续说道:「督宪,我知道,我们湖南多一个大学,肯定是大好事。从督台到抚台再到我们藩司,都是大大的政绩一件。

更让人心动的现在成立大学,三五年后科试全面改革,大学学子才能参加乡试和会试。我们湖南有一所大学,占多大便宜?这对于湖南的学子,多大的先机啊?对于我们来说,又是多大的政治资本?

督宪,好事归好事,关键是名额,什麽理由再多占一个名额?」

胡僖越说越激动,「督宪,只要你能把成立大学的名额拿来,我们湖南布政司,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它办起来。」

王一鹗把茶杯往桌面上一放,「老胡,你不用跟我耍滑头。内阁公文里早就说得清清楚楚,大学经费三七分。内阁出七成,省里只需出三成。

就是因为办学钱款内阁要掏大头,所以才把名额卡得这麽严。只要本督搞来了名额,用得着你砸锅卖铁吗?轮得到你砸锅卖铁吗?」

胡僖讪讪一笑,「督宪,三成也不少了,湖南比不得上海滦州,富得流油。下官还得东挪西借,到处拼凑呢。

不说这些,督宪,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怎麽搞来大学名额。」

王一鹗自信满满地答道:「本督想到理由了。」

胡僖眼睛一亮,「督宪,什麽理由?」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

「对!当前我大明的国策之一,西南改土归流。只要往它身上靠,肯定是百无禁忌。」

胡僖想了想,还是觉得不靠谱,「督宪,好是好,可怎麽把湖南的大学跟改土归流拉扯在一起?」

「改土归流的经验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能干忠诚丶勇于任事的官吏队伍,尤其是本土官员。

土生土长的本土官员,他们有才识丶有能力,心向大明,跟当地的苗丶瑶丶僮民天生亲近,对于改土归流后安抚百姓丶收拢人心,比我们派下去的官吏好用多了。

可是这样的本土官员不会地里自己长出来,得培养。

怎麽培养?最好的培养场所当然是大学了。内阁在成都成立巴蜀大学,就有给川边周边改土归流地区培养本土官员的用意。

广西改土归流初见成效,湘西也在改土归流,思南城现在打起来,要是顺利的话,拔掉播州这颗大钉子,贵州的改土归流就成功了一半。

广西丶湘西丶贵州,改土归流需要那麽多本土官吏,怎麽培养?都送到武昌成都去培养?肯定不方便了。

武昌的江汉大学,原本就是照顾两湖丶安徽丶江西四省,还有部分河南生源。再挤进来广西丶湘西和贵州的本土官吏培养生源,怎麽挤得下?」

胡僖一拍大腿,喜出望外,「督宪,你这主意真是太好了。这个理由找得好,正大光明啊!关乎改土归流,必须特事特办啊。」

王一鹗右手随意挥了挥,「这份申请报告还得你们藩司写,会同永顺府丶辰州府一起写,在把广西丶贵州的要求也囊括进去,眼界要放高一些,不要盯着鼻子底下那些东西。

你们写好了,总督衙门加批语,本督再想法子,送到西苑去。」

胡僖更加欣喜,「送到西苑去,那太好了。皇上点了头,内阁再如何也得再加一个名额。」

「老胡,西苑好送,但是皇上那一关可不好过。皇上眼里可容不得沙子,我们要想让皇上同意,就得把功课做扎实了。

永顺和辰州府有土司多少,改土归流后新设多少县,需要多少官吏。还有贵州那边,也要打个预计,多少土司要改土归流,预计新设多少县,需要多少官吏。

这些数字,你布政司必须统计好,没有的找姚丙周去要。」

「是,是,是!」胡僖连连点头,「督宪放心了,我们一定把这申请文书写好了,力争把大学名额给拿下来。」

「现在大学名额能不能拿下来,你们的申请文书写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思南城这一仗一定要打好。

它就像一个系着湘西丶贵州和川南的结,要是把这个结解开了,整个局面就全部打开,一顺百顺。

要是解不开,就是一个死结,后面是越搞越难受。」

胡僖默然了一会,对王一鹗说道:「督宪,朱师长和子明他们,一定会完成督宪交代的任务,把思南一仗打好。」

王一鹗抿了抿嘴,看了看西边,「本督也希望如此。」

依山傍水的思南城,被东边升起的朝阳凝视着,晨雾迅速褪去,现出全形,仿佛一座金光闪闪的宝塔。

乌江从它的南边流过,如同飘动的一条锦带。

整座山城,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和血腥味。一队队士兵在城中巡逻,草鞋脚板踩过石板路,发出哗哗的声音,打破寂静。

思南城东南靠乌江边,是一座官码头,目前还掌握在守军手里。在官码头附近,有一人坐在堤坝上,头戴斗笠,披着霞光,正在垂钓。

丘弃浊穿着一身没有肩章军衔的陆军军装,头戴铁盔,站在码头台阶上方左右看了看,看到了那位钓鱼佬,急匆匆跑了下来,隔着老远就喊道。

「子明,你怎麽在这里?指挥司有急事找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