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667章 请称我一声前辈

朕就是万历帝 第667章 请称我一声前辈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6 10:03:0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667章请称我一声前辈

寂静中,一个声音响起。

「那就由我来给你说教说教。」

耿定向好不容易暂时压制住了李贽,正在得意中,突然听到有人挑衅,猛地跳了起来。

「谁!」

他的头像安了弹簧一样,四下张望,看到一位男子从嘉宾中站了起来,不到四十岁的样子,靛蓝棉袍,戴着一顶毡帽,原本坐在嘉宾中间毫不起眼。

耿定向鼓着眼睛,叱问道:「你有什麽功名?敢说教我?」

曹国宗丶还有武昌知府等一干坐在那里吃瓜的地方官员,慌忙站起来,接二连三响起长凳挪动的声音。

「咣当!」

还有一位知县过于激动,把屁股底下的长凳给带翻在地,砸在地上,发出声响。

棉袍男子伸手阻止了曹国宗等人拱手行礼,施施然说道:「在下王一鹗,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八十名进士出身,不知有没有资格指教楚侗先生?」

耿定向鼓着眼睛,看着王一鹗,脸色就像走马灯一样闪烁不已。

「王督宪既然也是进士出身,苦读过程朱理学,为何今日要为虎作伥,诋毁理学?」

「为虎作伥?楚侗先生可真会扣帽子。」王一鹗呵呵一笑,「没错,王某也是十几年寒窗苦读,三科连捷,一举中第,然后步入仕途。

且问楚侗先生,你当年寒窗苦读,所为什麽?」

耿定向眼珠子一转,品出这话里有陷阱,连忙回答了一个万能标准答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一鹗哈哈一笑,「楚侗先生好生机警啊。不过王某没有楚侗先生这般雄心壮志,王某寒窗苦读所为就是做官!」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督宪大人,你此话说得没毛病,可是太直白了!

耿定向嘴角挂着不屑,「想不到王一鹗的志向如此低俗。」

「呵呵,本官就是这麽低俗,不像楚侗先生,参加科试就是为了考着玩。那时本官才十**岁,刚中了举人,一时鲁莽就去参加了第二年的春闱,不想侥幸得中。」

太凡尔赛了!

十**岁,我们连秀才都还没考上,你居然参加乡试和会试,最可气的还一试就中。

这世上还有讲理的地吗?

耿定向也被王一鹗这话给气到了。

一时鲁莽就去参加第二年春闱,还侥幸得中。你知道我为了考进士,从秀才到举人,来回考了几次吗?

你却只考一次就连捷?

太气人了!

到底是谁参加科试是考着玩的?

王一鹗继续说道:「本官自小父母仙逝,幸得养父收养,侥幸长大。故而见多了世间疾苦,想着竭尽所能改变这个世道。

养父教诲本官,有此志向,那就去做官。做到了官,代天牧民,可定国安邦。但是想做官,必须先考进士。

于是本官就拿起书本,认真读书。开始时,本官就觉得程朱所言,故弄玄虚。有先生教诲本官,科试不是考究你学识,而是用程朱理学考校你学习的本事。

程朱理学玄虚枯燥,你都能学得好,那天下其它学问你岂不是手到擒来?且科试只是迈入仕途,能保你平步青云吗?

不能!

不能就对了。

就好比读了程朱理学,点了进士就能治国安民吗?不能!必须继续学习学识,历练本事,多看多想多做。

正如皇上说得那样,在实践中总结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回过头来,本官觉得,程朱理学,也就在科试时用过,平日里治乱扶危丶理政抚民,根本用不上。」

众人纷纷点点头。

对对对!

言之有理!

没法子,人家的话太有说服力了。

十九岁中进士,一路做官,灭倭丶剿贼丶绥定四方,不到四十岁就做到了兵部尚书丶湖广总督。

一路开挂的人生,他的话没有说服力,你耿定向的话有说服力?

你哪年的进士?

做到什麽官阶?

耿定向气得胸脯上下起伏,双目赤红,想反驳又不知道如何反驳。

拼功名,人家是你前辈。

拼事业,人家遥遥领先。

看着众人对王一鹗歪门邪说纷纷附和,耿定向胸中更愤然。

以成败论英雄!

这样太不公平了,我们这样做学问,只擅长以德服人,岂不是太吃亏了。

我们不是不想做俗事庶务,而是我们耗费了太多心血究圣人微言而阐名教大义。我们也在做大事,我们在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

王一鹗还在继续说道:「等到本官读了许多史书后,猛然发现,程朱理学,起于北宋,盛于南宋。

两宋什麽朝代?

北宋号称文学鼎盛,可是立国不正。宋太祖背弃前周恩主,欺凌孤儿寡母,陈桥黄袍加身,窃得宝鼎。

得国不正,又不思进取。不仅被北边契丹压制,连西北党项小儿也奈何不住,以民脂民膏为岁赐买得片刻安宁。

士大夫醉生梦死,将士们在边疆为国浴血奋战,却落得脸面刺墨,以为奴仆。

清谈玄虚,宜静制动,再是文耀华夏,也终究难逃靖康耻之浩劫。

转瞬南宋,偏安一隅,不思北伐,却内斗党争,构陷忠烈,酿成风波亭之千古憾事。程朱理学趁势而出,上不能匡主,定国安邦,下不能益民,和时康岁。

窃据朝堂数十载,最后还是落得崖山之哀。

实属亡国之学!

我大明立国之正,媲美前汉,岂能再行这亡国之学!」

亡国之学!

耿定向气得胸膛都要炸了!

王一鹗,你个混帐东西,你居然敢说程朱理学是亡国之学。老夫,老夫要跟你拼了。

可是看着王一鹗站在人群中,矫健傲然的身姿,猛地想起他曾经在福建策马横刀,亲手斩杀过倭寇海贼。

人家养父是卫所世袭指挥使,骑射精湛,擅长搏杀。

老夫不跟一介武夫之螟蛉子一般计较。

「而今我大明圣天子承天命,鼎新革旧,神武应期,当建万世之业,岂能再让亡国之学窃据朝堂!

我大明煌煌以照四方,当行烨烨之新学!」

「好!」李贽大声赞道,其他众人也跟着大声叫好。

还是王督宪敢说啊!

直接把程朱理学斥为亡国之学,把新学捧为神武应期的烨烨之学。

曹国宗等湖北官员听在耳朵里却是另外一番心思。

王一鹗可是皇上十分器重的重臣,只要在京师,进西苑比进戏园子还要勤快。

简在帝心,深得信任。

他现在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些话,你敢说不是揣摩到圣意才公然说出来?

这些话确实惊世骇俗,要是其他人敢如此当众说出来,早就被喷成尿壶了。

可王一鹗就敢说,他的功名,他的官阶,他的功绩,还有他在皇上那里的信任,都足以让他光明正大地说这些话。

而今的万历帝,威势不输于洪武帝啊,连永乐帝都略输一筹。

他的圣意,谁敢不好好揣摩一二?

耿定向听着这如潮声一般响起的叫好声,恨得牙根咬碎,他恶狠狠地盯着王一鹗,待到叫好声稍微低落,突然开口。

「以程朱理学为纲,规范科试,可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

现场突然变得无比寂静,所有人都看向王一鹗。

看到形势为之一变,觉得自己又把场面拿住了,耿定向忍不住露出得意之色。

呵呵,你们不知道祖制是我们的拿手好戏吗?

它就是我们的尚方宝剑,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而祖制,它就是我们编纂的,怎麽说,完全在于我们。

解释权在我们手里啊!

看你怎麽办!

看着耿定向得意的神情,王一鹗笑了。

这年头,还有头铁的拿祖制来说事,也就你们这些迂腐不化的酸儒。

「我太祖皇帝,原本淮右布衣,以天纵之资,起自田里,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仰慕斯文丶尊崇正学。拜访名士丶礼致耆儒,以昭揭经义,考礼定乐。

偏偏有心念前元暴政之酸儒,蒙蔽太祖,授议理学,以亡国之学而制立国之势,居心叵测。」

众人脸色大变,就连李贽都惊讶地看着王一鹗。

子荐,你比自己还敢说啊。

自己还只是离经叛道,你这是直接把程朱理学往死路上逼。

再仔细一想,按照皇上对祖制的蔑视,以及此前种种举措来看,王子荐的这番言论,说不定正中他的下怀。

王子荐是绝顶聪慧之人,朝中少有的能臣干吏,对皇上的心思又比一般人知晓得更多,他的一言一行,都有深意。

耿定向脸色惨白。

他万万没有想到,王一鹗居然放出这麽大一枚震天雷来,把他所有的理念和幻想炸得粉碎。

耿定向做过朝官,深知能做到王一鹗这样高位的人,不仅只靠能力。他说此话,是皇上授意,还是揣摩到圣意有意为之?

哪一种都不是好事。

程朱理学要完犊子了!

耿定向拱着手要告辞离去,王一鹗拦住他。

「楚侗兄,刚才你要论功名定英雄,现在还差本官一个礼节。」

耿定向脸色变幻了几下,悻悻地拱手作揖道:「晚生耿定向拜见前辈子荐兄。」

王一鹗微微一笑,拱手答道:「有礼了。」

耿定向在弟弟耿定理搀扶下,踉踉跄跄地离开江夏公学,回到了武昌城住所。

三弟耿定力看他面如死灰的脸色,又悄悄问了二兄耿定理,了解情况,开口劝道。

「兄长,而今的卓吾先生不是往日国子监的落魄博士。他现在被皇上尊为帝师,傲为新学宗师。

弟还听闻二华公丶文长先生丶确庵公(魏学曾)做媒,卓吾先生的两女被许配给了会宁子高策丶清阳男魏建平。

声势显赫,兄长何必去触他的霉头。

不过兄长也不必介怀。东南系与新学同气连枝,盘绕一体,看着势力庞大,难挡锋芒。

但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而今圣天子在位,他定不会坐视朝中一方独大。而今楚党壮大,凤磐公等翰林一脉又被重新扶植,可见皇上有了戒备之心。

等到东南系和新学势弱,兄长再报仇不迟。」

耿定向看着侃侃而谈的三弟,摇了摇头:「三弟还年轻,或许能等到那一天。但为兄年迈,恐怕等不到那一天。

大势起起伏伏,史书上也就瞬间的事。但是对一个人来说,却是一生一世。现在时代不同了,为兄也感受到。只是心有不甘啊,

『人道洛阳花似锦,偏我来时不遇春。』张凤磐而今得意了,这两句诗倒是留给我等品尝啊。」

王一鹗在黄鹤楼宴请了李贽。

三巡酒后,李贽问道:「子荐在武昌留几日?」

「卓吾公,在下明日召开湖北三司会议,三日后南下。」

「这麽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随时吹起,在下要去长沙督阵。」

李贽眼睛一闪,知道王一鹗所言的意思。

「云贵川诸多土司,是我朝西南顽疾,而今皇上要着力铲除这些积弊,正是子荐大展身手之时。」

「卓吾公在武昌待多久?」

「老夫还要等到江汉公学开学。皇上的旨意,南方今年至少要成立四所省级公学。应天公学丶三吴公学丶江汉公学和巴蜀公学。

应天公学和苏州的三吴已经成立,吕用还在上海成立了东南公学,额外多了一家。剩下的江汉公学和巴蜀公学,则是老夫今年的重中之重。」

「卓吾公还要逆流入川?」

「有此计划。等江汉公学开学后,成都那边妥当了,老夫就入川。」

「南方五所省级公学,皇上雄才伟略。」

「是啊,老夫看皇上的意思,省级公学,意欲取名为大学,与县府公学区别开来。」

「大学?《礼记王制》有云,『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如此命名,百年后世人只知此大学,再无人读彼《大学》。」

李贽听懂了王一鹗话里的意思,哈哈大笑起来。

宴罢,李贽拱手对王一鹗说道:「子荐离鄂,老夫就不相送了。」

「不必相送。卓吾公有公事,在下也有公事。」

「正是。那老夫祝子荐旗开得胜。」

「谢卓吾公。」

回行辕的马车上,王一鹗对李明淳交代着。

「子明,你替本督办件事。」

「督宪请吩咐。」

「明日召开湖北三司大会,布政司六曹各厅局主官皆会列席。你找个机会,跟湖北警政厅的赵都事好好聊一聊。」

「督宪想让学生聊什麽?」

「湖南石鼓丶岳麓书院藏污纳垢,不法之事触目惊心。两湖一体,湖北问津等书院就独善其身?」

「学生明白了。」李明淳答道,「督宪这段时间精力放在西边,多驻湖南。湖北的顽固势力,有些忘乎所以然了。」

王一鹗笑了,「办好此事,你就马上去思南,一场大考,等着你。」

李明淳跃跃欲试,「是!督宪,学生早就做好了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