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02章 朕给你们指出一条发财之路

朕就是万历帝 第702章 朕给你们指出一条发财之路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6 10:03:0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02章朕给你们指出一条发财之路

朱翊钧先喝了一口温茶,润了润喉咙。

这一讲起来,就不是那麽简略了。

「首先朕觉得,经济农作物,如这菸草,就是一项很好的振兴地方经济的手段。」

「经济农作物,菸草?」

张居正四人有些明白朱翊钧的用意。

「对,在贵州丶云南大量种植菸叶,那里的气候和环境适合种植菸叶。

再在贵阳丶昆明丶长沙丶成都建立四家卷菸厂,生产出的卷菸,不仅供应当地,还可以远销其它地方和海外。

刚才朕说到了经济农作物,四位师傅,你们能理解经济农作物的意思吗?」

张居正四人齐刷刷地摇头。

「朕认为,便于进行工业生产,从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为工业产品的农作物,就是经济农作物。

菸草可以做成香菸,算;玉米土豆可以酿酒,算;桑树可以养蚕吐丝,算;葡萄可以酿酒,算;棉花丶麻可以纺纱织布,算。

农作物变成工业产品,最大的好处有两个,一是高附加值,就是原本不怎麽值钱,经过工业生产,值钱数倍十几倍。

二是便于运输。农作物易腐烂,存放有期限,不利于长途运输。变成工业品,可以放一年丶两年丶好多年,就非常便于运输了。

便于运输就便于流通交易,就能运到远地,卖出更高的价格,从而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张居正捋着胡须,不停地点头。

「皇上一席话,让臣恍然开悟。农作物确实有以上毛病,不便运输,卖不起价,百姓们只能多种粮食,先果腹填饱肚子再说。

粮食够吃,但是缺钱啊,极度地缺钱。

内阁的一条鞭法财税改革,迟迟无法全面推行,只能在数省试点,就是因为百姓缺钱。

皇上教诲得极是,我们推行改革,新政必须利民益民,不能害民,改到后来居然给他们增加负担。

这是万万不可取!

现在皇上指点我们,各地可以试行经济农作物,真是让臣等拨开云见天日!」

张居正转头看向胡宗宪丶赵贞吉丶谭纶和杨金水,感慨不已。

「内阁也知道兴办工业的好,赚钱!朝廷赚钱,商贾赚钱,劳工赚钱,就连转运的民夫也赚钱。

正如皇上所言,一家工厂,不仅仅看它工厂里的劳工,还要看它上下游形成的产业链,各处提供的赚钱机会。

可以说,一家有规模的厂,可以带活一个地方。滦州上海为何如此财大气粗,如此兴旺,就是厂子多。

但兴办工业也是有条件的,不可能遍地开花。云贵川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兴办工业真是妄言。

不兴办工业,如何让百姓们挣到钱?

经济农作物!

今日得皇上一番点拨,臣又被推开一扇商户。

真是让臣跳出桎梏了。以前臣是趴在地上寻找强国富民之策,被皇上教诲后,臣终于知道站到楼顶上去寻找,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犯只顾眼下利益丶损害长远利益的毛病。」

朱翊钧和众人哈哈一笑。

「张师傅又在夸朕了,难得啊。记得嘉靖年间,朕在西安门书堂读书,很少听到张师傅夸朕啊。」

众人笑得更开心了。

张居正边笑边在心里嘀咕。

皇上,你心里就没点数吗?

你例行交给世宗皇帝的作业,还是臣帮你做的,你只是抄一遍。

那会臣真没那麽厚的脸皮夸你啊!

朱翊钧继续往下说。

「徐贞明和徐渭正在西北大力推广玉米和土豆,兰州农科所不断培育新的良种,在甘肃丶陕西西部和宁夏,种植这两样作物的土地越来越多。」

「土豆?」赵贞吉很好奇地问道,「皇上,这又是什麽新作物?」

「这也是西班牙人在巽洲发现的农作物。葡萄牙人把它带到了天竺和满剌加,我们的人把它带了回来,择优培育。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耐寒耐旱,适合砂质土地,产量高。跟玉米一样,都是西北最适合的农作物之一,就是吃起来稍微麻烦一点,需要削皮,发芽发青的要去掉」

朱翊钧看到赵贞吉点点头,又继续说道。

「西北种植土豆和玉米,除了可以补充口粮之外,就是用来酿酒,杂粮酒口味虽然很一般,但是便宜,几经蒸馏,可以酿出高度酒来。

高度酒啊,草原高原等苦寒地百姓们的最爱之物。

朕的设想是,西北种植土豆玉米,还有葡萄丶药材等农作物做辅助。西南广种菸草丶土豆丶玉米和红薯等经济作物。

西北用土豆玉米酿酒,西南除了菸草之外,也可以大量酿杂粮酒这些酒的市场是哪里?漠南漠北草原,吐蕃旧地乌斯藏以及西域。

当年俺答汗千方百计想跟大明开边互市,最渴望得到的就是茶叶.草原食肉较多,又少瓜果蔬菜,茶叶可以帮助他们消食,必不可少。

不仅漠南漠北草原,乌斯藏也是如此国朝立朝以来,为何对茶叶极其重视,严禁走私?」

张居正答道:「回皇上的话,国朝可以通过茶叶羁置乌斯藏,羁置漠南漠北草原。我朝通过茶叶,安抚住了乌斯藏,也从漠南草原和青海买回不少急需的战马。」

「张师傅说得对!这就是强有力的经济手段。

我们除了茶叶,还有棉布丶糖丶盐丶粮食等羁置手段,现在又可以多一个酒,多一个烟。

漠南漠北草原和乌斯藏百姓的物资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来好,那他们对内地,对中央的依赖就越重。

事关切身利益的经济羁置手段,朕觉得效果要比政治丶军事羁置手段强,还能落得好名声。

这是阳谋,大明王朝,煌煌帝国,就该用如此阳谋。」

张居正欣然道:「皇上圣明。云贵川三地,除了农作物就是矿产。目前大力开采矿产,不现实。只能先从农作物下手。

云贵川,每年向外贩卖的,也多是板材丶树漆丶桐油等山货农作物。

农作物有多种,其中稻谷小麦是大家的口粮,百姓离不开它。云贵川那点田地,种植稻谷都不够吃,更不用说向外贩卖换钱。

既如此,只能从皇上说的经济农作物下手。土豆丶玉米丶红薯等杂粮,既能弥补口粮,又能酿酒,成为赚钱的好玩意。

现在皇上又给他们找到一条新财路,种植菸草。不过皇上,臣担心,推广菸草之事,不容易啊,地方官府,可能难承其责。」

朱翊钧笑了,「张师傅对地方官府的能力是有清楚认识的。

现在地方官府,能把秋粮夏税收齐,维护好地方治安,就实属非常称职了,想再多做一点事情,不要指望他们。」

张居正连忙说道:「皇上,是臣失职了,没有管教好地方官府,让皇上失望了。」

朱翊钧摆了摆手,「不,朕没有失望,朕反而觉得很满意。张师傅推行考成法三年,能把中枢六部诸寺,管教成这个样子,实属不易。

朕知道,张师傅现在正对地方推行考成法,万历元年下半年已经在江苏丶浙江丶福建和两辽试行。

今年开始在两湖丶两广和西北试行。脚步虽慢,但走得很稳。

治大国如烹小鲜。

中枢和地方是有区别的,冷热感受是不同的。往往中枢一个举措,府县下面就是鸡飞狗跳,到了百姓就是天崩地裂。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所以说我们不是要固守不动,而是要看准,做好充分准备。

号准脉,看准要害,凝神屏气,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管它是鸡飞狗跳也好,天崩地裂也罢,只要能根除积弊,就值得!」

张居正答道:「臣谨记皇上教诲。」

「好。前些日子,朕下诏给湖广总督丶四川总督丶两湖抚台藩司丶四川抚台藩司丶云南抚台藩司以及镇守沐府,给他们出了个题,叫如何振兴当地经济。

同时朕也把这个题目,给到了南北国子监,金台等几所大学,叫教授学子们,给原籍家乡的经济振兴把把脉。

他们陆陆续续交了答卷,朕叫通政司都整理了一遍,都在那里。」

朱翊钧指了指靠窗户桌子上厚厚一迭的文卷。

「四位师傅,我们一起评论一下地方官员的答卷。看看这些地方父母,对治下是不是心里有数,对如何振兴当地经济有没有谱。

我们然后再看看国子监等几所大学学子教授们的答卷,集思广益,看看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也算是一场头脑风暴.

看完这些答卷,我们再进一步讨论,如何振兴云贵川三地经济,提高当地百姓生活水平,用经济手段巩固改土归流的成果.」

「遵旨!」

张居正四人欣然应道。

朱翊钧即位后,对于大明国策以及其它军国方针政策的决策,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套路。

他先和四位资政开闭门会议,把方向和大纲讨论出来。

草案再由通政司发给各朝议大夫,让他们做好功课,再预期召开御前朝议会议,大家就这些方向和大纲展开讨论,再讨论过程中,把决策条目细则,一一确定下来。

最后会议达成一致,或者朱翊钧拍板,做出决定。

再以诏书等形式公布,指定具体执行人丶监督人,开始执行。

吃了中饭,几人继续讨论,终于在下午两点多,拟定出一份条目草案来。

朱翊钧看了一遍,「好,司礼监正式行文,发给通政司,叫通政司发给在京的各朝议大夫,四天后还在紫光阁,召开御前朝议会议,讨论这份西南经济振兴计划。」

「遵旨!」

环视张居正四人一眼,朱翊钧继续说道。

「趁着四位资政师傅都在,我们把几件悬而不决的事情定下来。」

见四人无异议,朱翊钧先说第一件。

「府改郡,以及两个直隶州。

国制已定,地方分三级,省丶郡丶县,其中郡由此前的府改过来的,知郡丶同知等官职和郡一级机构不变。

省一级设承宣布政司丶司理按察司丶提督兵备司,主官分别为布政使丶左右按察使丶提督。布政司副职为参议一员。布政司分六曹,主官为参政,六曹分管各厅,厅主官为厅长.」

在新的调整中,参议为布政使第一副手,类似常务副升长,参政是分管一摊的副升长。然后下分厅丶局丶科,主官直接加长就好了。

「按察左使兼大司理官,掌一省司理详刑。按察右使兼佥都御史,掌一省监察弹劾.郡丶县分设政事府丶监察署和司理院丶兵备署,主官分别为知郡知县,郡县御史和司理,郡都监和县尉.」

按察司比较特殊,跟御史台一样。按理说应该分拆开为司理院和都察院,但是目前的现状,行政效率低下,没有必要分得那麽细,先打包在一起,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县以下,乡镇设乡镇公事所,为县政事府派出单位,设乡镇长;设司理所,设断事若干;设派出所,取代此前的巡检司,维护乡镇治安;设民兵营,为县兵备署管辖.

这次地方调整的依据,是内阁在试点省推行考成法一年,总结诸多经验教训的建议。尤其是设乡镇三所,直接承担起兴农丶水利维护丶纠纷诉讼丶社会治安以及田赋缴纳等工作。

事情繁杂,在很多人眼里微不足道,但是朕觉得非常重要。

农村农民,大明目前最重要的根基就是农村,就是农民。这块重要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要被乡绅们占了去。

他们包税揽讼,瞒上欺下,掏空了大明的根基啊!以前我们没有那麽多人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胡作非为。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了大批人才,足以覆盖各地乡镇,现在可以把这一块抓起来。」

张居正四人心里跟明镜似的。

把朝廷的势力向下延伸,首先就是拔除此前扎根乡镇的大树。

江南三大案丶湖南乡试案,还有其它各地的大案,打击的多是缙绅士林,他们的根基就是遍及乡镇的乡绅。

连根铲除了旧势力,朝廷的人手才方便深入进去。

「滦州丶上海升中枢直辖的直隶州一事,御前朝议会议定了,目前唯一纠结的就是上海申请自己不叫沪州,而是希望叫上海市,好彰显它以商贸立城的与众不同之处。

来回扯,扯不清楚,耽误事。朕拍板了,整个松江府改为直隶州,叫沪州,上海县改名为上海市。

永平府改为滦州,此前的滦州县改为永平市,开平中屯卫改为开平市。直隶改为河北,新建秦皇岛港的山海卫改为秦皇岛市,天津卫改为天津市,都归河北管辖。

至于太原,近期争议非常大,有的希望它直升直隶州,有的希望它留在山西.

朕再三考虑,决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