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长

朕就是万历帝 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长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6 10:03:0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03章非常牛的船长

张居正有些紧张地看着朱翊钧,心里揣测着。

作为内阁总理,他当然希望太原升为直隶州,直接归内阁管辖。

太原煤铁齐全,煤铁产量不输给滦州。

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在海边,运输不便。所以大部分工厂都被开办在滦州,太原只有一部分工厂,远不及滦州。

就算如此,太原也是一块大肥肉。

张居正现在算是看明白了,工业赚钱的能力比农业太强了。

自己苦哈哈地督促下面把秋粮夏税缴足,背负了无数的骂名,结果还不如人家上海滦州一年随随便便给户部税政司缴纳的税。

自此他的治政理念有了重大调整。

不是说农业不再重要,它依然是大明的根本,大明亿万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还得靠它。

只是张居正把强国富民的希望放在工业和商贸上,不再想着靠田赋来实现这些梦想。

太原是大明唯二的工业重地,内阁自然想把它归为直管。

但是王崇古丶王国光为首的晋籍官员,却极力反对太原升直隶州,希望太原继续留在山西。

张居正知道其中的原因。

京畿没有滦州还有天津,还有秦皇岛。江苏没有沪州还有苏州丶扬州。

山西要是没有太原,还有个毛啊!

王崇古丶王国光一是刑部尚书,一是户部尚书,深受皇帝器重,其中王崇古曾经在东南剿倭,属于根正苗红的东南一脉。

两人是自己的重要盟友,他们的意见,张居正必须重视。

朝堂上关于太原要不要升直隶州,来回争论了大半年,滦州丶上海升直隶州的事都被拖累耽误。

现在也到了下决断的时候。

只是张居正不好下这个决断。

支持太原升直隶州,会得罪王崇古丶王国光等晋籍盟友;不支持,会让内阁上下失望。

你身为内阁总理,居然胳膊肘往外拐!

现在皇上来做这个决断,不管是升还是不升,对于张居正都是一种解脱。

朱翊钧一字一顿地说道:「太原不升直隶,继续留在山西。」

张居正不由在心里长舒一口气。

虽然有些失落,但是从此不用再纠结了,也算是一件好事。

朱翊钧继续说,「山西的底子比河北和江苏都要薄,太原升直隶州,对山西的经济打击是毁灭性的。

升直隶州,是方便管理,以一地带一区。沪州直隶州,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滦州直隶州,带动京畿环海地区。

太原带动哪里?朕和内阁左思右想,很难给它下定义。」

张居正捋着胡须点点头,确实很难下定义。

山西北边是漠南蒙古,一片大牧场;西边是鄂尔多斯丶陕北和宁夏,苦旱之地。这两个地方太原使出吃奶的劲,根本带不动。

东边隔着太行山是直隶河北,人家有滦州,有天津,根本不稀罕你带。

那南边是河南和陕西关中地区,关键是隔得有点远,没有海路和运河,全靠陆运,转运成本太高了。

钢铁在太原出产,运到河南和陕西制造成各种工业品,再运到各地去?

这成本多高啊!豆腐都给你整成羊肉价。

我为什麽不在太原炼钢冶铁再制造,一条龙搞完了再运出去?

朱翊钧继续往下说:「升直隶州的最终目的,就是振兴经济,不是吸地方的血以富中央。

要通盘考虑,要全面权衡利弊。朕反覆权衡过,觉得太原升直隶州,弊大于利!不升了!」

张居正率先喊了一句:「皇上英明!」

朱翊钧点点头,「现在定第二件事。目前资政只有四位师傅,朕说过,就算要加,也不会超过六人。

领衔可以参加御前朝议会的朝议大夫,目前有七十三位,在京的有四十六位。名额还在扩增,预计最后定额在一百二十位左右。

他们有京官朝臣,有地方官员,还会有大学校长,各银行厂矿和商号大掌柜,代表方方面面,也能让朕,让中枢听到来自各方的意见,类似此前的廷议朝议。

原本朕计划一年开一次朝议全体会议,但是目前的交通状况,完全是不现实的,只能两到三年开一次。

非全体朝议会议,倒是可以经常召开,但是有些军国事,不便于在这种范围内讨论。

比如这次西南经济振兴计划的拟定,我们五人只是讨论出一个大纲方向,再让六部诸寺直接参与进来,各抒己见,阐明立场。毕竟只有在六部诸寺的支持下,西南经济振兴计划才能顺利展开。」

朱翊钧看了看四人,「朕觉得在资政局和朝议会之间,必须再加一层咨议机构。」

张居正四人面面相觑,在心里琢磨皇上的意思。

再加一层,议政范围加大,但是远比朝议会小。皇上这麽做,是希望把某些军国大事的讨论范围,再扩大到能控制的一个范围里。

资政局目前只有四人,面太窄,或者说,代表的利益群体过于集中了。

胡宗宪代表的是勋贵集团丶东南系丶部分新兴工商集团和部分军队。

张居正是部分文官集团,以及部分新兴工商集团。

赵贞吉代表正统士林和文官集团。

谭纶代表部分文官集团,以及蒙古左右后翼丶两辽丶海东丶静海等新纳入大明的地方势力,以及部分军队。

他们内部还分出各种派系,明面上同气连枝,实际上暗地里为利益也在斗来斗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谭纶在东南系的威望,略输于胡宗宪一点点,无可厚非的二哥。

张居正和赵贞吉在士林和文官集团都有影响力,只是张居正受新派文官和新学学子支持,赵贞吉更受传统文官和士林支持。

有时候资政局开会讨论某项重大决议时,张居正四位也会很为难。因为这项决议在自己派系内部争论得十分激烈。

支持不是,不支持也不是。

比如太原升直隶州,张居正一系势力内部吵翻了天,张居正左右为难。

如果像皇上说得那样,把决策讨论的范围再扩大一点,四位大佬就不会那麽为难。

比如支持太原升直隶州的潘晟丶方逢时,你们自己和反对的王崇古和王国光去争辩,我张居正不掺和,只是小心地让双方不要吵得动了真火,撕破脸。

想通这些,张居正四人互相交换一下眼神。

扩编好,反正资政局只是个咨政机构,而非一个执行机构。

权力在于决策讨论,最后决策下达还是以皇上的名义,执行却是内阁丶戎政府丶御史台丶宣徽院和地方。

没有具体执行的权力,只有参与决策的权力,多一个人或少一个人,对自己影响不大。

朱翊钧目光在张居正四人脸上扫过,把他们的神情看在眼里,心里有数了。

没有反对意见。

朱翊钧继续往下说:「朕的意思,资政局机构不变,只是参与决策的人员增加。四位师傅是资政大学士,再增加十六到二十位资政学士。

朕叫司礼监草拟了一份条例,把资政大学士讨论决策的军国事范围,以及资政学士讨论的军国事范围,都细细地列了出来,四位师傅先看看。」

祁言拿着四份文稿,递给张居正四人。

内容不多,四人很快就看完。

张居正先开口:「皇上,目前内阁有吏户刑礼兵工六部,司农丶太常丶鸿胪丶光禄丶太府丶太仆丶都水七寺。

戎政府有五军都督,宣徽院有左右使,御史台有司理院丶都察院和大理寺,地方有南北两京丶滦州丶沪州两直隶州。

二十位资政学士,好像不大够啊。」

说到这里,他自己先笑了,胡宗宪三人和朱翊钧随即也笑了。

朱翊钧答道:「是不够。朕的设想是实务治政牵涉更多的部门主官,才加资政学士。御史台的司理院和大理寺,专注司理鞫谳,跟军国事决策关系不大,不加资政学士,加朝议大夫足矣。

六部尚书肯定是全部要加,七寺里太仆丶都水丶光禄可不加。协调蒙古左右后翼民政事宜的宣徽院左使可加,右使兼着前军都督,连同后军都督,都可不加。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地方南北两京,两直隶州,是必须加的。算下来正好十九位。只是南京应天府尹和沪州知州,往来京师不便,估计也就一年参加一次会议。」

赵贞吉突然说道:「皇上,内阁按编制有左右议政,为总理佐官,按理还在尚书之上。现在尚书加资政学士衔,左右议政要不要加?」

张居正连忙说道:「皇上,大洲公,现在左议政是谭公兼任,右议政准备请吏部方部堂和刑部王部堂兼任。

加不加都是一回事。」

赵贞吉摇了摇头:「这样还是不妥,而今是兼任,不代表后面也兼任。」

张居正捋着胡须点点头:「这倒也是。」

朱翊钧目光在两位配合默契的老狐狸脸上一扫:「这倒是个问题,容朕好好想想。」

想了不到十秒,朱翊钧又说:「左右议政废除,内阁总理的首位佐官为襄理,兼宣徽院左使,如前军都督兼任宣徽院右使例。

六部尚书,朕原本就是把他们作为总理的佐官,如布政司,参政是布政使的佐官一样。以后六部尚书不仅是六部主官,也是内阁总理佐官,以为定例。」

胡宗宪和谭纶在旁边轻轻一笑。

两只老狐狸联手跟小狐狸斗,想从小狐狸手里再挤几个资政学士名额出来,两人再二一添作五。

不想小狐狸更高明,一招就断了他们所有念想,还把内阁精简了一遍。

想必是小狐狸早就料到此举,要不然他好好想一想,只想了不到十秒钟就想出此万全应对之策?

张居正和赵贞吉脸上毫无尴尬之色。

这事很正常。

权利都是自己争取的,这是皇上教会我们的硬道理!

讨论和补充了一些细节,朱翊钧扫了一眼四人。

「四位师傅没有什麽意见吧?好,那增补的资政学士名单,就按照我们议定的公布。还有资政局议事决策条例修改草案,也正式定下来,成文公布。」

「臣等无异议,谨遵圣意。」

直隶境运河上,向北航行着一艘官船。

船头站着神采飞扬的三人,正是任博安丶杨贵安丶丘弃浊。

丘弃浊说:「前方就是天津卫了,听说它原本是卫所城,几经发展,现在是直隶首府,京畿冲城。

子明兄跟我说起过滦州丶天津工厂林立的盛况,现在能亲眼见到,心潮澎湃啊。」

任博安和杨贵安对视一眼,「嘉靖四十五年后,每次来京师,都会觉得京畿日新月异,每次来都感受到迅猛地变化,不知这次来京师,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不到一个小时,黄船长前过来提醒。

「三位客官,前面就要进丁字沽了。」

「丁字沽?」

「对,北运河与卫河交汇的地方,这里也是一处巨大的集市,在天津卫西门外。」

前面眼见着船只多了起来,三人乘坐的漕船靠着右岸边上的水道,缓缓地向前行进。

猛然间,丘弃浊透过河边防护林看到远处荒野上立着一排排房子,一个个大烟囱高高竖立着。

丘弃浊指着那里,兴奋地问道:「两位兄长,这就是工厂区吗?」

任博安和杨贵安顺着丘弃浊的手指头看过去,几乎同时摇了摇头。

「上次来京师时,好像没有这些房子啊。」

「修敬兄,我可以肯定地说,上回去京师进修,确实没有这排房子。」

「那就是新修的。我们问问船长,他往来这里,肯定知道。黄船长!」任博安把船长招呼过来,「黄船长,这排房子是新修的?」

「没错,去年下半年开始修建的。」

「这一排连绵不绝,看着规模不小啊。」

「没错了。最边是棉纱厂,过来一点是织布厂,还有那边是卷菸厂,再过去一点是搪瓷厂,它旁边是暖水瓶厂。」

「看上去都差不多,这麽多烟囱,都是用蒸汽机?」

黄船长一挑大拇指,「你是行家。我有个老表说,这些新工厂全都用蒸汽机。」

「胡抚台这麽大手笔?」

「胡抚台有本事,从内阁要到了不少钱,报纸上叫投资,直隶上下都叫他胡财神。

哦,昨天皇上诏书正式颁布,直隶改为河北省,这块地方现在叫河北了。天津卫叫天津市,还是河北的首府。」

「河北,天津市?又变了。」

「万历朝,最常见的就是变,但是大家都喜欢。变得越来越好,谁不喜欢啊!」

黄船长咧开嘴,露出一口焦黄的牙齿,哈哈大笑。

丘弃浊拱手问:「船长,棉纱厂丶织布厂我在报纸上听说过,这卷菸厂丶搪瓷厂和暖水瓶厂,又是个什麽厂?」

「嘿,你还问着了。」

「船长全知道?」

「全知道?」

「这麽牛?」

「嘿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