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666章 李贽的战斗力

朕就是万历帝 第666章 李贽的战斗力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6 10:03:0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666章李贽的战斗力

李万意惊讶地看着耿定向。

一般书院都会修有敬一亭,亭阁式建筑,里面摆着孔圣人以及配享的朱子丶程氏兄弟等先贤神主牌位。

包括南北国子监,以前都是如此布局。

耿定向如此问,是在故意刁难,满满的恶意。

他是进士老前辈,还做过四品官,是湖北地面上有数的名士。

李万意只是北京国子监毕业,但是学识底子好,不仅国文学得好,数学格物也学得快。隆庆元年通过官吏补录考试入仕途。

一直努力奋斗在「教育战线」上,在辽东当了几年归化女真人学校校长。勤勉能干,勇于任事。

万历元年,内阁力行新政,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大力推行公立学校。

学校可以拨款修建,但老师校长需要时间培养和精心挑选。

老师好说。

从嘉靖四十一年,朱翊钧开始暗地里培养。

隆庆元年开始,就是公开培养。

六七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学过数学丶格物等「杂学」的人才,抽调部分出来,集中培训一下,分配到各个新式公立学校任教。

同时在万历元年,礼部建立了专门培养新式老师的学院,京师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挂在南北国子监名下,独立招生丶分开管理丶不同分配,只是共用师资力量。

李万意在辽东艰苦奋斗过三年多,属于能打「攻坚战」的「教育战线骨干」,被抽调出来,作为预备校长在京师师范学院集中培训。

在培训期间,内阁总理张居正丶礼部尚书潘晟亲自给这些预备校长讲课,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在张居正的讲课里,李万意听懂了内阁力行教育新政的真实用意。

朝廷正在尝试进行科试改革,准备彻底改变了朝廷抡才录士的方式。随着抡才录士的方式改变,那麽教育方式也要改变。

内阁张相的意思是分三年废除私学,全部改为公学,朝廷要把抡才录士的人才教育根源也掌握住。

要是还按照以往的人才教育方式,能参加考试的学子都是私学出来的,学的全是四书五经,朝廷抡才录士改革就改了个寂寞。

不过李万意发现,培训到一半,内阁和礼部又改了口风。说朝廷大力推行公学,私学也不禁止,作为国朝新改制教育体系的有效补充。

据培训班上消息灵通的同学私底下说,内阁废私学丶全公学的教育改革方案送进西苑,被皇上给改了。

皇上给出的修改意见是,我们不能禁止有人因为个人爱好去学习四书五经,也不能全面废除私学。因为天下总有朝廷顾不到的地方,私学就可以照顾到了。

比如启蒙的私塾,就是一个不错的补充,可以为县学提供优质生源。

皇上的理想是实现「义务教育」,让大明所有六七岁的童子,都能有免费的书读。

听到这个理想,李万意和同学们是肃然起敬。

但是皇上也说了,目前大明还没有富裕到这个地步,只能有条件的先上。比如工矿丶农场丶牧场等单位,可以实现童子普及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乡村里就需要靠「慈善人士」的捐助,外加朝廷补贴,置办私塾之类小而精的学堂。

因此皇上认为私学不能一刀切,必须保留。但是私学必须按照礼部的教育大纲来教学。

当然了,你任性,非要保持传统,继续讲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朝廷也不会去管你。只是朝廷的抡才录士不会将就你,该怎麽考就怎麽考。

李万意当时听到这,就忍不住暗笑。

皇上果真很喜欢用诛心之术。

耿定向主持的问津书院,此前湖北最大丶名气最响的书院,还在坚持讲授四书五经,学习程朱理学。

但是里面的学子肉眼可见的减少。

以前有上千学子,还都是各地选拔的俊才,以及各种门路请托进去的世家官宦子弟。

现在能凑齐两百人都不错了。

以前想方设法进问津书院的世家和官宦子弟,最先提篮跑路。

人家读书的目的非常明确,入仕当官。

他们消息灵通,朝廷的风向一变,马上就闻到味,立即各种请托,把子弟弄进各府的府学里。

李万意手里就捏着一大把的「八行信」,上有致仕侍郎,下有进士大儒,全是给武昌当地世家和官宦子弟请托的。

果真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需要把利立在那里,人们自然就会趋附会聚而去。

现在听到耿定向的恶意发问,李万意能理解他的郁愤,只是一时无法反驳这个提问。

虽然朝廷暗地里摒弃了程朱理学,但还没有明诏宣布连孔学儒家一并废除。

转头看了一圈,李万意看到了不少幸灾乐祸的脸。

还有不少嘉宾在低声议论。

「孔圣人还是要拜的。不能忘本弃源。」

「是啊,我们不能把老祖宗给丢了啊。」

传统思想就是这麽顽固地盘绕在人心中。

李万意看向曹国宗。

曹参议,我刚分到故里湖北来做校长,武昌的人情世故都还没搞明白,现在遭遇这迎头非难,你可要撑我啊!

曹国宗也很为难。

他是官场上的人,排资论辈是重要原则之一。

耿定向是科试老前辈,又曾经做过右佥都御史,官阶不比自己小。虽然他自辞,不再享受官阶待遇,但他在湖北士林里的影响很大。

自己在布政司,分管职责之一是礼曹,包括学政。今日要是跟他对上,不利于以后开展工作。

但是任由耿定向发威,江夏公学还没开学就被迎头一棒,学政厅和礼曹威严何在,本官的威严何在。

曹国宗清了清嗓子,正要开口,李贽出声了。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众人闻声转头,两百多双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他。

「楚侗先生问,孔圣人神主牌位何在?」

耿定向不怀好意地盯着他,气势更盛,「没错,老夫就问江夏公学为何不供孔圣人神主牌位?」

站起身的李贽答道:「江夏公学为何要供孔圣人神主牌位?

孔圣人神主牌位,自然供奉在孔庙。江夏公学,乃朝廷所立,不是一家一门的私学,为何要供孔圣人神主牌位。」

耿定向脸色大变。

他主持的问津书院,位于武昌府旧邾城地(新洲区)。

西汉年间,当地出土一块石碑,上刻「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秦隶大字。于是淮南王刘安在出碑处修了一座孔庙,又把当地的山改为孔子山。

前唐杜牧任黄州刺史,改孔庙为文宣庙,开始在此讲学。南宋时被称为孔子庙学,朱熹曾在此讲学。

到了前元,湖广儒学提举龙仁夫,晚年隐居孔子山中,在孔子庙右侧修建学舍,立院讲学,正式创建书院。

到了国朝,改名为问津书院,属于湖北境内孔教儒家丶程朱理学最顽固的「堡垒」。

李贽此答,不仅说明了江夏公学不设孔圣人牌位的正当理由,还暗指问津书院从孔庙附属学舍起家,讲述的不过是一家之言,不足为道。

耿定向双目喷火,「公学公学,不供孔圣人牌位的公学,究竟教的什麽学问,育的又是什麽人?」

李贽的回答掷地有声:「公学教的是强国富民的学问,育的是天下为公的学子,故而叫公学!」

天下为公!

众人一片哗然。

读过圣人经义的士子,都能背得出来自《礼记礼运》的典故名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江夏公学都立志于天下为公,拜不拜孔圣人牌位,还真是说得过去。

毕竟这天下有皇上,有万民

耿定向气得脸色发黑:「哪里来的邪说异学。

四书五经,篇篇讲的都是治国大同的道理,千百年无数仁人志士皓首穷经丶镂心鉥肝,所求也都是天下大同。怎麽到了你嘴里,如此不堪?」

李贽嘴角浮起轻蔑的笑意:「为天下大同在四书五经里皓首穷经,都镂心鉥肝了千百年,那老夫试问,可曾实现过?」

耿定向一口老痰卡在喉咙,卡得他直翻白眼,身子直挺挺往后倒。身后的耿定理连忙扶住兄长,不停地给他轻拍后背。

过了好一会,耿定向才把这口老痰吐出来,慢慢地缓过劲来。

站在旁边的李万意差点笑出声。

卓吾公出马,那就百无禁忌。

李万意在北京国子监读过书,是卓吾公的学生,知道当年卓吾公提出新学时,饱受无数指摘和攻击,几乎天下大部分士子都与其为敌。

卓吾公能坚持到现在,还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宗师,把新学变成大明显学,除了皇上的力挺和东南新势力的暗中支持外,还跟他自己努力有关系。

最艰难的时候,他被无数的名士大儒包围,几乎被无穷无尽的指摘和辱骂给淹没。

但是卓吾公毫不气馁,他一边与人辩论,一边总结自己的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还与同善的士子们,如徐渭丶潘应龙丶王一鹗等人讨论,四处学习,取精用宏。

据卓吾公自己说,他能够把新学完善一新,核心部分来自向皇上请教到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当时他在西苑向皇上请教了许多问题,皇上随口回答,字字珠玑,句句玄妙。

卓吾公说他大受启发,进而把新学完善妥。皇上也把与卓吾公讨论时有感而发的文字整理,变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在公学和国子监都传疯了。

卓吾公有了加持后,开始把围攻他的名士大儒们辨得目瞪口呆。名声大噪之后,他又极力推广新学。

新学不仅理论扎实,让人信服,更是面貌一新,与奋发图强丶欣欣向荣的时代脉搏相契合,很快受到年轻学子们的追捧,迅速传播开来,成为显学。

李万意当年可是看到卓吾公在国子监,如何地舌战群儒,把十几位名士大儒辨得羞愧难当,掩面而走。

那些名士大儒,各个比耿定向厉害多了。

今天卓吾公没把你激得狂喷三斤鲜血,已经是嘴下留情了,应该是不想在江夏公学开学庆典上,喜事变丧事。

「诸位,食堂我们参观完了,现在请移步文体馆参观。在那里学子们可以学乐器丶练声乐,还可以学习剑术丶搏击丶以及射箭」

耿定向挣扎着坐起来,一把撇掉耿定理的搀扶。

「不用你扶,我还可以为名教理学再战!李卓吾,老夫且问你,你四下传扬唯物主义,可有根据!

没有根据就不要再宣扬这种无稽之言。前宋先贤邵雍有云,心为太极,万事万化生乎心。象山先生更有云,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吾心起灭,则宇宙起灭。故而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什麽宇宙乃物质为本,荒谬不堪啊!」

耿定向还是研究过卓吾公的新学,发现目前新学的根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上,尤其是唯物主义。只要摧毁了唯物主义,就摧毁了新学根基。

可是楚侗先生,你洋洋自得的话一年前就属于陈词滥调了。你离开京师有一年多,时代变化太快,你跟不上了。

李万意为耿定向悲哀了几秒钟,转头看向李贽。

李贽笑了笑,掀起前襟,施施然地坐下。

「想不到在楚地还有愚钝不化之人,那老夫就再费些口舌。《子华子孔子赠》有云,惟道无定形,虚凝为一气,散布为万物。宇宙也者,所以载道而传焉者也

此言何意?道为气丶为物,而宇宙就是使这些物质得以在其中传递丶运动的所在。也就是说运动的物质,是宇宙的本质。

人死了,意识没了,宇宙毁灭了吗?没有!反倒人尸解腐烂,尘归尘,土归土,又归于宇宙

『天地本无起灭,而以私意起灭之,愚矣哉!』私心作祟,何以求天下为公,何以归天下大同!」

耿定向脸色先是变红,然后发青,随即发黑,双目欲裂,嘴巴哆嗦了好一会,最后咬着牙说道:「我乃嘉靖三十五年,被世宗皇帝钦点的丙辰科进士,你有什麽功名,敢在老夫面前说教!」

众人哗然,楚侗先生辩论不过,居然耍起了无赖!

可这无赖又耍得让人无可奈何。

毕竟现在进士的含金量还是十足的,备受尊崇。

在场的众人,就算官职和功名最高的曹国宗,才不过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妥妥的晚辈。

李贽虽然是礼部尚书,可功名只是一介举人,根本不够看。

怎麽破?

场面一时僵在了那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