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15章 没打痛了吧?请再来一次!

朕就是万历帝 第715章 没打痛了吧?请再来一次!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4 22:31:4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15章没打痛了吧?请再来一次!

宋药师带着两个步兵团,前进到科布多大营五里外的地方,开始修筑防线。

这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山丘,背后直通着科布多大营。

前面的平地地势平坦,少有起伏,南北宽二十多里,长六十多里,是方圆数百里少有的平川之地,被参谋处取名为落日川。

宋药师所部占据的这处山丘之地,挡在了落日川正前方,过了这处山丘,科布多大营再也无险可守。

早早就被参谋处选定为甲等防线,数天前也在这里做好了防线预备工作。

地形被勘探仔细,防线布置图也早早绘制好。

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制成了大量的木栅栏丶木板和木桩,倒放在地面上,用草和树叶盖着。

现在厢车运来了大量工具和器材,抵的步兵团官兵们,抡起铁铲丶锄头丶鹤嘴镐大干起来。

挖出一道道深沟,把木栅栏埋在里面,填上土,夯结实,竖起一道木墙,隔五六米会搭建一个三角架,支撑木栅栏不会前倒后倾。

再抡起大锤,把一根又一根的木桩深深地砸进地里,立在木栅栏前面,每隔三米一根,连成一道线,总共五到六道线。

每根木桩还有三到四根稍细一点的木条做支撑,确保它有足够的支撑力。

然后从外往里,开始布置铁丝网。

这玩意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

简单又好用!

铁丝网上的尖刺对于牛马羊群来说,就是最有效的武器,它们在尝到几次刺痛的苦头后,再也不敢挨近。

不仅是牧民们圈养牛马羊的好工具,也是阻碍骑兵进攻的利器。冲锋的骑兵直冲这里,会陷入到一张蜘蛛网。

这张网会让人和马满身伤痕,痛苦不堪,偏偏又动弹不得,然后成为滑膛枪和霰弹的活靶子。

五到六道铁丝网拉好,锐利的尖刺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就像阿拉克泊粼粼的波光。

官兵再把木板扣在木栅栏缺口上。

待会开战,士兵们会在缺口向外开火,这里会成为瓦剌骑兵弓箭手的重点照顾位置,必须有足够的掩护。

六千多官兵在十五里长的防线上忙碌着,身后缓缓升起一只热气球。

下面几十位士兵通过地桩木架以及滑轮组,用四根绳索拉着它,就像放风筝一般。气球越升越高,不到半个小时,升到了近三百米高的空中。

气球吊篮上有六位士官。

四位观察员,两位通讯兵。四位观察员两两一组,一组举着架在吊篮上的两具望远镜,交叉观察远近的情况。另一组一一对应,记录观察员报出的观察数据。

两小时换一班。观察换记录,记录换观察。

通讯兵也是轮班,一个控制热气球,监控它的状况,另一位打信号灯向地面传递信息。

站在气球上,首先看到的是宋药师所部布置的落日川防线。

站在高处可以清晰看到,落日川防线不是一两条长直线,而是长十几里,纵深两三里的星状防线。

前面是十馀个不规范方形营地,由木栅栏丶铁丝网组成,方圆四五百米,四面可以开火。

每一个营地之间留着一百米左右宽的空隙,空地上乱七八糟挖满了坑,坑里插着大量的尖木桩。

坑周围的空地布满了拒马和木鹿,上面插满了锋利的长矛。

不要说骑兵,就是步兵行进在其中,也要小心翼翼地绕来绕去,才能避开这些深坑和拒马木鹿。

但是两边营地里的滑膛枪,不会让他们无所顾忌地在其中穿行。

吊篮里的士官看了一眼,就知道这种防线是明军最新的防骑兵阵形。

据说效果很好,今天可以第一次见识实战效果。

吊篮上的士官摆正望远镜,向远处眺望。

可以看到瓦剌联军骑兵已经全部出营。他们分成三大块。

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西北方向,大约五万骑兵呈半松散队形缓缓进入落日川。这里直通科布多大营,除了不高的丘陵之外,没有什麽阻碍。

看来瓦剌联军把这里当成进攻科布多大营的主攻方向。

从乱七八糟的旗号上,观察士官可以判断出,五万主攻骑兵三分之二来自和硕特部和准噶尔部,馀下的是辉特部和部分杜尔伯特部。

准噶尔部和辉特部的骑兵在前面,和硕特部和杜尔伯特部的骑兵依次在后面。

根据明军掌握的情报,瓦剌四大部中,准噶尔部最骁勇善战,现在被顶在前面,看来他们有志要抢头功。

和硕部是瓦剌达尔加哈尼诺颜洪果尔的本部。现在他得意洋洋的自称卫拉特汗,把他老爹的大汗旗号又拿出来炫一炫。

看他毫不犹豫把本部精锐都派遣出来的气势,看样子准备用明军祭旗,好让卫拉特大汗的名号响彻草原。

在东南方向,土尔扈特部两万兵马自成一支,与落日川隔着一道山岭和一片近十里宽的山林,沿着布彦图河向科布多大营的东北方向进攻。

只是这里地处山林和河流之间,地势狭窄,无法全部展开,只能做为侧击方向,策应落日川的主攻。

土尔扈特部源自克烈部,成吉思汗崛起之前就是金山地区的主人。

后来漠北蒙古人,亦马儿河(鄂毕河)丶谦河(叶尼塞河)等地区的「山林之民」,纷纷南迁,把土尔扈特部挤到了目前的放牧区域。

土尔扈特部心里对这些外来者一直忿忿不平,也不大愿意跟他们往来,「孤傲不群」。

从目前观察到的瓦剌部进攻布局来看,符合参谋处对土尔扈特部的判断,他们宁可单独负责一个方向的进攻,也不愿跟和硕特和准噶尔部混在一起。

再远处,大约一万左右的骑兵,渡过布彦图河,沿着科布多河西岸,向科布多大营后翼迂回包抄。

看旗号,他们应该是杜尔伯特部的骑兵。

观察士官把结果记录下来,递给通讯兵。

通讯兵点亮信号灯。

信号灯是油灯,灯芯粗壮,燃起的火光十分明亮。

关键是灯芯背后是一个半圆球形的罩子,金属打造,涂着一层银,亮光闪闪,跟玻璃镜子一样,把油灯的光聚集在一起,向外反射,如同探照灯一样。

就算是白天,隔着一千米依然能看清它发出的亮光。

要是有浓雾,就会有块黄色的玻璃盖板盖上,发出的光变成黄色,可以穿透浓雾,传至两三百米远。

信号灯口有一个框,拨动旁边的把手,可以让框里的百叶一闭一开。通讯兵就是拨动把手,让灯光一明一暗,向地面发送信号。

地面接收完信号,会用同样的信号灯发送确认信号,核对无误,一次通讯才算完成。

情报被火速送到科布多大营里的作战指挥部。

戚继光看完后,轻轻放下。

胡宗美在旁边说道:「戚帅,一号热气球观察的情况,跟二号气球观察的一致,跟三号气球观察的部分情况能互相佐证。」

戚继光点点头,走到一幅巨大地圈跟前。

这幅沙盘长四米,宽三米,按比例绘制了以科布多大营为中心丶方圆五百里的区域。山岭丶丘陵丶树林丶草原丶河流丶湖泊.画得密密麻麻。

到处摆满了小旗,红色的是明军,白色的是瓦剌联军。

红白小旗分布来看,白色小旗围成了一道长六十多里的大圆圈,把科布多大营包围在其中。

红色的小旗大部分集中在科布多大营附近,只有部分摆在远处山林之间。

戚继光双手扶着桌面,看着沙盘。

「现在战局的关键就在落日川,在瓦剌达尔加哈尼诺颜洪果尔率领的五万准噶尔丶特辉丶和硕特部主力上。」

请...您....收藏_(六\\\九\\\书\\\吧!)

消息不断地传进来。

到了十一点钟,有传令官跑进作战厅,大声道:「准噶尔部前锋五千人,穿过落日川,在落日川防线前停留了半个小时,现在开始发起试探性进攻,与我部发生交火。」

正在忙碌的二十几位参谋官们,闻声暂停了手里的动作,抬头看向戚继光。

「萧副帅有什麽回报?」

都指挥副使萧文奎任前敌指挥使,正在前面指挥包括落日川防线在内的三道正面防线,前敌指挥部就设在落日川防线后方。

「萧副帅回报,一切按计划进行。」

「好!」

戚继光点点头,没再多说什麽,继续看着地图。

参谋官们也纷纷低头忙起自己的事情。

一号热气球,也就是落日川后方的热气球,观察员清楚地看到大约五千骑兵,排成松散队形,从落日川向明军防线开始进攻。

他们越跑越快,不到五分钟就冲到不到一百米的地方。

第一道六个大方营阵地,正面方向突然喷出一团又一团的青烟,沉闷的巨声仿佛撕裂了一切,传到热气球上,让吊篮上的六人都不约而同地下蹲,伸手扶住篮筐边沿。

蹲在篮子里,士官们面面相觑,经验老道的他们马上听出端倪来。

步兵团的火炮没有这麽少啊,下面的指挥官在「收着」打。

胆子真大,前面五万骑兵,黑压压的无边无际,正如潮水一般往落日川涌进来,分分钟就能淹没你的防线,你居然还敢收着打?

唯一没有蹲下的士官长大声招呼道:「起来,都起来,现在开战了,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战场变化。」

吊篮上的众人纷纷起身,继续各自的工作。

落日川防线第一轮炮击,霰弹下数百准噶尔部骑兵非死即伤,其他骑兵的坐骑被巨大的炮声吓得连连嘶叫,扬身乱踢马蹄,几十名骑兵被坐骑掀翻在地;还有的坐骑吓得调头四下乱跑,就跟无头苍蝇一般。一不小心,跟附近一样慌乱的坐骑撞到一起。

五千准噶尔骑兵人仰马翻,惊慌失措。

此前瓦剌联军只是尝了明军的滑膛枪和子母骑炮的滋味,九五丶一零五野炮的霰弹,还是第一次尝到,顿时让他们终身难忘。

宋药师在望远镜里看到准噶尔骑兵前锋的乱状,忍不住骂道:「玛德,老子收了一半的炮,还是高估他们了。

马上传令,每个方营正面,只准九五野炮开火,必须换上独弹,不准用霰弹。」

情况火速传到防线后方的前敌指挥部。

萧文奎听完通报,苦笑地对身边的参谋官说道:「宋药师已经收着打了,还是超出我们的预料,不知道准噶尔部被惊到没有。」

参谋官安慰道:「副帅,准噶尔部是瓦剌部最骁勇善战的一支,他们的作战意识比较顽强,不会被第一轮炮击吓到。」

很快,宋药师最新的禀告又传了过来,准噶尔部前锋在稍作整顿后,又继续发起进攻。

宋药师下令一零五以上口径火炮不准开火,九五火炮只准打独弹,在付出一定代价后,准噶尔部前锋终于冲进防线里面,在六大方营阵地间缓慢穿行。

萧文奎不由长舒一口气,其他参谋官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唉,我们实在是太难了。

既要顶住瓦剌联军的进攻,又不能放开手脚打,生怕打得太狠把瓦剌联军吓跑了。

宋药师把四千多准噶尔前锋骑兵放进纵深区域,命令只准用滑膛枪和子母炮射击。

火炮,包括七五野炮一概不准使用。

就算如此,数千枝滑膛枪的射击,还有子母炮的炮击,还是让在方阵中间艰难穿行的准噶尔活靶子,死伤惨重。

子母炮是根据此前明军的佛郎机子母炮改进的,官名六零短管炮。口径为六十毫米,从侧面往炮膛里装填一发五十五毫米口径的「子炮弹」。

该子弹里面预装了发射药和霰弹包,装填前需要拧下后面的盖子。

装填进炮膛,推上套筒盖,在侧后引药池倒入引药,拉动后方栓机,打开燧发击锤。两人抬着炮木架,伸到木栅栏缺口,对准外面的准噶尔骑兵扣动扳机。

栓机内部弹簧一顶,一根顶针顶出来,刺破「子炮弹」底部的后油纸,随即燧发击锤砸下,引燃引药池,火光闪动,引药池的燃烧蔓延到炮膛内部,通过被刺破的孔引燃「子炮弹」内部的发射药,霰弹包从「子炮弹」里射出,再在炮管里滑行不到一米,飞出炮口。

没有炮膛的约束,质量不一的霰弹飞行速度也不同,霰弹包在空中解体,十几发霰弹如天女散花般飞出,打出一片血雨腥风。

于此同时,两位炮手把子母炮抬下,一人一拉炮栓,套筒拉开,滚烫的空「子炮弹」从冒着烟的炮膛里掉出来,另一人已经拧下「子炮弹」的后盖,把它装填进空出来的炮膛里。

操作简单,灵活机动,杀伤力不小,尤其受翼卫军骑兵们喜欢。

他们把六十短管炮炮架改进,安在马鞍或骆驼背上,两人一组。

一人牵马或骆驼,稳住炮架,另一人装填子炮弹,然后猛冲到冲到敌人对面,骑脸开大!

防线上枪声四起,硝烟弥漫。

才二十多分钟,四千骑兵倒下去一千多人,其馀刚刚钻进方营阵中的骑兵,见势不妙,连忙调头就跑。

宋药师看着一路狂奔离去的两千多准噶尔骑兵前锋,心里忐忑不安。

没把你们打痛吧?

千万不要跑!

只要你们再回来,我叫你们爷爷都行!

紧张气氛从防线一直蔓延到前敌指挥部。大家都在紧张地猜测着,瓦剌联军到底是继续进攻,还是吃痛撤兵?

上百支望远镜看向落日川,屏住呼吸等待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